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游,飘过我生命的歌

清风细雨

<p>作者:碑林路人</p><p>诵读:清风细雨</p> <p>  在我家乡的黄土地上,世世代代流传着一种民歌,它雄浑而豪壮,悠婉而深情,它在黄土高原上流传了千年,那开阔而奔放的歌声在黄焦焦的山梁间一代又一代的传唱着。</p> <p>你晓得?</p><p>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p><p>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杆?</p><p>几十几个艄公呦把船儿扳?</p> <p>  出了古长安,沿着西铜高速一路前行,过了铜川临近黄陵的时候,你便可以看见一座座黄土山。经宜川到壶口一条黄河绵延不断的从黄土塬上穿过,这里便是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了。因这里地处陕西的北部,于是这里的人们习惯称它为陕北高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常年吟唱的一种歌谣,我们称它为——信天游。</p> <p>  秦中自古帝王都,滔滔黄河,绵绵渭水,孕育了千年古国灿烂的文化,积淀了民俗民情悠久的历史。在黄土高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不仅塑造了淳朴、勤劳而宽厚的个性,更创造了这种刚劲激昂、剽悍豪放的民歌。</p> <p>  信天游,是生活在陕北的人们都会随口吟唱的一种土歌。绵亘不断的黄土塬、古朴温暖的土窑炕、浓厚淳朴的乡情,滋养着这里人们坦坦荡荡的胸怀。一曲信天游不仅唱出了生命中最原始的冲动,也唱出了这里人们心灵深处象黄土一样深厚的情感。</p> <p>  宝塔山啊延河水,养育了中国革命十三年,传唱了一代人的《黄河大合唱》和《东方红》的故乡,这里的人们至今还过着一种朴实的生活,他们住着土窑洞,吃着荞麦面,吟唱着信天游。</p> 深不过呀那个黄土地,高不过那个天<br>吼一声信天游哇,唱唱咱西北汉<br>水圪灵灵的女子哟虎圪生生的汉<br>人尖尖出在这九曲黄河边<br>山丹丹哪个坷沟沟里<br>蓝花花开满山<br>庄稼汉的哪个信天游哇唱也唱不完...... <p>  那一嗓子吼出来的信天游,唱出了西北男人的豪气,唱出了西北女子的柔情。那歌声里涌动着一种渴望,一种欢乐,一种期待,那是灵魂深处发出的吼声。歌声里有着对黄土高原的热恋、有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更有着对大自然无限的崇尚。</p> <p>  《走西口》的汉子,一步一回头的留恋于自己的故乡,粗布衫衫的女子《站在高山嘹哥哥》,掉不尽的泪蛋蛋润出了满山一片红灿灿的《山丹丹》。</p> <p>  信天游,悠长悠长的调子是婆姨们纺不断的线线。</p> <p>  信天游,威猛有力的歌声是崖畔畔上憨厚的黄土汉子耕耘着贫瘠的土地,憧憬着美好明天的一声声呼唤。荡气回肠的信天游啊,时常穿过我的梦想,穿过我的胸膛,在我青春的生命里回荡。</p> <p>  信天游,是黄土高原上生生息息传唱不衰曲调,是站在高山上瞭哥哥的妹子深情的呼唤;</p> <p>  信天游,是圪梁梁上思念一线线的长,是山崖崖上开出的一片红灿灿的山丹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特别荣幸碑林路人老师分享了我的朗诵,心情很激动,截图保存。</span></p> <p>碑林路人(公众号:beilin11),陕西西安人,自由写作者,崇尚简单、随性的生活。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常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方电台播出。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外阅读训练范本和全国教师培训写作课程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文章深受广大朗诵爱好者喜爱并传诵。已出版个人文集《禅花如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