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教”是教师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通过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内外教与学的活动,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以此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教育学的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为了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根据市教育局工程办工作室总顾问吴江林老师对工作室3月份活动的整体安排及工作室年度计划,3月19日晚8点王建芳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在线上举行了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研讨活动。</p><p>本次研讨活动主要探讨来自云州区一中的韩菲老师就人教版英语必修4 unit 5主课文“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出发叙写的前三稿教学设计方案。</p> 教学设计思路 <p>活动伊始,王建芳老师首先请本次教学设计的韩菲老师就这节基于教学评一致的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说明,主要说明之前上传的三稿教学设计分别做了哪些改进,为什么这样改进?</p><p>韩菲老师认为自己第一稿教学设计中的存在以下问题:</p><p>1.教学目标1设定不合理,原因是所用到的两个动词“引导”,“帮助”,它们的主语都是教师,而教学目标叙写所涉及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所以在二稿的教学目标中,韩菲老师使用了梳理,归纳,总结,探究等一系列学生为主体的行为动词,明确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通过何种手段,获得什么学习内容以及对内容的掌握程度,使目标叙写更加具体化,同时也提升了目标的可操作性与可评价性。</p><p><br></p> <p>2. 目标设定没有针对性,完整性。韩菲老师第二稿设计由原来的2个目标增加为4个目标。从观察图片了解主题公园的特点--通过阅读探究主题意义--探究语言特点--小组合作创作任务.韩菲老师解释之所以这样改写是因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目标的制定必须明确学生要获得什么,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通过何种途径获得。所以,在二稿中叙写教学目标时,对目标进行分类,既成果性目标,过程性目标,创造性目标,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和整体性。这一系列的目标中既有理解,应用,也有分析,创造,学生达成目标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思维进阶过程,体现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以及英语学习活动观,而这一过程即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个层面的体现。</p> <p>而第三稿与第二稿相比,韩菲老师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增加了教学评价任务,既检测目标:DO- detection objective。韩老师解释说:教——学——评”是一个完整教学活动的三个方面,“一体化”是这三方面的融合统一。为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必须构建与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就是将教学目标和学习结果整合到评价任务和课堂活动中。所以,在第三稿中,叙写了目标达成的评价方案。</p> <p>来自阳高四中的李燕平老师对韩菲老师的语篇研读部分提出质疑,认为韩菲老师应该把语篇研读写成文本分析,而王建芳老师提出:就教材分析来说,应该从6个方面进行,韩菲老师的4方面内容的叙写是否应该再加几点。同煤四中的渠晓磊老师认为应该加上本单元课标要求,比如说,能从课文中获取关于主题公园的关键信息,能阅读旅游推荐类主题的一般性英语短文,并能与人交流这一话题。王老师就6方面的教材分析进行引领,希望大家共同思考,同时也希望韩菲老师在接下来的几稿教学设计中能够加以完善。</p> <p>经过韩菲老师对自己一稿二稿三稿教学设计不断修改完善过程的阐述以及研讨,我们确立了课文教学或者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把学生转换成行为主体,从而设计教学目标及教学流程和活动。大家一致认为韩菲老师以学生为主体目标的设置是正确的。</p> 教学目标设定 <p>目标是前提,是出发点,也是课堂的归宿。所以王建芳老师引领大家就韩菲老师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内容挖掘的充分性如何?学情把握如何?是否考虑了资源利用?这些教学目标是否可观察、可测量等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大家一致认为韩菲老师的教学目标具体,有手段,有层递性,注意了理解,运用和创造,也关注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p> <p>对于如何改进与完善,工作室成员也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建议或意见,比如来自铁一中的郝富全老师结合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对韩菲老师的目标叙写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对其进行如下修改。</p><p><br></p> <p>我们注意到富全老师在目标第1点上,由原来的了解主题公园的特点改成了解主题公园的定义,2点当中改成了从结构的角度进行叙写,关注文本结构,这点确实很重要,这也是略读的一个环节,第3点改成了概括并积累,而积累是一个可操作的活动,第4点富全老师用了展示并评价。以上叙述当中微妙的变化,我们会发现经过这样的叙写,学习活动观的层第性更清晰,课堂的操作更明朗。</p> <p>当王老师提出:无论是韩菲老师还是富全老师在目标2和目标3的叙写中,都用了通过“阅读”,大家觉得可不可以再改进一些。在王老师的步步引领下,大家的思维更加活跃,思路也更加清晰了。来自大同五中的尉琪老师认为把2目标的阅读改成通过泛读更合适。来自二实验的刘芳老师认为目标2改写成通过略读skimming。目标3改写成通过仔细阅读careful reading.来自天镇一中的郑美琳老师认为还可以用detailed reading。王老师很高兴大家经过深入的思考,也为大家专业的见地,精彩的发言点赞。</p> <p>经过这一轮的研讨,大家对目标的叙写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目标的叙写,就是从通过什么手段,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完成什么样的内容,最后渗透学习活动观达成素养目标的培养。</p><p><br></p><p><br></p> 教学活动设计 <p>教学活动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与评价目标的达成? 因此王老师引领大家就韩菲老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从过程性活动的设计是否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哪些任务是评价内容,是否能够评价目标的达成这几个方面进行研讨。当我们的设计有了方向,有了理念,有了框架,可能点而微的细节设计就成了是否能达成目标的一个根本,所以大家认真的分析这个教学路径,设计过程,或者是评价内容是否有助于教学推进?评价内容的设计是否有诊断性,是否能帮助课堂并且呢,调整课堂,从而帮助目标更好地实现。</p> <p>富全老师认为前三个目标应该是过程性活动目标。最后一个目标是创造性目标,即成果性目标。这个最终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王老师对富全老师的观点进行解读, 前三个过程性目标在培养学生的一些素养,如,对主题公园理解,这是不是文化意识,概括核心信息这是思维意识思维品质培养,看图,看题目这是不是学习能力中的策略培养?最后一个目标第四个目标是更高层级的思维培养。宋丽媛老师认为在第三稿的lead-in和detailed reading部分,韩老师都提出了相似的问题给学生--什么是主题公园?应该是学生经过了文本挖掘和合作探究主题意义之后,教师期待着学生给出不一样的或者说优化一些的答复。这两个活动环节比较符合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入和语言表达的准确与深刻的设计理念。只是可测评性有待于再探讨。同时王老师认为仅仅这么一个目标定位,是不是教学处理反而简单化了呢?所以中间更多问题设计及支架问题,还是非常有必要,也就是说需要再细化问题。</p> <p>刘芳老师关于菲儿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从整体上进行了评价:</p> <p>王建芳老师对刘芳老师的整体评价给与肯定,觉得刘老师很有思路!几个环节的活动可能更多的是侧重体现了哪一点,而不是唯一体现了某一点,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侧重文化意识培养的环节,很难说没有语言学习等等。同时,刘芳老师认为可以加上每个活动所占时间。</p> <p>王老师再次引领大家,教学活动时间的设置涉及到精准的学情分析,最关键的是离不开更细节化的问题设计。从菲儿老师的三稿设计当中来看,我们几乎找不到填空类的题目,其实这个内容的设计是有利于语言学习探究语言特点,也有利于对文本文化信息的把握和捕捉,所以大家要思考我们该设计哪些评价任务以及活动设计?这是非常必要的。王老师一语中的,直接把问题的关键转移到更细节的教学设计环节当中。使大家的思维再一次升级。</p> <p>来自阳高一中的许杰老师认为在设计课文理解的活动时,要从多个方面去思考,不同的教学目的,我们要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让教学目的有效的实现。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想清楚,我们想测试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开放式和闭合式的试题的比例要考虑清楚。阳高一中的姚杰老师认为在skimming部分没有问题的设置,那么很难衡量读的效果。姚杰老师建议利用找定义或者找主题句的方式。王老师对这个建议表示赞同,这篇文章主题句不好找,但是可以找主题词,或者正如开头富全老师所倡导的,我们在skim阶段,要自上而下阅读,从结构的角度帮助学生梳理一下,改三个主题公园的搜索为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并且找出每一段的主题词更好一些。来自实验中学的陈梅老师建议将重要点设置为填空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之后的应用与创造奠定基础。</p> <p>由于时间关系,王老师要求接下来这个教学设计就再次优化,优化它的问题设置,主要是关注问题设置的梯度性,评价任务及活动任务问题如何使目标可达成,需有很多问题支架。最后再一次把菲儿老师的评价任务发上,要求大家再一次深入思考,这几个评价任务的对目标的检测是否能给予很好的反馈,是否有利于我们接下来课堂的开展。</p><p>评价任务如下:</p><p>D1:学生通过观看一般公园与主题公园的图片,能够说出它们的异同;教师设疑,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回答什么是主题公园。</p><p>D2:教师设疑,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能够回答标题的意义是什么。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能够对段落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与提炼。通过小组讨论再次归纳什么是主题公园。</p><p>D3:学生再次阅读文本,通过小组合作,整理介绍推荐类话题的语言表达方式。</p><p>D4: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篇介绍大同方特乐园的书面表达。</p> <p>通过本轮研讨,大家一致认为韩菲老师的教学设计过程需要再细化,再优化,优化它的问题设置,主要是关注问题设置的梯度性,评价任务及活动任务,同时还需搭建很多问题支架,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p> <p>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王老师对这次活动给与高度评价,她认为我们阅读、思考、沟通、交流,思维在碰撞中不断的产生,思想在交流当中不断的升华,这次的线上研讨非常成功,每位成员的学习力,辨别力,思考力,以及这种专业的精神,都值得去学习,为大家点赞!</p><p><br></p> 完善与反思 <p>活动之后,韩菲老师根据教学评一致性原则以及大家提供的建议,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多方面进行了第四搞,五稿和六稿的修改与完善。其他成员就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书写了各自的感悟。王老师对每位成员的感悟进行点评,并很欣慰的看到大家两年多的学习,在专业理论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了长足的发展。</p> 结语 <p> 总之,教学评一体化概念的提出是新课标理念所倡导的,它整合了课程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以课堂为场地,强调有效教学,力求使目标、教学、学习和评价融为一体,该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具体表现。当课堂实施了教学评一致性,教师的职业才更加专业,学生的学习才更有希望,外语教学也才能走向新的突破。教学评一体化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有待我们有更多的探讨和实践积累。我们这次研讨活动结束了,但是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研讨,我们远远没有结束,就本次研讨,大家继续思考还有哪些环节需要补充和完善?比如教材分析再加入哪几个内容,支架搭建是否足够,能否渗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层面?板书设计如何?课后作业该如何布置,因为评价包括课堂的课中评价即过程性评价,也包括结果性评价,而结果性评价主要体现在课后作业上,那么有没有结果性评价的内容,如果没有,该设计怎样的结果性评价?不久,就这些问题我们将进行第二次研讨,让我们一起加油,期待下期更精彩!</p> <p>主编:王建芳</p><p>编辑:李燕平</p><p>审核:李燕平</p><p>终审:王建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