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在这春和景明的日子里,解放小学根据商丘市梁园区教研室安排,在褚校长的统一组织下,由全体数学教师开展数学网络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张齐华老师主讲,主题为:以课标视角看透数学教材。以期帮助每一位老师更好的备课、磨课,正确处理教材与课标之间的关系。</p> <p> 晚上七点整,解放小学全体数学教师按时参与直播课程,认真听取张齐华老师的分享,并记录笔记。</p> <p> 张齐华老师本次分享的内容分为两大版块。一是为何要带上课标视角看教材:回到课程标准,可以帮助教师重新理解“教什么”、重新认识“为什么教”、重新审视“怎么教”、重新把握“教到什么程度”。二是如何带上课标视角看教材:从教材到课标,回到源头找活水;从课标到教材,回到现场看落地。</p> <p> 学习教研不仅包括理论的探讨与交流,还有精彩的实例分享。张老师以《认识厘米》一课为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厘米这一抽象概念、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测量物体长度,更要着眼于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便可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重要的数学素养。紧接着,张老师先以不同版本的教材都选用了同一素材-天平为出发点,揭示了相同的概念-方程的含义;又以课程标准为基,寻找与“方程”一词有关的目标,进而做出尝试:从模型视角执教《方程》一课。对于《认识千以内的数》一课,张老师通过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四个活动达成课标中要求的“数感”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将数学回归到生活中的具体情境。</p> <p> 听了张齐华老师的分享,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教材和课标对执教老师的重要性,不仅仅要吃透教材、课标,更应该跳出教材,以概念性的上位学习给学生传授知识。身为一名教师,应时时刻刻揣摩课标和教材,把握深层内涵,我们既要坚实迈步也要仰望星辰。相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解放小学的每一位教师都会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进取!</p> <p>素材:全体数学教师</p><p>撰稿:王梦婵</p><p>审稿:褚凤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