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兰州第一毛纺织厂下班的职工。(1980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兰州一毛厂粗粉分厂办公楼前的假山和天鹅雕塑,是这个有着光荣历史的國营大企的象征。(1980年代末)</span></p> <p>—————————————————————————</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夏日,兰州一毛厂厂区绿树成荫。(1990年代)</span></p> <p>————————————————————————</p><p><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深夜,清脆的梭子声刺破夜空,锯齿形的厂房里,无数织女的身影在织机旁穿梭。(1980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灯光下的身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篇千字左右的回忆文章,无论用了多少溢美之词,也无法表达我对《兰州晚报》及老报人们想说点什么的渴望,而这一切在局外人的眼里,兴许会认为这其实没什么。然而,作为一个心存感恩之心的人来说,只要你曾与他们一起拥有过、经历过,都会因记忆的显现而弥足珍贵。其实,在一个普通人的生命中,一些看似平常但又不平常的经历,汇集起来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悠悠岁月,而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就像严冬之后的春天,原本并不显山露水,却因此山峦叠嶂、霞光普照、绿意葱葱、春花争艳……</p><p class="ql-block"> </p> <p>————————————————————————</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80年代初,在兰州第一毛纺织厂四车间乙班当跟班精梳机修机工。</span></p> <p class="ql-block"> 记得在经历了插队、工作再到调工作的人生历程后,我终于在父母工作的兰州一毛厂成了一名修机工。当一名三班倒的跟班修机工,机器运转正常时的空闲时间是枯燥乏味的,我就常常去省图书馆借一些文学书籍打发时光。读着读着,便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报名参加了七里河区文化馆主办的“短篇小说讲习班”,还时不时胡乱写点诗歌散文,并试着向省内外报刊投稿,少有采用,大多都石沉大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80年代初参加兰州七里河区文化馆“短篇小说创作讲习班”听课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在兰州一毛厂的相关证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在兰州一毛厂四车间修理精梳机(1980年代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与兰州一毛厂四车间乙班同事的合影(1979.10)</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与兰州一毛厂四车间乙班精梳组团员到兰州烈士陵园扫墓(1980年4月5日)</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1983年9月21日是中秋节,早上下大夜班后,我换了工作服正准备回家睡觉,车间的书记见到我说:“你还会写文章?报纸上都登出来了。”我笑了笑没吱声,怕他说我“不务正业”。出了厂门,我径直奔西站十字的报刊亭去,买了张当天的《兰州报》,看到那份四开小报3版的征文选登里,刊登了我写的一篇《深夜灯光》的文字。那是一篇有感而发的幼稚文字,描述的是我小时候在院子里与小朋友们玩耍时,常常在老厂房顶头那个窗户里见到的一个身影。后来知道他是在窗前练习书法,再后来还知道发这篇征文的时候,他已经从我们厂调到《兰州报》当美编了,他的名字叫高凤鸣。</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字发表后的第三天,车间通知我去“企业整顿办公室”报到,我当时很是惊讶。去那里上班后才知道,时任厂长李虎石看到这篇文字后,发现文末的作者简介里写道:作者,兰州一毛厂工人,27岁,高中文化程度。当时厂里正需要能写写画画的人,他就给劳资科长打招呼,把这个人调上来搞宣传去。那时候我们厂有5000余人,一个普通的工人没人认识,劳资科的人就在职工花名册里一页一页地翻,这才在四车间的名单里找到了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84年在宣传科打电话给《兰毛工人报》约稿。</span></p> <p> 三天后,我被抽到厂里的“企业整顿办公室”。年底企业整顿结束后,我正式调到宣传科上班,负责厂报的副刊编辑工作。1984年底,省上以兰州一毛厂为依托成立了“兰州毛纺织工业公司”,下辖10多个省属企业,以前的《兰毛工人报》改名为《兰州毛纺报》,并申请了全国统一刊号。虽然这只是一份新创办的省内行业报纸,但面向的是全省各地的毛纺织企业,有时候还要到地县去约稿采访,采访编辑力量就不够用了。在办这份报纸过程中,我发现公司所属企业兰州毛条厂有个熟悉的名字“吕品”。后来一打听,原来他就是当年给我《深夜灯光》配插图的人。于是,他也被调到公司,成了我们报纸的美编兼摄影。</p><p><br></p><p><br></p><p><br></p><p><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傍晚,在办公楼加班的间隙(1984年10月4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85年4月在兰州毛纺织工业公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兰州毛纺报》通讯员学习班合影(1985年8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86年在兰州一毛厂粗粉分厂办公楼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88年1月26日参加厂职代会宣传报道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器乐联奏》代表厂里参加全省轻纺系统“理想之歌”文艺汇演(1986年10月黄河剧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88年2月7日在家中写稿。</span></p> <p>————————————————————————</p> <p> 后来兰州毛纺织工业公司解散,编辑部诸位也四散各处,我仍然回到兰州一毛厂宣传科办报搞宣传,1989年又调到厂工会。这期间仍然与后来改名为《兰州晚报》的师友兄弟姊妹们多有合作,或深或浅,或图或文,点滴为之,交往颇深。 </p><p><br></p><p> </p><p><br></p><p><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兰州青年报》通讯员培训班学员在兰州五泉山(1984年8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甘肃日报》摄影通讯员培训班到兰州一毛厂采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参加厂里的外事接待工作(1985年9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与厂里文艺骨干在粗纺分厂办公楼前的合影(1985年8月)</span></p> <p class="ql-block"> 而今,如果按照“一幅图像已经不是原本的世界,而是一个崭新的世界”顺下来,还应该说“一篇文字描述的已经不是原本的情景,而是一份真切的怀念”。月升日暮,春绿秋黄,文青一点说,只要一想起当年的那些事,心中凋零的梅花便落满大地,而时光已将脸颊吹出了褶皱,岁月已把心扉刻成了核桃形。但无论如何,我还是怀念那些曾与《兰州晚报》朋友们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那个一直在我心中停留的“身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道是文者师也,报者友也;师者父母心,友者朋友情。愿这份陪伴兰州人走过四十年岁月的纸媒:“薄也厚也,悠也久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载《兰州晚报》2020年4月8日第16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88年4月,拍摄兰州七里河黄河大桥。</span></p> <p>—————————————————————————</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原载《兰州报》1983年9月21日3版征文选登)</span></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附录】 </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深夜灯光</b></p><p><br></p><p> 灯光,深夜的灯光,它发自轰轰鸣唱的车间,朗朗读书的教室,烁烁闪光的街道,寥寥寂静的山乡……我歌颂这深夜的灯光,这灯光给远航的轮船指引方向,给夜行的人们照亮坦途。我赞美深夜的灯光,这灯光把城市打扮得五彩缤纷,把农村装点的分外娇娆。但是,真正令我心醉、开喉呕歌的,还是那数十年如一日,深夜必亮的灯光。</p><p> 小时候,我是个顽皮的娃娃头,学习很不用功。一天夜里,我跟同院的孩子玩捉迷藏,轮到我开始藏的时候,我破格来到一排有柴火堆的平房。等我把身体藏进一个凹进去的柴火堆后,为自己找到这样一个不引起伙伴们注意的地方而欣慰,同时我探出脑袋想看一看他们是否来这里找我。当我把目光转向对面窗口时,意外地发现窗帘上投下一个黑黑的人影。这个模糊不清的人影好像是站在桌前,但一只胳膊却抬得很高。我在柴火堆里藏了好长时间,总不见影子动一下,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于是,我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地望着窗口,想看一看这个人影到底动不动。可我失望了,这个影子一直没动。</p><p> 从那以后,我开始注意起这个窗口了。我不明白那个人在干什么,为啥站着一直是一个动作,而且无论是刮风下雨,冬去春来,那个窗口的灯光从不熄灭,总是亮到深夜。一个夏日的晚上,我偷偷来到这排平房,当晚风把一阵清爽送进窗口,窗帘的一角被掀了起来的时候,我探头一望,只见那个人手里握着毛笔正在洁白的纸上写字。柔和的灯光下,头发在他的脸上投下一道弧形的暗影,那张表情十分严肃的脸,在每一笔缓缓落下的时候,又是那样专注,仿佛全身的每根神经都凝聚在那握笔的手指上。他紧闭着厚厚的嘴唇,随着每一个笔画的完成眉头都要皱一皱。我明白他是在练毛笔字,于是蹑手蹑脚的走开了。</p><p> 不知怎的,自从那次偷看深夜练笔人后,我的心里总是亮着一盏深夜的灯,这灯光伴着我读完高中,这灯光温暖了我寒窗十年的进取心,也为我这空虚而荒芜的心里塞进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这一切,无疑对我这个“心高”而自认“命薄”,只想收获而不愿勤奋耕耘的人给了猛猛一击。我深深地在“深夜灯光”面前感到惭愧,也暗自下定决心,向这位勤奋的人学习,坚持学习文化知识,将来为“四化”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p><p> 后来,这户人家搬走了,但却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一尊“勤奋的雕塑”,一个执着追求的高大形象。如果说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我说还不够!还必须亮着一盏心灵里的灯光。如果时代需要我去歌颂,那么我首先歌颂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赞扬创造者那永不熄灭的灯光!</p><p>(作者,兰州一毛厂工人,27岁,高中文化程度。此文本报有删节)</p><p>插图吕品</p><p>(原载《兰州报》1983年9月21日3版征文选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文中记叙的那排原中央银行雍兴公司兰州毛织厂生产车间,深夜灯光就是从远处第一个窗户里发出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兰州第一毛纺织厂的前身,是建于1940年的中央银行雍兴公司兰州毛织厂,这是该厂经理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40年代末,中国银行雍兴公司兰州毛织厂职员办公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02年11月15日,兰州一毛厂精纺分厂办公楼拆除,四楼东头第一间曾是我们宣传科的办公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02年冬天,挖掘机在粗纺分厂1980年代新建的1440锭楼顶进行拆除作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在一毛厂的相关证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没有用完的饭票和代金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随地丢弃后的纱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将这个厂子的荣光时代和蹉跎岁月,雕刻进一本叫《火星街100号》的企业相册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发到微信朋友圈后微友的回应。</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