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摄 云 南

天涯游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原作2012年3月发表于百度空间</i><div><br></div></h3><h1 style="text-align: left;"><b>(一)春天到昆明看海鸥</b></h1> 昆明的海鸥是红嘴鸥,它们来自北西伯利亚,从贝加尔湖穿越俄罗斯和整个中国来到昆明过冬,之后在来年3月中旬左右再集体返回。 自1985年秋季以来,每年都有上万只红嘴鸥飞临昆明市区的滇池、翠湖公园和盘龙江等地觅食栖息。 这些美丽的小精灵,或盘旋于蓝天,或嬉戏于水面, 它们与观鸥和喂鸥的人群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幅人鸥和谐共舞的美妙画卷, 如今,红嘴鸥已经成为昆明市的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在昆明,我听到了一个《老人与海鸥》的真实故事。 自从红嘴鸥飞临昆明以来,有一位名叫吴庆恒的老人,每到冬天,他都要从昆明市郊赶到翠湖,给海鸥喂食,与海鸥相伴,一直坚持了十余年。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在老人的遗像前,海鸥们翻飞盘旋,连声哀鸣,过了一会儿,海鸥们竟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后整整齐齐地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在昆明,关心和爱护海鸥已经成为新的风尚。 在海埂大堤,我们遇到了一位中年女士,她说来海埂给海鸥喂食,已经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而这对年轻的新婚夫妇,他们蜜月期的一个重要安排,就是来海埂大堤给海鸥喂食。 在翠湖公园,我用相机纪录了一位身穿印有“红海鸥义务监督员”黄马甲,正在给海鸥喂食的中年男士,傍人告诉我他叫刘云,义务喂养红嘴鸥,已经坚持三、四年了。 据悉:目前昆明全市共设有20名红嘴鸥义务监督员开展投喂和监督工作,以确保红嘴鸥分布的大部分区域都能实施投喂工作,使红嘴鸥能顺利越冬。 很多人想不明白,美丽的海鸥为什么要不远万里,飞到昆明这个离海很远的地方来。 这大概就是爱的奇迹吧。人间有爱则奇迹无处不在,不管是鸟的世界还是人的世界。和谐、包容、理解、尊重,这一切就是美丽和奇迹的源泉。<div><br><div><br></div><h1><b> (二)东川红土美如画</b></h1></div> <p>  “东川红土地”属昆明市东川区管辖下的新田乡。从昆明到达景点中心约250公里车程。</p> 东川红土地,是在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下发育而成,在温暖湿润环境里,这里土壤里的铁质,经过多年的氧化慢慢沉积下来,逐渐形成了令人炫目的色彩。 东川红土地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景观,它以大奇大美的神韵闻名遐迩。土地专家们认为,东川红土地是目前世界上,与巴西里约热内卢齐名的最具气势的红土地。 在这里,不同的季节山坡上不同的地块会有不同的色彩。 旅游经济的兴起,为当地的农民兄弟,打开了勤劳致富的门路。 <p>  壮美的红土地风光,也为摄影者和平面模特们,提供了理想的外拍场景。</p> 丽日蓝天,白云红土,赤橙红绿青蓝紫,远远看去,绚丽斑斓的色彩有力地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构成了红土地无比壮观的绝美景色。 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可面对这片美的让人无言的红土地时,我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这里的美,真的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形容的。 <div><br></div><h1><b><br></b></h1><h1><b>(三)雾里看花别样情</b></h1> 2002年,罗平油菜花海,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称号,如今,罗平的油菜花已经成为滇东北高原上的一大胜景。 每年春节过后,就会有成千上万的游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观花赏景,寻花思情。 从行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祈祷着苍天的保佑,能给我们一路的好天气。 可是从离开东川驶向罗平的那一刻起,就发现天要变了。果不其然,当我们到达罗平的螺丝田时,天气已经阴得几乎不能拍摄了。 但是第二天一早,我们依然伴着浓浓的晨雾,登上了罗平油菜花的最佳拍摄点——金鸡岭,期待着云开雾散那美丽一刻的奇迹出现。 然而,越来越浓的大雾,终于把我们最后的梦想击的粉碎。无奈之下,我们只得放弃幻想,走进了被大雾紧紧包裹着的花海之中。 那是一块怎样的花海啊!极具喀斯特地貌特征的峰丛,如岛屿般在雾霭中时隐时现,<br><br> 金色的菜花上,沾满了晶莹的露珠。 雾里看景景朦胧,雾里看花别样情,雾气迷蒙的花海,让人平添了几分柔柔的浪漫感觉。 花海中,那咿呀作响,慢慢走过的观花牛车,它那具有民俗特点的强烈色彩,让人过目难忘。 花海中的养蜂人,把一瓶瓶新酿的蜂蜜,整整齐齐地摆放的花田边,他们采用这种创意,来证明产品的纯正。 更令人感动的还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布依族人,每当看到我们的镜头时,他们总会给你一个略带羞涩的笑容,而不是像一些商业味过浓的景区中的人那样,伸手就向你要钱。 景由心生,景随情移,此次来罗平虽然没有拍得日出花海的壮观景象,但在这里感受到的一切,依旧给我留下了甜蜜的回忆。 罗平,我会记住你,一个美的像花一样地方!<div><br><div><br></div><h1><b>(四)人民巧手夺天工</b></h1></div> 来到元阳,你只要随便登上一座山顶,就会看到那充满在大地之间的、如山如海汹涌而来的梯田。 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来到元阳,面对脚下的万亩梯田,欧也纳博士激动不已,久久不肯离去。 他称赞道:“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 据古书记载: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元阳,就开始在哀牢山区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在此后的1200多年间,哈尼人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梯田奇观和胜景。 他们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条条沟渠如银色的腰带,将座座大山紧紧缠绕,这样,他们就成功解决了梯田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 哈尼人垦殖梯田的想象力令人惊叹;他们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就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也无不奋力开田。 因而元阳的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一坡就有3000多级的落差。 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元阳的哈尼梯田,并不是什么人定胜天的范例和典型。 恰恰相反,它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它至今仍然在为哈尼族人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提供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它是哈尼族人民与大自然相融相谐、互促互补的天人合一的人类大创造。它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的珍贵的人类文明遗产。 远处有飘渺的云雾, 近处是茂密的树木和极具民族特色的“蘑菇房”, 梯田中各种有节奏的层次和美妙曲线,瞬息万变的光线和色彩斑斓的水面倒影,整体地组成了一幅大美无瑕的壮丽画卷。 元阳梯田——哈尼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它就像一部用大地写成的史书,每天都在无言地诉说着哈尼族先民们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