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公路

老港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早在前几年我编辑的《贵州在抗战中的图文故事》里,就有一则中国西南输血大动脉——抗战公路的故事。但未经实地考查,总感史实不确,更缺图片,难以反映真实的历史史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8年12月到2019年2月底,我们一行八人组成的《抱团取暖》养老小组在瑞丽住了三个月,于同年3月2日,其中五人从瑞丽出发,坐班车到龙陵后,租面包车,跨上这段行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抗战公路启自印度的雷多:北线经缅甸密支那——甘拜地——中国猴桥口岸——腾冲——保山——大理——昆明;南线经缅甸八莫——南坎——畹町——龙陵——保山——昆明。昆明以后经贵州晴隆——贵阳——遵义——抵重庆。但其中名闻于世的典形路段二十四道拐,经史学家翻史料,实地考查多年未果,最后还是在贵州晴隆找着这典型路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急需的国际通道,从昆明至畹町, 547.8公里公路,途经地形地质极为复杂的滇西横断山脉末支,越高黎贡山脉的6座大山,跨怒江、澜沧江等5条深谷急流,穿越悬岩峭壁8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条通道是在时间紧、任务重、气候环境恶劣、施工条件极差,时为中国公路建设史上最艰巨的工程。国民政府于1937年10月下令征调云南民工20万人至1938年8月,12个县的各族人民自带口粮行李扎营千里,冒着瘴疠,劈山开路,凭着一腔报国热血,以献出两三千人生命为代价,用8个月时间抢修出的输血公路,被美国总统罗斯福称赞为“人间奇迹”的滇缅公路。是沿线各民族艰苦耐劳的牺牲精神所铸成,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今天,面包车驾驶员为了路面好走,从龙陵出来就沿着到保山的公路行进,然后走叉道回头到惠通桥,到惠通桥时,已是十一点左右了,多走七十公里,但因走得早,晨雾、朝霞下的田园风光很美,让我们欣赏了难得遇见的美景。只是惠通桥到松山一段,从怒江爬到松山顶约十多公里的路面全是石子路,听驾驶员说这就是专门保留的史迪威公路段,留作后人瞻仰,体会当年公路的艰险,车从靠怒江边的老虎嘴通过时,使人心惊肉跳。</span></p> <p>远处的山峰就是松山</p> <p>老虎嘴</p> <p>史迪威公路</p> <p>怒江</p> <p>大理到瑞丽的高铁在建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