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要求绘图像绣花一样细致—红色军事家与地理地图的故事(62)

老村长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刘伯承、邓小平在中原野战军一次干部会上(来自《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刘伯承要求绘图像绣花一样细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色军事家与地理地图的故事(62)</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老村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3月22日于兰州</p><p><br></p><p> 为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发展中原战局,中央军委于1948年5月9日决定重新组建中原军区,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军区和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陈毅任第一副司令员(仍任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李先念任第二副司令员,李达任参谋长。中原野战军成立时,即在司令部作战处设立制图科,许剑任科长,以加强作战测绘保障工作。</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第二野战军司令部制图科测绘员冯若梅的回忆录《描花绣朵的姑娘》一文(来自《红色军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span></p><p> 为保证军区和野战军部队进行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需要,制图科从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制图科、军政大学、北方大学和华东野战军等单位调来部分测绘人员,使制图人员发展到近60人,又聘用和培养印刷技工10余人,购置了石印机,开始编制中原地区1︰50万比例尺战役指挥用图,翻印了部分地区1︰5万比例尺地形图。</p><p><br></p><p>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原野战军(1949年2月改称第二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联合进行淮海战役后,第二野战军司令部于1949年3月经河南开封、商丘,进驻安徽六安。为协助刘伯承、邓小平等野战军领导部署渡江战役工作,制图科科长许剑派裴瑞、田树松两名测绘员,到刘伯承工作地标绘、拼接和张挂地图。</p><p><br></p><p> 有一次,两名测绘员把制图科标好的长江沿线的80余幅1︰5万比例尺地形图,刚拼接好并挂起来。刘伯承一个人在室内来回走动,一会静立沉思,一会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挂好的地图。突然,刘伯承指着地图问测绘员:“这条河流往哪里去了?”两名测绘员一下慌了手脚,前去仔细检查后,发现长江对岸芜湖附近一条支流在两幅图拼接时漏标了,没有描上蓝色。两名测绘员惭愧地回答:“这段河流漏标了,是我们粗心大意造成的。”</p><p><br></p><p> 刘伯承没有正面批评他们,却和蔼地说:“地图是指挥员的眼睛,行军、打仗、组织火力等,都要靠地图来分析指挥。你们制图、印图,每画一笔,每写一字,都要百倍小心,千万不可有丝毫粗心大意啊!”刘伯承语重心长的教诲,使两名测绘员深受教育。</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1949年7月,第二野战军司令部随军测量队成立时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合影(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历史资料》)。</span></p><p><br></p><p> 随后,刘伯承又在地图上发现了两处差错,给两名测绘员说:“江苏省溧阳县那个‘溧’字,多加了一横,写成了‘漂’字;入海处的崇明县没有用红色仿宋体标出来。”接着,刘伯承又说:“写一个字,缺胳臂少腿不行,多胳臂多腿也不行,你们要知道一字之差,往往要死人的,这个文风你们今后要注意。”刘伯承还风趣地说:“你们工作要像描花绣朵的姑娘那样认真细心才行啊!”听了刘伯承一席话,裴瑞、田树松心情激动,难以平静,回到科里如实向科长许剑做了汇报。对此,许剑召开了全科人员会议,要求大家把刘伯承司令员的指示落实好,不辜负首长的期望,为解放全中国多作贡献。</p><p><br></p><p> 刘伯承历来指挥若定,料敌如神,被称为“常胜将军”,这与他重视地理地形的研究运用是分不开的。刘伯承把打仗取胜的基础,归纳为“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称为“五行”,常说:“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因为刘伯承重视地理地形的了解掌握,所以一直把军事测绘工作看得十分重要。</p><p><br></p><p>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刘伯承即指示制图科,在沪宁(南京)一带搜罗测绘技术人才,成立了一个23人的随军测量队,遂行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作战测绘保障任务。</p><p><br></p><p> 注:本文依据裴瑞回忆录《刘伯承司令员对测绘工作的关怀》、冯若梅回忆录《描花绣朵的姑娘》,并参考《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中国测绘史》第2卷等相关资料编撰而成。版权归作者老村长所有。感谢同行和读者对《红色军事家与地理地图的故事》的关注和鼓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