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沈水之阳!

南海北阳

<p class="ql-block"><b>  沈水之阳,即沈阳,是我工作与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我从小生活在南方。“你怎么离开老家,跑到东北一待就是这么多年呢?”许多朋友曾经问过我。</b></p><p class="ql-block"><b> 是的,儿时的故乡固然让我常常思念,但沈阳却也同样有许多吸引我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简称“沈”,别名奉天、盛京,是辽宁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沈阳都市圈核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差异化培育提升不同类型城市发展新动能》中被列为打造成为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现在沈阳全市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286万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42个民族,9070093人。</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b></p><p class="ql-block"><b> 三万年前,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b></p><p class="ql-block"><b> 72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了新乐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公元前300年,燕国将领秦开率军驱逐东胡,在此地筑候城。候,为瞭望之意。顾名思义,候城即为瞭望之城,隶属燕辽东郡襄平县。</b></p><p class="ql-block"><b>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沈阳隶属辽东郡望平县,为辽东郡中部都尉的治所。</b></p><p class="ql-block"><b> 三国时期,公孙度在此设置平州,州下有辽东郡、昌黎郡、玄菟郡、辽西郡、乐浪郡、带方郡等,郡下置县,沈阳属于玄菟郡治所。</b></p> <p class="ql-block"><b>  唐代时期,属于安东都护府,称沈州。</b></p><p class="ql-block"><b> 公元921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大规模移汉人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b></p><p class="ql-block"><b> 金代时期,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攻占沈州。</b></p><p class="ql-block"><b> 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州为沈阳,归辽阳管辖。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1386年明朝改称“沈阳”为“沈阳中卫”。</b></p><p class="ql-block"><b> 1621年,清军攻占沈阳中卫。</b></p><p class="ql-block"><b> 1625年,清太祖</b><b style="font-size: 18px;">努尔哈赤</b><b>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中卫,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b></p><p class="ql-block"><b> 1636年,满、蒙、汉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大清,</b><b style="font-size: 18px;">尊沈阳为“天眷盛京”,故称“盛京”。</b></p> <p class="ql-block"><b>  1644年清世祖福临迁都北京后,沈阳为陪都。从那年开始,清朝实行移民奖励政策,拨内地各省百姓来此开垦。有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的人,源源不断来到这里安家屯垦,东北地区的绝大部分村屯都是顺治元年以后建立的。</b></p><p class="ql-block"><b> 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立奉天府,沈阳遂又名“奉天”。清朝时期,全国只有在北京设顺天府,盛京城奉天府跟其并称,可见规格之高。</b></p> <p class="ql-block"><b>  1911年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张作霖统治的首府。</b></p><p class="ql-block"><b> 1923年,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b></p><p class="ql-block"><b>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929年2月5日,改奉天省省名为辽宁省,4月2日,改“奉天市”为“沈阳市”。</b></p><p class="ql-block"><b>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侵占沈阳,日伪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b></p> <p class="ql-block"><b>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b></p><p class="ql-block"><b> 1948年11月2日,沈阳正式解放。</b></p><p class="ql-block"><b> 1953年,沈阳市改为中央直辖市。</b></p><p class="ql-block"><b> 1954年,沈阳市改为辽宁省辖市。</b></p><p class="ql-block"><b> 1994年,沈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地处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辽宁省中部,长期以来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交通枢纽中心。</b></p><p class="ql-block"><b> 沈阳现今是解放军北部战区指挥机关驻地、解放军沈阳联勤保障中心驻所,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一带一路向东北亚、东南亚延伸的重要节点。</b></p> <p class="ql-block"><b>  新中国建立后,沈阳成为国家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沈阳拥有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培养了一支与之配套的成熟的人才队伍。</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历经沧桑,底蕴犹在。近些年通过转型,逐渐挽回了之前的阶段颓废趋势,经济、交通、科技、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全面发展,再次呈现突飞猛进的喜人景象。</b></p> <p class="ql-block"><b>  目前,沈阳已经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等称号,一些行业也重新走在全国排行榜前列,正在全力打造“东北第一、全国一流”!</b></p> <p class="ql-block"><b>  迄今为人所知,沈阳拥有七千多年的发展史,新乐文化是它的起始点。</b></p><p class="ql-block"><b> 新乐文化遗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北运河北岸黄土高台之上,1973年首次发现,1977年开始发掘,1986年7月建立。</b></p> <p class="ql-block"><b>  经过1973年至1993年间对遗址五次考古发掘,确定遗址分布面积约17.8万平方米,集居地约2.5万平方米,房址密集,每隔3-5米就有一处,其中最大的房址面积约100平方米,座落在诸房址中心,其布局与半坡文化很相似。发现新乐下层房址遗迹44处,出土各类遗物3000余件,确定沈阳地区早期文化遗存中的上、中、下三层文化堆积及基本特征。</b></p> <p class="ql-block"><b>  新乐遗址上层文化以磨制石器和素面陶器、鬲、甗等为主要代表,距今3000—4000年。</b></p><p class="ql-block"><b> 中层文化以磨制石斧、细石器和附加堆纹陶罐、壶、钵为主要代表,距今约5000年。</b></p><p class="ql-block"><b> 下层文化的内涵主要以半地穴式建筑居住址和压印“之”字纹陶器、细石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煤精制品为主要遗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层,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14测定,距今已有7200多年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系我国东北地区辽河流域十分重要的史前考古学文化遗存。</b></p><p class="ql-block"><b> 该馆收藏新乐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近万件。种类有陶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细石器、玉器、骨器、陶器、木雕艺术品和煤精制品等。陈列分四个展厅和一处新乐下层房址。</b></p> <p class="ql-block"><b>  1993年底,为了全面展示新乐遗址原始风貌,在遗址的东部复原建起了近十座原始社会时期半地穴建筑。每座复原建筑内,分别仿照原始先民的风俗、习惯、特点,以仿真的效果设计出“原始氏族成员集会、议事”等场景,还有“狩猎归来”、“制陶”、“打制石器”、“炊饮”、“偶配”等等,再现了七千多年前沈阳的先祖们生活场面。</b></p> <p class="ql-block"><b>  新乐遗址是沈阳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沈阳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耀眼明珠。</b></p><p class="ql-block"><b> 新乐遗址的发现,为东北地区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填补了辽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较早人类活动和文化的空白,并把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从原来的5000年推溯到7200多年前,是辽沈地区的历史研究、考古研究中的重大突破,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类型,在史学界被定为“新乐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1982年,沈阳市人民政府将新乐遗址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1988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新乐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2001年,新乐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新乐遗址的原始先民,用辛勤的双手创造的灿烂文化将永载史册。</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市政府广场是目前中国东北最大的城市广场。1998年扩建改造,占地4万平方米。</b></p><p class="ql-block"><b> 广场南侧建置有高21米的巨型“太阳鸟”雕塑。太阳鸟雕塑的设计原型,出自1978年出土于沈阳新乐遗址的已炭化的一件极为罕见的木雕艺术品——木雕鸟。据史学家的考证,这个木雕鸟正是人们传说中的大鹏鸟,是距今七千多年前新乐人的图腾。</b></p><p class="ql-block"><b> 图腾是现实与想象的事物相结合并使之神化的产物。沈阳市政府将木雕鸟命名为“太阳鸟”,融汇了战国时期的钟鼎语言,既显得古朴典雅,又具有时代的气息。新乐出土的木雕鸟似鸟非鸟,类似神鹊。它那展翅翱翔,直冲千里的气势正是沈阳人多少年来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象征。</b></p><p class="ql-block"><b> 由于沈阳市地铁建设的需要,2010年8月24日,位于市政府广场的太阳鸟雕塑搬迁至新乐遗址。</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心,是和北京故宫并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b></p><p class="ql-block"><b> 沈阳故宫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b></p> <p class="ql-block"><b>  清朝迁都北京后,该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14座、500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b></p> <p class="ql-block"><b>  清朝迁都北京后,该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14座、500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分为三部分:</b></p><p class="ql-block"><b> 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b></p><p class="ql-block"><b> 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b></p><p class="ql-block"><b> 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b></p><p class="ql-block"><b> 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b></p> <p class="ql-block"><b>  大清门是盛京皇宫的正门,俗称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房顶满铺琉璃瓦,饰以绿剪边,纹饰为突出的海水云龙及象征吉祥的各种动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大清门庄严富丽,与整个宫殿建筑俨然一体,显得十分协调。</b></p> <p class="ql-block"><b>  1961年,国务院将沈阳故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p><p class="ql-block"><b> 2017年,沈阳故宫博物院成功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清福陵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孝烈武皇后(大妃)乌喇那拉·阿巴亥的三人合葬墓,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 </b></p> <p class="ql-block"><b>  福陵始建于1629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多次修建,形成了完整的陵墓建筑群。</b></p> <p class="ql-block"><b>  福陵位于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所以亦称东陵,总面积约19.48万平方米。整个陵园北倚天柱山,南临浑河,万松耸翠,古色苍然,气势威严、幽静肃穆。</b></p> <p class="ql-block"><b>  福陵的布局严谨,由前院、方城和宝城三部分构成,自南而北渐次升高。陵园周边为青松古林环抱,福陵中利用地形修筑的"一百零八蹬"(108级台阶),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标志。</b></p> <p class="ql-block"><b>  福陵内有庄严的正红门,有生动的石狮、石虎、石马等,有著名的108蹬台阶,有方城、隆恩殿、东西配殿、大明楼、宝顶等建筑。目前除方城明楼曾毁于雷火后又修复外,其余皆保存完好。</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清福陵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沈阳的清福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的陵墓,位于盛京(今沈阳)北部,因此也称"北陵"。陵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清昭陵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陵内有隆恩殿、宝城、宝顶、月牙城、大明楼、大碑楼、方城、隆恩门、大红门、石牌坊等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清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初步建成,顺治元年(1644年)8月9日定名为昭陵。康熙、乾隆、嘉庆各朝又对之作了若干增建和改建。</b></p> <p class="ql-block"><b>  清昭陵作为帝王陵寝,其总体布局与单体建筑、装饰装修均是完整而又独具特色的。它既吸收了大量中原帝王陵寝文化,同时也保持了自身的民族特点,将汉、藏、蒙等建筑文化与满族建筑文化巧妙融为一体,形成了异于关内明、清各皇陵的独特风格,堪称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典范。</b></p> <p class="ql-block"><b>  1963年9月,清昭陵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1982年,国务院公布清昭陵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2004年7月1日,清昭陵与沈阳故宫、沈阳福陵和抚顺永陵,经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表决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张氏帅府,位于沈阳故宫南侧,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民国时期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张氏帅府东院为张作霖的中国民族特色的三进四合院落,共有房舍74间,呈目字形。花园北面建造了一幢三层罗马式的青砖洋楼,建于二十年代。</b></p><p class="ql-block"><b> 中院建筑既沿袭了中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也体现出东北、特别是辽南风土习惯。</b></p><p class="ql-block"><b> 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群体。</b></p><p class="ql-block"><b> 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张氏帅府是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20世纪后期,“张氏帅府”被国家列为全国优秀近代建筑群。</b></p><p class="ql-block"><b> 1985年,沈阳市人民政府依法以“张氏帅府”称谓公布这一建筑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1988年,辽宁省政府也以“张氏帅府”名称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1996年,国务院以“张学良旧居”称谓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1998年,辽宁省在此设立“张学良旧居陈列馆”。2002年更名为张氏帅府博物馆暨辽宁近现代史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2004年张氏帅府被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b></p><p class="ql-block"><b> 2017年12月2日,张氏帅府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b></p> <p class="ql-block"><b>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位于沈阳北陵公园的东侧,始建于1951年初,1999年10月15日改建落成,由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烈士纪念馆、录像厅等设施组成。园内栽植松柏等树木4000余株,苍松翠柏,庄严肃穆。</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由郭沫若同志题写园名,陵园占地24万平方米,地势居高临下,拾级而上,迎面矗立着一座23米高花岗岩砌成的四棱锥形纪念碑。碑体正面是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亲笔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b></p><p class="ql-block"><b> 碑的顶部是中朝两国国旗,旗下是手握冲锋枪的志愿军战士铜像。</b></p><p class="ql-block"><b> 碑的底部有铜铸的花环,花环的两侧刻有1950-1953年字,这是志愿军赴朝参战和美国被迫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的时间。</b></p><p class="ql-block"><b> 卧碑的下半部刻有郭沫若题词:"辉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b></p><p class="ql-block"><b> 碑体的背面刻有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的471字的纪念碑碑文。</b></p> <p class="ql-block"><b>  陵园纪念碑后的松林中是烈士墓,分为东、西、北三个墓区,安葬着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黄继光、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第及各级英雄模范的志愿军烈士123位。</b></p> <p class="ql-block"><b>  在墓区的东南侧有大型画廊和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展出面积1500平方米,内有12个展室,展出珍贵历史照片420多幅,烈士遗物240件。其中有:邱少云烈士生前用过的冲锋枪;孙占元烈士生前用过的轻机枪;杨根思烈士生前作为毛主席的客人,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的请柬;蔡正国等烈士生前荣获的朝鲜一级国旗勋章;蔡正国副军长牺牲时的弹洞血衣,红军长征10周年纪念章;吴国璋、饶惠谭等烈士生前的用品等遗物;郭沫若讴歌黄继光、邱少云烈士的诗词手迹等等,还有录像资料片4部。</b></p><p class="ql-block"><b> 纪念馆以常规展出为主,以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为辅,将历史的真实性、陈展的艺术性、场景的可视性融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1963年9月30日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1986年被定为首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1995年被沈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b></p><p class="ql-block"><b> 1996年被国家民政部、教委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辽宁省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p><p class="ql-block"><b> 1997年开确定为省、市“国防教育基地”。</b></p><p class="ql-block"><b> 2001年被中宣部确定为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b></p><p class="ql-block"><b> 2002年被中共辽宁省委确定为“党史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的123位烈士遗体,大多是1951年5月至1955年年底,从朝鲜战场上运送到沈阳的。</b></p><p class="ql-block"><b> 2014年3月28日,又有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运抵沈阳。2014年10月29日,民政部、外交部、总政治部、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军区、沈阳市委市政府等及抗美援朝烈士家属、老战士和社会各界群众代表800余人参加了437位烈士遗骸安葬仪式。</b></p><p class="ql-block"><b> 2021年9月3日上午,又有10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纪念碑和陈列馆相结合的建筑。始建于1991年5月,于“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当时馆名为"九·一八"事变陈列馆,主体建筑即为如今博物馆标志性建筑残历碑。</b></p> <p class="ql-block"><b>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附近有“九·一八”事变炸弹碑,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炫耀他们在“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而建立的。</b></p><p class="ql-block"><b> 沈阳“九•一八”事变博物馆和残历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表达了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永恒主题。</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开放面积9180平方米,展线长510米。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照片800余幅;实物300余件;文献、档案资料近100件;大小型场景19组;雕塑4尊;油画、国画等20余幅,电脑触摸屏14台、大屏幕电视录像机2台。并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配备有分区广播、中央空调、影视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脑系统及国际互联网等设施,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 “九·一八”事变及对中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整体陈列是一座记录庄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国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b></p> <p class="ql-block"><b>  2005年9月18日上午,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门前,日本侵华历史传讲会会长及29名会员,共同将一块反侵略纪念碑送给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纪念碑上写着:“反霸权、反战争、反侵略,值此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六十周年之际,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日本人民特建此碑以示纪念。”</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1997年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b></p><p class="ql-block"><b> 2002年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b></p><p class="ql-block"><b> 2004年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集体,并被命名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b></p><p class="ql-block"><b> 2006年被命名为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b></p><p class="ql-block"><b> 2008年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2009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b></p><p class="ql-block"><b> 2011年博物馆基本陈列荣获第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b></p><p class="ql-block"><b> 2015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成为“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p><p class="ql-block"><b> 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b></p><p class="ql-block"><b>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b></p> <p class="ql-block"><b>  有道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b></p><p class="ql-block"><b> 1990年4月的一天,两名交警在沈北新区清水台镇帽山西麓,沿着一条长80余米,宽约25米,呈西高东低走势自然形成的斜坡上熟悉路段。当两个人驾驶着北京牌吉普车行驶到坡底时,发现车内加油表失灵,于是将车停下。摘档熄火后,车子竟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由东向西沿坡滑行而上。十分惊愕的他俩壮着胆子又试了几次,仍然如此,百思不得其解,带着迷惘惶然离去了。 </b></p><p class="ql-block"><b> 消息不胫而走,好奇者蜂拥而至,各种汽车纷纷来坡一试,无不证实此坡之奇妙。同样有趣的是骑上自行车上坡只要扶住车把,不用蹬车就飞快地向坡上滑行,而下坡却要用力蹬,不蹬不走。真是奇哉,妙哉,众人交口齐称“怪”!“怪坡”之名从此传开。</b></p> <p class="ql-block"><b>  怪坡面世,神秘加身,专家、名人、学者纷至沓来探秘揭谜。</b></p><p class="ql-block"><b>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贺敬之参观后留下这样的诗句:“自然探秘,人生解惑,一题多思,沈阳怪坡”。</b></p><p class="ql-block"><b> 香港著名作家金庸颇有感想,写道:“天下奇事怪象甚多,智力有时而穷,固不能概以非科学视之。”</b></p><p class="ql-block"><b>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亲临怪坡体验后,风趣地说:“怪坡不是魔术,弄清原因,我又可获得一次诺贝尔奖金。”</b></p> <p class="ql-block"><b>  对怪坡形成的原因,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比较集中的说法有三种:</b></p><p class="ql-block"><b> 一是磁场作用。有人认为在怪坡西侧高处有一磁场或引力场,从而吸引各种车辆轻松西行上坡,但至今未能探测到磁场发生地及强度。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带着大小两个篮球和铁球亲临怪坡测试,结果两个球体都是自行向坡上滚动,所以磁场这种说法被否定。</b></p><p class="ql-block"><b> 二是重力位移。地球上的物体受地心引力作用,沿坡下滑,是由物体受地球体引力所致的。由于此怪坡上的物体不再向坡下滑而是向坡上移的现象,就已经脱离了力学的一般规律。由于某种原因,重力场上的某个或某几个点分布异常,这是有可能的。但产生这种现象的范围不可能只限制在这条长80余米,宽约25米的坡道。可是超出怪坡附近,却再也找不到这种现象了。</b></p><p class="ql-block"><b> 三是视觉误差。认为由于怪坡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了视觉上的误差。但是在坡上无论是用水平仪测量还是测海拔高度,坡度和落差都正常存在,坡度约为1.87度,而西高东低的海拔高度落差为1.2米,这足以证明不是视觉差。</b></p> <p class="ql-block"><b>  各种说法都不能给怪坡以准确的科学定论。 络绎不绝的游人无不带着“不枉来此一游”的满足,又留着“如此奥妙谜何在”的悬念而愕然离去。这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怪坡被发现后,又有新谜面世。在怪坡东南约百米的山坡上,有方圆二百米的地方只要用脚使劲一跺,地下就会发出“空空”的响声,其声深厚,被人称为“响山”。顺着响山坡行至山顶,倘若用木棰砸地,便可听到“嗡嗡”的响声,其声圆润,悠悠不止,故被称为“嗡顶”。怪坡、响山、嗡顶遂被称之为“三谜”,此不解之因,都被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b></p><p class="ql-block"><b> 2009年,沈阳怪坡荣膺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怪坡,夺得怪坡世界之最。</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市植物园,位于沈阳市浑南区</b><b style="font-size: 18px;">双园路301号,西距市内仅十公里,始建于1959年2月,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211公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沈阳植物园</b><b>又称沈阳世博园、沈阳世界园艺博览园,</b><b style="font-size: 18px;">是一座以植物科研、植物科普和植物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观赏性与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科研、科普基地和旅游观光胜地。</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植物园以百合塔、凤凰广场、玫瑰园为标志性主题建筑,荟萃了世界五大洲及国内重点城市的园林和建筑精品,共有100个展园分布于南北两区。</b></p><p class="ql-block"><b> 园内山岗起伏、湖水荡漾,松杉苍翠、花团锦簇,叶舞藤飞、草坪如铺,亭台洁雅、飞瀑如练,五光十色、香飘满园,步移景异、美不胜收。</b></p><p class="ql-block"><b> 园区汇集和展示东北、西北、华北和内蒙古等地各类植物1700余种,有些属于珍稀植物和濒危植物,是东北地区收集植物种类最多的植物园。</b></p> <p class="ql-block"><b>  园内一年四季均有佳景可供观赏:春天和盛夏,丁香、玫瑰、刺槐花香四溢;深秋红叶诱人,果实累累;严冬来临,雪压青松、白桦秀丽、银装素裹。每年的几次大型花展也是沈阳少有的景观:5月的郁金香展;6月的牡丹、芍药及鸢尾等花展;7月的百合花展;8月大丽花展;9月地被菊展,每次花节都吸引了大批游人观赏。</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植物园里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更令人目不暇接、难于尽顾,特别是五十余座获得国家专利的式样新奇、情趣各异的“游艺桥”,以及惊险刺激的“攀岩”,尤其让人称奇叫绝,心驰神往……</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市植物园是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会址,被誉为“森林中的世博园”,先后被评为“辽宁省五十大佳景”、“沈阳市十五大旅游景观”和“沈阳市十大科普教育基地”等光荣称号,2004年荣获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棋盘山风景区位于沈阳市东北部,属长白山系哈达岭余脉,处于辽东低山丘陵地带向西延伸地段,距沈阳市中心约32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棋盘山的山顶斜下方有一巨石棋盘。</b></p> <p class="ql-block"><b>  据传说古时候在长白山天池,每逢莲花盛开之日,各路神仙都到天池沐浴采莲,游山逛景。</b></p><p class="ql-block"><b> 有一年,八仙中的两仙铁拐李和吕洞宾在天池边与诸神告别,正拂袖驾云驰行,忽然发现脚下有一座奇山如雪,闪闪发光。眨眼间,他们收云拨雾,来到山崖。只见山石如玉,碧树似翠。两位仙人沿石而上忽见一块平整的巨石,又光又滑,四四方方,犹如棋盘。</b></p><p class="ql-block"><b> 铁拐李惊叫道:“真是个好棋盘!吕兄,何不暂歇对弈?”他们从中午下到傍晚,分不清谁输谁赢。到了晚上映着明月,接着是你出车我拱马,也没分出胜负。</b></p><p class="ql-block"><b> 次日黎明时分,山下一年轻人上山砍柴,见两位老者不紧不慢地对弈,禁不住走过去看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这年轻人觉着肚子饿了,就下山回家吃了饭,又返回山上。</b></p><p class="ql-block"><b> 可是下棋的老者已走。他回到村里一说,老人们意外地说:那可是铁拐李大战吕洞宾呀!</b></p><p class="ql-block"><b> 大伙一传十,十传百。于是,这座山附近十里八村的,就都叫它棋盘山了,这便是棋盘山山名之由来。</b></p> <p class="ql-block"><b>  一年四季,春天的绿、夏天的景、秋天的枫、冬天的雪,让这里的风景独树一帜。</b></p><p class="ql-block"><b> 棋盘山景区的主要景点有:碧塘风荷、北岭春晓、芳草云天、秀湖烟雨、辉山晴雪、棋盘远眺、向阳红叶、望云寺、向阳寺、仙人洞、点将台、妈妈石、高句丽山城、龟岭、望湖阁、晴雪楼、险亭和南天门等。</b></p> <p class="ql-block"><b>  棋盘山物种资源丰富,为长白山植物区系、华北植物区系与蒙古植物区系的交会过渡地带。早春季节,满山遍野的山里红、山梨、桃树、李树、杏树竞相开放。深秋季节,榛子、山里红等野生果实累累,蔚为壮观。</b></p> <p class="ql-block"><b>  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是沈阳最大的自然风景区,全区规划占地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景区面积142平方公里,是自然山水林木为主体,集森林生态旅游、冰雪旅游、风光旅游、度假旅游、名胜古迹旅游,融棋牌竞技、科普知识、商贸购物、文体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b></p> <p class="ql-block"><b>  2000年棋盘山被评为第一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沈阳作为以汉族为主体的、由多民族组成的聚居区,在民风、习俗、饮食、娱乐、语言、衣着等等方面,都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灿烂丰富的民间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一、沈阳方言</b></p><p class="ql-block"><b> 沈阳方言和沈阳人的性格分不开,具有刚健、豪爽、清新、质朴的特色。</b></p><p class="ql-block"><b> 沈阳方言如今也区分为新、老地方方言。</b></p><p class="ql-block"><b> 土生土长的老年人多用带地域特点较浓的老沈阳方言,俗称“大北关味”或“苣荬菜味”。说老沈阳方言时,男人的语调低缓,鼻音浓重,嗓音浑浊;女人则声调高扬,口音清晰,语速较快。其俗语有:整两口——再喝一杯;个个儿——自己;彪——傻;瞅瞅——看看;金镏子——金戒指等等。</b></p><p class="ql-block"><b> 随着人口流动加快,新沈阳方言具有融合、创新的特点,语调简单,节奏较快,语音清晰。多年居住在沈阳的外地人,尤其是来自其它地方的东北人、沈阳的青年人多用新沈阳方言。</b></p> <p class="ql-block"><b>  二、沈阳小吃</b></p><p class="ql-block"><b> 沈阳小吃因受各地多民族的风味小吃影响,形成了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制作精良。</b></p><p class="ql-block"><b> 1、沈阳老边饺子,始创于1829年,是沈阳最享盛名的风味美食,饺子品类有100多种。1989年荣获国家商业部颁发的“金鼎奖”,1997年获“中华名小吃”称号。</b></p><p class="ql-block"><b> 老边饺子素以皮薄馅大、鲜香味美、浓郁不腻、入口易嚼而闻名遐迩。如要一桌饺子宴,荤素相配,汁味并茂。蒸、烙、煮、炸各种烹饪方式俱全。其中的“御龙锅煮小饺”:饺子小不盈寸,50克面要包25个,一盆蓝色的酒精火烘托着古色古香的御龙锅,小饺子在沸汤中上下翻滚,如游龙搅水,香气四溢。怪不得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吃了老边饺子后,挥毫写下了“老边饺子,天下第一”的条幅。</b></p> <p class="ql-block"><b>  2、沈阳被称为“鸡架之城”,是全国最大的鸡架消耗中心。鸡架的做法包括:烤鸡架、烀鸡架、熏鸡架、煮鸡架、拌鸡架、铁板鸡架、炒鸡架、炸鸡架等。俗称“啃鸡架,喝老雪”成为了沈阳人常见的一种饮食方式。</b></p> <p class="ql-block"><b>  3、马家烧麦是沈阳特殊风味的回民非遗小吃,由马春创制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里边的馅料有牛肉馅、羊肉馅、鲜虾馅、三鲜馅等。制法精细,皮白不粘。做好的烧麦看着晶莹剔透,皮薄馅大,吃着柔软劲道,口感醇香。</b></p> <p class="ql-block"><b>  4、杨家吊炉饼是沈阳的传统小吃。杨家吊炉饼,层次分明,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香酥可口,制作工艺独特。用筷子挑起烙好的吊炉饼饼心,提起成条,落盘成饼。食时再佐以用肉末、海米、鸡蛋、元蘑打卤的鸡蛋糕,别有滋味。</b></p> <p class="ql-block"><b>  5、老山记海城馅饼,是沈阳特色小吃之一。这种馅饼用温水和面,面醒而不发,里边包裹着韭菜、豆芽、鸡蛋、青椒等食材。烙好的馅饼看着焦黄诱人,外皮嚼起来很有劲道,脆中带韧,馅料爽口鲜嫩,香味四溢。配以蒜泥、辣椒油、芥末糊等蘸食,更加味美适口,备有八宝粥佐之,清爽可口,风味别样。</b></p> <p class="ql-block"><b>  6、熏肉大饼是沈阳的特色传统名点,主要原料有鲜猪肉等。这道食品的特点是熏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熏香浓,色泽红。大饼色黄清香,里软外酥层次多。沈阳最有名的是李连贵熏肉大饼。</b></p> <p class="ql-block"><b>  三、沈阳辽菜</b></p><p class="ql-block"><b> 辽菜有3000余年的历史,是根据辽宁地区民族特征、区域特点、饮食习俗、烹饪技法,在满族菜肴基础上,借鉴和发展了传统宫廷的精湛技术,经过长期酝酿改造而形成的一种地方菜系。</b></p><p class="ql-block"><b> 醇厚香浓是辽菜风味的主要特征,也是辽菜特色的核心。</b></p><p class="ql-block"><b> 辽菜多取材于当地的山珍野味。辽菜十分讲究火候,擅长使用烧、炖、扒、靠、熘、炒、酱、拔丝等烹调方法,其中犹以“扒”著称,以“煎、炒、烹”见长。沈阳餐桌上常见的有:锅包肉、白肉血肠、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酸菜汆白肉等。</b></p><p class="ql-block"><b> 辽菜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被世人所认可。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此辽菜成为全国各大菜系第一个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辽宁餐饮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b></p> <p class="ql-block"><b>  四、沈阳白酒</b></p><p class="ql-block"><b> 沈阳老龙口白酒创始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老龙口品牌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的称号。</b></p><p class="ql-block"><b> 沈阳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是东北寒冷地区酿酒技艺的典型代表,有水好粮精、端午踩曲、老窖发酵、甑桶蒸馏、酒海陈酿、精心勾调六大特征,酿出的酒浓头酱尾,甘洌爽净,绵甜醇厚,回味悠长。</b></p><p class="ql-block"><b> “老龙口”白酒多贡奉清廷,曾为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帝10次东巡盛京御用贡酒,称为“朝廷贡酒”。</b></p><p class="ql-block"><b> 2008年,沈阳老龙口白酒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五、沈阳曲艺</b></p><p class="ql-block"><b> 1、沈阳唐派京剧艺术是京剧老生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唐派京剧创始人唐韵笙曾与马连良、周信芳被梨园并称为“南麒北马关外唐”。唐派艺术在表演中与其他京剧派别有不同之处,其表演艺术的唱念做打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凝重、浑厚、开阔、大气的艺术气质。其代表剧目多为根据《东周列国志》、《史记》及《三国演义》等改编的历史正剧。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2、沈阳评剧原称“奉天落子”。</b></p><p class="ql-block"><b> “韩、花、筱”三大评剧流派成为沈阳评剧艺术的基本特征,亦是东北评剧艺术的主体构成。其中“韩派”代表人物韩少云,以朴实、深邃、细腻、优美、大方的表演风格而著称。“花派”代表人物花淑兰,嗓音清脆甜亮、音质纯净、高亢挺拔,享有“铁嗓”美称。“筱派”代表人物筱俊亭,唱腔粗犷豪爽、低回浑厚、刚柔相济,独具特色。</b></p><p class="ql-block"><b> 2006年,沈阳评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3、东北大鼓是清乾隆年间“子弟书”唱腔传入沈阳后与东北民歌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曲艺形式,因兴盛于沈阳,又被称为“奉天大鼓”、“沈阳大鼓”、“奉派大鼓”等,创始人霍树棠。</b></p><p class="ql-block"><b> 东北大鼓因吸收多种戏曲的唱腔,曲调丰富,唱腔流畅,表现力较强,以说唱中、长篇书为主。表演形式多为演员一人自击鼓、板,配以一至数人的乐队伴奏演唱。</b></p><p class="ql-block"><b>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4、二人转草创至今,传说已有300年的历史,起始于清代。</b></p><p class="ql-block"><b> 二人转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莲花落唱腔艺术,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传统二人转唱调以七言、十言为主,说口风趣幽默,做功讲究表演。传统二人转艺术是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口头文学之合成精华。</b></p> <p class="ql-block"><b>  5、大秧歌是明清时在继承唐代以来东北大秧歌传统特色基础上而形成的地方乡土艺术。</b></p><p class="ql-block"><b> 现行的沈阳大秧歌,除了继承东北大秧歌原有传统艺术风格外,已同辽南、辽西的高跷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独有的粗犷、豪放、火爆、热烈、欢快、强劲而自由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精神。表演时,舞姿优美洒脱、热烈奔放,可以即兴发挥而不受步法约束。同时,还可将许多民间绝活杂耍融于表演之中,如“过街楼”、“倒爬城”、“芙水倒立”等高难动作。</b></p> <p class="ql-block"><b>  六、城市雕塑</b></p><p class="ql-block"><b> 沈阳的城雕独具一格,精彩纷呈。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师生主创的沈阳中山广场群雕,是迄今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毛泽东塑像及群雕工程,在今日仍被业界与专家誉为城市雕塑之冠、红色艺术传承的经典之作。</b></p><p class="ql-block"><b> 中山广场大型雕塑整体呈船形,由毛泽东全身像和围绕毛泽东塑像周围的58个栩栩如生的人民群众形象组成。象征着中国革命的航船在毛泽东的指引下,从胜利走向胜利。</b></p> <p class="ql-block"><b>  沈阳中山广场群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和尺度最大的毛泽东塑像与群雕工程,于1967年开始设计塑造,1970年国庆节落成。这组大型塑像总高20米。其中,毛泽东塑像高10.5米,基座高近10米、宽11米、长22.5米,58个人物组成的群像高3.5米。</b></p><p class="ql-block"><b> 沈阳中山广场群雕已成为沈阳的一个地标,呈现着一座城市的艺术水准、审美境界和文化内涵。</b></p><p class="ql-block"><b> 2013年5月,沈阳中山广场建筑群和雕塑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上图为沈阳鼓风机集团车间里,工人正在操作机器加工产品内机壳。</b></p><p class="ql-block"><b> 沈阳,一座在共和国装备制造工业版图中举足轻重的“共和国长子”,一座不惧看衰与质疑,瞄准振兴目标奋力前行的</b><b style="font-size: 18px;">工业重镇</b><b>。</b></p><p class="ql-block"><b> 走过七十载的沈阳鼓风机集团,生产有“工业心脏”之称的压缩机。它多年来始终坚持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6%以上。2021年1至11月,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6.5%、3.4倍,2022年的订单已排到了下半年。</b></p><p class="ql-block"><b> 从失血到止血,一度濒临破产的沈阳机床备亦受外界关注。通用技术集团2019年底重组沈阳机床后,力推三项制度改革,人均产值由37.8万元提高到87.9万元。</b></p><p class="ql-block"><b> 改革进一步,效益长一寸。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北方重工,2021年营业收入、新增订货分别同比增长442.8%和427.1%。</b></p><p class="ql-block"><b> 初步统计,沈阳市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左右。</b></p> <p class="ql-block"><b>  上图是沈阳美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智能导航设备。</b></p><p class="ql-block"><b> 看!跳跃前行的“新字号”,跃跃欲“势”,机器手臂上下舞动,上演着机器人生产的画面,增强现实等技术与传统工业接入,构画出“科幻大片”。</b></p><p class="ql-block"><b> 5G基站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车间厂矿周围,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星火·链网”超级节点……</b></p><p class="ql-block"><b> 一个个工业的新名词在这里落地生根,行走在沈阳,能深刻感受到汩汩涌动的新动能。</b></p><p class="ql-block"><b> 2021年,沈阳市瞪羚、独角兽企业同比增长71.59%,“新势力”正在加速崛起成“势”。</b></p><p class="ql-block"><b> 走进新时代的沈阳,展现出了对“新”前所未有的渴望,这里,孕育着新的未来。</b></p><p class="ql-block"><b> 看!正在蜕变的“靓身形”,初具轮廓。流经沈阳的浑河北岸。每到夜晚,盛京大剧院就会发出绚丽的光彩,音乐会、京剧、儿童剧……经常一票难求。</b></p><p class="ql-block"><b> 1905文创园、奉天工厂、铁锚1956文创园……老工厂接二连三变身,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建设中的华晨宝马沈阳铁西新工厂。</b></p><p class="ql-block"><b> 如今的沈阳,已经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钢筋铁骨”,这里“国际范”更浓,中德园、中日园、中韩园……</b></p><p class="ql-block"><b> 随着一个个中外合作工业园的成熟,大街小巷也多了很多洋面孔。就在2021年底,沈阳举办了一场主题晚会,来自2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旅居沈阳的外国友人登台献艺。</b></p><p class="ql-block"><b> 这里“数字味”更强,刷脸功能在地铁商超中应用。足不出户的“一网通办”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加快布局。沈阳正在把办事大厅“放到百姓的指尖上”。</b></p><p class="ql-block"><b> 把城市管理架构在数据上,这里“低碳风”正劲。2021年,沈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首次突破了300天。</b></p><p class="ql-block"><b> 一块块光伏发电板,一根根风力发电桩,一座座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如今的沈阳,绿色已经成了新发展底色。</b></p><p class="ql-block"><b> 走过深冬,便是新春。振兴之路,山险石巨。但春景在望,未来可期。</b></p><p class="ql-block"><b> 我的“老”,是振兴的根基,我的“新”,是振兴的希望,我的“靓”,是振兴的彰显。</b></p> <p class="ql-block"><b>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诉说着沈阳的悠久与繁华,尽展城市的底蕴和大气。</b></p><p class="ql-block"><b> 沈阳山川秀美、文化悠远绵长,蕴藏着一座城市的无穷魅力和无限活力。</b></p><p class="ql-block"><b> 辉山、棋盘山上的阵阵松涛,浑河、蒲河里的潺潺流水,演奏出城市愈加秀丽的曼妙歌声。</b></p><p class="ql-block"><b> 商场、公园、桥樑、交通,续写着城市的脚步与峥嵘的传奇。</b></p><p class="ql-block"><b> 高楼林立,道路通畅,描绘着城市发展与变革的精彩画卷。</b></p><p class="ql-block"><b> 人才、投资、产业竞相驻沈,科技、教育、环保持续发力,上演着城市超强动力的明天。</b></p> <p class="ql-block"><b>  我离开故乡到沈阳,是喜欢这里的山水气候、环境、河边小路?还是留恋这里的民风豪爽、淳朴、人间真情?是难忘在这里逝去的沧桑岁月,还是坚信在这里还会有美好未来?</b></p><p class="ql-block"><b> 都是,都是!</b></p><p class="ql-block"><b> 故乡尽显繁华荟萃、车水马龙,沈阳还有山清水秀、静雅小居。我思念着故乡那条奔腾的江河,也热爱着沈阳这片多情的土地。</b></p><p class="ql-block"><b> 沈阳是共和国长子,有东方鲁尔、共和国装备部美誉,一项项殊荣见证了它的一次次飞跃。</b></p><p class="ql-block"><b> 新的时代、新的希望。新的伟业、新的征程。</b></p><p class="ql-block"><b> 振兴东北,沈阳领航。奋进图强,谱写华章。</b></p><p class="ql-block"><b> 奉天承运,盛世之京。北方明珠,沈水之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背景歌曲:多情的土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词:任志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曲:施光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演唱:韩 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