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忆 乡愁

风和日丽

<p>  “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妈妈,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这几天伯父去世,接连在老家呆了四五天,似曾熟悉而又稍显陌生的家乡气息环绕着我,勾起了我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淡淡乡愁。 </p><p>我的老家次营镇候井村,我曾在此生活整整十一年,十二岁那年父母工作调动,我跟随父亲转学至演礼乡佛沙完小读五年级,妹妹跟随母亲转到附近的苏村完小学习生活,至此别过家乡,踏上漫漫游子路。二00一年,家中的两位奶奶相继去世,二00五年,亲爱的姥姥也离开了我们,失去了亲人的殷殷牵挂,家乡似乎更遥远了。有时我几乎忘了它的模样,但有时它又会清晰地出现在我的梦中。我曾梦见儿时下雨天顺街道流淌路过我家门前的清浅小河变成了一条奔腾大河,有船行驶其中顺流而下,美丽的家乡一跃成为旅游景点。有同事解梦说要发财了,我哈哈一笑不置可否,发财与否没有想过,对家乡的丝丝牵挂与美好祝福实乃心头所愿。</p> <p>我家位于侯井村的正中央,一个标准的四合院,由于给来往过路的人提供住宿,得名老店院。院子的大大小小40多间房子归六户人家所有,六户人家都是姓马的一大家子人,爸爸的爷爷共兄弟六人,子孙后辈生活在老店院和一路之隔的马房院。小小的四合院,承载了太多温暖的回忆,年龄相仿的堂兄妹十余人,楼上楼下追追打打,东家西家串来串去,春日里围着院中央的蝴蝶花跑着跳着,夏日里坐在凉爽的门厅里笑着叫着,秋日里收获的玉米堆上欢呼雀跃,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旁窃窃私语。每逢过年,家中的大人们准备了好多吃食,你尝尝我家的守岁面,我尝尝你家的炸小食。孩子们很乐意当使者,穿梭于各家乐此不疲。童年的四合院,满满的亲情包裹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而今,看着那倒塌的残垣断壁,感慨岁月无情的侵蚀,曾经的亲人或已走远,留下无尽的哀思怅茫心间。</p> <p>四合院的房子背后,一路之隔是村里的老庙院。庙院其实也是村里最早的学校,父母工作的场所,我的第二个成长乐园。院子分上中下三院,下院坐南朝北是一个大大的舞台,破旧但不失大气,东西两边是上下两层排房,上层是宿舍,下层是教室。中院的地势比下院高一些,一层层整齐光滑的青石楼梯连接两院,东西两面是老师们的宿舍,北面是两个教室。穿过中院的走廄,拾阶而上,便是后院,后院很大,是村里的初中、高中学校,有操场、有沼气池、有升旗点。记忆中学校里有很多学生,成绩优秀的、调皮捣蛋的,有很多老师,幽默搞笑的李国良老师,认真负责的延月琴老师。我整日生活其中,被大点的同学宠着哄着,被小点的同学仰着羡着。热闹喧腾的场景历历在目,清朗响亮的读书声萦绕耳畔。再次路过庙院,恍然如梦,红色的危房标志阻止了我靠近的步伐,远远望去,生锈的铁锁锁住了满院荒凉,裂缝的墙壁长满草的瓦坡书写着世事沧桑,冰冷的青石柱子啊,我扶着你站立走路,你可曾记得我双手抚摸你的温度?长长的青石柱子啊,我偎着读书写字,你可曾留住我青涩稚嫩的笔迹?如今的村子,新旧学校全部闲置,学校里没有了同学朗朗的书声,街道上没有了少年奔跑的身影。少了一点朝气,多了一份安宁。</p> <p>家乡的青石街道曾经闻名遐迩,“阳城县,出西门,二十五里侯井村,青石街道一里长”。青石街道横贯东西,是我们村的主要交通要道,青石的好处自不必说,坚固耐用、不怕泥泞、美观大方。儿时的记忆中没有哪个村的街道能和我们的街道相媲美。现在想来,那么多青石从何而来?整齐铺列的青石被岁月磨砺光滑经历了多少年代?村村通水泥路取而代之留下多少遗憾?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先贤匠人的智慧一去不复返,若干年后,怕是再也无人忆起那一溜长长的街道了。写到这里,心里平添了些许怅惘。</p> <p>  除了街道,家乡的水井和水池也让我记忆犹新。在没有自来水之前,村里的水井和水池尤其重要。记忆中村里有两口井,一个位于村东头,一个位于村沟里,水井是全村人的命根子。村东头的井水深一些需要用辘辘搅动,井沟的水较浅,用绳子就能提上来。挑水是家里一项重要的活计,男女老少都得挑,我也不不例外,十四五岁的光景,便和大家相跟去井沟挑水,不会打水,有大人帮忙,挑不了满桶,便挑两个半桶。一路上坡挑的肩膀生疼,便一半肩挑着一半手举着,晃晃悠悠、斜斜歪歪回到家,水已所剩无几。遇上干旱年,井沟的水位下降,绳子够不着,需要拴着人到井下面去一点一点舀,这样挑回来的水没有人舍得浪费,总是节约着合理地利用。这次回家,我和妹妹俩人凭着记忆找到了井沟的水井,一阵惊喜,原来它依然完好无损的保留着,走近看时,分明井水水位很高,虽然水面飘浮着一些枯枝败叶,但丝毫不影响它的清澈荡漾。养育了我的水井啊!总算为受伤的心灵找到了一丝慰藉。村里池塘好几个,村东头、村西头、我家门前、姥姥家房后,池塘里的水用来洗衣服、喂牲口、灌溉田地,夏天大家在池塘里游泳,冬天在冰面上溜冰。印象中,夏日池塘里的青蛙不知疲倦地呱呱着,寂静的夜里那是永恒的背景音乐,我就在这呱呱声中睡着了。而今,所有的池塘都不见了,有的填平盖房子,有的毁损倒垃圾。感觉甚是可惜。</p> <p>  侯井村的地势总体北高南低,东西平缓,于是自上而下有了窑底、瓦窑上、下沟、河那边几个地理名,我家位于村中央,姥姥家位于村东头,一条街道接连两家,我从小的生活轨迹就是顺着街道跑上跑下,上面提到的几个地方很少去过,甚至压根没去过。村里的河在村子最南面的沟里,从小一直听,但真的很遗憾,完全没有它的记忆。我和妹妹顺沟而下,向南探寻候井村的村址村貌。古老的村子略显寂寥,房子破旧不堪无人居住,道路人迹罕至杂草丛生,只有几只小鸟在空中飞过,打破这长长的寂静。据说大部分村民已搬至村边上的新家,而我的记忆还停留在三十年前村中的热闹繁华。问了一户村民,我们终于找到了下沟,寻到了传说中的河流。河流早已干涸多年,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布满河床,留下了曾经奔流的印迹,诉说着曾经喧哗的盛况。</p> <p>老村垂垂老矣,留在了老一代村民的记忆中,故事里。新村容光焕发,踏着时代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一排排整齐的房子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乡村绿道穿村而过,层层梯田孕育希望,勤劳的村民辛勤劳作,农业公园名不虚传。村民活动中心里、健身娱乐广场上,大家欢聚一堂,赞美盛世中华,共同载歌载舞,歌颂党的伟大。可爱的家乡,我爱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