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今早和学生上钉钉课,评讲试卷,原本只是想简单地评讲一下,因为试卷简单嘛——阅读简单,答案简单,但谁知讲着讲着,竟讲了足足一节课。</p><p><br></p><p>这篇阅读文题目是《租房三天的女人》。我对学生说,里面有两个字特别打动我,所以,这两个字在我心里真的很有表现力,表现力是因为它敲击了我的灵魂,让我去深思,去追根溯源。</p><p><br></p> <p>那是“一个女孩正在写作业,朴素,大方”中的“大方”两个字。</p><p><br></p><p>形容一个高中女生,可以有很多别的形容词,但作者却偏偏用了“朴素、大方”两个词语。</p><p><br></p><p>“大方”是与“小家子气”相反的一种自信的不卑不亢的生命姿态。</p><p><br></p><p>我们一般会惯性认为,落落大方的自信的女孩子,一定是家境不错吧!贫寒的家庭,一个缺乏体面工作的母亲,怎能成就孩子这样一个落落大方的生命呢?</p><p><br></p><p>但看到文章的最后,“临近一条老巷,酸腐味袭人。我往里走了几步,立时傻眼。晒场大的一块地上,一叠叠硬纸板,一袋袋废纸,一串串瓶罐,堆积如山。细看之下,山中还有一间屋子,木板架起的,六七平米,一张床,一条方凳,再无空地。屋侧是一辆大三轮,后面绕出一个女人,大脸盘大手脚,皮肤黝黑……”,你会愕然,怎么可能?</p><p><br></p><p>我对孩子们说,“大方”,在这里更多是指内在的一种品质,是由内到外自然呈现出的这么一种落落大方的气质。“女儿”的这么一种气质,和“妈妈”的生存状态是形成了多么强大的一种反差呀,一般人会想,怎么可能呢?合理吗?</p><p><br></p> <p>但细想,是有可能的!</p><p><br></p><p>因为培养一个自信、落落大方的孩子,家境是有影响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起决定性的作用,是父母的素质和对孩子的态度。更具体一点来说,就是父母的智慧,和对孩子满满的爱!</p><p><br></p><p>有钱人家的父母,不一定能培养出内在自信、不卑不亢的落落大方的孩子,假如他们是只有钱而缺乏智慧、缺乏对孩子的爱的话。</p><p><br></p><p>这篇文章里的“妈妈”,虽然是一个挣扎在生活底层的妈妈,工作不够体面,工作的环境脏乱,但她却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妈妈,对女儿充满了无私的爱的母亲。</p><p><br></p><p>你看,两百块,是她付出了多少汗水才能赚来的,但她却将它如此“挥霍”掉———租三天的房屋,一般人可能会说,你傻吗?叫你女儿去你那儿挤一挤不也行吗?不就是三天吗?何必这么浪费钱呢?何必这么辛苦折腾呢?搬家似的,搬来搬去,多累呀!</p><p><br></p><p>我想笑她傻的人,应该都是能量活得比她低的人。是缺乏一定智慧的人。</p><p><br></p> <p>我想起“孟母三迁”的故事,当年,孟母为了童年的孟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一次又一次地搬家,我想,当时肯定也有人在背后笑孟母的不可思议和神经病吧。怎么住不是个住?孩子不缺衣少食的,不就很好了吗?为了什么孩子的成长,发神经的搬来搬去,搞得这么玄乎,这么不实际,真是吃饱饭没事干,发神经的折腾!</p><p><br></p><p>但孟母是真的有智慧和有见识呢,不要说古人不懂她的智慧,就是今天,也没有多少父母会真正的有这种智慧和见识,今天也没有多少父母会为了孩子的成长如孟母一样特意搬家的!我们会考虑搬家的经济成本。最后经济成本压倒一切,包括孩子的成长——总之不搬,孩子也照样长大,不错了不错了!</p> <p>所以,我对学生说,我为什么说文中的妈妈是智慧的呢,因为她将钱变成了“财富”!有些人,钱在他手中,只能是钱,钱变不成“财富”。比如,你用钱去买了一个汉堡包,你的钱就只是钱。但这位妈妈却善于将钱变成“财富”。</p><p><br></p><p>二百块钱,于她来说,是无比的珍贵呀,因为“赚之不易”嘛,看她平日也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文中说她衣着很旧,还有说“第二天一早,女人骑着大三轮搬来了,一床洗白的被褥,一套旧炊具,还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多么节俭的母亲。</p><p><br></p><p>但就是这么一个节俭的母亲,却做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豪掷”两百块去租三天房,不因为别的,只因为女儿要来!</p><p><br></p><p>她花的这两百块,在有些人眼里,真是个浪费;但在有些人眼里,却是用钱创造了财富的智慧!</p><p><br></p><p>在我的心里,花钱花钱,如果这个钱最终没有创造任何财富,那么才是真正的浪费呢!</p><p><br></p><p>钱再多,都是有限,但财富却是“无限”的。</p><p><br></p><p>在女儿成长的旅程中,这位妈妈就是用有限的200块钱去创造了无限的财富!</p> <p>我在想,如果我是这位妈妈,我会像她作出一样的选择吗?我还是让女儿迁就一下,就和我挤在那个脏乱的生存空间里?不就是三天吗?二百耶,那是多么来之不易的钱耶!</p><p><br></p><p>我不知道如果我身处其中,会不会作出和她一样的选择,但我真的从心底无限地欣赏这位母亲的选择!</p><p><br></p><p>她可能没有多少知识,也没有什么学历,但她真的很有生活智慧。也唯有一个充满生活智慧的妈妈,才能培养出这么一个朴素、大方、体贴的女儿!</p><p><br></p><p>200块钱,可以和女儿在一个体面的生活空间里,“岁月静好”地度过三天三夜,对日后的女儿来说,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温馨宁静的回忆呀!</p><p><br></p><p>一位妈妈无论生活再不堪、艰辛,都尽自己最大努力地给女儿一种体面的生活——尽管是三天也不能敷衍对待,给女儿展现自己一个体面的生命形象,难道这不是给女儿成长中一种最美好的财富吗?</p><p><br></p><p>生活的挣扎和不堪,妈妈知道就好,我也能承受得了,何必要让女儿的生命过早的去承受这些呢?让她的生命过早地背负上“不安”和“内疚”呢?</p><p><br></p><p>孩子呀,还是希望你能简单快乐地体面地长大呀!妈妈再辛苦,都是值得的!</p><p><br></p><p>所以,这位妈妈,真的让我肃然起敬!她的智慧,她对生命的这种“体面”态度!</p><p><br></p><p>只有无论身处何境都能“体面”对待生命的母亲,才能培养出一个活得体面的女儿吧!</p><p><br></p><p>所以,文中“女儿”的大方的气质和品质,是一个智慧和“体面”的母亲成就的。</p><p><br></p> <p>你看,那三天的时光多么美好,“夜宵后我去散步,路过小屋。亮度不高的台灯下,一个女孩正在写作业,朴素,大方。女人在旁静静地陪着。女人和女儿都洋溢着笑。”</p><p><br></p><p>女儿灯下写作业,母亲静静地陪着——多么的岁月静好呀!</p><p><br></p><p>女儿成长中的这种“岁月静好”来之不易,背后是母亲的智慧和无私的母爱成就的。</p><p><br></p><p>就如我们疫情期间,在武汉疫情爆发最高峰时期,我们化州人的日子也依然是一派“岁月静好”,那是因为背后有无数的医护人员在为我们负重前行,用他们的大爱和无私成就了我们广大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静好!</p><p><br></p> <p>最后我对学生说,其实家庭教育的道理很简单——你想孩子以后成长成什么样子,那么父母得首先活成什么样子。你想孩子以后成长为一个懂得感恩和心怀友爱的人,那么父母首先得活成一个懂得感恩和心怀友爱的人。</p><p><br></p><p>所以综观全文,每个细节都在“内在呼应”,都存在着“因果”!比如当租主最后只收这位妈妈半价房租时,这位妈妈“后来又折回送了我一篮水果”,是一个很懂得感恩的妈妈,在这样一个懂得感恩的妈妈的抚养下,这位女儿是怎样的呢?</p><p><br></p><p>文中有两处对话,很能表现这位女儿的品质——</p><p>“丫啊,这张是啥?”女人拿起一张纸。</p><p>“学生档案表啊。”</p><p>“高一不填过了吗?”</p><p>“这张高考要用啦。”女儿一栏栏写下来,忽然喊,“海王星服装厂!妈,我还记得你的单位呢。”</p><p>“妈工作不好呢。”</p><p>“没呢,咱班都是工农子弟呀。”</p><p>女人笑了,两只眼睛眯成了一条线。</p><p>“我明儿想去你厂里参观下。”</p><p>“可远了。周末也放假。妈明儿带你到附近逛逛,缺啥妈给你买。”</p><p>女儿摇摇头:“啥都不缺呢。”</p><p><br></p><p>女儿对妈妈是多么的体贴呀,怕妈妈难过、内疚、安慰妈妈说,“咱班都是工农子弟呀!”</p><p><br></p><p>妈妈问她,缺啥妈给你买。她摇摇头说,啥都不缺呢!</p><p><br></p><p>我想,只有一个懂得感恩的女儿,才于小小年纪就能如此体贴大人!</p><p><br></p><p>没错,在我心里,只有对人真正充满了感恩,才能去体贴生命!</p><p><br></p><p>如果孩子总是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不懂感恩,那么他对父母不会有真正的生命的体贴和关怀,他会随时抱怨父母——妈,你怎么做的饭菜那么难吃?!妈,你怎么来学校找我,让我同学看到你这样一个农村妇女的打扮,真丢脸死我了!</p><p><br></p><p>所以。同学们,如果你们想以后生活得更容易快乐幸福,请记住,心怀感恩。尤其是对你们的父母心怀感恩。天下没有一份爱是理所应当的,包括父母的爱。你只有心怀感恩了,才会快乐,一个总是在抱怨不满的情绪中的人,是很难快乐幸福起来的!他会时时都感觉身边的人都欠了他的!</p> <p>上完钉钉课,我忽然很想把这篇阅读发给我的老师,还有我的朋友玲玲和翠翠,看看令她们最感动的是什么地方。</p><p><br></p><p>但想着老师生活中应该有很多的事要忙碌,担心太过打扰了老师,于是只发给了翠和玲。</p><p><br></p><p>玲玲很忙碌,所以还没时间来细细看,细细品。</p><p><br></p><p>翠翠很快回了信息,说是“笑和那盆花”!她说这两个,在她心里,是最“显眼”的,一下子就将她的心紧紧抓住了。她说,我对“笑”,尤其敏感。因为我们老师常常说到“笑容”之美好与重要!说我们在生活中,为人处世中,要常“笑”!</p><p><br></p><p>我很有触动,说,是呀,“笑”是最好的颜布施!微笑,不用钱,却价值连城。</p><p><br></p><p>翠又说,这位妈妈生活如此艰难,但她对人时时不忘“笑”,文章里,处处可见她的“笑”。比如“女人在旁静静地陪着。女人和女儿都洋溢着笑。”这种“笑”是对女儿多么美好的一种教育呀!</p><p><br></p><p>此时我立刻想到了老师曾说过的,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就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最广阔、自由的成长空间!</p><p><br></p> <p>“还有那盆花,也很让我感动。当租主问,你需要什么,她什么都不要,她说她只需要一盆花。当我看到文章最后,看到这个妈妈的这种工作环境,这种生活状况,真的在我心里,想不到呀,那是一个多么强烈的反差,也是这样一个强烈的反差,让我心里特别的感动!感动于她,生活再艰难,也依然如此热爱生活,依然不放弃去追求美。”翠又说道。</p><p><br></p><p>我心里不禁大呼——翠翠,你真棒!我也真不该忽略这“一盆花”!多么美好的“一盆花”呀,多么美好的一个生活细节呀,我居然忽略掉了!该死!该死!</p><p><br></p><p>同时,我脑里立即想起王尔德的一句名言——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p><p><br></p><p>这位妈妈对生命的态度,不正是“不忘仰望星空”吗?</p><p><br></p><p>一位无论身处何境,都依然固执地热爱着生活、执着地向往美丽的母亲,不是给女儿最好的生命的影响吗?</p><p><br></p><p>我想起了王开东老师在《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里写的,“是的,不管人生多么艰难,都要记得美、凝视美、爱美。这是喜悦,是修复,是生命的酣畅淋漓…”</p><p><br></p><p>翠翠,您太棒了呢!</p> <p>然后翠翠又说,“亮度不高的台灯下,一个女孩正在写作业,朴素,大方。女人在旁静静地陪着。女人和女儿都洋溢着笑”中的“静静”,其实也很打动我,“是的,让我很感动的是在那么恶劣的浮躁的环境下,能静静地相处,静静地生活,是多少人无法做到的?特别是对待自己最亲的人,很多人都是鸡飞狗跳的。”</p><p><br></p><p>我听到这里,忍不住激动兴奋地对翠说,翠,你不做语文老师,太可惜了!你的解读多棒呀!</p><p><br></p><p>翠说,我这水平,怎么做得了语文老师!</p><p><br></p><p>我很有感慨地说,你知道吗?我觉得,这种对文章的智慧的领悟,这种容易“感动”的情怀,其实是一个语文老师非常重要的素养和能力呢。语文老师如果缺乏这样一种智慧,这样一种容易感动的情怀,只懂得很多专业知识,只懂得搬知识,只懂得和学生说标准答案,其实是没多大意思的!</p><p><br></p><p>翠很有触动地连声说是是是,“说实在的,自从我跟着老师学习后,对很多事情,我真的比较容易看得通透,比较容易看到更深层的东西去!比如看这篇阅读,我虽然不是教语文的,但我很快可以感应到那个令人感动的点!”</p><p><br></p><p>我大有同感,也兴奋地连声说是是是,“我自从去年跟在老师身边学习了一年之后,我发现我也变得智慧了不少,生命境界也提高了不少,我发现,当我的智慧提高了,生命境界提高了,我对文章的审美都提高了。我能在文章里挖掘出更多美好的东西,更多的营养,文章能更大地滋养着我。”</p> <p>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活得能量高的人,会很容易看清能量活得比他低的人的问题所在,会很容易看清这些问题底下的本质;而能量低的人,是很难看得到、读得懂能量比他高的人的智慧的!比如,孟母三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能力读懂这是一个母亲的大智慧!</p><p><br></p><p>能量活得比孟母低的人,就会说她是个神经病,吃饱撑着没事干。但孟母可以一眼就看到这些人的本质上去——我被他们嘲笑,无非是我把孩子生命的成长放在首要!重要过金钱!而他们不是!</p><p><br></p><p>所以,同样道理,文章里藏着的智慧究竟能去到什么“高度”,决定于阅读者的智慧去到什么高度!</p><p><br></p><p>感谢翠。我们这篇阅读文,是对一个母亲的“生命的阅读”呀!</p><p><br></p> <p>当我写完上面的文字时,日志本已应该结束,但后来我坐在电脑前,打开一个网页,忽然看到一篇文章,叫《打开“心窗”生活更通透 》,作者是刘丰,看得我很欢喜,真是太好了,于是最后,我用它里面的一些内容来结束我整篇日志——</p><p><br></p><p>我们对于世界的感官,来源于对世界的认知。比如一只蚂蚁在地上爬行,我们用障碍物把它圈起来,它就走不出去了。这是它只能行走在二维空间里的缘故,如果它能够在三维空间里,就能轻易解决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走在一个迷宫里,可能碰了壁才会回头。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居高临下看这个迷宫,就会对路线了如指掌。这就是在更高的维度里所观察到的东西,要比低维度清晰得多。</p><p><br></p><p>我曾经接触过好几位成功人士,我问他们,人生的几步关键步骤是如何作出正确的决断的。他们的回答惊人一致,都是两个字:直觉。直觉就是来自于四维空间的,还有很多艺术家所说的灵感,那也是来自于四维空间的,代表着不同寻常的创造力。</p><p><br></p><p>还有一个鲜活的例子,就是乔布斯。我认为他成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没上过大学,四维没被教育格式化。另外就是进入社会之后,他去印度修行了两年,在那里,他寻找到了和自己内在进行连接的渠道。在苹果公司里,最重要的部门就是乔布斯的禅室,他经常坐在里面冥想,想出很多有创造性的思维来。</p><p><br></p><p>在东西方文化中,西方科技从下往上解释世界现状,而东方智慧则是从上到下看宇宙。好比溶洞里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都是从下往上生长的,但是每一点生长,都是来自上方。道家说天人合一,就是从高层面上的空间感悟自身。</p><p><br></p><p>从下往上看世界,能够提升自身对世界的认识,但是创造力有限。而从上往下看,就能产生无穷的创造力。思想方法决定认知境界。如果能够把自身提升到四维空间,那就能看到很多别人所看不到的。</p><p><br></p><p>从下往上看,看不到世界的全貌,因为人实在是太渺小了。曾有一位朋友,在自己的事业上风生水起,他说自己已经站在顶峰之上,我只说了一句,山顶上面还有云呢!</p><p><br></p><p>感恩我的老师,一直给我们最智慧的教育!</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