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清明寄情思</p> <p> 小时候,我对父亲的记忆,大多停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和破旧的篮球架,半坡上果园里盛开的桃花灿烂无比。</p> <p> 几排空空的教室,土木结构的房子横梁间几乎成了燕雀的栖息地。一张张烂木桌,桌面上坑坑洼洼,早已面目全非。凳腿也几乎不是全活的,两条腿的,三条腿的,很少有四条腿的。地面是土的,全是土。外面围住教室的是土坯的墙,时高时低,一个个豁口就像是土长城的垛口一样,静静地停留在我的记忆当中……</p><p> 每次上坟路过这个曾经儿时的“欢乐谷”,我总是张望到看不见为止……</p> <p>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刚学话之时,我已经被这些五言诗词所包围。父亲总是用这些拗口的文字来约束我,教育我。饭桌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小,我便能过早地知道珍惜的意义。所以直到现在,生活持家我也不随随便便浪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时候以为普通的小草如今却能蕴含如此大的力量,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人生这条路,我经常以小草自喻:虽平凡的世界也要活出百折不回的精彩。一首首诗词伴我同行,直到成年。</p><p>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即近, 您的坟头是否又添了新草……</p><p> 至今,那些在小山村学校里的片段记忆,组成了我对父亲零星的回忆。虽然成年后与父亲朝夕相处,但他那胡子茬满脸的不苟言笑,让我终身无法在他面前活泼起来。</p><p><br></p><p><br></p><p><br></p> <p> 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似乎才渐渐懂得为人父母的责任与担当。由于我身体和工作的原因,父亲不忍孩子生活环境差,主动提出帮我带孩子。从此,他走上了引孙子的“不归路”。与之前严肃面孔教育我相比,父亲带我儿子的方法却是截然相反,整天眉开眼笑,乐此不疲:倒牛奶、热牛奶、叠尿布、暖被子……这些细致入微的举动竟然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唯一不变的是他教我儿子认字,背诗。</p><p> 五年。</p><p> 这五年他没有让我儿子生一次病,摔一次跤,甚至较大的哭声都成了奢侈。</p><p> 五年后,他走了……</p> <p> 而今,清明又至。曾经那个意气风发、身材发福的背影从承担到承受再到倒下,从鲜活化为一抔尘土。</p><p><br></p><p> 你知道吗?那矮矮的坟墓里埋葬的不仅仅是一个僵硬的身体,更是一个女儿对父爱的渴望和珍惜。</p> <p> 这个世界上,最不易用语言表达的,就是父亲。而我,也从来没有对他说过:我爱你。</p><p><br></p><p> 如今,那个校园早已没有一个学生,曾经的教室也被夷为平地,建成了一栋栋崭新的村委会。只有那半坡上果园里的桃花依旧摇摆在春风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