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有没有一个地方让你一路心潮澎湃,驾车九千三百公里不知疲倦?有没有一个地方让你心怀敬畏、又无比向往,翻越千山万水只为圆梦?有,那就是西藏!</h3><h3> 西藏,是一个谁都想去,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对于向往者,西藏是最神秘的天堂;对于过往者,西藏是最永恒的记忆;对于寻梦者,西藏是最久远的梦境;对于朝圣者,西藏是最圣洁的净土。</h3><h3> 2011年与老战友们首次进藏后,便萌生了一个心愿:此生一定要与夫人一起自驾车穿越西藏!为此,一直在准备着......终于在2014年6月,当我即将年满六十时圆了这个梦!</h3><h3> 同行的老战友郭春笋回想起这次颇具冒险精神的自驾车旅行,觉得难以置信,逐心潮涌动、豪情满怀,赋诗一首:“我今痛饮三百杯,千里画廊入心扉;雪峰剑指问苍穹,人生得意莫如此。”</h3><h3><br></h3> <h3>从川藏公路起点成都出发,沿318国道进入西藏,途中分别前往墨脱和下察隅,然后前往拉萨、日喀则,最后到达珠峰大本营。返程从青藏公路出藏抵达格尓木,然后驱车直奔敦煌,再一路沿张掖、兰州、宝鸡回到出发地成都。</h3> <h3>成都出发6人二台车,到达拉萨后分手,我和夫人俩独自驾车前往日喀则和珠峰大本营,然后从青藏公路出藏返回成都。</h3> <h3>第一站<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到泸定,亲眼看一看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铁索桥,回想起50年前在小学课本上读到的红军飞夺泸定桥、抢渡</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大渡河</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的故事,真是令人感慨不已……</span></h3> <h3>大渡桥横铁索寒</h3><h3>当年红军长征途经这里,<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以红1团1营的十七勇士为先导</span>迎着机枪扫射,从这些没有桥面木板的铁索上爬过来冲出重围,自此以后泸定桥便扬名天下。</h3> <h3>天路十八弯</h3><h3>翻越海拔4695米的剪子湾山时经过这里。剪子湾山,藏语名子“惹玛那扎”,意为羊子山口,是318国道经康巴地区的最高山口之一。相传三世达赖历经艰险进京朝见皇帝归来时,在渡雅砻江时险些掉进江里,在护法神阿苦当吉的全力护卫下,才得以脱险。从此方圆百里的藏民便把它奉为神山。</h3> <h3>海子山姐妹湖</h3><h3>海子山海拔4685米,位于理塘与稻城之间,她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姐妹湖静静地平躺在云雾缭绕的海子山旁,象两个美丽羞涩待嫁的少女,周围是白雪皑皑的雪峰,她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又像雪山的两滴眼泪,洒在山脚,这种神圣的静美,让人记忆终生。</h3> <h3>穿越拉乌山</h3><h3>拉乌山海拔4376米,是川藏线上12座海拔4000米以上高峰中的第7座高山。在缓缓下到拉乌山的途中眺望远方的丛山峻岭。</h3> <h3>澜沧江峡谷</h3><h3>随着海拔不断下降,快到拉乌山下时,隆隆的涛声渐入耳中。定睛看去,一条巨大的黄色巨龙从拉乌山和觉巴山两山之间奔腾而出,气势逼人。澜沧江海拔2640米。</h3> <h3>翻越觉巴山</h3><h3>觉巴山并不高,垭口的标高也只是3908米,但由于澜沧江两岸壁立千仞,山体坚硬,地域荒凉,给人以山高谷深的感觉。这里是横断山脉的著名险段之一,30公里山路,近2000米的相对海拔高度差使觉巴山成了川藏线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也是在这里我第一次尝到了油门踩到底、汽车费力爬的滋味。</h3> <h3>在业拉山垭口眺望</h3><h3>出邦达行驶13公里后开始翻越海抜4658米的业拉山垭口,之后进入怒江大峡谷下坡道。业拉山是川藏线上以公路曲折而闻名的山,翻过业拉山口,你会蓦然发觉这条盘山公路号称“九十九道回头弯”并不为过。</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怒江沟七十二道拐</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七十二拐</span>又号称“九十九道回头弯”,<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全长12公里,由于山高且起伏较大,所以这些拐又急又陡,似乎没有尽头,而且大多都是U型弯,尤其是连续下坡路段,惊险!刺激!一不小心,怒江就在下面等着你,令人望而生畏,这段盘山路堪称中国公路史上的奇迹。</span></h3> <h3>怒江大桥</h3><h3>走完七十二拐下到谷底,路左侧就是怒江(海拔2740米),它一直往南经过云南,流入缅甸最终汇入印度洋。怒江大桥作为318的咽喉要道,是由武警把守的军事禁区,不允许来往游客拍照,只能远远的用长焦镜头拍摄。</h3> <h3>怒江大峡谷</h3><h3>怒江峡谷,江面狭窄,水流湍急,寸草不生,荒凉恐怖。公路沿着怒江,穿过一个又一个峡谷,沿途山体滑坡、塌方很多。怒江山是翻越横断山脉最大的天险。</h3> <h3>山上逐渐有植被,意味着海拔低了,就快走出怒江大峡谷啦!二天行程中所跨越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水的颜色都差不多,但从气势来说,我觉得澜沧江最为壮观,怒江其次,究其原因就是河流所处周边的地理环境。沿途看到的澜沧江和怒江都是在高山峡谷中奔流,道路都在半山腰,距离较远,而金沙江几乎是伸手可及,近距离只能看到滔滔江水,而远距离除了看到江水,还能看到两侧的高山,好水不离山,有高山相衬,澜沧江就显得气势大多了。</h3> <h3>安久拉山垭口</h3><h3>过八宿后轻松驶过安久拉山口(海拔4475米),有些让人感到意外。与众多名山大川的垭口一般都陡峭起伏,壁立千仞不同,安久拉山口平缓得出奇。但就是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属于伯舒拉岭山脉的安久拉山垭口,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翻越了垭口,也就由怒江流域进入了充满传奇与神话的雅鲁藏布江流域。</h3> <p class="ql-block">过了安久拉山口继续前行便进入泠曲峡谷,峡谷的尽头就是著名的小镇然乌(海拔3960米)。这时可以看到远处是四季冰雪不化的岗日嗄布雪山,山下全是绿色植被和松树林,风光旖旎。穿行怒江大峡谷后给我的感受是:峡谷上游非常荒凉可怕,是无人区;到了下游,两岸郁郁葱葱,就好像是天堂与地狱的对比。</p> <h3>然乌湖</h3><h3>然乌湖长约25公里,整个湖呈狭长河谷状,湖宽12公里,由3个上下相连的湖泊组成,面积18.4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800多米。然乌湖地形地貌奇特,风光旖旎,其四季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欣赏然乌湖美景的最佳季节在深秋,其时湖水清澈碧蓝,湖畔山岳色彩斑斓;夏天就逊色多了,湖水浑黄,周边山色单调。</h3><h3>然乌湖边是绿草茵茵的草场和绿油油的庄稼;湖边山腰上则是莽莽的森林,再往上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和灌木丛林带;山顶则是终年不化、重叠起伏的雪山。然乌附近是川藏线上景色最美的一段,雪山、湖泊、草场、森林遥相呼应,绝对值得多住几天,慢慢品味。</h3> <h3>然乌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北面有著名的来古冰川,冰川延伸到湖边,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h3> <h3>女士们骑马前往观赏来古冰川,像不像“唐僧西天取经”的画面?!</h3> <h3>云腾然乌</h3><h3>清晨,傍着迷雾笼罩着的群山和狭长的然乌湖岸,驱车沿着然察公路向察隅进发。</h3> <h3>仁龙巴冰川</h3><h3>然乌到察隅170公里,全程柏油马路很好走。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透过车窗望去,美景不期而遇,不时给我们带来突如其来的惊喜。</h3> <h3>嘎隆拉雪山</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位于墨脱—波密交界地带,是岗日嘎布山脉的西端段,平均海拔4800米,山口海拔4200米左右。驱车经过嘎隆拉雪山时,近在咫尺的巍峨雪山给人带来的那种冲击力,这种感觉绝非照片能带给你的!</span></h3><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hite-space: pre-wrap;">波密到墨脱117公里。墨脱县曾经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直到1993年才有沙石公路通达墨脱县城,但很快部分路段就被大面积塌方和泥石流冲没,直到2013年10月嘎隆拉雪山隧道(长3315米)建成后,西藏扎墨公路才全线正式通车。</span></h3></h3> <p class="ql-block">已是6月,远处仍可见山间飘着云的雪山,景色很壮观。在3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寒温带地区,能生存的植物一般都是针叶林。</p> <h3>墨脱县城,建在一个小山丘上,四周被大山包围,如花瓣围着花蕊,因此有“隐秘的莲花”这个称呼。清晨上山,只见雅鲁藏布江峡谷四周的山间云雾缭绕、犹如仙境,难怪墨脱被世人称为“隐藏在云雾、雪山、密林中的人间绝境”。</h3> <h3>墨脱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山间到处是莽莽林海,山花怒放,高山湖泊,飞流急瀑,景色秀丽。墨脱海拔最低的地方只有800米,有成片的香蕉林和其他各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因此墨脱也被称为“西藏的西双版纳”。</h3> <h3>果果塘蛇形大拐弯(果果:门巴语为圆圈)</h3><h3>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拦腰切开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弯弯曲曲流向西藏南部的墨脱境内,形成壮观的雅鲁藏布江九十度大拐弯。</h3><h3>去的路全是土路,十分陡峭狭窄,遇到来车,只能一方倒车,在某些山崖凹进去的地方交错,如果下雨则都是泥浆,由于上下坡都很陡,所以这段路非常难开。但沿途原始森林保护极好,山水间大小瀑布比比皆是,青山绿山,交相辉映,风光无限,美不胜收。</h3> <h3>通麦天险</h3><h3>离开墨脱原路返回到波密,再从波密继续前行30多公里后便进入川藏线上最后的天险通麦。这段路有14公里,全是雅鲁藏布江边悬崖上的险路:山体土质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尤其在雨季时,山洪和泥石流常引发山体滑坡而使公路中断。历来川藏路最大的问题就是遇到恶劣天气路况变数极大,因此通麦天险路段有“死亡路段”之称。</h3> <h3>通麦段14公里大都是这样的烂路,在雨季,遇到这种高低不平的泥泞路面时,车轮特别容易打滑,若车速过快刹不住则很容易坠落悬崖。这14公里险路我开车足足走了近2个小时。</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016年4月,通麦段的隧道5座、大桥和特大桥3座全线通车,<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以往号称川藏线最险的这一段路,如今已不再险峻。“通麦坟场”、“通麦天险”也已不复存在。当然,现在走川藏线,也体验不到通麦段的艰险、看不到这段路的美景了。</span></h3> <h3>林芝晨曦</h3><h3>清晨,从林芝八一镇出发驱车前往鲁朗游览。这一路上给我们的感觉是:松涛阵阵,云雾缭绕,脚下是满山的杜鹃花海,景色极佳!</h3> <h3>“羞女峰 — 南迦巴瓦</h3><h3>南迦巴瓦是西藏林芝地区最高的山,主峰海拔7782米,有冰山之父的美誉,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但它前面的14座高山全是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因此南迦巴瓦主峰是7000米级中的最高峰。</h3><h3>南迦巴瓦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并被誉为“最美的山峰”,据说来此地的游客中只有十万分之二的人能亲眼目睹到南迦巴瓦全部9个峰。群峰皆为强烈上升断块,巍峨挺拔,直入云端。南迦巴瓦在藏语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h3><h3>林芝有多个观赏南迦巴瓦的地点,我们是在4700多米的色季拉山口幸运的看到了云遮雾罩的南迦巴瓦,而且是九峰齐现!</h3> <h3>鲁朗田园风光</h3><h3>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鲁朗海拔3285米,位于距八一镇80公里的川藏路上,坐落于深山老林之中,四周的景色仿佛就像进入了世外桃源,又或者有点瑞士高山牧场的感觉:蓝蓝的天,薄薄的云雾飘荡在大片的林海中,近处还有那炊烟袅袅的民居和大片的草场,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具有“东方瑞士”之称的鲁朗田园风光。</h3> <h3>“鲁朗林海”观景台</h3><h3>登高望远:鲁朗林海云蒸霞蔚、大气磅礴、风光优美,远处的雪山、冰川,与近处的原始森林、村落、河流交相辉映。鲁朗林海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松树组成,每年4月中旬到6月初,这里是杜鹃花的季节,各色杜鹃尽情绽放,好似鸟语花香、神仙居住的地方,使人流连忘返。</h3> <h3>鲁朗彩虹</h3><h3>2011年6月第一次进藏时,有幸在鲁朗亲眼目睹到美妙的大彩虹。</h3> <h3>巴松措</h3><h3>巴松措是隐藏在森林之中的高山湖泊,又名“错高湖”,是藏东南区域最大的堰塞湖之一,“错高”在藏语中意为“绿色的水”,湖面海拔3469米,长约12公里,宽几百至数千米不等,形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新月。</h3><h3>俯瞰巴松措这灵山圣水:温润如玉的湖面,犹如一块镶嵌在森林和山峦之中的翡翠,碧绿带蓝;湖畔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虽然巳是6月初夏,但四周的高山上仍可见雪峰冰川,景色美不胜收。</h3> <h3>大昭寺</h3><h3>位于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唐贞观21年(公元647年)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60多年的历史。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缮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h3><h3>寺院坐东朝西,殿高4层,面积25100平方米,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主殿“觉康”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进西藏的赤金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就是与这座佛像有关。藏人还有一个“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大昭寺在拉萨市具有中心地位,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会生活层面的。</h3> <h3>法轮与金鹿</h3><h3>大昭寺屋顶上的法轮和金鹿在阳光的辉映下,金碧辉煌、熠熠闪烁。</h3> <h3>药王山观景台</h3><h3>布达拉宫对面的药王山,是观赏日出和拍摄布宫的理想位置,每天都有海内外无数观光客和摄影爱好者早早的聚集此处,抢占最佳位置。</h3> <h3>拉萨的早晨</h3> <h3>晨晖</h3> <h3>火烧云</h3>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屹立在海拔3700余米的高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p> <h3>布达拉宫</h3><h3>位于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布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白宫是达赖喇嘛住的地方;红宫内是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h3> <h3>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h3> <h3>高原圣殿 气势恢弘</h3> <h3>当夜幕降临时,在药王山观景平台上拍摄的布宫夜景。</h3> <h3>银蛇狂舞布达拉</h3><h3>傍晚,来到布达拉宫广场拍夜景,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我扛着相机脚架,不顾高原反应,狂奔200米赶到这个最佳位置,按动快门连拍三张,其中一张记录下了布宫上空的闪电如银蛇狂舞!</h3> <p class="ql-block">布宫广场音乐喷泉</p> <h3>夕照湿地</h3><h3>在布达拉宫后山的拉鲁湿地拍摄。</h3> <h3>拉萨河日出</h3><h3>拉萨河,藏语称吉曲,意为“快乐河”、“幸福河”。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北侧的罗布如拉,沿途流经墨竹工卡县、达孜县,最后经过拉萨市,在拉萨市南郊汇入雅鲁藏布江。拉萨河两岸山峰多在海拔3600~5500米之间,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h3> <h3>扎什伦布寺</h3><h3>扎寺是历辈班禅喇嘛的驻锡寺庙,修建于1447年,是黄教六大寺之一。远眺整个寺院依尼色日山坡而筑,背附高山,殿宇毗连,群楼叠叠,金顶红墙的主建筑雄伟、浑厚、壮观、金碧辉煌。</h3><h3>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 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h3> <h3>错钦大殿</h3><h3>是扎寺最早建筑,殿前这个500平方米的讲经场,是班禅向全寺僧众讲经和僧人辩经的场所。</h3> <h3>藏胞在扎什伦布寺转经。</h3> <h3>寺院小喇嘛的日常生活。</h3><h3></h3> <h3>围绕布宫的外墙转经</h3><h3>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到布达拉宫的朝圣者不计其数,当地的藏民每天也要围绕布宫的外墙转经。布宫的西墙外,还有一排转经筒,藏民要顺时针用右手转动它们,并在嘴里喃喃地念着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咩吽。这些转经筒都饱经沧桑、阅历丰富、净化心灵、韵味无穷。</h3> <h3>大昭寺正门前终日香火缭绕,不分昼夜,总是有许多信徒在磕等身长头。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更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心灵痕迹。</h3> <h3>在江孜白居寺,看着信徒们一刻不停地磕着等身长头,累了歇一会再接着磕,地面上巳磨出人型,这种虔诚的信仰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心灵上的震撼......</h3> <h3>虔诚的朝拜者</h3><h3>这位汉人佛教徒光着脚、腰上系着个碗、身上晒脱了皮、额头和膝盖已磨出老茧。我好奇的问他,他面露幸福的微笑告诉我们:不久前刚皈依佛门,就从甘肃一路磕长头到拉萨,至今已四个月了……。其坚定的信仰、虔诚的神态让我们感到震撼!更令人肃然起敬!</h3> <h3>连藏族同胞都为之感动,不断有人捐钱给他。</h3> <p class="ql-block">《那一世》</p><p class="ql-block">作者:仓央嘉措</p><p class="ql-block">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p><p class="ql-block">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p><p class="ql-block">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p><p class="ql-block">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p><p class="ql-block">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p><p class="ql-block">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p><p class="ql-block">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出日喀则行车2小时后,依然还是白云蓝天、翠绿大地。举目远望,公路两边是丛山峻岭、草场牦牛,虽人烟稀少,但有夏季的绿色,景色还不显得荒凉。</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日喀则到珠峰的超艰苦行程极具挑战性,可以讲是此次西藏自驾行最令人兴奋和紧张的一天,而且从今天开始,以后的行程只有我们俩人单车了,这对于在西藏开车来说还是比较冒险的。</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从珠峰国家公园入口处到珠峰大本营的102公里路和G318不一样,全部是渣石路面,是极标准的搓板砂石路,走在上面,不仅颠簸大,而且弯道极多,并且最关键的是,你很担心车子的悬挂会震坏掉,所以车速必须慢,这段路我足足开了4个半小时。难怪去珠峰大本营的人们都对这102公里搓板路这么恐惧,说它是对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与考验,而将其称之为“梦魇之路”!所以我理解成都朋友为什么担心宝马X1而无奈放弃了珠峰行程。</h3> <p class="ql-block">通向珠峰大本营的“梦幻之路”。</p><p class="ql-block">2017年我与摄友再次去珠峰大本营时,“梦魇之路”巳不复存在,全程都是柏油路。但是,路虽然好走了,但老路沿途的一些美景却再也看不到了。</p>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珠峰大本营(即1号营地)</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从绒布寺再往前走一小段路,就到了帐篷营地(海拔5040米)。车开进帐篷营地,算是真正到了珠峰脚下。帐篷旅馆住宿费倒不贵,每晚60元/人,一个帐篷里有10多个床位,围成一圈,不分男女统统“混居”,店家提供一壶热水、供应方便面,但我们根本没有食欲,只勉强吃了些随身携带的水果。夜里,兴奋的心情逐渐平复后,高反开始出现:胸闷头疼,呼吸急促,总是大口喘气,虽然服了安眠药,带去的一个枕头包氧气很快就吸完,但还是不管用,整整一晚上都没有睡着过。所以身有体会,海拔5000米以上确实是人类的生命禁区,去珠峰大本营最好还是当天去当天回。</h3> <p class="ql-block">地球之巅 — 珠穆朗玛峰</p><p class="ql-block">从帐篷营地坐环保车,继续往上开大约五公里的路程才真正到达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那里有个边防检查站,停着一辆装甲运兵车,武警战士向游客提出了二个规定:不许下到小山那边去;不许拍装甲车。哈哈......其实,谁有本事下到小山那边(即照片中的经幡前面)再翻过珠峰去尼泊尔啊?😃 下车后,走了一段平路,慢慢地爬上最后的约有二、三十米高的小山坡,便到了有五彩经幡的地方,这是观看珠峰的最佳位置,前面就是攀登珠峰的1号营地,也称为珠峰大本营,2号营地海拔6500米,3号营地就在7500米以上了。我2017年再度到珠峰大本营时,5200米的这个观景点巳经永远关闭,不再对游客开放,只能止步于帐蓬营地(海拔5040米)了。</p> <h3>天上圣湖 — 羊卓雍措</h3><h3>离开珠峰大本营后,从日喀则改走南线307省道,途经江孜宗山古堡、白居寺、卡若拉冰川、羊卓雍湖等著名景点,返回拉萨。</h3><h3>羊卓雍措,藏语意为“天鹅之湖”、“碧玉湖”,位于西藏山南地区,距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h3> <h3>岗巴拉山</h3><h3>翻越岗巴拉山口后,是蜿蜒曲折盘旋向下的25公里山路,然后跨过雅鲁藏布江,经达嘎乡,回到318国道上,过曲水县之后,直奔拉萨。</h3> <h3>天路 — 青藏铁路</h3><h3>告别拉萨,踏上青藏公路返回成都的旅途,清澈的拉萨河一路相伴,还有那美丽的藏北羌塘大草原。</h3><h3>沿着青藏线(G109)北上,青藏公路与青藏铁路基本并行。</h3> <h3>天路与雪山共舞</h3><h3>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1142公里,穿越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在当雄县境内(照片拍摄地,海拔4300米),飞驰的火车隆隆驶过,天路直冲云霄……</h3> <h3>天湖 — 纳木措</h3><h3>纳木措位于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距离拉萨240公里。</h3><h3>纳木措,藏语称为“天湖”,意为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湖面海拔4718米,从湖东岸到湖西岸全长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段30多公里,总面积1920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h3> <h3>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为著名的佛教圣地。</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纳木措作为中国最美丽的“五大湖泊”之一,犹如一面宝镜嵌在天际,凡人闲游湖畔,拟有身临仙境之感。</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湛蓝的天,洁白的云,清澈的水,神山圣湖,风景如画。</h3> <h3>纳木措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纳木措湖水就靠它的冰雪融化后补给。</h3> <h3>眺望远方,云彩、山峦、湖水,真是美不胜收。天湖就像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水天相融,浑然一体。</h3> <h3>纳木措湖畔的迎宾石,这位藏族老人在绕着它转经。</h3> <h3>纳木措作为藏传佛教圣地,在藏人的心目中具有非常神圣的地位,每逢藏历羊年,朝圣者不远千里来参加纳木措盛大的转湖节,据说羊年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拜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纳木措地域辽阔,水草丰满,到处都能看到牧民在放牧牛羊。</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高原湖泊的云彩</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纳木措的湖水、念青唐古拉山脉、蓝天、白云、经幡、牛羊,这一切一切的美景,让游客心潮涌动,久久不愿离去......</h3> <h3>藏北羌塘大草原</h3><h3>这个大草原地处西藏那曲地区,“那曲”藏语意为“黑河”,也被称为羌塘草原,“羌塘”藏语意为“北方的草原”,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夏日的羌塘草原是一幅由蓝天、白云、彩虹、牛羊和绿草织就的锦缎画。</h3> <h3>高原牧场</h3> <h3>夕阳下的牛羊</h3> <h3>天路直冲云霄</h3><h3>从那曲到格尔木有八百多公里,开车需十四、五个小时。沿途海拔高、含氧低,一路上几乎都是在海拔4500米以上行驶,要翻越5座海拔5000多米以上的雪山垭口,通过唐古拉山、昆仑山两大山脉,最后从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下到海拔2000多米的柴达木盆地。</h3><h3>一大早离开那曲县城,计划一口气开836公里,连续穿越唐古拉山垭口、沱沱河大桥、五道梁、可可西里无人区和昆仑山垭口,晚上赶到格尔木。但人算不如天算,由于109国道那曲至五道梁一段多处修路,造成车辆堵车缓行或改道通行,我从那曲到安多138公里路足足开了5个小时,12:30才到安多,于是决定当天住宿安多县城,第二天早点出发,争取当天赶到格尔木。</h3> <h3>清晨,一出安多县城便看见唐古拉山脉覆盖着冰雪,湿漉漉的。6月底的天气,我们穿着厚厚的冲锋衣仍感觉寒气逼人,毕竟这里是青藏公路海拔最高的地方。</h3><h3></h3> <h3>晨曦中炊烟缭绕的青藏高原藏民居。</h3> <h3>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沿途海拔最高处便是唐古拉山垭口(海拔5231米)。唐古拉,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因终年风雪交加,又号称“风雪仑库”。<br></h3><h3>由于路不好走,89公里路足足开了2个半小时,上午9点才到达唐古拉山垭口。站在垭口眺望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峰(海拔6549米),高峻挺拔,雄伟壮丽。唐古拉山口也是青藏分界点。唐古拉山横贯青藏公路全境,山势高峻,气势磅礴。唐古拉山脉终年覆盖着冰雪,境内雪峰连绵,冰川广布,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它是长江的源头和澜沧江的发源地。</h3> <h3>离开唐古拉山垭口,行驶了约150公里后,我正要将车慢慢靠边停下,打算拍摄飞驰在青藏铁路上的火车。突然一声巨响,整个车被猛力向前一推,我脑袋立马翁一下......坏了,车被追尾了!撞我的是一辆甘肃牌照加长拖挂大卡车,车祸定格在109国道里程碑3181~3182之间,时间11:25。还好,肇事司机人很老实没有逃逸,并承认自己不对(估计是打瞌睡了),还提醒我打110报警。格尔木交警回复让我原地等待从格尔木派出的拖车前来救援。</h3><h3>我请肇事司机帮忙将备胎换上以便继续开,这样可以与格尓木来的拖车相向而行,缩短救援距离和时间。但非常糟糕,后桥严重变形!只能勉强开10多码的速度。我当时想,格尔木距离事故现场约460公里,拖车起码要6~7个小时才能到,青藏高原天气变化无常,这儿人烟稀少、荒凉,天色晚了就地䓁待有风险!于是我决定慢慢向前开,能开多少开多少......</h3><h3>换好备胎顽強地开了7个多小时共计130公里,与救援拖车在五道梁附近相向而遇,时间巳是晚上7点半。然后我们俩坐在自己车子里,车子再坐在拖车上,一起向格尓木驶去,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抵达格尔木。这是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6个半小时路程:车辆颠簸摇晃、担心绳索松掉、昆仑山遇到下冰雹、所有衣服裹上还冻得哆嗦、肚子饿得咕咕叫......</h3> <h3>鸣沙山沙漠驼铃</h3><h3>在格尔木滞留了4天,车子修好,重新踏上返程旅途。原计划是从格尔木—青海湖—西宁—兰州—成都,行程约2640公里。格尔木的朋友对此建议我们走甘肃敦煌—嘉峪关—张掖—兰州的路线,虽然行程增加630公里,但沿途著名景点多:敦煌呜沙山、月牙泉、莫高窟、嘉峪关、丹霞地貌、祁连山等。逐决定绕道从敦煌返回出发地成都。</h3>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关城</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圆梦西藏自驾之旅,虽然巳过去近6年,但是思绪还是时常会回到青藏高原上,脑海里也会不时浮现出西藏行的点点滴滴……。这一路,29天,9300公里,闯川藏天险,踏茶马古道,探莲花秘境,上珠峰营地,走青藏天路,遇车祸事故,越祁连山麓,行丝路通途……激动,难忘,震撼,惊险,刺激,美妙仙境,这些词语似乎都不能涵盖此次西藏行的所见所闻和各种感受,唯有让自己的思绪跟着眼前的这些文字和图片再一次穿越,让难以忘怀的西藏情怀再一次回味,让穿越西藏的经历永远留在记忆里。为此,我又翻出资料和图片整理编辑了这个美篇。这里,我要再一次感谢我的老战友郭春笋和他的西藏朋友们,感谢他们的盛情款待和“保驾护航”!如没有他们的帮助,这回自驾车穿越西藏真的惨了!</p><p class="ql-block">号称“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的西藏,是个令人既心怀敬畏、又无比向往的地方。西藏人常说:到西藏不到阿里,䓁于没到过西藏。我深受此话刺激,觉得自己虽于2011、2014年两次深入西藏摄影创作,但没到过阿里。于是,在心里默默许下心愿,此生一定要去阿里折腾一番!2017年终于说服了二位摄友(席海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视界追梦俱乐部副理事长;李澜,视界追梦俱乐部理事长)一起踏上了探访珠峰、藏西阿里和萨普秘境的行程,并创作了一批珍贵的摄影作品,于2018年成功举办了《探秘“天上人间”西藏摄影作品三人展》。</p><p class="ql-block">都说去西藏会让人中毒,能让人上瘾,对此我巳深刻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此刻,我只想对那些想去还没去过、心揣西藏梦想却忧虑重重的朋友们说一句:西藏行难吗?难!需要你咬咬牙下定起程的决心!西藏行容易吗?很容易!只需抬脚出发!</p><p class="ql-block">最后,谢谢各位与我分享这段美妙的自驾车西藏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张克明,1954年出生。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2005年起学习摄影,作品先后在《上海摄影》、《中国西藏》、《新民晚报》、《旅行者》和《大视觉》等刊物发表。《中国西藏》杂志2016年曾三期连载了他的西藏游记和摄影作品。近年来,还有一些作品入选上海市摄影艺术展、探秘“天上人间” — 西藏摄影作品三人展和《定格奇观》— 2019视界追梦摄影展,其中有多幅作品被参观者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