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鲁滨逊漂流记》交流会

段知言

<p>《鲁滨逊漂流记》又叫(《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p><p>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的故事。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p> <p>3月24日,我们一组举行了《鲁滨逊漂流记》读书交流会。虽然因为疫情原因是在家里,也抑制不了的对书的热爱,大家都兴致勃勃。</p> <p>带着第一个问题,我们发表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如下:鲁滨逊是一个勇敢、乐观、热爱冒险的人,他本来可以一生富足,平安无忧,却义无反顾地不听父亲劝阻,执意要出海,由此看出他是一个坚持自我的人;在荒芜人烟的岛上他没有自暴自弃,这里看出他积极向上的态度,他不懈的精神和绝非常人的毅力,使他成为一个英雄。乐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很乐观 他说:“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乐观是他能在荒岛上生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因素。我觉得他会动脑筋解决问题也是能在危机重重中生存下来的重要因素,例如他用刀子在柱子上刻祈痕,做日历,来计算年月日就体现了这一点。</p> <p>书中有一个情节是“鲁滨逊造船”,特别让我感到奇怪和困惑。鲁滨逊独自一人在荒岛上,他想逃生,于是就想到了造船。他费尽辛苦花了二十二天时间砍倒了一棵直径约五英尺十英寸的大柏树,花了十四天时间砍掉了巨大的树顶,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大柏树刮出了船底的形状,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大柏树中间挖空,做了一只能容纳二十六个人乘坐的独木舟。可是独木舟那么大,那么沉,单就鲁滨逊的力量,他一个人怎么能把独木舟拖下水呢?如果独木舟不能下水,鲁滨逊所付出的全部努力,不都白费了吗?</p> <p>读完《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很多想到了我自己,跟鲁滨逊相比是多么渺小。段知言同学说:那时候是三年级 有次爸妈不在家,冰箱里满是食物,我还是饿着肚子等爸爸妈妈,因为我的生活能力太差了。很多同学接着也联想到了自己,并想为此做出改变。</p> <p>联想到的书有:大家整理如下(如图所示)</p> <p>发表完自己的观点以后,有不少同学对鲁滨逊又有了新的看法。杨策皓同学说:通过交流我知道了鲁滨逊是一个勇敢坚强,乐观,遇到困难善于动脑筋的人,正因为这些优秀的品质,他才在困难面前不断磨练自己,锻炼出超强的生存能力。欧阳俊月同学接着回答:通过交流,我想到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荒岛存在,在荒岛面前有人深感绝望,有人勇敢乐观独立坚强,我们应该像鲁滨逊一样勇敢面对人生的荒岛,努力从绝望的缝隙中寻求生的希望,开拓荒野才能绝处逢生。</p> <p>《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主人公漂流海岛,战胜困难,艰苦创业的传奇故事.小说写得真实自然,富有传奇色彩.主人公在孤岛上种庄稼,搭木屋,吃了千辛万苦,生存下来.但想回人间的心切,"一本好书能拯救一个人."现在我百分之百相信这句话.这本书向大家展示了鲁宾逊自信,自立,自尊,自强,永不满足,不甘平庸的精神;告诉大家鲁滨逊靠自己的诚实,善良,智慧和坚毅,去创建,去开拓,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p> <p>读完这本书,大家深有感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下定决心要改正自己的不足,向鲁滨逊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