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p><p> </p> <p>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放鞭炮、放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拜祭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p> <p> 鄢宏宇同学说:我喜欢过年,因为团团圆圆真好!</p><p><br></p><p> 大年三十这天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很早就起来了。姑姑跟妈妈准备一大桌子的饭菜,我给老祖宗烧完钱。一大家人开开心心的吃完团圆饭,静等精彩的春节晚会 ,送走旧年,我和哥哥自己动手迎接新年……</p> <p> 吴俊龙同学过除夕与春节后他这样展示过程与感想:除夕和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两个重大传统节日,前者为岁末,后者为岁首。在这两个重要传统节日里,我国民间长期以来有写、贴春联和福字的习俗,正所谓“新桃换旧符”,有辞旧迎新、迎福迎吉祥的涵义(照片1为2018年除夕,我表哥教我写春联写福字)。除夕及春节也有阖家团圆之意,俗语说“麻雀也有一个三十夜”呀(照片2为2019年春节我家的部分团圆全家福)。一般在除夕以后春节开始的正月前半个月,我国民间还有给长辈亲人及平辈年长的亲人等拜年的习俗,这是中国的重要传统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尊亲重情、孝悌仁义、追求家和万事兴、修身齐家、修德积福等道德风尚(照片3、4分别为2019年春节我和爷爷奶奶等给我的姨奶奶、姑爷爷姑奶奶等拜年的情景)。</p> <p> 转眼间到元宵节了,今年的元宵节宅在家里哪儿也没去,往年的元宵节可热闹了,好多地方都会有灯会,土家女儿城、五峰山花果山、宣恩贡水河,刁小媞可是去过不少地方;提花灯、猜灯谜;还有好多好吃的,元宵、马打滚,经常吃的小肚子滚圆;每年的元宵节都是丰富多彩的,相信明年的元宵节也会一样的热闹吧!!</p> <p>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p> <p>清明节之后便是端午节了!来一首</p><p>《端午》诗!</p><p><br></p><p>【唐】李隆基</p><p><br></p><p><br></p><p>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p><p><br></p><p>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p><p><br></p><p>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p><p><br></p><p>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p><p><br></p><p>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p><p><br></p><p>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p><p><br></p><p><br></p><p>这是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节时写的一首诗词。此时已是仲夏,盐梅佐酒,与众人共饮。祝百姓们越来越好,众大臣共同辅佐创造昌明的社会,如果大家都这么忠贞不二,那么后世子孙一定会福泽绵延。</p> <p> 粽叶飘香,蘸着糖的大粽子的香甜还在我的齿间流淌。呐喊声声,一个个强健的臂膀有节奏地划着舟桨。一条条龙舟像离弦的箭向前冲去!这热闹的场面让黄禹晴同学难忘!我们相信:今年的端午节一定能像往年一样热闹,大伙儿欢聚一堂,吃着粽子,划着龙舟!</p> <p> 七夕节,中国传统节日,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p> <p> 去年的中秋节,我在小新星跟老师学做月饼。为了省时间,老师把做好的皮、豆沙、蛋黄发给我们,我们自己把皮里包上豆沙和蛋黄,再把它搓圆!别小看这点小事,对我们笨手笨脚的男孩子来说,可真不容易!做好了之后,拿一个印有花纹的模子,把圆球放进模子里,用力一按,弹出来就是一个漂亮的月饼,放进烤箱,经过半小时左右的时间,一个又香又甜的月饼就做好了!</p><p> 学会了做月饼,我可得意了!闻一闻,哇,简直要流口水了……带回家给外公外婆吃,他们都说是那个味儿!</p> <p> 在周一诺同学的心里,中秋节,是一个情趣盎然的日子。中秋节前夕,亲朋好友都以月饼为礼相互赠送,因为月饼象征着团圆。虽然超市月饼的款式玲琅满目、应有尽有,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亲手和妈妈做的月饼。新鲜的面,新鲜的馅儿,再用模具印出图案,新做出的月饼热气腾腾、柔软可口,一股清香味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月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食,谈论着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直接就蹦出了脑海,希望大家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事事圆满。</p><p> </p> <p> 又是重阳登高节,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同学们,在这一天,大家别忘记去陪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吧!</p> <p> 说了这么多,文章该结束了,因为不是每个节日我们都参与了,所以图片还有待丰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会,我们多多参与,把每个节日都仔细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