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19年7月刘晓琳导师带我去南京学习,让我走进了亲近母语, 让我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也让阅读的种子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 </p><p> 所以我想带着孩子们一起阅读,让孩子们看到一个不断学习的妈妈,让他们加入到这种学习状态中;让孩子们看到一个不断学习、不断阅读的老师,和他们一起去开启阅读的大门!一起启动阅读的旅程! </p> <p> 在进入星星点灯学习及迁移到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不断的调整,不断的更新学习的方法。每节阅读课都是尝试,但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也很用心地去做。</p> 初次尝试 提起兴趣 <p> 为了激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考虑到孩子家庭的一些因素呢,首先我是以课本的推荐书籍《稻草人》开始的。第一次上阅读课时,看到孩子们兴奋的表情,渴望的眼神,我更加坚定我们的阅读路,一定要坚持下去!</p> <p> 那一次,我请孩子们说稻草人的样子,并模仿稻草人,然后我请孩子们看封面及作者还有封面上人物的表情,再来请孩子们来说第一篇《稻草人》的主要内容,说不全的再请同学补充,引导孩子体会其中的含义,然后带入现实的学习当中,再让孩子说,我班有一个孩子说我们要学习稻草人的善良,我表扬了他;另一个孩子就提出了异议:可稻草人不能走呀?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向了孩子,全场静寂,我提醒:稻草人是不能走的,可我们是可以走的,那我们比稻草人幸运对吗?那我们除了善良,还要怎么做呢?于是孩子又三三两两地举起了手发表自己对学习的看法。</p><p> 然后我作了总结,并约好请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把剩下的读完,收假后再来读。孩子们大声答应好,哈哈,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神情,我也热血沸腾了!</p><p> 最后进行自我反思,首先是我和孩子都没有读得很透彻,所以当我问及课文主要内容时,孩子答不出来,说明孩子在家看书是走马观花,所以放假的时候我又布置阅读作业让孩子们在家把书看完,让孩子画出喜欢的句子或词语或段落,并且选择喜欢的故事讲给家长听,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还养成读书习惯。</p> <p> 紧接着,我就根据班级的情况,安排读书活动及《日有所诵》的朗读。周一、周三、周五的早上读10分钟的日有所诵,周一、周三、周五的大课间时间就读《鼹鼠的月亮河》,周二、周四的中午我们就学读《日有所诵》。</p> <p> 在同一周,中午吃完饭在操场上走完路回教室,待学生坐定,就进入我们期待一周的阅读课《鼹鼠的月亮河》。</p><p> 首先跟孩子介绍这本书的来历:暑假7月份去南京参加阅读种子教师训练营,并且完成学习任务、反思心得及论文而申请的与学生共读书籍中的一本。 </p><p> </p> <p> </p><p> 然后请学生观察封面,孩子们先从颜色说到人物再到景色,看着一双双求知的眼神,我读到了他们对阅读的喜爱。接着读书名,我请他们猜(学会预测,课文第四单元的重点)里面的基本内容,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一部分同学能够通过老师的引导通顺地表达出来,很棒! </p><p> 接着介绍作者王一梅,带着我们的猜想就进入第一章《月亮河的鼹鼠米加和尼里》中的第一节,老师读学生听并回答问题,孩子们听得很认真,边提问边请孩子们猜下部分内容,一提问,小手刷刷地举起来了,特别是平时默默无闻的几位同学也举手了,哈哈,我心里真的像吃了蜜一样甜呢。看得出,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阅读的方式。最后又带着孩子们预测后面的内容结束了那次阅读课。</p> <p> 然后再跟孩子们一起读《鼹鼠的月亮河》的时候,我就请几位同学依次来帮我读给大家听,一次读3至4个自然段,孩子们挺喜欢的,还带动了一些不喜欢举手发言的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我也会问一些问题:比如,你喜欢这只黑色的小鼹鼠吗?为什么?他的性格怎么样?他这样做对吗?如果是你,你会像他这样做吗?你最喜欢这本书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这样子抛出问题来,他们可以讨论一节课,气氛真的很热烈!</p> <p> 随后读完了《鼹鼠的月亮河》之后,我告诉孩子们准备共读《长袜子皮皮》,就在那一个星期里,多数的孩子都买了书,下课就拿出来看。古人言: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就不难。果不其然,有了《鼹鼠的月亮河》的开头,读这本《长袜子皮皮》就容易多了,课余孩子们都了解了内容。根据这种情况我把方法又略作改动。</p><p> </p> <p> 首先还是先观察封面、认识作者,整体感知,然后请不同的同学说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并请说出为什么;再通过同学的发言抛出问题:觉得皮皮是个怎样的孩子,(比如力气大、胆子大、热爱伙伴等)请同学找出体现她性格的句子或段落并请同学说;再次提问: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孩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取长补短。</p> <p> 再来说说《日有所诵》的教学,每次上《日有所诵》,都是中午带孩子吃完饭,在操场上走一圈回教室,就开始诵读诗歌的活动。我把诗抄在黑板上,我边抄孩子们立刻拿出抄诗本把诗抄在本子上。</p> <p> 第一次准备读《日有所诵》中的《需要什么》。以回顾《那一定会很好》来导入诗歌,把课题板书至黑板,当我写上作者时,就有孩子们说:“老师,我们14课《小狗学叫》也是意大利的罗大里写的。”我笑着答应并告诉孩子们罗大里既会写童话故事,也会作诗,他还写过很多童话故事书,有机会一定要去看。说到这里我准备范渎一遍,但我刚读了第一句“做一张桌子需要什么?”,孩子们就直接回答我“需要木头”;我再读第二句“木头从哪里来?”孩子们又直接回应我“需要大树”……孩子们真的是太棒了! </p><p> 于是我把这首诗接着抄在黑板上,请同学来带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同学们刷刷刷的举起手,看得出,孩子们其实都想表现自己。不管谁回答,我们都送上掌声。学习也需要仪式感嘛!后面的环节我请男女生对读,接着分组读,分组对读。接着请孩子们把诗抄在抄诗本上。</p> <p> 在《林中月夜》的教学中,首先我请一位声音洪亮的同学起来读一遍,让孩子感受。请同学说出画面,同学们都很积极,有很多同学举手。接着我们分组读,男女生读,合起来读,最后边做动作边读。开始可能是不熟悉,声音不够洪亮。 </p><p><br></p><p> 我觉得我们班上的同学在说的这个环节非常的兴奋,孩子能发现问题,比如最后一个叮咚两个字为什么分两行呢?并且孩子能够分析的出来。这点很好,说明在跟着老师动脑筋。但是有个别的课堂的习惯不算很好,还需要引导。还有就是不肯大声读出来,喜欢说又不敢说,所以,我总是鼓励他们大声音读出来。</p> <p> 那次刚刚上完小古文,学校组织教研活动,听刘晓琳老师对小古文的指导,我立即有了重新上小古文的冲动,并且把方法运用在日有所诵上面,心动即行动。</p><p> 借中午午休时间带领孩子诵读日有所诵,并学习《捞月网》,以前是借助动作来朗读,今天以刚学的拍手来打拍子(拍桌子太吵会影响到隔壁班级),孩子们兴趣盎然,欢呼声此起彼伏,而后对《捞月网》改读,孩子们反应也特快,效也特好!</p><p> 然后将孩子们带到古的学习当中,孩子们接受也特别快,很快能熟背。</p><p>原来真的是方法正确,事半功倍啊!</p> <p> 通过这些诵读、阅读的活动,看到了孩子的闪光点,也给了我信心。今后更是要通过这些阅读的活动,充分把孩子的闪光点发挥出来,使他们爱上阅读、爱上学习!</p> 疫情无情 阅读传情 <p>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肺炎疫情,学校不能上学,在家不能出门,书店关门,快递停运,但挡不住我们学习的脚步 ,也挡不住我们对阅读的热情!</p> <p>虽然我的任务艰巨。要做好自己的网上教学、班务工作和两节公开课以及阅读活动的开展。但办法总比困难多。2月中旬我就另建一个读书群,让同学们在群里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另外同学都可以听别的同学读,自己把握时间,这样每个孩子可以读到不同的书籍;而且还可以带动不开口的同学;晚上定点听故事;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孩子都养成每天阅读以及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p> <p> 3月中旬公开课上完了,时间相对充裕些,我上的第二节公开课就是第二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所以正好把阅读和课堂结合起来,除了每天在群里读书,早上朝读我就发《日有所诵》及课文的照片让孩子在家朝读;还有做关于疫情的小抄报、手工等;我还会教孩子做一些阅读信息卡,或是练习做表格,辅助理解阅读内容,一星期做一次,比如,让孩子们一起读寓言故事,再来把寓言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寓意等写在纸上做成卡片、表格或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出来。</p> <p>于是,我趁热打铁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缩短了做阅读卡的时间,由原来的一星期一次改为一星期三次。根据每天的作业量来决定,作业量少时,就布置当天课文或一篇相关的课外阅读来让孩子们阅读并且做阅读信息卡。实行了一两个星期,大多数孩子都完成了阅读作业,并且有小部分同学能够配上图画,有的同学做成阅读记录卡(就是在阅读信息卡的基础上加了几个项目:作者、书名、主要内容、意义以及读后体会)。</p><p><br></p><p> 瞧!同学们做阅读卡也不忘为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小小贡献呢!</p> <p> 后期我们还要一起阅读整本书《时代广场的蟋蟀》及《红色羊齿草的故乡》,相信我能做得更好!相信同学们在阅读的陪伴下也会更优秀!</p> <p> 其实在这宅家学习的日子,除了我上述讲到的一些书籍,还有《柳林风声》《驯鹿人的孩子》《驯鹿六季》《亲爱的汉修先生》《小房子》《花婆婆》《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狐狸的钱袋》《让我们温暖太阳》《数星星》等等,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一些书籍,让我们一起去开启阅读之旅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