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缓缓地,夕阳的余晖褪去晚霞的最后一抹酡红,树木氤氲起了黛褐色的轻衣。朦胧的月光洒落街道,洒满屋顶,也洒向我的窗边。晚风吹来阵阵寒意,我的思绪却随着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经历起起伏伏,丝毫没有察觉夜晚已经来临。</p><p><br></p><p> </p><p>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个让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为之折服的“跨界创新奇才”,让五百多年前的万物成为永恒史诗的“最好奇的人”,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能够配得上“天才”这个词的人。他是音乐家,诗人,设计师,画家兼工程师,解剖学研究者,武器设计师,考古化石先驱......如果将他的所有设计制造出来,能够将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一百年。他不仅是天才也是个凡人,古怪执着,爱开玩笑,容易分心,这些都让他更加容易亲近。这个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从来不问“这有没有用”,只是不停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为什么”。尽管中途放弃了很多作品,但他从未轻易放手过任何一个让他好奇的谜题,就连临终前他依然执着于啄木鸟舌头的结构。</p><p><br></p><p> 曾几何时面对每天学校的学习,我习以为常地按部就班,学习成了吸收知识的代名词。学习文化课的过程中,经常感到自己处于“无趣”的状态。就好比碰到家里的汽车出故障,第一个想法不是好奇去了解汽车的构造,而是想着打个救援电话就好了;生病了,不是好奇去了解体内的生理机制,而是直接去找医生;平常购物的塑料袋,不是好奇它会如何降解,而是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好奇心在不知不觉中被外包的生活一起打包带走了。隐隐感到仿佛什么“东西”正与我渐行渐远。可达芬奇眼中,一堵染有污迹墙面的图案中可以看到各种风景,甚至战斗的场面和战斗中的人。世界对于他来说是一座乐园,唯一的目标是尽兴而归。</p><p><br></p><p> 一本书是一片叶,一叶知秋;一本书是一场戏,一戏人生;一本书是一杯水,一杯沧海。《列奥纳多.达芬奇》让我明白了,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无论是达芬奇还是我们终究会两手空空地离开这个世界,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曾活得像个满怀好奇,满心欢喜的孩子。这本书让我懂得并非所有知识都需要有用,有时求知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探索固然是为了答案,但乐趣却在于过程。原来在二手知识随处可及的时代,我们依然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和双眼亲自发现获取属于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因为省事从来都是有代价的。读过书,那个与我渐行渐远的“东西”慢慢向我走来。</p><p><br></p><p>原创 转载请联系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