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骨顶鸡(英文名:Eurasian Coot,学名:Fulica atra),是鹤形目秧鸡科骨顶属的鸟类。体长约40cm。全身黑色,仅嘴巴和额甲为白色。比黑水鸡体大。骨顶鸡为深圳常见的冬候鸟,经常成群聚集在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外的水面上,常潜入水中寻找水草食用。繁殖期雄鸟会相互争斗追打。起飞前必须在水面上长距离的助跑。国内广泛分布。</p><p>体大(40厘米)的黑色水鸡。具显眼的白色嘴及额甲。整个体羽深黑灰色,仅飞行时可见翼上狭窄近白色后缘。 </p><p>虹膜:红色;</p><p> 嘴:白色;</p><p> 脚:灰绿。</p><p>分布范围:古北界、中东、印度次大陆。北方鸟南迁至非洲、东南亚及菲律宾越冬;鲜至印度尼西亚。也见于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及新西兰。</p><p>分布状况:亚种atra为中国北方湖泊及溪流的常见繁殖鸟。大量的鸟至北纬32°以南越冬。</p><p>骨顶鸡骨顶鸡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草地、甚至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各类水域中。其中尤以富有芦苇、三棱草等水边挺水植物的湖泊、水库、水塘、苇塘、水渠、河湾和深水沼泽地带最为常见。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成数十,甚致上百只的大群,偶尔也见单只和小群活动。有时也和其他鸟类混群牺息和活动。善游泳和潜水,一天的大部时间都游弋在水中。游泳时喜欢穿梭在稀疏的芦苇丛间或在紧靠芦苇和水草边的开阔水面上,并不时地晃劲着身子和不住地点头,尾下垂到水面。遇到危险时或是潜入水中,或是进入旁边的芦苇丛和水草丛中躲避,但不久即又出来,危急时则迅速起飞,起飞时需在水面助跑后才能飞起,两翅煽动迅速,并发出呼呼声响。通常飞不多远又落下,而且多贴着水面或苇丛低空飞行。鸣声短促而单调,似“咔咔咔”声,甚为嘈杂。</p><p>骨顶鸡主要吃小鱼、虾、水生昆虫、水生植物嫩叶、幼芽、果实、蔷薇果和其他各种灌木浆果与种子;也吃眼子菜、看麦娘、水棉、轮藻、黑藻、丝藻、茨藻和小茨藻等藻类。</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