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笑三语:边读、边临、边悟——观其形得其意手摹心追</p><p> 昨天一搞书法的朋友闲着没事电话上给我聊天,聊了近一个小时,主要是探讨学书临帖的要领所在。根据我的临帖经历来说,要观其形、得其意,边临边想,手摹心追,其中的观,就是读帖。读帖要读进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帖过程,加以想象,领悟帖的背景和书者情感。心中有字,手才能写字,继而是边读、边临、边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形入神。清代书家朱和羹《临池心解》中讲:“观能书者,仅得数字揣摩,便自成体。无他,专心即久,悟其用笔、用墨及结体之法,供我运用耳。”他说临写学得精到,关键要用心揣摩,领悟古人用笔、结体的方法,抓住笔法特征和结体特征,从中找出规律性和共性的东西,找出神妙之处。这样方能掌握它多姿多变的天成之趣、跳跃之妙乃至精神飞动之美。经过千锤百炼,朝临暮写,才能达到拟之贵似之境。孙过庭《书谱》说得精辟:“察之尚精,拟之贵似”,察就是读。察之尚精方能拟之贵似,拟之贵似方能遗貌取神,遗貌取神方能达到取古化我之境地。边读还要边临,临帖也要讲究的,不是见帖就临,见什么就写什么,要有所选择的、专一的帖临。书法家邓散木先生有言:“临帖(碑)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选定了某一本帖,就要一口气练下去,不到成功不止,这是练字的诀窍之一。”</p> <p> 临帖关键在悟,边临更要边悟,以古人为师,坚持长期临池,逐渐领悟并掌握书法的书写法则。近代书家沈尹默先生谈到米芾的《十七帖》,对“惜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处”一语不解而感疑惑:为什么米芾要说下笔处?大悟后,原来历代名家下笔皆用中锋。谈到书法的悟,除了对帖的悟,还要以造化为师,从无法中求法,从观察天地万物的自然和变态中领悟书法的真谛,这是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所以学书关键在灵悟的思维,勤奋的临写,边读边临,边临边悟,久而久之薄中得厚,板中提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反四反五甚至反七反八的悟性能力,这就是学书捷径的要领精髓。</p><p><b>范云峰庚子三月初一东莞早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