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观察这张图片,他们的心情是如何的?你能从他们的服饰特点上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吗?<div> 彝族的少男少女们正载歌载舞地要向我们表达他们的喜悦。</div> <div> 这是一首无歌词钢琴伴奏合唱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你能从欢快地钢琴伴奏中感受到彝族人民的热情与欢悦吗?<br></div><div> 1976年12月,郑路与马洪业合作,将其改编为管弦乐曲。<br></div> 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 “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这一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br> 你能听出这首管弦乐曲分为了几段吗? 全曲共有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br> 作品为多段体结构,音乐素材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乐曲的圆号模仿出牛角号的声音,奏出粗犷辽阔的旋律。仿佛北京喜讯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山寨的千家万户。<br> 引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br> 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群舞的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br> 第二段:姑娘们纵情的跳着轻盈、欢乐的舞蹈,脚脖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br>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木鱼的演奏仿佛是传播喜讯的马蹄声正在迫不及待的传到山寨。这是第三主题。<br> 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br>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div> 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牛角号陪衬着第六段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br> 结尾: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情情绪发展到了顶点。<br><div><br></div></div> 你可以根据五个乐段将以上五幅舞蹈画面标上序号吗?<div> 彝族人民用淳朴地无歌词合唱方式为我们带来了喜悦与欢乐,管弦乐也用各种乐器与彝族音乐交织,迸发出民族的特色。在另外一个民族,同样也有许多欢乐在等待着我们。</div> 这首歌曲名叫《打起手鼓唱起歌》,是由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关牧村演唱。<div> 这是一首带有前奏的两段体歌曲,前6小节以手鼓的节奏、进行曲的速度使人们联想到千里草原辽阔而美丽的风光。从歌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农民们丰收喜悦的心情,也流露出人们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一片豪情。</div> 这首歌曲还被改变为合唱形式进行演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如果你想和关牧村老师一起演唱,可以识谱演唱哦!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的歌曲跳跃、热情,将音符融入了人民的血液,使人们不禁开喉高歌。这些少数民族的舞蹈奔放、豪迈,将舞步烙印在人民的脑海里,令人们开怀狂欢。<br> 少数民族艺术文化是我国的一大瑰宝,为我们的祖国添画上许多辉煌的诗篇。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不断的去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去欣赏,去探索,去研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