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花草树木在春风的沐浴下生长起来,我们通过线上继续学习,充实属于我们自己的春天。根据县教研室安排,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于3月22日晚继续聆听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的《以“课标视角”看透数学教材》讲座。</p> <p> 张老师从两方面以“课标视角”解读数学教材。即为什么与如何做?</p> <p> 首先,通过两幅漫画《显微镜》与《望远镜》引出教师在审视教材时不止要从细节入手,更要从长远来把握。“莫只顾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天”,研读教材时,即往里往深寻找细节,又要从更宏大视角去研究。</p> <p>一、为何要带上课标视角看教材?</p><p>回到课标重新理解,重新认识,重新审视,重新把握教材。</p> <p> 我们通过案例《认识厘米》来解释为何要带上课标视角看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p><p>1.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方面重新理解教材要“教什么”问题。</p><p>2.从知识、思维、素养层面理解“为什么教”。</p><p>3.从教学建议中获得“怎么教”的方法。</p><p>4.从知识的宽度、理解的深度、思维的广度、边界来考察“教到什么程度”。</p><p>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出发点,引领我们更好的教学。</p> <p>二、如何带上课标视角看教材?</p><p>1.学会从教材走向课程标准:回到源头去找活水。</p><p>研究教材时,寻着教材回到课程标准里面,对于这类内容有没有特殊的要求与建议,以更好的来指引我们研读教材。</p><p>2.从课程标准走向教材:回到现场看落地。</p><p>先研究课程标准,看课程标准对于某些内容的要求,然后再研读教材对刚才所提到的内容是如何去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p> <p>如何从教材走向课标</p><p>我们以案例《认识方程》来看,通过不同的版本教材如何来编排设计认识方程这一节。</p> <p>苏教版</p> <p>人教版</p> <p>北师版</p> <p> 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材编写都离不开建模思想。通过模型思想,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如何联系,在模型思想中探索方程。</p> <p>如何从课表走向教材</p><p>教材“数的认识”这一章节如何体现课程标准的,我们以案例《认识千以内的数》来探讨。</p><p><br></p> <p>活动1:用不用的方式表示300,870,987,555。</p><p>小组合作采用不用的方法(小棒、方块、点子图、计数器)来表示,通过动手操作,获得饱满、多元、立体的感受,帮助孩子培养数感。</p> <p>活动2:怎么从300、870、987、555数到1000。</p><p>选择合适的方法,从数的大小,数的组成,数的比较,获得更多的对数的感知。</p> <p>活动3:你愿意用小方块1个1个数到1000吗?</p><p>在不断的变换与比较的过程中,把自己对数的大小,数与数之间关系的感悟呈现出来。</p> <p>活动4:下面的3个数,给你怎样的感觉?</p><p>让学生体会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现实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意义。</p> <p> 通过张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做人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做教学研究依旧如此。作为一名基层小学数学教师,鉴于孩子的知识层面狭窄,首先我们要有效的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其次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孩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我们教师在研究数学教材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利用好课程标准所提供的基本理念与建议,灵活的使用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不断丰富与发展,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