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学校教学与科研的规划》 <p> 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与科研的规范化管理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教学管理人员,教学和科研是我最关注的问题,这就是我选择读这本书的初衷。</p><p> 本书内容包括:学校教学管理概述、教学的管理制度、学校科研管理概述、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四章。</p><p> 第一章“学校教学管理概述”主要写了教学管理的含义、意义、原则、任务、系统、教学的常规管理、有效管理、过程管理、教研组的工作管理、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p><p> 我的收获是:1.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管理,通常由教学内容管理、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三个基本部分构成的。2.教学管理对学校具有重要意义:⑴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 ⑵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⑶能够促进教师素质和水平不断发展提高,⑷有助于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⑸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和育人目标的实现。3.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管理过程,教学具有认识与管理的双重任务。</p><p> 第二章“教学的管理制度”主要写了课题工作、教学组织、教学目标、教研组工作、年级组工作、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教师培养、功能室教师、听课备课等管理制度。</p><p> 我的收获:本章对教学的各项制度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且每项制度都详细具体、可操作、可考评。书中有句话说的非常好——要使管理效益最大化必须做到既要用制度约束人,又要解除制度对人的约束。制度是用来约束人的,但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的约束自己,那么就不会受到制度的约束。</p><p> 第三章“学校科研管理概述”主要写了教育科研管理的含义、意义、分类、历史与现状、计划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人员培训等。</p><p> 我的收获:教育科研与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科学理论、客观事实和方法技术。也就是说,它以教育理论为武器,以教育实践为对象,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研究教育的发展变化。一听到科研,我们总是觉得很高大上,离我们一线教师很遥远,其实不然,我们一线教师手上有最客观真实的教学案例,这是弥足珍贵的,我们缺少的是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所以我们平时还是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性的书籍。</p><p> 第四章“学校科研管理制度”主要针对大学的教科研的工作设立的一些管理和奖励方案,对中小学参考意义不是很大,在此不再赘述。</p><p> 总之,本书对学校如何开展教学与科研的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可供实际操作的新方案,值得大家一读。</p><p> </p> 李银菊 《时间的礼物》 <p> 如果你也时常感到时间飞快地流逝,总控制不住地思考自己和孩子的人生,那么这个故事就是送给你的!这个故事来自瑞典作家巴克曼的真实生活体验。讨论你该做哪些准备才能拯救生命,这个问题涉及到你的未来和过去,关乎你要去的地方和你会留下怎样的足迹。</p><p> 我们不能经过了一次磨难,却什么启发也没留下。这本书是在疫情期间,值得为人父母的人反复阅读的,如果可以,真希望自己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认真读过!</p><p> 我们接下来就来走进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个赫尔辛堡最成功的商人,事业有成、财富等身;却也是赫尔辛堡最失败的父亲,他深知时间宝贵,不可重来,用时间工作,用时间赚钱,却忘了,用时间来爱妻子和孩子……</p><p> 他终于得了“报应”,妻离子散、癌症住院,他认识了隔壁病床的小女孩,透过女孩和她妈妈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和未曾为儿子做的事。当死神要带走小女孩的那个晚上,男人提出用自己的命来交换小女孩的命,而死神却要求抹去男人这一生的所有痕迹。</p><p> 在这次人生的清算过程中,男人最终懂得了时间的意义,也知道了每一分一秒的陪伴对家人意味着什么。</p><p> 书中这个45岁的“成功”男人,经常收到儿子的追问:“爸爸,你整天都在忙些什么?”他说赚钱。因此,没少受到妻子和儿子的鄙视。他一直自命不凡地觉得,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贡献给了工作,努力赚钱才获得了如今的生活和成就,比起那些浪费时间在打牌喝酒的父母强上百倍。</p><p>但是那对于妻子和儿子又有什么用呢?他没有跟儿子一起看过野外明亮的星星,也没有在讲到第四个睡前故事时,看到儿子入睡的样子……所有应该和家人共度的时间,他都抛弃了。一旦失去孩子对你的关注,你就不会重新获得它!当他们被伤透了,选择离开的时候,不再会像过去那样仅仅出于“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礼貌而听你讲话,那个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p><p> 这一生,最有价值和公平的就是时间,如何分配和利用是我们一生的课题。你醉心于工作,与家人的相处和亲密就少;你专注于家庭,必然将失去一些获得金钱和地位的机会。</p><p>时间就是如此的苛刻,一秒钟就是一秒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正因如此,你怎么选择,对你来说都是公平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间都将给你在选择后最好的礼物,无论这礼物你是否真的渴望。我们都是小心翼翼地对待喜欢的东西,仿佛它们有自己的脉搏。</p><p> 正是一分一秒的陪伴,累积成了我们不可替代的情感。</p><p> 那么……你是否会为了别人放弃自己的人生?不是为别人而死。死神提出的规则,是没法一命换一命,只能一生换一生。“为了给5岁的小女孩换来活下去的名额,要把另一个活人存在于世的记录抹去。所以你根本不会死,因为你从来不曾存在过,从来没有降生到这个世界。”一生换一生,原来是这个意思。能有几个人可以接受这样苛刻的条件?但是这个男人接受了,代替那个小女孩和死神走。</p><p> 他在和儿子的最后一次见面后做了这个决定,以表达他身为父亲的悔悟。多么沉痛的忏悔!有时候,我们需要全心投入地爱一个人,才会理解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这个父亲在年轻时就懂得这句话就好了,不必一生换一生,还有余生呢。</p><p> 面对死亡,成年人的德行真的不如孩子。病房里这个得病的5岁小女孩,面对死亡的时候几乎可以用超然、从容来形容。当妈妈开始和她做一个游戏的时候说,要带上装备去见外星人,其实就是戴上呼吸机去做手术,可能永远都醒不过来……她已经撑不到明年的生日了。但当妈妈问她下一次生日会想邀请谁时,她开心地报出了一大串自己喜欢的人的名字,甚至还包括隔壁病床这个素昧平生的中年男人。其实小女孩明白她的生命即将终结,但她不希望妈妈担心,依然选择配合妈妈去玩这个游戏。</p><p> 我们经常说,大人要学会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孩子的视角是什么?纯真、勇敢、乐观,还特别体贴爱着她的妈妈……孩子已经做出了这么好的榜样,我们这些自视甚高的大人,只有自愧不如的份儿。这就是为什么,如此自命不凡的男主人公会选择做她的“替死鬼”。他不仅从这个5岁孩子身上学到了时间真正的价值,懂得了爱与陪伴的重要,还深深地感慨:我希望癌症真的应该有年龄限制,至少不要发生在孩子身上。</p><p> 我们,每天疲于应对各种工作、生活压力,被“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打磨的中年人,没想到一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有如此长的一段时间和家人待在一起,更没想到年轻时想都不敢想的“未来”竟然这么快就来了。</p><p><br></p><p><br></p> 赵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p> 柏拉图所说:"每个人通过遗传获得的'金银铜'各不相同,因而各自发展走向也不同。"人通过合适的教育和影响获得与形成各种优良特征。作为老师,我深深知道每个学生的资质并不相同,在教学时无法用一根尺子丈量到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能适当的因人而异,个性化的施教。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包容,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多样化,不再是万人过独木桥的现象。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现的方向。</p><p> 书中提到一个人天赋如果得不到合适的教育和训练,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尤其不能发展成为专业性的素养。这让我想起冰心先生曾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作为老师要重视天性,指引方向。</p><p> 美国教育家洛克威尔说,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发现新思维。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尤其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思维)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p><p> 书中提到教师要加上自我修炼,努力成为一名有人格做背景乃至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以人格熏陶学生,塑造学生的品格。这一点我很赞同,因为教师的手中掌握着人类的未来,希望我们珍惜自己手中的权力,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本来的样子。</p><p>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抓手。书中所提学科核心素养的例证,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个性所在,但书中也说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恰恰就是素养的核心要义。</p><p> 对于数学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将其概括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数学的眼光就是抽象,数学的思维就是推理,数学的语言就是模型。”抽象、推理、模型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指向数学学科的关键能力。数学学科的简洁、严谨则是指向人的必备品质。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p><p> 具体而言,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发展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素养;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发展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素养。</p> 周文娟《学生的责任和快乐》 王莺歌《现代课堂的情绪管理》 <p><br></p><p> 一堂课是否高效,除了要考虑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对教材理解是否深入,似乎也越来越多的需要考虑另一至关重要的因素——自己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课堂情绪的控制曾困扰着我,直到我阅读了《现代课堂的情绪管理》一书后,似乎找到了知音,并从中深受启发。</p><p> 作为教师可能常常因为情绪影响课堂气氛,如清早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教室,看到教室一团糟,没有人打扫卫生;到早读时间了组长们还在忙着收作业,并不断地汇报着某某人又没有交作业;昨天花了课堂十分钟时间把三道练习题讲完,嘱咐学生回家及时完成,可收回来的作业中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把这项作业抛到了九霄云外,另有五分之二的同学或多或少并没有听懂,已将答案打了五折。看到这一切,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情也立即晴转阴,恨不能痛发一顿脾气。可思考再三还是强忍了下来,紧接着的课堂气氛又无法言喻的沉闷,无论我在台上怎样的深情并茂,如情入境,回答问题的还只是那几位同学,望着教室里一张张一谈到学习就麻木又冷漠的脸,就想到了他们那一颗颗长期不运转的大脑,终于,怒火爆发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不知道他们是真的知错了还是被吓坏了,每个人看起来都听得很认真,可是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更少了。每至于此,我就有些后悔,不该如此冲动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却适得其反。可不发火又怎样让学生改变现状呢?</p><p> 带着种种困惑我拜读了《现代课堂的情绪管理》,这本书正是针对课堂上的种种情绪,老师应该如何处理而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有关于老师课堂情绪的调节,关于学生情绪的调控,关于课堂整体气氛融洽性的处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对我们有很强的指导性。</p><p>其中很有实践和指导意义几种方法吸引了我。当中南宁市某小学用“智力体操”激发良好的情绪。课间休息结束后,老师想让孩子尽快静下来,兴致勃勃地迎接课堂教学铃声,于是用“智力体操”的方式,有效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讲笑话、成语接龙、背古诗词、校园新闻、自编故事或小童谣小活动,使师生酝酿一个良好课间情绪,而且在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上起到了不小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每堂课的课前和课间,教师如果能过忘却生活、工作中的所有不快,以良好的情绪和精神面貌出现在教室里,并以亲切的目光和自信的神情带给学生一种无形的鼓舞,这样,学生就会精神百倍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p><p> 此外,“掌握课堂节奏”这一理论也很大程度影响了我。特级教师卢建忠老师的教学设计一直内容充实,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环节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也是句句切中要害。听完他的课所有老师和学生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却也都为其的精彩鼓掌。可是期中测试调查结果证明学生掌握的并不好,连基本定律也会出错。这让我们所有人都不禁疑惑,问题出在哪里了呢?原来是没有恰当的掌握课堂节奏。课堂节奏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控松紧、快慢变化的规律。课堂节奏要具备如同音乐般的轻重缓急,绘画似的浓淡疏密。是的,课堂也需要留白。“紧锣密鼓”的一环扣一环虽然看似很合理,但毕竟人会有一个“疲劳度”的问题,我们总指望学生一堂课始终跟着自己的步伐,精神百倍地思考是不切实际的。只有有过渡,有变化,有节奏感的课堂才不会使学生疲劳倦怠。</p><p> 人是情感的动物,课堂是理性的天堂,如何更好地把情感与理性相结合,教出更多更好的课,是我们老师不懈的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