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随想<br>几个事不可思议:1、越来越习惯于戴口罩出出入入了。2、关心科技的时间少了,关心新冠病毒的时间多了。<br>先是广州,再有佛山,一个境外输入关联,一个省外输入。全国人民的附加题实际上有两个:第一个,在人员开始流动的情况下,继续抗击疫情;第二个,如何外防输入,主要是防止国外输入。<br>经历了这个春天,我们除了学习了各种病毒知识,防疫、卫生知识。但在我脑海里总是冒出来关于发电厂的介绍来:发电厂即使不对外供电,他的发电机组也不是停止的,而是少量机组维持低功率运行,一旦对外供电,它可以通过提升功率来实现启动其他机组和迅速的对外供电。如果某个发电厂彻底没电,而且没有机组在运行的话,这个时候的启动叫做冷启动,会经历很麻烦、很漫长的过程,因为发电厂要发电得先有足够的电量。这个跟北方点炉子很像(我很喜欢讲这个炉子,因为印象深刻),闲置了很久的炉子里面没有一点火星儿,点着它是冬天里唯一的生存希望。下一秒钟就炉火旺盛是目标,但需要耐心地准备各种材料:火柴、纸、油毡纸、小木棍、粗木块、干煤球。将除了火柴、干煤球以外的材料适量,从下到放到炉膛里,既要充实,还要留下空气流通的空间,更要搭一个相对结实的架子,用来放干煤球。弄好了,就到仪式感十足的时刻了:黑暗中,划着一根火柴(一个火星儿),引燃一张纸(一束微光),递到炉膛底,等待它引燃炉膛里面的纸,看着纸越烧越旺、油毡纸、小木棍、粗木块逐渐被真正引燃,最后干煤球也被引燃了,终于可以烧开水了,炕也热了,屋子暖了,严冬里又一个人类可以舒服地蜗居的地方具备了最后的一个条件,合适的温度。而且除非没有煤,忘了添,炉子不再会熄灭了。这就是冷启动,逻辑很有趣,烧煤为了得到热量,但没有热量,煤不会燃烧,而需要热量的时候却没有热量。热启动呢,也不复杂。找个盆,放上煤和水,搅和均匀就是一坨湿煤。在炉子很旺的时候,添湿煤进去,糊得严严实实地,然后在湿煤上打几个手指粗的孔,直透炉底。这样的炉子就不会烧得很旺了,而且可以保持很久很久不熄灭。当离开这个小屋去到严寒的外面的人回来的时候,用炉钩子(长长的L型铁条)将水分基本上已经挥发殆尽的湿煤敲碎(能看到湿煤已经成块了,底下是星星点点的煤火,加大空气通量,很快,炉子就又旺了。<br>其实目前的复工复产实际上是我们绝无仅有的经历,而且中国冲在了最前面,相信后面会有国家跟随的。就是经济运行的暂停以及冷启动。对中国是十几亿人要吃喝,更要用大量资源去把得病的同胞一一救治,没有生产是万万不能的。疫情防控的重点在于减少人员流动,没有人就没法生产,没有人就没法运输原材料。没有生产,存货很快消耗殆尽,没有信心,一切又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现在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各个国家也在出台各种政策。各出奇招,反应不一,效果各异。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工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