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标视角”看透数学教材

向往

3月22日,我们与张齐华老师再一次相约在网络直播间,听张老师解读以“课标视角”看透数学教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着提纲携领的作用。因此,对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南与依据,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课程标准来进行。听了张老师的解读,使我对课程标准的意义与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张老师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为何要带上课标视角看教材?2、如何带上课标视角看教材? 张老师借用了两张非常形象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做到细致入微,又要具有高远的视野。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就是为了教而教,而忽视了教的依据、教的对象,对课程标准也缺少了细致而深入的研读,更谈不上对课程标准有所思考。 张老师讲到,我们要回到课标,重新理解“教什么”,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重新认识“为什么教”,不仅为知识而教,还要为思维和素养而教;重新审视“怎么教”,要给学生活动的空间,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重新把握“教到什么程度”,既要有知识的宽度,还要有理解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回到课程标准是我们展开教学的一个北斗,必须始终引领教师的教学。 如何带上课标视角看教材呢?张老师列举了两个方法,一是从教材到课标,要回到源头找活水,以《认识方程》为例,我们要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课标的讲解,从而使方程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对方程定义的讲授,而是应该从定义中跳出来,从模型思想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学思路。通过观看张老师执教《方程》一课的访谈录,我深刻的体会到要运用课程标准这个大的视野,把教材重新解读,我们就会获得全新的教学线索。 二是从课标到教材:回到现场看落地。老师们要知道课标中的理念、要求在教材中是如何落实的。张老师在《认识千以内的数》的教学中,通过对课标的研究,精心设计了四个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不同的动手操作活动,对数字的感受是丰富的、多元的,具有立体感。选择如何数数,背后反映的也是学生的数感,展示了学生对数的组成、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把握。使我明白对数的教学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数的意义。 每次听完张老师的讲解,都会让我陷入不断地思考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整理教学思路。每位教师要走出“以课本为本,从内容定目标或过度依赖参考书”误区,高度重视、认真、仔细、字斟句酌地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吃透标准精神,才能保证自己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才会确保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达成,确保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各项目标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也才能让学生在各种考试中赢得理想的成绩!<div> 走近张齐华老师,与数学一起呼吸,与思考一同行走。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生命活力,让我们的数学教学自然而厚重。</div>

课程标准

教学

教材

张老师

课标

学生

视角

数学

我们

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