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的疆域,湖北博物馆展示了与北方黄河文明不一样的中国南方古代文明。</p> <p>湖北博物馆拥有中国“十大镇国之宝”的曾乙侯编钟,2019年5月下旬,我的参观正是从一场“曾乙侯的编钟表演”开始的,所以入馆后一定要先去了解编钟表演的场次时间,以免错过。</p><p>湖北省博编钟乐团是严格按照当时出土的乐器来组建的。乐团的曲目库比较庞大。其中一部分都是原创的曲目,是作曲家根据楚辞等楚文化元素创作的。一部分是根据中外乐曲编排的。</p> <p>不见经传的曾国,一直是个谜。</p> <p>1978年出土于“曾侯乙墓”的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时期的,距今约2400年左右,重量达5000斤以上,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大、最重、最全、音乐性能最完好的青铜礼乐器,它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古代世界第八奇迹”,在中外音乐史、声学科技史、青铜制造史上有着重大的价值!</p> <p>曾侯乙编钟共出土六十五件,其中有一件是楚王赠送的镈钟。编钟上刻有标音的铭文,反映了当时曾国、楚国和郑国的律名,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p> <p>编钟分为三层悬挂,上面是钮钟,中层是甬钟,下层也是甬钟。三层的钟大小不一样,因而编钟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体现了战国时期高超的青铜铸造和乐器制造技术。</p> <p>曾侯乙编钟有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就是它具有一钟双音的特点。“也就是说一个钟能够演奏两种不同的乐音,如此,一套完整的编钟就可以演奏很多不同的乐曲”。</p> <p>编钟呈合瓦形,与寺庙里的圆形钟不同。圆钟是整个钟部形成一种共鸣的音腔,而合瓦形的编钟就像是两个瓦片扣合住的钟,在钟口呈椭圆形。</p> <p>敲击时,声音一旦发出后就会停止,所以说曾侯乙编钟在演奏时不会出现敲下一个钟时,上一个钟的声音还没停止而造成的“叠音”现象。</p> <p>曾侯乙编钟不仅具有“一钟双音”这一了不起的成就,还有就是七音齐备,并且具有12个半音。</p> <p>我们如何去理解呢?可以对比钢琴,在一个八度里,7个白键和5个黑键构成12个音,即12平均律,曾侯乙墓的12个半音跟12平均律是一个概念。钢琴有七个八度,曾侯乙编钟有五个半八度,音律很宽广。</p> <p>“我们现今所说的金石之音包括金石土木瓠革丝竹。金石之音是对所有乐器发出的声音一种概括。但是,’金‘代表编钟,‘石’代表编磬。</p> <p>磬是古代打击乐器,曾乙侯编磬通高109厘米、宽215厘米,由石磬编悬于架上,可击奏旋律。常与编钟相配,合奏“金石之声”。</p><p>青铜错金磬架之上,32块磬系用石灰石或大理石磨成,形若倨句,大小有异,分为两层四组。磬上刻有(其中有少量为墨书)编号和乐律铭文,计708字,意与曾侯乙编钟铭辞相通。</p><p>经复原研究,知其音域跨三个八度,十二半音齐备。音色清脆,独具特色。</p><p>同出有铭磬匣3具,彩绘磬槌两件。</p> <p>曾侯乙编磬的规模最大,制作工艺是最高超的,音乐性能是最好和最完善的,并有精美的磬架,亦可看出编列方式,为前所未见。 磬音铿锵、清越、明亮、穿透力强;音量虽不如钟大,但不易被钟声所掩;余韵不及钟长,却越发显得清晰并击发敏捷。钟磬同奏,金石和鸣,相映生辉。</p> <p>乐器的附件— 建鼓铜座也是制造精美。</p> <p>战国晚期漆木虎座鸟架鼓,神秘的造型更具象征意义。</p> <p>曾侯乙墓出土有编钟、编磬、瑟、十弦琴、五弦琴、鼓、排箫、笙和篪,共九种125件。</p> <p>所以,一方面钟的数量很多,另一方面,如此之多的乐器,能够演奏出来古今中外的很多乐曲。因而,体现出曾侯乙墓的重要程度。”</p> <p>第二件镇馆之宝是春秋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中国一级文物,冷兵器时代的精品之作,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出土。</p><p>隔着玻璃展柜,依然能感受它的寒气犀利逼人!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p><p>春秋越王勾践剑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对研究越国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和文字有重要价值。</p> <p>青铜鹿角立鹤</p> <p>酒器铜樽盘也是工艺精湛细腻。</p> <p>大铜樽缶,也是酒器。</p> <p>东周铜鉴缶 ,这是一套大型酒具。堪称最早的“冰箱”。构思之巧妙,在同时代器物中亦属罕见。</p> <p>彩绘的猪盒与龙凤纹的漆盾。</p> <p>郧县人头骨化石,也是镇馆四宝之一,是湖北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科学测定约为距今100万年的直立人。</p><p><br></p> <p>下面的图片是它在人类进化史中的排位图。</p><p>1989年和1990年发现的两具头骨化石属于直立人类型,定名为“郧县直立人”。</p><p><br></p> <p>从而证明了中国是早期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这给人类发展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填补了亚洲古人类发展缺环,其意义可与北京猿人第一个头骨发现的意义相比。对于人类起源理论的重要意义。</p> <p>这一发现,修正了关于人类仅起源于非洲和非洲迁徙的传统观点。</p> <p>为此中国人民高兴、亚洲人民高兴,因为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新论断,补写了人类发展史。</p><p><br></p> <p>相信千百年后,发生于湖北武汉的2020年人类新冠肺炎抗疫之战也将被载入人类发展史吧!</p><p>今日清明全国降半旗🙏🙏🙏 追思致敬抗疫英烈、缅怀逝世同胞!家国永念!</p><p><br></p> <p>愿花飨逝者、春暖斯人!</p><p>愿在天堂的人们清净安息,🙏🙏🙏</p><p>愿在尘世跋涉的人们岁月静好![玫瑰][玫瑰][玫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