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月23日早上十点,窗外的一切还浸在清晨的暖阳中,三年级的语文群里在语文组长杜鹃老师带领下早已开始了“线上研讨”的工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可谓热闹非凡。这便让人感受到,即使不在一间办公室里办公,我们也如似见面,顺利交谈,感觉不到各自在家的距离感。</p> <p>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意在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在花红柳绿的美好春光里,怎么能少的了春天的使者小燕子呢?</p> <p>这不,孙蕾老师早已准备好了第二课《燕子》的备课材料并分享到群里,大家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是畅所欲言呀。总结下来,孙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清晰高效。</p> <p>在这一课中,李梅子老师提出只采用古诗导入的方法,杜鹃老师、徐艳华老师等赞同了导入衔接上节课所学古诗和词语分类过渡到课文的巧妙。陈洁老师建议,老师引领学生精学一部分,后面的内容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p> <p>颜丙丽老师提出关于“春光图”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穿插到哪个教学环节的问题,邓君老师巧妙地给出了意见,先体会机灵可爱的燕子,最后借燕子感受春天的美好风光,以此,大家表示赞同。</p> <p>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p><p>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p><p>荷花,乃花中君子。</p><p>三下的课本上,选择了叶圣陶笔下的《荷花》,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妙和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p> <p>马茂红老师,静心设计了第三课《荷花》的教学,导入富有诗意,教学过程精炼、深刻。马老师细心的向大家介绍了她的教学思路、设计构思,大家一致表示赞同,真所谓语文课堂的“美食”。 </p><p><br></p> <p>邓君老师提出“诗配画”的导入方式,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此方法更有意境,更适合导入课题。</p> <p>徐艳华老师根据课后拓展的习题内容提出拓展放在课上还是课下的问题,马老师结合本节课内容充实的问题提出根据各班情况而定的方法。</p><p><br></p><p><br></p><p>杜鹃老师、孙蕾老师、李梅子老师、徐海玲老师等赞同了马老师采用的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学生的教学方法。</p> <p>各位老师利用身边的资源,认真投入到本次的研讨中。相信这一次特殊的线上研讨,定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p> <p>一位儒雅淡定的教师,应当以一份优雅沉稳的教态,操一手清秀俊郎的板书,带领大家走进赋有诗书香气的文学花园。好的教学离不开有心的备课,期待下一次大家合作讨论的研讨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