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班 东峻小组 <p>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咱们中华民族有着上下千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也包括咱们每年都会过的很多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你看!咱们东峻小组欢度传统节日的形式也是多么丰富多彩!</p> <p>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视、过得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看,郑赵洋正在聚精会神地贴春联呢!俗话说:家家户户贴对联,字字句句写吉言,一笔好染舞翩迁,贺年贺岁贺新篇。 只见他贴完春联又开始忙活包饺子。“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是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郑赵洋还跟我们分享到:“我自己包的饺子可香啦!”</p> <p> 既然春节是咱们中国最重视的传统节日,自然过节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你们看,陈煜坤在新春到来之际,正跟着妈妈学习剪春花呢!只见他首先找出一张红色的纸,再对折成八等份,这个过程需要的是耐心,边与边一定要叠整齐。第二步是画了,需要的工具就是尺子,一定要画直线。第三步就是剪,按着直线用剪刀剪去多余的部分,慢工出细活,一定不能着急,不然就功亏一篑了。大家看!陈煜坤剪的春花多漂亮啊!</p> <p> 春节过完,就到了大家都熟悉的元宵节。都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北方人“滚”元宵,咱们南方人则是“包”汤圆。我们跟随着吴东峻一起来探究汤圆怎么做的吧!一开始吴东峻也很困惑汤圆是怎么做的呢?后来经过妈妈的示范他就明白了:首先将面团揪一团揉成圆,再像做陶瓷一样四根手指并拢,把大拇指插进面团,手缓慢拉开,边拉边转动由面团变成的“小碗”,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馅儿,再把碗口封住,变成了一个白色的椭圆形小球,扑通一下跳下水,一会就浮上来了,像一个白白的小猪仔在水里游累了,浮上来休息。吃一口亲自做的汤圆你会感觉非常快乐,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果实。</p> <p>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一端午节,全国各族人民都欢天喜地地庆祝这盛大的节日。有的包棕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的做香囊,象征着祈福去疾;还有的划龙舟比赛,象征着生活平安美满幸福……可是黄心羽觉得在这天最有意思的还是包粽子。她首先准备好两片泡好的粽叶,折成一个斗状,然后放进糯米,把馅儿夹在糯米中间,上面再盖好糯米,包成三角形,用绳子扎紧,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煮熟后,掀开锅盖,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她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咬一大口,真是又香又甜,让人回味无穷啊!</p> <p> 在天高云淡、金桂飘香的秋天来临之际,我们又迎来了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又称拜月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还有很多古代的文人雅士喜欢在月下赋诗,共同度中秋团圆佳节。在这众多的中秋习俗中,陈一言最喜欢的当数这诗词朗诵了。看,他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苏轼的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 <p> 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了农历腊月间,很快我们又要迎来一个新的农历年了。在过年之前咱们国家不同的区域又还有着不同的特色风俗。“二十八,打糍粑。”这是我们恩施州土家人的过年习俗。快看,陈姝妍也在打糍粑呢!首先,她将泡好的糯米放入蒸笼,用大火蒸煮,当蒸笼上“噗嗤-噗嗤”冒出团团热气,糯米就蒸熟了。接着,将白花花的糯米倒入石槽中用杵头捣成泥。然后揉成圆溜溜的糯米团,放在两张桌子间压成满月一样,美味的糍粑就做好了。烤熟的糯米糍粑颜色焦黄,散发出香喷喷的味道,令人垂涎三尺。陈姝妍忍不住赶紧尝了一口。大家也都快来尝尝吧,一定是又香又甜!</p><p> </p><p> </p> <p> 传统节日形式,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者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除了这次给大家展示的几个传统节日,我们还有寒食节、清明节、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等更加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我们是龙的传人,更是炎黄子孙!我们呼吁大家不要盲目跟风那些洋节日,要更好地弘扬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文化,让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