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黄河风情游(4)

闲云

<p>  碛口,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山西临县南端约50公里处,背靠卧虎山,东接吕梁山,西临黄河,隔河与陕西省吴堡县相望。因黄河在这里有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当地称为碛),落差高达10米,水急浪高,船筏无法通行,只好将货物搬上岸,改走陆路,时间一长,碛口成了水运航道的中转站。有介绍说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码头搬运苦力有约2千人,骡马骆驼上千峰,拥挤时岸边货船绵延数里,日复一日,碛口便有了“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p> 从清乾隆年间开始200多年间,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又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各省,这样碛口成为北方著名的商埠重镇,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并享有了“九曲黄河第一镇”之誉。 <p>  现镇内还有不少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碛口的街道均由石块铺成,临街建筑都在几层落差较大的石台阶之上,当地称之为高圪台。店铺连着店铺,排门接着排门,站在街两边可以轻松聊天,很有历史感,难得的是碛口至今还保留不少传统的民居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p> <p>老字号店舖</p> <p>当铺遗址</p> 卧虎山黑龙庙,存有清道光年间石碑,上面记载有当时碛口的繁荣景象,这里也是可以一览古镇全景的制高点。 被称临县母亲河的湫水河从东而至,与从北而来的黄河,在碛口交汇,融为一体,烟雨蒙蒙中,依旧泾渭分明。 <p>  雨中的碛口显得有点冷清,作为曾经商贸物资中转集散中心的风光不再,卸装更衣,益显沧桑,长街十八弯商贾客如云,卧虎不夜城千门灯长明,如今只能回味。面对远山透过时空,听驼铃声声,依旧不紧不慢清脆声声;那艄公吆喝还是那么粗犷洪亮在河面回荡。“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辉煌难以再现,历史却永不停步。</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座落于碛口镇南约3公里,一个僻静的山沟里。要不是1989年大画家吴冠中来此,对外宣称“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发现——临县碛口李家山村。这里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引来众多画家、摄影家,影响迅速扩大,还不知要“云埋水隔无人识”多少年。</p> 李家山原名陈家湾,后因李氏家族从明成化年间迁入并世代相传,逐渐繁荣而改名。当时黄河岸边的碛口镇商业已相当的繁荣,李氏财主在碛口镇上开起店铺,养骆驼,跑旱路运输。按照晋商的规矩,外出经商的人不能携带家眷,于是财主们赚钱后,选择离碛口不远的风水之地凤凰山,在两沟四面坡上盖房造屋,逐渐地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质量上乘、布局结构讲究的古村落。 李家山村大大小小一共有百十来个小院,400多孔(间)住舍,鼎盛时期曾居住着二百来户人家。村子里的主要建筑就分布在山坳两侧五六十米高的山坡上,这些窑院之间都有蜿蜒的小路相连。每一户的窑院都有一块在山坡上辟出来的平整庭院,及数孔在山体内开凿出来的窑洞。 各家各户的窑院沿坡壁呈阶梯状分布,上一层庭院的下面就是下一层窑洞的洞顶。一层层的窑洞就这样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地层叠在陡坡之上,最多的地方达七、八层。看似完全依山随意布局的窑洞、窑院,完美地结合了山势的坡度与走向,凝固成一幅独特的 西北风画卷。 将盛行于北方的明清砖瓦民居与西北窑洞进行完美结合,所有窑院和谐且富有美感地分布在山坳两旁的山坡之上,这一切构成了 李家山村的独特之美。 专家考证李家山村民居的形态在八种以上,不论是豪华的清代建筑群,还是穴居生活的土窑洞,无不附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它确系民族的东西。正如专家们说,这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它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是研究我国古代民俗的宝贵资料。 麒麟送子石雕。 这是我在村里看到的唯一一家商店,作为一个旅游景点,这好像有点另类,却是难能可贵,现在国内太多的历史文化景点,被商业行为喧宾夺主,完全变了味道。 没能在李家山村住一晚,是此行的遗憾,不过出行多了已经适应,有遗憾才完美成了我的信念,“教我如何不想它”。 距离碛口约一公里的西湾村,是山西唯一入选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李家山一样,隶属于碛口镇,而且也是碛口富商的“家属院”,不同的是,这里的富商是陈姓。它的历史也可以上推至明代,始祖陈师范迁居碛口,靠经营发达起来,便在紧邻碛口的地方建起了村落以安排家眷,以后又经数代人的扩展,才有了后来的样子。 秀楼院院门 西湾村说是一个村,其实就是一个大院,它长约250米,宽有120米,依山就势修建于山坡上,其奇特之处在于:大院内横有两条街,竖有五条巷,把全院有序地联系起来,这五条竖巷寓意为金、木、水、火、土五行,陈氏家族的五个支系的人分别依这五条巷子聚居。奇妙之处在于每条竖巷里的宅院都可以互相贯通,这样只要进入一座院落,就可以游遍全村。巷子的地面用石块铺砌,两侧有石护墙,有资料说早先村子的外围建有封闭的村墙,可惜都已塌毁,现在无法一睹真容。显然,古村西湾对外部来说是封闭的、而对于大家庭内部而言却是开放的,折射出一种对外防御、对内聚合向心的传统心态。 土巷与木巷的进口 因为村子是顺着山坡修建的,它下面院子的屋顶(当地称脑畔),同样就是上面院子的地面,这一点又与李家山一样。 <p>  今天西湾村,随着碛口的由盛到衰,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星光灿烂,西湾民居却成了山西几百年人文历史遗留的宝贵遗产,它体现了人与山地的完美和谐。</p> 没有整修的历史遗迹。 看了李家山、冯家湾,有一个特别深的印象,就是非常干净纯粹,住舍就是住舍,村落就是村落,没有满世界不分时节、不分场合的红灯笼,而后者已经成了不少景点的标配,即使你不胜其烦,也必须忍受,不知是不是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遗产。 在山西无论是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皇城相府;还是李家山、西湾村;千姿百态的大院小宅,总能一次次吸住你的眼球,我来了,你去了,历史如斯夫,不舍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