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六十四中学停课不停学之教师阅读篇——线上读书分享会:语文英语组

志娟

语文:刘振红 《有效教学27法》 <p>  假期读完《有效教学27法》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 , 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p><p> 这本书基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提炼了六个教学事项,作为基本技能教学的指导。第一,有效课堂调控策略。第二,自主课堂组织策略;第三,分层教学授课策略;第四,直接教学策略;第五,间接教学策略。第六,反思型教学策略。</p><p>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p><p> 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p><p>  一、做到有效备课。</p><p>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那么教师备课需要备什么呢?</p><p> (一)备学生的心智水平</p><p> 备课时,首先应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兴趣和认知状况,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警醒语。备学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知什么,想知什么,什么是难点,教师要心中有数,备课要备到“点子”上。备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包括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智力状况和生活积累。二是备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三是备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让教学更亲切地走进学生。</p><p> (二)备教具的使用策略</p><p> 教具使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也有一个怎么使用、怎么用好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不乏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由于对使用的教具不熟悉,上课时手忙脚乱,既影响了课堂气氛,又耽误了时间;有的教师由于教具摆放位置不当,学生过早地看见,待使用时,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或用完随意一放,牵扯分散了学生继续学习其他内容的注意力。有的教师教具演示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就收了起来,学生感到不满足,影响了学习情绪;或演示时间过长,无意地占去了不少学习时间等。</p><p>  二、进行有效指导。</p><p>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在学习之前,要把学习目标如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做到了心中有数,明确了自己学习的方向,这样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 </p><p>  三、积极灵活运用。</p><p>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p><p>  四、注重教学后反思。</p><p>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p><p>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p><p>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p> 语文:赵爱红 《大数据时代》 <p>  寒假前在学校图书馆的书架上发现了这本书,“大数据”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究竟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有什么作用,还是不清楚,好奇心驱使我借了这本书。初读这本书,说实话,不怎么懂,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吧。</p><p> 读书后想起了我亲身体验并一直思考的事情。每天打开网页,我们都会发现网页中的广告都是针对我们日常搜索的内容所提供的,这种针对性很强的广告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就是大数据。我们每天在网上的任意行为都会留下痕迹,这些痕迹留下了海量的数据,数据中又包含了我们的某些心理,需求以及行为。正是基于对这些大数据的应用,才为互联网广告的投放提供了精确化的选择。</p><p> 作者站在理论的至高点上,阐述了大数据对人类的工作、生活、思维带来的革新,大数据时代的三种典型的商业模式,以及大数据时代对于个人隐私保护、公共安全提出的挑战。</p><p> 作者认为大数据时代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人们研究与分析某个现象时,将使用全部数据而非抽样数据;二、在大数据时代,不能一味地追求数据的精确性,而要适应数据的多样性、丰富性、甚至要接受错误的数据。三、了解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胜于对因果关系的探索。“是什么”比“为什么”重要。</p><p> 面对即将来临的大数据时代,个人将如何应对自如?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大数据时代的社会伦理重点都在讨论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因为手机越来越智能,网络越来越快,个人的信息也越来越透明——隐形几乎完全不可能。我想说的是,作为硬币的另外一面,我们无法舍弃:互联网只不过是让人与人之间碎片的关系得以统一,其实各种人肉和信息只不过是坊间传闻的升级罢了。当我们住在拥挤的小区,人和人之间有隐私吗?现在只不过是把这个范围放大到了一个地球而已。硬币的一面是人和人之间有沟通的需要,去团结对抗世界的未知,那么另外一面就是隐私的缺乏。与其说是要在大数据时代保护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不如站起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来尊重人与人之间的权利。</p><p> 大数据,究其本质,回答的还是哲学问题。作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概念或技术,更多的是我们对世界的方法论。</p><p> </p> 语文:王莉 《苏东坡传》 英语:杨军 《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英语:王凤梅 《林清玄散文精选》 <h3> 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奖最多的一位,至今已出版作品130多部,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被星云大师赞叹“文如流水,语似冬阳”;南怀瑾曾笑言“我的下册,就交给他写了”。</h3><h3> 年少成名,青年历经世事多变,中年清修得道,老年觉悟万物,这便是林先生的一生。</h3><h3>简单平实的生活故事,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几句平淡的话语,足以让人一遍遍地反复回味,这就是林先生散文的魅力。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缕莲花般的馨香。暖暖的回味时,内心总会充满宁静与关爱。书的目录,也会深深地吸引你:在梦的远方、生平一瓣香、温一壶月光下酒、发芽的心情、一味,一心一境,、飞入芒花、去做人间雨、吾心似秋月 。</h3><h3> 林先生的散文,值得我们一读再读。</h3>

教学

学生

数据

备课

学习

教师

有效

教具

教学策略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