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不断提高科学教师研发出基于网络课堂的优质课程资源,固化研究成果,及时分享研究成果与做法,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让广大科学教师学习借鉴,开阔资源开发的思路,提升网络教学的能力,天津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于2020年3月24日上午组织全市190多名科学一线骨干教师,以“基于网络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成果交流会”的形式聚焦网络科学课程研发,进行了集中的示范和引领。</p> <p> 会议主要分为四个议程:1.市中心组研发微课程介绍;2.区域研发课程经验介绍; 3.教师研发课程经验介绍;4.娄立新主任做总结发言。</p> <p> 首先在第一个议程中, 陈杰雨老师作为抗疫英雄“水战士”微课程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做《 我们是一个TEAM 》的总体介绍。他从团队的名称入手,说明团队名称所代表的含义。</p> <p>“三针、四柱、二支撑”团队人员编制,为微课的研发做足了准备。</p> <p> 他介绍了微课制作的依据和资源;接着从微课的开发背景、开发原则、开发过程以及开发细节,深入浅出的将自己团队开发微课资源的历程呈现在我们眼前。而后团队代表董月萌、陈广莹、刘畅三位老师又用实际的例子让我们亲历课程研发的全过程,让与会的老师们打开了思路、放宽了眼界。</p> <p> 接着到了区域研发课程经验介绍的环节,宁河区谢淑菊老师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介绍了微课制作的依据、内容选择及制作过程。微课的主创杨晓老师针对这一主题教学资源的技术问题做了详细的说明。包括软件名称、操作过程、拍摄素材、动画合成以及小程序的编制等等,为老师们的技术操作指引了方向。</p> <p> 武清区谢瑞佳老师的《自己动手种植植物》的主题,不仅让我们认识了她们的资源开发团队,见识了她们孜孜不倦克服困难的研发精神,而更多的让我们见识了在她们的带领下孩子们乐此不疲的种植兴趣。 </p> <p> 在教师研发课程经验介绍的环节中,开发区一小的张元喜老师就《基于网络的科学实验开发与有效指导策略》这一主题,展开分享。他秉承着实验开发的趣味性、安全性、实践性、基础性、可接受性、系列性、价值性和思想性的八个原则,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带领着学生们在疫情期间,不断的利用身边触手可得的材料,践行着科学小实验,并推陈出新,体验着科学探究的乐趣。</p> <p> 天津市实验小学王万江老师则以"创疫"创意发明设计活动案例介绍的方式,在“科技创新的武器,抗击新冠病毒的创意发明”方面介绍着自己学校建设的“STEAM”团队,他们为学生设计的技术创作的表格支撑以及相关课程的推荐,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发明创造的创新点和思路。其中很多优秀成果获得专利或获得奖项,也让与会老师打开了眼界。</p> <p> 最后,娄老师首先对老师们分享的成果做出来积极的肯定,指出今天的会议的分享老师由老、中、青三代人员组成,他们的分享的成果都精彩纷呈,所有的成果的取得都付出了非常多的辛苦,都是科学教学战线上的中流砥柱。希望与会的其他老师们要认真学习,不断钻研,积极参与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为我们小学科学教材微课研发和基于课标的微课研发做出努力。与会的老师们也一致表示,此次会议收获颇丰,一定领会精神,不断消化,为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添砖加瓦。</p> <p>责任编辑:北辰区王庄小学 王春燕</p><p>后期制作:北辰区杨嘴小学 李 玲</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