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心语(七)

瀍河区机车小学

<p>   心中有爱,目标坚定</p><p> 受疫情影响,各地中小学都做出了延迟开学的举措,并推出线上教学,以此保障师生的健康与安全,同时尽量不耽误学生的学业。在这特殊时期,家长与孩子的共处和对孩子的学习督促问题越来越凸显,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复工,对孩子的管理也使家长比较焦虑,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家长和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一下。</p> <p>  首先,家长们可以静下来看看自己的状态,了解焦虑产生的原因,学会适应自己的焦虑,允许自己有一部分的焦虑存在,这样焦虑就会得到一些缓解。建议家长把自己的焦虑担心的问题罗列出来,加以澄清核对,看看这些问题中有多少是真的紧急,有哪些不是那么关乎安危的,看看这些问题中哪些目前进行的还不错的,一番反思后会有不一样的答案。</p><p><br></p><p> 第二,家长是孩子的定海神针,不管是疫情还是学习压力,如果家长都是兵荒马乱的,孩子肯定会混乱不堪。所以家长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先把自己事情合理安排好,无论内心如何焦躁不安,要让整个家里井然有序,让每件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p><p> 孩子在眼皮底下学习,所有不良的学习习惯都暴露无遗,家长心里要有预设。其实现在家长看到孩子学习上的种种问题,之前一直都是这样,只是以前家长没有机会完全看到而已,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不能接受的是家长自己,所以,家长要先稳住自己情绪。</p><p><br></p><p> 第三,家长要认识到,网络学习对孩子来说是个挑战,学生的自制力不如成人,这是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如果家长有时间,最好对孩子能有有效的陪伴,如果因为复工等原因没有陪伴时间,可以进行时间表的制定,引导孩子安排好生活节奏,在制定与执行时间表的过程中,孩子不仅会养成一些受益终生的好习惯,也能够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收获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自制力。</p><p> 时间表的制定应孩子为主,家长为辅,由孩子自主制定,家长在了解了孩子的需求及想法之后,可以在宏观上对于时间表做出调整,但前提是要足够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否则后期督促孩子依时间表的规划来执行的难度会增大。对于学龄儿童来说,应该制定并完成书面形式的作息时间表。起床、睡觉、学习、锻炼、游戏都应该有具体的时间点。大体上要做到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孩子本身对于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是有适应经验的,家长只要稍作引导及管理,孩子就会明白,家中的生活也需要有作息时间表。</p><p> 要注意的是,作息时间表一定是孩子认可的,而不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在自主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体会到自我管理的快乐,也更容易激发孩子遵守作息时间表的动力。同时,家长也应注意让孩子与同学、朋友之间保持适当的沟通与联系,有了对比,更容易激发孩子学习与进步的荣誉感。否则孩子一旦脱离了家长的视线,很容易就“原形毕露”,难以养成好习惯。</p><p><br></p><p> 最后 ,要做好家校的沟通与互助。线上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从专门的学习环境回到家庭的生活环境,这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控制性相对而言大大降低了。老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弱化,家长在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就被强化了,原本由学校承担的管理学生的功能,一定程度上落到了家长身上。这种时候,家长要相信,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核心都是孩子,老师或许是这个世界上除了家长之外,最爱孩子的人,家长支持老师,就是支持自己的孩子。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的理念也许不尽相同,但老师都在想办法让学生学好,让家长满意。居家学习,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思维,家长的胸怀影响孩子的胸怀,家长对老师的态度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p><p> 因此这段非常时期,家校之间建立顺畅的沟通尤为重要。家长方面,平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动向,如发现孩子精神状态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异常表现,可以及时与老师联系,请老师帮助进行以有针对性的教育。而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策划一些在线班会、科学游戏、室内运动等活动,邀请家长观摩、参加,让家长更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学校生活中来,跟老师之间建立常态的沟通模式。最好的三角关系就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p> <p>&nbsp; 对学生来说,线上教学不仅是打破了以往的生活模式,也是种隔离的状态,以往学生除了学习,可以在学校游戏,有各种丰富多彩的课程,有同学玩,有好朋友交流……现在天天呆在家里,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向外的能量无处释放,如果每天最多的时间是面对着手机等电子产品,学生一定会把大部分的精力消耗在上面,所以要有多样的生活丰富孩子的时间,把学生与电子产品分离开。</p><p> 可以与同学、好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可以建议孩子通过电话或微信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思想、生活、学习等,特别可以和同学们聊一聊同班同学在家里心里都在想什么?做什么?有没有什么好的趣事做等,做到互通有无、相互学习、缓解心理压力。</p><p>  学生可以参与一些基本的家务劳动,参与体验,既有劳动的乐趣,也丰富生活。</p><p>  可以在家里进行室内的简单运动,跳绳、广播体操或跟着视频做健康操,也可以放着音乐跳舞进行放松身体练习,活跃身心。锻炼的好处在于帮孩子减少心理压力,增加心血管机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p><p>  还可以练字书法、手工、各种乐器。</p><p>  每天也要有娱乐,安排适当的时间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电影、听音乐、做游戏、刷抖音等,是放松,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让其喜欢又适当的活动上。</p> <p>  最后教给大家一些减压的小方法,希望大家都能调整心态,心中有爱、目标坚定,元气满满地生活、工作、学习。</p> <p>文稿:宿玉霞</p><p>图片:宿玉霞</p><p>审稿:魏丽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