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土林景区简介

青旅行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1.全景介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土林景区距南涧县城2千米,是南涧县继无量山樱花谷之后创建的准AAA级景区。景区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景点,仅为部分土林和无量塔两部分25个景点,另有跳菜村、无量宫、总府庄园等景点尚在规范建设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涧土林海拔1440米,面积约1平方千米。这里的土林,美在自然造型,美在自然风光,美在自然变幻,美在无量塔的点缀,被艺术家们称为“流动的油画”,被誉为诗和远方谐调统一的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清香幽道</b></p><p class="ql-block"> 清香木是南涧民间最圣洁的树种,一般用来制作香面和香疙瘩,用于朝拜神仙或祖先。清香木耐旱耐贫瘠,在土林景区多有生长,景区建设中,林业部门在景区栈道旁及其他地点又作了大量种植,形成了现在的清香幽道景观。</p><p class="ql-block"> 清香木材质硬重,木材花纹色泽美观,可制作乐器、家具、木雕等高档用品。叶可提芳香油。清香木常用作园林绿化、庭植美化、绿篱或盆栽。全株具有清香,有净化空气,驱避蚊蝇作用。</p><p class="ql-block"> 清香木还是当地人经常使用的中药,其味辛香,无毒。去邪恶气,温中利膈,顺气止痛,生津解渴,固齿祛口臭,安神,定心。清香木还有美容作用,方法是:将鲜叶捣成泥状敷面,可使皮肤显出细腻的外观,具有综合美白效果。</p><p class="ql-block"> 清香木甬道边还支砌了一堵石墙,被人们称为幸运墙,游人都喜欢在这里拍照留念,以求一路平安,好运连连。闻着清香木,摸着幸运石,我们的幸运之旅便由此开启。</p> <p>  作家李智红老师到土林采风,并在幸运墙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3.木棉长廊</b></p><p class="ql-block"> 走过清香幽道,在即将到达无量塔的这个平台开始,一直到出口,我们都能见到一些木棉树。这些木棉树,有的已经在土林生长了许多年,有的是近年新种植的,他们疏密有致,形成了土林的一道风景。</p><p class="ql-block"> 木棉,又称英雄树、攀枝花、红棉,树高可达25米。树干基部密生瘤刺,枝轮生,叶互生。每年2-3月份先开花,后长叶。树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盛开时叶片几乎落尽,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极有气势。因此,历来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征,有英雄、男人、爱情红红火火的含意,象征蓬勃向上。木棉花的花语是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眼前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南涧的土林、河谷和山岗,都有木棉生长,有些庭院宽大的单位,也愿意种上木棉,以求事业红红火火。春来,木棉开出火红的花朵,让人赏心悦目;夏日,木棉洒下一树绿荫,给大地以荫凉;秋天,木棉花花絮漂漂洒洒,人们捡拾回家,放墨盒里吸墨储墨,也可做成枕头或棉絮;冬天,木棉树卸下绿装,将阳光留给大地。</p><p class="ql-block"> 木棉长廊全长近2千米,走完全程需要2个小时左右。行走长廊应注意安全,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并注意礼让。</p> <p class="ql-block">木棉树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4.无量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量塔以古朴庄重、磅礴雄伟之势,矗立于南涧县城南侧2千米的总府庄后山,与土林景观、跳菜村相连,是南涧历史文化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属土林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5.望城台</span></p><p class="ql-block">位于无量塔东北面基座,可观南涧县城全景,尤以赏县城夜景最让人赏心悦目。</p><p class="ql-block">南涧秦代纳入中国版图,属秦王朝最边地。南涧县城地处交通要道,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南涧县的西部、南部县界,大体上也就是当时中国的边界,即现在的怒江、澜沧江和南涧县与景东县分界线一带。元、明、清时期,南涧曾两次设立为“定边县”,先后长达466年,后改设南涧巡检司,1965年成立南涧彝族自治县。定边县治所在地就是南涧县城向阳坡,向阳坡及坡脚振兴北路一带,是南涧镇历史文化古街区,这里文物古迹众多,有文庙、城隍庙、观音殿、寿福寺、观音阁和古民居等古建筑群落。</p><p class="ql-block">定边县域比现在的南涧县域要大得多。据《定边县志》记载,以南涧为中心的定边县全域是:“东三百里至南安州界;西南一百一十里至景东府界;西北八十里至蒙化府界;北五十里至赵州界;西一百五十里至云州界;东北二百四十里至镇南州界”。可知:定边县域甚至包括了现在的弥渡县南部、南华县(即镇南州)南部及楚雄县南部,与双柏县(即南安州)接壤的一大片地域。</p><p class="ql-block">南涧的历史,与战乱、祖国统一、各派势力争夺等历史事件关系密切。南涧土林的形成,不仅与南涧远古以来的自然气候有关,也与历史上长期战乱有关。在土林的历史上,曾有一场较为离奇且影响深远战事,那是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大将沐英与刀斯郎所率麓川土司军的鏖战,史称“定边战役”,民间又称“定边象战”,战事经过在《明实太祖实录》中有生动详实的记录。战争奇在有百余头大象参与,这在人类战争史上并不多见;战斗中大量使用热兵器火铳,使此次战役成为冷、热兵器时代的分水岭;此次战役,使明朝政权完全得到统一。此战,先进的热兵器火铳,使3万明军完胜30万麓川军,麓川军被杀3万余人,被俘万余人,战象死伤过半,37头大象被生擒。“定边象战”,烈焰冲天,土林成了定边坝子边的大火塘,森林及守军营寨燃烧数日,林木本就难于生长的土林,加上人为的生态灾难,使山林变成了土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6.休闲长廊(或称观景长廊)</span></p><p class="ql-block">休闲长廊位于无量塔西北,属无量塔的附属建筑,长廊上有廊房保护,是游人休闲纳凉,观景静思之地。休闲长廊松林密布,凉风习习,宁静清幽。闲坐长廊,近可赏无量塔景观,远可观南涧县城的繁华,而景区土林则是休闲之余,非常值得品味和评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土林是水土流失现象造成的“美丽错误”,这种错误,也是难得的美丽,是上天赐给南涧的珍宝,因而被视为“变幻的风景,流动的油画”,千百年来,她一直在南涧等待着人们去欣赏。</p><p class="ql-block">土林的形成,最远可追溯到8000万年到一亿年的冰河时期,缘于干热气候环境,经长期风雨侵蚀,又因顶部有坚硬的原始沉积物护住下部土层而形成。土林的形成有人为因素,但不能完全归罪于人类影响,土林是成千上万年自然变化和岁月打磨的产物。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土林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形成,也不是几百年就会消亡。</p><p class="ql-block">土林,是一种新型的流水浸蚀地貌,是长期水土流失的艺术结晶。南涧土林是多彩的,它由红、黄、白和彩色的泥土组成,有的区域,还呈现出丹霞地貌的形状。南涧土林是奇特的,景区有着细沟、土柱、锥柱、城堡、城垣、峰丛、布慢、残地、雪峰等多种造型。南涧土林的奇特造型,优美姿态,以及丰富的地貌,变化万千的排列组合,都是吸引游客观赏的重要方面。</p><p class="ql-block">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产生土林,不是所有的土林都有开发价值,南涧土林,是一种罕见的自然景观,类似景观,国内外并不多见。这里邻近居民区,景区道路修建相对容易,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值得珍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7.忘忧谷</span></p><p class="ql-block">忘忧谷位于观景长廊入口附近,无量塔东南面,属未经开发的河谷山岭地带,与土林一样,都是成千上万年形成的土林。</p><p class="ql-block">据传,古有八仙挑土,想堵住东涌河,以淹没南涧河谷中大秤小斗盘剥百姓的头人,八仙挑土到土林附近,遇到了观音老母阻止,便丢弃所挑的土,其中两筐土,一筐变成月牙山,一筐变成碱坝山。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筐泥土渐渐变成了现在的土林。南涧河谷的居民,听说八仙堵河,心中万分忧虑,所幸大秤小斗盘剥的仅是少数头人,观音怜悯众生,前来阻止八仙堵河,南涧河谷才没有被淹没,百姓的忧虑才得以解除。</p><p class="ql-block">眼前险峻的土峰、崎岖的小路、荒凉的草木,组成了忘忧谷中艰辛与苦难的生活场景,相比之下,穿行于土林的游人,更会为自己走过的道路,以及即将要行走的路,感到欣慰。恰如我们正在行走的栈道,虽然曲折,虽然狭窄,虽然有下有上,需要耗费体力,但前面总还有道路可供行走,总有景物可以观赏,总有亲人或朋友一路同行,就此也会忘却忧虑,愉悦身心。</p><p class="ql-block">在土林的栈道上行走,会让我们明白,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应该忘记忧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这难道不是闲游土林,观赏忘忧谷景致的意外收获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8.晚翠台(观远台、眺望台)</span></p><p class="ql-block">晚翠台是进入土林栈道后的第1个观景台,因与县城西山古定边八景中的“夜台晚翠”景点遥相对望,又因最适合在此观赏土林夜景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这里看到的“夜台晚翠”景点,当地人称武侯台,三国时诸葛武侯的部队曾在这里驻扎操练,并以此为据点,转战无量山、哀牢山,形成了南涧种茶兴茶饮茶的历史。自三国开始,南涧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使南涧成了茶叶之乡。这段历史,不仅促成了南涧茶文化的形成,还较大地促进了南涧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发展。</p><p class="ql-block">晚翠台视野开阔,四面皆景,是土林景区的最佳观赏地之一。白天,在这里能看到无量塔、形似城门的土林、北面及南面的土林,还可以看到常年积蓄洪水的红源池。夜晚,在这里观赏远近不同的土林景观,朦朦胧胧,宁静幽远,神秘无限,给人以无限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9.彩林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彩林台是土林栈道中的第2个观景台。彩林台能看到的土林,颜色各异,色彩丰富,是土林景区最美、最漂亮的一片,彩林台因此而得名。经成千上万年的风水侵蚀,这里的彩色泥土,有的随雨水沉入山岭的低矮处,有的随山洪流向远方,而避过风雨的土石,则呈柱状或浮雕状立于山坡。干旱时,这里的泥土质地坚硬,即便是刀斧也难以切削;每遇雨水,泥土却绵软稀疏,甚至可随手捏塑成想要的造型。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这些泥土与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山石一道,一刻不停地美化着土林这片土地,使这里的土石,挺立成宝塔,幻化出宝剑,生发为竹笋,有人物,有神仙,有飞禽,有走兽,幻化出现在的黄色、白色、红色、褐色等多种美丽颜色,有土林还呈现丹霞地貌之美。这些土石形状与颜色的组合,使这里拍出的照片,成为整个景区中最耐看,最能激起人们不虚此行想法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10.仙人谷(或称众神谷、秘城、神仙居)</span></p><p class="ql-block">与彩林台的彩色土林不同,这一片土林没有太多的色彩,褐色或栗色构成了这里的主色调。这片土石组成的森林,形态各异,高低不同,参差不齐,组成了这里似人非人,似仙非仙,似神非神的奇异世界。在这里,游客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将这里的土林,看成众神的聚会,想成众生的熙攘。这是一处超出我们认知的区域,相传,古时候这里常有妖怪出没,到附近村庄祸害百姓,神仙过路看到后,降服了所有妖怪,将它们集中到这里修炼,经过成千上万年的修炼,妖怪先后成了仙界的成员,但他们依然不愿离开土林,在他们看来,干燥炎热,环境艰苦的土林,更利于它们锻炼心志,强健身体,潜心修炼。后来,这里的神仙越聚越多,并随着法术的精进,不断从低层上升到高层,这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高高低低的土柱。众多神仙的聚会,使这里成了仙人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11.武侯望月(或称双狮望月、金猴望月)</span></p><p class="ql-block">人们看到的这根土柱,很像头戴纶巾,手持羽扇的诸葛武侯,加之这里土柱面对东方,土柱时常被明月照射,土柱就被称为武侯望月。</p><p class="ql-block">武侯诸葛亮南征的故事,在南涧广为流传,其中一则,说的是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诸葛武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其中一支部队来到了南涧,长期在县城西山休整集训,对南涧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深远影响。说的是武侯军离开西洱河,沿哀牢山南进,正值夏季,热不可耐。军士来到气候炎热的南涧饮一“哑泉”中毒,纷纷晕倒在地,口不能言,无计可施,后来得到住在大军庄桂香文昌宫修行的老者——孟获的哥哥孟优施药救治,全军才得以脱险。</p><p class="ql-block">据说,孟优给军士喝的是一种仙草,也就是长在南涧的野生茶叶,获救的士兵见仙草(茶叶)如此神效,即率军士以当地濮人作向导,到大山深处采集茶籽,挖野茶苗,连土带苗装入竹筒,开始在南涧人工种植茶叶。</p><p class="ql-block">后来,南涧成了茶叶之乡,成了大理州最大的茶叶生产县。</p> <p class="ql-block">12.罗么哨(或称哨卡)</p><p class="ql-block">明朝定边象战时期,这里是当时麓川军把守的地方,知道当地历史的人,将这里称为罗么(麓魔)哨,说的就是麓川军人马战象,经常在此活动,将这里作为哨卡,以防明军偷袭和密探进入。</p><p class="ql-block">公元1388年3月,刀斯郎率领的30万麓川军和上百头大象,就在县城西山和土林一带的山坡安营扎寨,他们与沐英率领的3万明朝军队,在县城盆坝区进行了多次战斗,麓川军的人马和大象,大多就是从这里通往象山、沐寨等县城盆坝开阔地带和月牙山山岭作战的。</p><p class="ql-block">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将曾经平缓的山岭,变成了这样一个豁口,当年的麓川军士兵,幻化成了一个个土柱,依然像是在尽职尽责地盘查过往行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13.残月岭(或称土林残月、神仙抱月)</span></p><p class="ql-block">土林的月亮是多姿多彩,美丽迷人的。“残月岭”因土柱有孔似残月,且天空的月亮在适合的季节,能与此空洞重合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土林中被风雨洞穿的土柱还有好多处,但这里的残月最是空灵迷人。相传,嫦娥姑娘偷偷下凡来到南涧土林,看到土林很像自己居住的广寒宫,这里人迹罕至,冷冷清清,没有漂亮的花草树木,便没有了游玩的兴致,想到更为优美宜居的无量山中歇息。当想要离开的时候,一轮明月从东方天际冉冉升起,她愁云顿消,展露笑颜,广舞长袖,在残月岭跳起了舞蹈,她舞啊,跳啊,直到明月变成了残月也不停息,跳了数日才慢慢离开。附近一些青年男女看到嫦娥的舞蹈,也学着起舞,后来变成了南涧的跳菜舞流传至今。残月岭的残月空洞,也随着嫦娥姑娘的离去,不再出现变化,似在怀念远去的嫦娥。</p><p class="ql-block">一轮明月,可以使土林变得如梦如幻,令人欢愉;一钩残月,能使人沉静,让人深思,生发出淡淡的闲愁。无论是明净高远的一轮明月,还是幽暗阴沉的一弯残月,残月岭这个似残月的空洞,都是天地自然的造化,让人遐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14.三老峰</span></p><p class="ql-block">三老峰,像三位老人相互搀扶漫步,像祝禄寿三星守望土林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土林地区温暖干燥,且当地有孝老敬老传统,县内外老年人都喜欢到这里游览、散步、度假或闲居,因此,土林景区开发前后,都不缺少老年人光顾。</p><p class="ql-block">关于三老,《诗经》云:“三寿作朋,如冈如陵”。《庄子》中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土林居民崇尚养生长寿,将传说中活了八百岁高寿老人彭祖视为神仙敬奉,一直将长寿和养生作为自己生活的追求。</p><p class="ql-block">在这里,人到了六十岁,也就是退休年龄,会被认为已经步入老年的行列,一般都会庆祝生日;而到了杖朝之年的80岁,农村都要庆祝80大寿,这样的中寿老人,就算过世,家里也要当喜事来办,不能哭,将戴白孝改为戴红孝,以示老人安然过世。至于百岁上寿,当地人都会大办寿宴,认为能享上寿是老人的福报,也是一家人的好运。</p><p class="ql-block">大家看到的三老峰,象征三位长寿之人,“三老”即“三寿”,亦有“万寿”之意,意为有福禄寿星作伴,可以像山冈和山陵一样地长寿、稳固和久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15.老君台</span></p><p class="ql-block">老君台,位于土林栈道第3个观景台处,这里是玻璃栈道尽头的风景。这里看到的土柱,形似太上老君正在炼制仙丹,故名老君台。</p><p class="ql-block">以土林为主的南涧民间信奉道教,每当提到道师先生(道士)、道教、道家思想,都有一种崇敬之意,道教与土林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道家无为、清静、不争、尚柔等思想,几乎融于每个人的行为举止,耕地要拜土地公公,进山要祭山神,喝水要祭龙王,有大病小灾,人们会祭祀、超度、净水、画符,定四柱,看八卦,瞧风水,什么地脉龙神,什么山神土地,这些道家在做的事,已经形成了一种土生土长的民间文化习俗。人们认为,道家的思想最接近天地自然,合乎人性天理,有人还将这些道家的东西,赋予科学的解释而更加深信不疑。</p><p class="ql-block">因此,太上老君、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都倍受民间尊崇,认为太上老君是“至高无上的天地之王”,还将无量大山中一座最美的山峰,命名为灵宝山,用以弘扬道家思想。至今,南涧民间还流传着丰道士治鬼,能腾云驾雾,会缩地之术等传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16.观远台(眺望台)</span></p><p class="ql-block">观远台,位于土林栈道第4个观景台处,这是土林景区较高较平缓的一处平台,以能方便地观赏较远处的山水而得名。观远台南面是正在形成的土林和墨绿如黛的群山,东面是连绵不绝和沟壑和土林,北面有无量塔和大片土林绝美组合。</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城市与乡村、繁华与苍凉,田园与山岭、森林与土林,组成了景区特有的多维画卷,诗与远方在这里相遇,心灵与身体的愉悦在此邂逅。近观土林,远眺群山,你会有岁月易逝,且行且珍惜的感慨。也许,在梦里,南涧是你的远方,而在南涧,土林就是远方,它从远古走来,并将走向遥远的未来,与之相比,人生却是瞬间。一生能遇见土林,或被土林见证人生,无疑是件幸事。</p><p class="ql-block">《礼记》中说过:人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住在高洁明亮之处,可以从高处向远方眺望,可以登上山陵,可以住在台榭。因此,我们要时常到土林走走,登高远眺,放松自己:白天,游览土林风光,体验土林的宁静与高远;夜晚,住土林附近的农家客栈或县城旅馆,体验小城的亲和与热情,会让你压力消解,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17.鹿茤林(琼林道、鹿柴岭)</span></p><p class="ql-block">面前的土林,像传说中的琼林,像待发的火箭,像随意摆放的鹿柴,每一根土柱,似乎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成长故事。</p><p class="ql-block">鹿茤林的名称,源自鹿茤国在南涧的传说和相关记载。鹿茤林的土柱,多呈现鹿角状,也有鹿障的样子,难免让人想起鹿茤国时代的传说。相传,居住在南涧的布朗族等居民就是鹿茤国先民的后裔,有人猜测,已经消逝的鹿茤国故地就是现在的南涧。据《南中志》及《哀牢传》等书籍记载:公元47年,哀牢王派兵乘船沿澜沧江南下,攻打鹿茤国,本以为鹿茤国邦小民弱,可以轻取,不料进军途中遇雷雨及风浪,所乘木排被掀翻,溺死数千人。后增派六个邑王统兵万人驰援,鹿茤王迎战,杀其六王,大破哀牢军。</p><p class="ql-block">这里还可以看到大片的土林和无量塔,这里拍摄的土林无量塔全景,最能反映景区的特点,而鹿茤林则是大景区中,一处迷你型,袖珍型,有故事的小景致,常常引人流连与驻足。</p> <p class="ql-block">18.塔林道</p><p class="ql-block">这里能看到远处的无量塔与近处土林相聚,产生远小近大的场景,在这里,无量塔不再雄伟高耸,完全变成了土林景区自然环境中的小小点缀,塔林道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秦代纳入中国版图的南涧地,受中原道家文化影响较大,因此,南涧历史上没有佛塔,但道家的塔却不难在境内见到,南涧能见到的古塔或史书记载中的塔,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高大挺拔,都是桥头或是某处景点的小型装饰塔。我们见到的这座无量塔,历史上的样子已经难觅踪迹,但与南涧历史上的古塔一样,有“文峰塔”“文昌塔”的意思,有振兴文风,有多出文人的愿望,也有弥补“风水”不足之意。</p><p class="ql-block">信奉道教,崇尚天地自然的南涧民间,在自然形成的土林景区,建起了高11层的道塔,暗合了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后达到文光射斗,文运鸿开的境界。</p><p class="ql-block">据说,经常到无量塔和土林景区走走,就会文思敏捷、思路开阔,业绩提升,特别是作家、记者、撰稿人、文艺工作者等文职人员到了这里,更会多出成绩,功名及事业会有更大提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19.无量剑(或称依天剑、越女剑或吴王剑)</span></p><p class="ql-block">此处酷似宝剑的土柱,叫“无量剑”,名称源自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一书。</p><p class="ql-block">无量剑本是无量山中武学门派的名称,《天龙八部》中说:“无量剑派创立于五代后唐年间的南诏无量山(即现在的南涧无量山)。自大宋仁过年间,无量剑派分为东、北、西三宗,掌门人居住无量山剑湖宫。每隔五年,三宗门下弟子便在剑湖宫中比武斗剑,获胜的一宗得在剑湖宫居住五年,至第六年上重行比试,获胜者才能居住剑湖宫”。</p><p class="ql-block">后来,无量山中出现了一把神秘的无量剑,《天龙八部》中说:“无量剑悬于无量山剑湖宫的无量玉璧之上。峭壁中的无量剑,镶嵌有诸色宝石,月光将剑影与宝石映到玉壁之上,艳丽无比,光怪陆离,常在月明之夕,见到玉壁上有舞剑的仙人影子”。“无量剑剑影清晰异常,剑柄、护手、剑身、剑尖,无一不是似到十足”。</p><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岁月有痕,而今立于土林的无量剑,它的锋利和光芒,已难与书中的无量剑比美,但风雨侵蚀后的土林无量剑,依然雄姿焕发,威武雄壮,其神韵和意境并不输于书中的无量剑:请看剑身上打磨成几近圆形的石头,不就是大自然给剑上镶嵌的宝石吗!</p><p class="ql-block">是先有金先生的《天龙八部》成书在先,还是无量剑早已壁立土林?是金庸先生听到过无量剑的传说才有书中的描述,还是我们读过书中的精彩记述才有眼前的无量剑?已经成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命题,我们很难说得清楚!</p><p class="ql-block">无量剑,是景点,也是文脉,是自然形成的景观,也是南涧武侠文化的体现,值得我们细心体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20.净瓶道</span></p><p class="ql-block">净瓶道因道旁有酷似净瓶的土柱而得名。</p><p class="ql-block">相传,古时候土林有天灾降临,千里赤地,万灵哀苦,百姓无法安宁。观音老母不忍见到众生遭殃,她手持净瓶,来到土林上空,净瓶点了三下,净瓶的三滴甘露,就化作三场倾盆大雨,净瓶中插着的杨柳不停地滴水,大雨就不停地下,久旱的土林就出现了洪水,水高数丈,大火遇洪就熄,烈焰遇水便灭,土林随之有了清凉,炎气不再肆虐。从此,千里得到救济,万灵得以解脱,生灵叩头,声呼大士慈悲,真人微微点头后隐去。</p><p class="ql-block">观音老母又称慈航真人、观音大士,号“慈航普渡圆通自在天尊”,是元始天尊门下第九位弟子,也是唯一一位女弟子。南涧民间不太能分清观音是道家还是佛家的神仙,一般称作观音老母或观音菩萨,都认定她是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救世主。</p><p class="ql-block">观音老母在南涧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神仙。观音手持净瓶滴水的样子,深深地印在南涧人心里,后来,南涧古城区有了观音寺、观音殿、观音阁等建筑,至今仍然是观音老母的崇拜者聚会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21.仙人洞(或称木佛洞)</span></p><p class="ql-block">仙人洞位于土林景区出口附近,传说洞中曾有神仙修炼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远古时候的土林及周边地区林木丰茂,有山有水,是飞禽走兽的乐园。后来有了人类,他们以洞为家,筑穴而居。据当地老人们讲,土林及周边的洞穴,或多或少都有些灵气,据说,这个洞穴早年就有多位道士修炼,其中有位张姓道士,在洞里潜心修行多年,最终得道成仙。</p><p class="ql-block">在这个神秘的仙人洞未被土石淹没之前,风景优美,鸟雀成群,张道士端坐洞中,忘却人间春秋,不知岁月流逝。在无数年的艰苦修炼中,他的头发胡子长得很长,身上长出了青苔,头上筑起了鸟窝,小鸟、蝴蝶、蝙蝠在他周围飞来飞去,日夜不停,他都岿然不动,依旧修行打坐。有一天,从碱坝火龙庙方向飞来一支火红的大鸟,在他周围起舞,在他头上抓挠,他都无动于衷。后来,火鸟啄他的鼻孔和眼眶,他疼痛难忍,才飞身洞外,飘落到西山,当他刚落到西山,东边的碱坝山突然火光四射,喷出火红的岩浆,将他之前修炼的山洞烧得七零八落,成为一片焦土。他手指东方,念动真言,火势才逐渐减退,没有危及西山。</p><p class="ql-block">碱坝的火山熄灭后,山上流出了一股温泉,人们为了纪念先知先觉的火鸟和降服火魔的张道士,在碱坝温泉旁修建了火龙庙。土林则成了神仙修炼之地,当地人也会时不时送一些衣服和饭食给修炼的神仙,但神仙们大都视而不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22.朝牌道</span></p><p class="ql-block">朝牌,也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朝牌以记录君命或圣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朝牌上,以防止遗忘。</p><p class="ql-block">每一块朝牌都有其背后的故事,眼前被称为朝牌的土墙,即便历经无数载风雨冲刷,依旧不改它壁立土林的威严,承继着扶政大臣尹萧怡的故事。据传,南涧有位叫尹萧怡的翰林,深得慈禧太后赏识,不但封他为大臣,还请他做同治皇帝的老师。</p><p class="ql-block">出生在南涧县宝华镇兔街腊苦村的尹萧怡,自幼才思敏捷,读书刻苦,文章及书法名噪一时,被当地人尊为尹翰林。尹翰林在京城做官,长期担任同治皇帝的老师,但如日中天的前程,由于同治皇帝年英年早逝,而在位期间的权力实际是被慈禧太后掌控,且尹翰林疏于营私,不屑攀权附贵,同治去世后便失去了靠山,在京城闲居数年后,才被“特旨外放任贵州安顺知府”。</p><p class="ql-block">贵为“帝师”身为朝臣的尹翰林,曾多次回到故乡南涧,给家乡父老留下了包括朝牌、书画作品等在内的诸多珍贵物品,如今朝牌去向已经无从考证,人们只好将土林中的这堵墙壁称为朝牌,还将他故乡的小河——免街河改称太史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23.万寿谷。</span></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土林,处于地势较低的谷地,谷中土柱汇集,似无数寿星聚会,而名万寿谷。</p><p class="ql-block">长寿,几乎是每个人的追求。古代秦皇汉武等帝王大多如此,他们在江山稳固之后,便以追求长生,万寿无疆为乐;普通百姓也有保养身体,以求长寿的愿望。</p><p class="ql-block">土林景区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天然温室”。这里温暖干燥的气温环境,非常适宜老年人疗养各种慢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度假旅居养老的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这里有“玩在景东,吃在南涧”的说法,说的是南涧美食,口味独特,绿色环保,以菜品丰富而著称。南涧美食中,经常食用的达百余种,能够计数名称的菜品达数千种,而“八大碗”是南涧美食的代表,土林景区则是南涧美食的汇聚之地,因而,土林也是喜好养生保健,注重运动休闲者经常光顾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人类长寿的秘诀最重要的是膳食平衡和适量运动,土林,正是拥有美食和运动两项功能的景区,万寿谷希望大家能经常光临,前来体验美景、美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24.金刚杵(神柱)</span></p><p class="ql-block">杵,是一种捣碎物品的工具,亦是以手碎物的动作。相传,古时候的土林,满山草药,药师常以木石为杵,在臼钵里捣碎药材,以便服用。</p><p class="ql-block">古时候的土林地区不乏中医名家居住。当时有位姓段的名医,经常为当地百姓治病疗伤。段先生有一副名为换骨丹的中药,是专治瘫痪中风、口眼歪斜的特效药,任是瘫痪数年的患者,几颗药丸下去,也能彻底治愈,像替换了健壮的骨头一样。换骨丹的组成,主要有桑白皮、人参、川芎等十余味中药材,其中的数味药材需要以杵捣碎,制作一副药,须杵一万五千余下,有位患者看到段先生终日辛苦捣药,特地送了一根金刚杵给他。人们每到段先生家拿药看病,常看到段先生用金刚杵捣药,久而久之,人们不仅熟悉了段先生,也认识了这根金刚杵。</p><p class="ql-block">段郎中早已去世,那根金刚杵也不知所踪,但人们心里一直没有忘记一心治病救人的段郎中,也还记得那根品尝了无数味药材的金刚杵。当土林出现这根土柱之后,人们便想起了段郎中,将土柱称作了金刚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25.红源池(红河潭)</span></p><p class="ql-block">红源池是多年前土林中的洪水流淌下去形成的洪水池,因池塘处于红河源头而被游人称为红源池。</p><p class="ql-block">红河的形成,是类似土林中夹带的红色泥沙流向红河,使河水中红色成份增加的缘故。美国的“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红河”,科罗拉多大峡谷是红河的杰作,也是地球上的自然奇景。中国的红河因红土而形成,土林是红河水径流冲刷的杰作,土林是洪水侵蚀形成的“美丽的错误”。</p><p class="ql-block">南涧土林,是古地理变迁和地貌发育的见证者,是极具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是等待人们去探索与发现的地质奇观。对于南涧土林地质地貌的研究,目前几乎还是空白,需要通过研究和探索,去引导、修复和改善南涧土林正在恶化的生态状况,以减少红河下游的淤积,让红河造福人类。</p><p class="ql-block">红源池,是民间工程性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之一,它既能解决当地果蔬和农作物的灌溉问题,也能抑制泥沙对红河下游的冲刷。作为土林一景,作为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场景,红源池值得人们观赏、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