摄影范谈(四十三)为摄影而杀戮者是我的敌人

John Fan 范朝亮

<p>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时候,很少有心情谈论摄影。继续工作在医疗岗位的我就更是如此,很多人问我摄影问题我都带理不理。很抱歉不是无礼,是实在没有精力了。可是今天为什么有“闲心”来写《摄影范谈》呢?因为病毒让我闻到死亡的气味,更让我看到生命的价值,有了一种莫名的紧迫感。所以我一定要来说一说野生动物摄影师的生命观。</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为摄影而杀戮者是我的敌人</b></p><p><br></p><p>我们拍摄生命,因为生命是美好的,死亡则永远不是。过去几年有野生动物摄影师把幼鸟取出鸟巢,把青蛙捆成奇形怪状,把昆虫用胶粘了,为的都是一张美轮美奂的图片。片子有了,生物也死了。经过很多摄影界朋友的大声疾呼,这样的风气消停了不少。可是现在又兴起了另外一阵风气,变本加厉,在相机前用绳子捆住断腿的狼,用棍子撑住了嘴,放出雕来一口一口进行凌迟式的杀戮。一方面是为了抓住死亡的残酷,出几张抓眼球的震撼大片,另一方面却以此牟利,大片发出后可以带摄影团继续赚钱。这样的摄影触动了很多野生动物摄影师最低的底线,已经引起了国际摄影界的公愤。</p><p><br></p><p>我们可以为摆拍争论,可以为后期争论,可以为真假争论,可以为离野生动物是不是太近争论。这些都可以继续,我们都可以选择百花齐放或者不闻不问。甚至是无休无止的忽悠,我都可以装作充耳不闻。但是这次我却怒了,因为这是做人的最低的底线,所以我要呐喊:</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为摄影而杀戮者是我的敌人</b></p><p><br></p><p>我们经历了太多,学会了自我保护。我们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的大拇指永远往上,我们的情面让我们熟视无睹。相反树敌会引来脏水,会引来无端指责。人无完人,谁能担保没有人找到你的半点“把柄”呢,事不关己还是明哲保身吧。不信你等一等看,我的把柄也会因此越来越多,各种高尚的障眼术也会随之而来,谁让我吃饱饭撑得多管闲事,去挡别人的财路呢?</p><p><br></p><p>但我要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世界上有杀戮就是因为有人赞赏,有人和稀泥,有人胆怯,有更多人选择沉默和旁观。沉默便是野生动物摄影师的“人血馒头”。这样与凌迟无异的杀戮,我们摄影人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围观下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摘自互联网)</p><p><br></p><p>我们为什么摄影?是为了生命,而不是死亡。生命都被践踏了,劳神子的摄影给谁去看?拜托一下国内的朋友,去举报那些赚黑心钱的野生动物救济所吧,有人真应该进监牢。可最终那是政府的事情,我管不着,就像摄影界有很多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我也管不了一样。我只关注经过我眼前的影像,关注我的视觉能看到的,谁让这是我这个评委的权力范围呢?没办法,就这一根筋,偏偏不依不饶地认定了一个死理,守住我低得不能再低的底线:“为摄影而杀戮者是我的敌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生命总是带着怜悯,死亡却永远是冷酷的</b></p><p><br></p><p>如果病毒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其中之一便将是怜悯之心。对谁的怜悯?对自己不需要怜悯,对强者也不需要怜悯。怜悯是给弱者准备的,为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准备的,我们最缺乏的就是怜悯。在我们寿终正寝之际,是我们的爱心决定我们的归属,而不是我们的大片。</p><p><br></p><p>我十多年来每年在印第安纳拍摄仙鹤,发现每年鹤群的距离都越来越远,去年已经发觉不值得再去拍了。太远,拍不出任何细节。尽管我们没有直接伤害野生动物,相反是非常喜爱野生动物,摄影的行为已经限制了动物的生存空间。我便是罪人中的罪魁,因为我的作品吸引了更多人去拍摄,每天长枪短炮一字排开。</p><p><br></p><p>我这些年来每年也在密西西比河边拍摄白头鹰。河边有棵枯树是鹰喜爱的驻脚之处,从那里可以俯冲直下,猎取河中之鱼。每次去都有不少鹰站在上面。可是枯树快要倒了,对游人造成危险。于是当地政府把树砍了,特意花钱建了几个大木架让鹰驻脚,生态保护也算是做到了家。从人的角度来看这木架比枯树舒服得多,可是鹰却是一去不复返了。那枯树是属于它们的世界,木架不是。</p><p><br></p><p>我们喜爱野生动物,于是去拍摄;我们要出大片,于是拍摄距离要近。从天上接近,从地上接近,从水里接近,甚至直接去接触,野生动物摄影师都知道距离是王道。但是这样的拍摄有意无意地也限制了我们所爱护的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我们的大片让它们后退。这需要我们全摄影界的认知和摄影师多年对野生动物习性的深刻了解。</p><p><br></p><p>多远的距离才是合适的距离?有的动物可以一寸远处拍摄,有的动物一里之外都会是太近。最简单的判别是如果你见到野生动物迅速逃避,你就已经侵犯了它的生存空间;否则它便是愿意和你和平共处,就尽情地拍摄吧。生物需要我们的怜悯,它们日益消失的生存空间需要我们的怜悯,如果我们不想我们的后人只能在动物园里和我们的摄影作品中欣赏野生动物。</p><p><br></p><p>可喜的是保护野生动物已经成了绝大多数野生动物摄影师的共识。我所担任艺术总监的中国鸟网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野生动物保护行动;我担任评委的1x.com也在积极撤除残杀动物的作品,告诫相关摄影师,并对很多类别的作品进行封杀。为摄影而杀戮者不会只是我的敌人,将是整个摄影界的敌人,是你的敌人。</p><p><br></p><p>疫情期间,祝大家平安。宅在家里也对摄影有更多的反思,让我们都成为更负责任的摄影师。</p> <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div><br>《摄影范谈》目录:<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dacxj7d"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摄影范谈》专栏目录</a><br> <h3>范朝亮,英文名John Fan,旅美自然风光摄影师。作品在国际摄影界屡获殊荣, 频繁发表在国内外出版物,在多个国际展览中展出,并被多家图片社收藏。他同时又是国际顶级在线摄影艺术画廊1x.com的策展人,美国摄影学会(PSA) PID 副主席,以及世界顶尖摄影创作团队 - 四光圈创始人之一。他的全部摄影作品收集在其个人网站:<br><a href="https://johnfanphotography.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John Fan Photography</a></h3> <p>范朝亮著作:</p><p>《摄影范谈集 - 三周改变你的摄影观》于2019年出版。</p><p>《理性的灵动 - 大自然的摄影语言》于2017年元旦出版,入选2017年1月百道好书榜。第二版于2019年出版。<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