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梅林滩的故事</h3><h3> 老痴</h3><h3> ( 一)</h3><h3> 一九六八年,上山下乡运动大潮初起。九月二十八日,十二名北京学生来到内蒙古四子王旗三元井公社梅林滩村插队落户。十年后</h3><h3> ,大潮落去,十二名知青陆续离开小村庄。</h3><h3> 四十年后,梅林滩村的几位知青又随“老知青下乡四十周年回访团”回到四子王旗,他(她)忘不了那块曾洒下青春汗水的地方,忘不了在人生逆旅中乡亲对他(她)们的关照和帮助。</h3><h3> 梅林滩的乡亲也没忘记当年这些闯入他们生活的年轻人。</h3><h3>一位当年梅林滩村的少年、知青老师的学生,他现已经走出了草原,在呼和浩特创业。当他在乌兰花镇听说老知青回来了,就赶到宾馆寻找曾在梅林滩村插队的知青,因梅林滩村知青外出未遇。他又有事需返回呼市,于是他便在宾馆前台留下了一张纸条,希望村里知青叔叔、姑姑能与他联系,然后就匆匆返回呼和浩特……</h3><h3> ( 二)</h3><h3> 以后的十年中,梅林滩的北京知青年年都有人回草原回梅林滩探望乡亲,往返路经呼和浩特市都由这位年轻人接待。这位年轻人经过二十多年的商海拼搏,他的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他就是总部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奥祥电力集体的老总赵晔(赵长命)。</h3><h3> 赵晔五岁时,这十二名北京知青插队梅林滩。转年,村里的知青房就盖在赵家的隔壁。和知青成了近邻的赵晔早晨看着知青叔叔、阿姨用牙刷刷牙很好奇;晚饭后去知青房串门听知青们圪吵、唱歌很红火。知青们说话,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比电喇叭里播音员说得还好听……</h3><h3> 知青的到来,让赵晔这样身处偏远地区的农家子弟开阔了人生视野。与知青相处,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开始接受先进的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h3><h3> 在七十年代初期,内蒙古地区对“挖肃”运动进行了平反工作,“阶级斗争”的弦儿有所松动,农村的文化教育有了一个发展的空间。四子王旗相当数量的知青走上教师岗位(公办教师、工农兵教师、民办教师。)除了旗一级高中校,公社一级的初中校补充了不少的知青教师,就连大队有条件的小学校为方便孩子就近上学,也“戴帽”办了初中班。这段时间,梅林滩村的十二名知青就先后有5名知青走上教师岗位。1972年,梅林滩的知青孔繁瑜、孔繁钧姐弟俩被抽调到大队“戴帽”小学任初中民办教师。转年,为加强基础教育,学校决定让孔繁钧老师从高小年级跟班教数学,任班主任。这一年赵晔升入大隊的高小四年级,成了孔老师的学生,直至孔繁钧1976年返京。</h3><h3> 孔老师对这个聪颖好学的同村少年自然关爱有加,而赵晔在新的学习环境中与自已自幼熟悉的孔老师朝夕相处、悉心求教,更是受益匪浅。在知青教师的谆谆教诲下,赵晔坚信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插上人生飞翔的翅膀,只有掌握知识才能改变自已的命运、才是将来立足社会之本。赵晔这一代农家子弟有着他们父母兄长不敢企望的机遇,在拨乱反正的年代,他们能够参加中、高考得以深造;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能够凭借知识施展抱负,建功立业。</h3><h3> (三)</h3><h3> 2015年春季,赵晔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投入资金在梅林滩村兴建了村界口牌楼、蓝球场、升旗台、知青广场等系列工程。在知青广场旁的原知青房遗址上,修建了一座知青墙,知青墙上镌刻“知青旧址”四字,知青墙前修建了知识青年纪念碑。碑的正面书写“知青广场”,在碑后,赵晔撰写碑文:</h3><h3> </h3><h3>“千千万万知识青年,背起“上山下乡”的行囊,到“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h3><h3> 从城市到乡村,从乡村回城市,知青们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爱恨交织、一次又一次生离死别,生命轨迹由此改变……</h3><h3> 他(她)们用青春亲吻着大地,亲近着人民,挑战着命运,思索着时代……</h3><h3> 梅林滩村的知青是千千万万知青的缩影,他(她)用稚嫩的青春托起当地文化进步并一直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文明源泉直至久远……</h3><h3> 梅林滩不会忘记知青,三元井不会忘记知青,四子王旗不会忘记知青,历史不会忘记知青…… ”</h3><h3> 2015年7月27日,梅林滩知青广场竣工,乌兰察布市民委主任利民(四子王旗前旗长),四子王旗副旗长巴图及库伦图镇(三元井乡已并入库伦图镇)的领导及旗政府各部门干部、梅林滩的村民们共同出席了梅林滩知青广场的揭幕仪式。孔繁钧、王玉梅、崔相锐、辛彩霞四位北京老知青也特意长途赶来参加揭幕盛会。夜幕降临,知青广场上燃放焰火、礼花,随后在知青广场临时搭建的戏台上唱戏直至深夜,周围村庄的村民也闻讯前来观看。这是在杜尔伯特草原上,继乌兰花公园上的知青广场后又一座知青广场。梅林滩村知青广场在规模上虽比不上乌兰花公园广场上的知青广场,但这是我国唯一座落在民间村落中的知青广场,其意义自是不同寻常。</h3><h3> (四)</h3><h3> 2019年夏季,赵晔又一次邀请四子王旗知青老师和老知青回访四子王旗。此行的老知青中除了他的孔繁钧老师,还有赵晔的夫人刘春梅的小学老师高文煦。高文煦老师是天津知青,曾在三元井第一生产队插队,先后在三元井公社中学和四子王旗三中任教。曾在四子王旗一中任教的黄麟老师,曾在四子王旗四中任教的梁世和老师以及曾在梅林滩插队曾在三元井农技校任教的北京知青王玉梅和在三元井公社狼窝沟村</h3><h3>插队也曾任教的天津知青杨金平等人也在邀请之列。</h3><h3> 赵晔夫妻在呼和浩特接待了一行十位老知青,刘春梅看到分别了近四十年</h3><h3>的高文煦老师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高文煦老师看到饭店里挂起欢迎自已的横幅,更是心潮澎湃。</h3><h3> 赵晔陪同老知青们回到草原,游览了脑木更胡杨林、大红山和红格尔大庙等著名景点。在去年“下乡五十年,回访四子王”活动中,老知青就听说梅林滩村修建了一座知青广场,此行到梅林滩村参观自然是大家的热盼,赵晔了解大家的心情,第二天就带大家去了库伦图镇梅林滩村。</h3><h3> 大家在梅林滩村外下车,观看了村界口牌楼,牌楼右侧写有“莫道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左侧写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老知青们读着陆游这首把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习俗和谐统一的记游诗,感受了梅林滩这塞外小村不同他处的浓浓传统文化气息。</h3><h3> 在孔繁钧和王玉梅的指点下,老知青眺望村南的庙山。这庙山曾有一座著名的立兔庙,是塞外喇嘛教的神殿。梅林滩村名是蒙语“马滩”的意思,想当年这里应是一片水草丰美、马群栖集的湿地,形成村落后便以此命名。当年在距此不远的山梁上建庙,喇嘛们也自然是看中这里是块风水宝地。</h3><h3> 老知青们一进村就看到了知青广场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这些老知青都是在这五星国旗下长大,他(她)见证了祖国走向富强,也承担了母亲的苦难,他(她)们在知青广场上向国旗致敬,祝愿祖国走向辉煌。在知青碑前,退休后担任国家博物馆义务讲解员的孔繁钧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梅林滩知青广场的由来,在他带领下老知青齐声朗读知青碑上的五段碑文,禁不住热泪盈眶,五段文字后的五个省略号含有多少言之未尽的苦辣酸甜呀!</h3><h3> 王玉梅在当年知青房前的一口水井旁跟大家回忆:当年我们知青和赵家都是从这口井汲水,如今赵晔兄弟们为这眼已不再使用的井新盖了井房,就是留个念想。饮水思源,我们忘不了刚插队那几年,赵志义大哥(赵晔的父亲)在村里负责磨面,他总是把头锣面留给知青,别人问为什么,他说:“因为他们(知青)是北京来的娃。”说到此处,王玉梅的眼眶噙满了泪水。进村后见到村民,王玉梅、孔繁钧就停下来一一打招呼、攀谈。王玉梅领着几位知青向新建的“赵家小院”走去,这几年,每次回到梅林滩,她都要在这小院住下来,她已把这里当成自已的家了。</h3><h3> (五)</h3><h3>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牺牲了一代人的青春,也对国家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知识青年做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作为代表先进城市文化和文明的传播者,他(她)们成批队、长时间地来到偏远、落后的地区生活、劳动,对农村文化的冲击力量及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接受这种影响最深刻的是当时农村的青、少年一代。他(她)们被唤醒了对外界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对未来人生的热情和启迪。他(她)们这一代人,无论是走出草原创业,还是留在家乡耕耘,都能感受到知青对自已人生的影响,知青教师教过的孩子们更是心存感激,难忘师恩。</h3><h3> 十二名北京知青在人生逆旅中有梅林滩村这个遮风避雨的驿站,感受着村民们的关爱,至今牢记心头。</h3><h3> 梅林滩的故事也将在草原上传诵,在历史中记载。</h3><h3> (注:立兔庙,又写作利图庙,遗址虽位于中旗广益隆镇南,但距四子王旗梅林滩只有数里远,立兔庙以培训喇嘛习经学医而闻名塞外。)</h3> <h3>回顾2O15年,知青广场落成的情景。</h3> <h3>辛彩霞、崔相锐、孔繁钧、王玉梅四位北京老知青参加知青广场揭幕仪式。副旗长巴图讲话。</h3> <h3>2016年赵晔邀请孔繁钧回村给同学讲解知青的故事</h3> <h3>2019年7月,10位老知青回访草原。</h3> <h3>天津知青高文煦是赵晔夫人刘春梅在三元井公社小学的老师,这是高文煦第一次回访四子王旗,刘春梅在呼市设宴欢迎高老师。</h3> <h3>主人执意让四位知青老师坐在前排</h3> <h3>北京知青孔繁钧是赵晔的小学老师。七二年,三元井公社东打花大队办“戴帽学校"把在村里劳动的孔繁钧选为教师,于是孔繁钧成了赵晔四.五年级的老师。本在同村居,更添师生情,悠悠五十年,结下一生缘!</h3> <h3>赵晔全程陪同高文煦老师,孔繁钧老师等老知青回访第二故乡四子王旗,左一为高文煦老师,右一为梅林滩北京知青王玉梅。</h3> <h3>左一为孔繁钧老师,左二为高文煦老师,左三为黄麟老师(大井坡天津知青,四子王旗一中教师)</h3> <h3>孔繁钧,王玉梅当年都在梅林滩插队,今又回第二故乡。</h3> <h3>高文煦在三元井公社第一生产队插队,后在三元井公社中学和四子王旗三中任教。这是他几十年后又一次踏上三元井的故土。</h3> <h3>天津知青杨金平曾在三元井公社狼窝沟村插队。</h3><h3>他经常回三元井看望乡亲,去年春节还给三元井养老院的老人们每人一身新衣过年。</h3><h3>此次回三元井,他不顾腰伤腿疼,驾车从天津给乡亲载来猪,鹅新品种,帮乡亲致富。</h3> <h3>梅林滩村南的庙山上立兔庙的旧貌</h3> <h3>新修的泄洪水渠</h3> <h3>梅林滩村口的知青广场,这是全国唯一建在知青插队村落里的“知青广场"。此广场由村民于2015年在知青房原址修建,虽然是一座最小的知青广场,但升旗台,碑石俱全。</h3> <h3>碑文由知青学生赵晔撰写,一段碑文,二个引号,五个省略号。往昔尽在不言中!</h3> <h3>知青房拆除了,又在知青房原址垒起纪念墙。</h3> <h3>邻居的新房</h3> <h3>知青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h3><h3>老知青是共和国的长子</h3><h3>他们与共和国一起成长</h3><h3>见证了祖国走向富强</h3><h3>也担负了母亲的苦难</h3><h3>老知青曾书写历史</h3><h3>历史将铭记老知青</h3> <h3>碑文引起老知青万分感慨</h3><h3>他们齐颂碑文</h3><h3>热泪盈眶</h3> <h3>兰球场</h3> <h3>当年知青汲水的井也盖了井房保护起来</h3> <h3>2015年,井房刚建成,王玉梅在井房前留影。</h3> <h3>赵晔看到村里今年庄稼丰收在望,十分高兴。</h3> <h3>来到"赵家小院”</h3> <h3>看望乡亲</h3> <h3>在“赵家小院”门前留影,赵晔与家人在这里设家宴欢迎老知青。</h3> <h3>赵晔的父亲,老知青可敬的兄长,当年老人掌管村中磨房,他说头锣面要给知青吃,因为是北京来的学生娃。</h3> <h3>如今赵家门前除了建了兰球场,还建了三个粮仓,如今旗里各村都没有了粮仓,连粮站也只剩一个了。赵家人为什么还特在门前建粮仓?我陷入深思。</h3><h3>粮食关系国家安全,更关系百姓万家的生存。万万不可大意,蓄粮于民决不是杞人忧天!</h3> <h3>高文煦在赵家小院内留影</h3> <h3>用知识改变命运,以奋斗谱写人生的赵总不忘师恩,不忘根本,自称草根,令人敬重!</h3> <h3>奥祥电力集团的杨总也全程陪同,辛苦了,谢谢杨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