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山的传说

天韵尘音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髙峡</p><p><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我的老家叶赫那拉满族镇的东边不太远的地方,有一个叫二龙山的地方,何谓二龙山?就是这里有两座高度几乎相同,模样没有太多的异样的山头,相隔有一千多丈的长度,东西走向座落在这里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这两个山头东边的向东,西边的向西各有一条能有几十里地长的几乎筆直的、高度几乎水平的、宽度几乎没有太大区别两道山梁和这两个山头紧紧相连接着,远远望去,就好像两条巨龍昂着头面面相对卧在这里。这里有一条不太大但也不算很小的大河,从南向北从这两个高高昂起的两个“龍头”中间流过。这条大河就是东北境内的辽河上游的两条姊妹支流河的东辽河。相传在上古盘古开天地的时候,这两条像巨龍一样的几十里长的好像是人工堆积而成的山梁,原本是一个整体 ,中间没有能流过大河的豁口,也没有像两座龍头那样的两个山头立在那里,雨季河水不能顺利排泄,导致洪水泛滥 ,民不聊生,老百姓的怨声上升到天庭,上帝就派了一个大能的天使降临到这里,这位大能的天使就用自己的双手在这山梁的中间抓了两把土,左手抓的这把土放在左边,就行 成了东边这个山头,右手抓的这把土放在右边,就行成了西边的那个山头,天使抓开这个大豁口以后, 从此东辽河水就从这个豁口一路向北,并在现在的梨树县北边绕了一个大弯,与发源於内蒙的锡林郭勒盟境内的西辽河在昌图县境内一个叫三江口的地方相汇,注入辽河,穿过整个东北平原而后流入渤海。</p><p><br></p><p><br></p><p><br></p><p><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后来,也就是建国初期,人们在这两个山头上抓了几把土,搬了几块石头又把这两个“龍头”之间的豁口给堵上了,硬生生把顺流而下的东辽河水拦腰截断,让它造福於人民,河水被大坝阻挡向两边分开,顺着两边连着“龍头”的天然大堤向两边扩展,水位上涨,水面扩大,站在大堤上看着碧波荡漾,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边的能有百八十里的水面就像是一个天然湖泊,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人们把最初的二龙山水库改称了二龙湖水库,再后来把水库两个字也省略掉了,干脆自豪的称它为“二龙湖”。如今这里已经是山水秀丽,风景优美的远近闻名的旅游的风景区,尤其是前几年在这里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燕国的相当於郡县级别的古遗址,更是轰动了全国的考古界。当地政府更是不失时机的把二龙湖和出土古燕国遗址做为当地的宣传名片,并把“燕国古韵&nbsp;&nbsp;醉美龍湖”八个大字镶嵌在进入未来的龍湖区政府所在地石岭镇的必经之路的髙大的牌楼的正中间。</p><p><br></p><p><br></p> <p>  二龙山,这两条像“巨龙”一样的山脉,它的两个像“龙头”似的山头自东辽河东、西两岸为起点,分向两边延伸,就西边从“龙头”开始一直向西延伸几十里长的天然长堤,如果说它是在和河对岸那条“巨龙”在“争夺龙珠”时伸长的”脖子”,那么这条“巨龙”的“身躯”就隐藏在西部的崇山峻岭之中,从石岭镇向西,在公路的南侧,它曲曲弯弯、起起伏伏、忽左忽右、忽而向上“飛龍在天”、忽而向下“潜龍在田”、忽而越过边界“摆动到”辽宁境内串个门,忽而又“滚动回”吉林老家,恪尽职守,为民无私奉献。这样绵绵延延数百里途经石岭镇、叶赫那拉满族镇整个境域,它的“龙尾”最后停在开原县的东部山区,差一点就伸进辽河里去洗澡了。从石岭镇一路向西能有五十里地左右、在“龍体”的北侧,有一个叫#横道河子#的小山村,在这个小村子东、西各四、五里地的地方,各有一条从“龍体”上向北伸出来一道山梁,在接近北边的大山前不到半里地的地方嘎然停住,并隆起一个比山梁高出几倍的橄榄球形状的山峰,这两个山梁和这两个山峰,它们的长度、宽度、高度几乎一摸一样,就好像一个模具里做出来的产品一样。东边这条山梁把从东边流过来并一路接收辽宁柏宇乡流过来的河水拦腰截断,迫使河水改道向北冲去,当雨季来临时,河水咆哮着,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快速、大力的撞击着北边裸露的红褐色的岩石,坚硬的岩石又把河水反击回南岸,也就是从“巨龙”的“龍体”伸出来的像“龍腿”一样的山峰下边,河水再次被撞回流向北边的岩石,这样经过几次折返,河水冲出山谷,流入这个小村庄北面的平缓地带,没有了山体岩石的阻力,在这里行成了一个大大的月牙形河道,而后再次被西面的那一道山梁阻挡,再次冲撞北边的岩石,再次经过几次折返,河水才冲出峡谷,流入下游宽阔的河道,进入下游的南城子水库。由于这两座山峰的下边天长日久,被河水的冲撞,形成了好几个大大缺口,而那些突出的地方,结合整个山梁和山峰,就好似这条“巨龙”伸出来的两条“大腿”、“脚掌”和“脚指”(也就是龍爪),所以当地人就把这两座山峰叫做东“龍爪峰”和西“龍爪峰”而这个叫横道河子的小山村还有一个名字“龍爪沟”。而靠近这条“巨龍”的村庄的名字带有“龍”字的也大有存在,比如:卧龍泉、卧龍屯、盘龍沟等。</p><p><br></p><p><br></p><p><br></p><p><br></p> <p> 这两条流水喘急的峡谷,当地人都管它叫“转山子”。小的时候有一次跟随父亲去叶赫那拉镇赶集,经过这里的时候,听到河水的轰鸣声,和看着汹涌澎湃的河水转过山头就不见了,给人一种神秘和毫无名状的恐怖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人们在最西边的“龍爪”和北边的陡峭的大山之间修了一个大坝,命名“转山湖水库”,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水库两个字省略掉了,就简单的喊它“转山湖”了,叶赫那拉影视城就修在东“龍爪峰”上面,有多部与清庭有关的电视剧就是在这里拍成功的。由转山湖向西几十里地,就是清朝的慈禧太后的故里“叶赫那拉部落古城”的遗址所在地。如今转山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风景旅游区了,这里的水是一湾干净的毫无污染的清水。</p><p> 在二龙湖和转山湖之间,有一块长七、八里地,宽三、四里地的比较平缓、肥沃的土地,这里有一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她的村名叫小南屯。因为在这里那条”巨龍”的身躯座落在辽宁省的柏榆乡境内,也就是村子南边那道每到春天开满达子香花的山梁。而那道山梁就这条”巨龍“高高隆起的龙背,而这个小山村就是被“龍腹”庇护下的一个小山村。这里是一个风水宝地,四面环山,山上长满了天然的杂树林,主要有柞树、杨树、白桦树、小叶椴树等等。每到春天,树林内飞来各种鸟,类,有布谷鸟、画眉、啄木鸟,也有本地的野鸡、喜鹊、乌鸦等等,远远的就能听到各种悦耳动听的小鸟的歌声。其中有一种像人的拇指大的叫雀妞妞小鸟,她的鸟巢不是建在树的枝桠上,而是用草编织的像一个茄子的形状吊在树枝上,挡风有避雨,又能躲开其它来犯者的侵袭。这里除了是鸟的天堂,也是花的海洋,春天一到,最先开放的是冰凌花,山上红色的杏树花,白色的梨树花,路边的紫色的昊花,山坡上的野芍药,到夏季的野百合等。这里漫山遍野,树林内,山顶上,岩石缝里到处都生长着各样的中草药,有防风、半夏、桔梗(当地人叫它和尚头)、地龙谷、龍胆草、细辛、五味子等等。野山菜和山上的蘑菇更是山林赐给这里的人们的餐桌上的野味。这里的野菜家里有什么山上就有什么 ,家里没有的,山上也有。比如:山白菜、山波菜、山芹菜、山蒜、山葱、撅菜和猫爪子等。还有一种叫香椿树的嫩芽更是一道营养丰富的野味。还有生长在河边、地头、柳树甸子里的即是中草药也是野菜的婆婆丁(蒲公英)、车轱辘菜(车前子)、柳蒿芽、庄稼地里的苣荬菜等,就是这些野菜帮助这里的人们度过了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这里的野果子可以说在山上走到哪里就能吃的哪里,山杏、山梨、山葡萄,山里红、山丁子、山里子、原枣子等,还有一种叫做臭李子的 一种野果,像葡萄一样结在阔叶的大树上,七月份成熟,一串一串像黑珍珠一样,非常的甜美可口,是我们这里独有的一个特产。最后还有这里也是野生动物的世界:有野狼、野猪、野鹿、狍子、狐狸、貉子、獾子、野兔等等。</p><p> 这些美好的自然资源现如今只能在回忆里去寻找了,这些年山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树林地都变成了大苞米地,树没了,鸟也不来了。野生动物也早就绝跡了,野果子再也看不见了,耕地大量的施用化肥、农药,使地里的苣荬菜不见了,山上的野菜也少的可怜,成了真正的山珍野味。在山顶上,或是山沟里不能种地的地方偶尔有一棵或几棵老树孤零零的长在那里,不知道它们是为自己的生存而庆幸,还是为同伴们的失去而忧伤,也许兼而有之,也许什么也没有,也许连也许也没有吧。</p><p> 这个小山村就是生我并养我二十年的、终生难忘的小山村,从我四十多年前离开这里,每次回来都有很大的“变化”,可我经常在梦里,即使是现在也经常在梦里回到当年的那样的那个小山村。</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