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寂静之声》,如何对绘本进行深度阅读?

慢以骏远

<p>2020年3月10日(周二),是我们的“线上聊书吧”第42期发布的日子。请到的嘉宾是清风老师。</p><p>分享主题:《寂静之声》——怎样对绘本进行深度阅读?</p><p><br></p><p>清风老师:</p><p><br></p><p> 中学语文老师。爱孩子,爱阅读,爱思考。清风绘本作文掌门人,拙原思辨训练营课程设计并执行人,《七彩语文》思辨专栏撰稿人。一月一书读书会带领者。</p><p>&nbsp;</p><p>有孩子说:在清风老师的课堂上,你可以和她《重返狼群》,完成对生命与承诺的守望;你将搭乘《一个人的末班车》,聆听动物们的私语;你推开《猫咪百货》的门扉,辨识每一种忧愁;你踩在沉默的土壤上,静静思考《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p><p>&nbsp;</p><p>聆听她的课程,你不知道清风老师还能打通多少坚厚的墙。当然,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只要期待,就够了。</p><p><br></p> <p>清风老师在一开始给大家分享了她与绘本结缘的渊源:源自三个人。</p><p>1,大猫老师:为了陪伴儿子阅读绘本,认识了大猫老师,学习绘本作文,到现在自己也开设了绘本作文课。</p><p>2,阿简老师:在儿童小说,绘本等受益于阿简老师的引领。</p><p>3,星星小姐:一直上星星小姐的课程,从中受益。</p><p>清风老师通过6年的积累沉淀,目前和大猫老师合作,一起开设《思辨课》,把绘本读厚。通过作文跟绘本的关联,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是清风老师重点的教学方向。</p> <p>清风老师以一段自己朗读绘本《寂静之声》视频正式开启了主题分享。</p><p>朗读绘本的视频链接</p><p>https://v.xiaoying.tv/v/zbqe4r/1</p> <p>清风老师先以绘本《高山流水》中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提出最美的声音是寂静,从而引出绘本《寂静之声》。</p><p><br></p><p><br></p><p><br></p><p><br></p> <p>清风老师分三步来引导学习《寂静之声》这本绘本。</p><p><br></p><p>第一步:老师提出问题;</p><p><br></p><p>琴师淡淡的一句“最美的声音藏在声音之间,是寂静。”开启了小雄对寂静之声的寻找之路,无论是校园、小竹林、回家的路上、车站、餐厅、浴缸或是夜晚与清晨,都没有小雄想要找的寂静之声,可是这些地方真的没有寂静之声吗?比如,当小雄走进竹林,微风轻拂,竹叶沙沙作响,这时我分明感觉到一种寂静;清晨,鸟鸣声声,我也会感觉到另一种寂静,莫非小雄在寻找过程中,与他要寻找的东西失之交臂?这寻找与失去之间、有无之间仿佛蕴含着一种浓浓的哲学意味,你有这样的体验和感受吗?值得庆幸的是,小雄终于找到了寂静之声,那是在校园里学生散尽,教室里空无一人,小雄在独处阅读书籍翻页的那个瞬间捕捉到了寂静之声,那一刻,小雄甚至听不到自己的呼吸,不过呼吸之声是存在的,书页翻开的声音也是存在的,也许还有窗外的汽车驶过的声音,为什么小雄却感受到了寂静呢?</p><p><br></p><p>不如咱们也来寻找寂静之声吧?</p><p><br></p><p>记录你的寻找过程,</p><p><br></p><p>想想怎样才能找到寂静之声?</p><p><br></p><p>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p> <p>第二步:学生回答。</p><p>黄同学 6年级</p><p>小时候的一段记忆,到现在都无法忘记!</p><p>家在农村,有一个要好的朋友,两家一墙之隔,每天上学放学一起走,一起走,一路上说说笑笑,蹦蹦跳跳,无比热闹!</p><p>犹记得小时候的村庄,每到春天,甜甜的梧桐花落在地上,铺满一层,走在路上要小心的绕过梧桐花,要是不小心踩住,仿佛鞋上也会带着一丝甜蜜的味道,忘记了哪一天,小伙伴没有上学,我独自走在小路上,前后没有一个人,只有沙沙的脚步声伴着我,突然有一刻,我感觉周围仿佛一切都静止了,没有鸡鸭的叫声,没有猪的哼哼声,更没有人说话的声音,只有我的心跳:“咚咚~咚咚”,可能过了一会儿,我才从那个世界走出来。</p><p><br></p><p>1、寻找寂静之声的过程</p><p>&nbsp;&nbsp; 寂静之声,好奇怪的名字。寂静,词典上的含义是:没有声音;安静,很安静。宗教指摆脱一切烦恼忧患的纯静心境。那为什么寂静还有声呢?我喃喃自语道。妈妈提示我:“那是不 是说这个声音并不是指平时自然界的声音?不是我们耳朵能听到的声音?”哦,我好像有点感觉了,又翻开书看。琴师说最美的声音藏在声音之间,是寂静。当再次看到小雄最后在看书时终于找到了寂静之声,我有所悟,看了一眼妈妈。妈妈说:“刚才可莉(我家的狗狗)在叫,你听到了吗?我还接了爸爸打来的电话,你听到了吗?”“是吗?我完全没听到啊?”我摇了摇头,浑然不觉这些声音,我已经完全沉浸在绘本思考中。我明白了,我找到了,此时此刻的寂静之声就是我的思考!寂静之声其实是来自心灵。</p><p>&nbsp;</p><p>2、想想怎样才能找到寂静之声</p><p>&nbsp;&nbsp; 妈妈先说:“之前我看张学友演唱会,当他动情地唱完《我真的受伤了》这首伤感的情歌时,场上没有立刻爆发出掌声,是安静了数秒后才有了掌声和欢呼声。那安静的数秒就是寂静之声的吧。那一刻,代表听众完全沉醉在歌者的深情演绎中,完全被歌者的表达所感染了。”“有道理!那个是沉醉的声音!”我给妈妈鼓掌。我突然也有了思路,说:“以前你特别爱唠叨我学习的时候,听着你滔滔不绝地说那些听过几百遍的大道理时,有时我就会走神,整个人好像被罩上了一个隔音罩,什么都听不见,就去想今天学校里玩的那个游戏啊,某某同学说的一个笑话啊。我那时的走神也是寂静之声吧?”妈妈故作生气地回答:“对啊,那个就是你对我默默反抗的声音!不过,我觉得你说的真棒!有了这么棒的思考和这么特别的一个答案!”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又灵机一动:“你觉得吗,有时爸爸和我们一起聊天,碰到那种只有我们俩才知道的小秘密,我们经常会对视一眼,笑一下,那个也是寂静之声吧?“对,那个是默契的声音。那现在你知道怎样才能找到寂静之声了吗?”我想,按照我们的思路,从寂静走到心灵,就能找到了!就像过桥米线的汤,表面看毫无热气,一片平静,而在那层油的底下,却有沸腾的汤。</p><p>&nbsp;</p><p>3、你从中得到的启示。</p><p>&nbsp;&nbsp; 寂静之声,就是白居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是思考,是沉醉,是默契,是共鸣,也可能是反抗。</p><p><br></p><p>曾同学亲子 四年级 上海</p><p><br></p><p>1)&nbsp;&nbsp;&nbsp;&nbsp; &nbsp; 记录你的寻找寂静之声过程</p><p>寂静在国旗升起的庄严肃穆里</p><p>在上课铃声响过后的操场上</p><p>寂静是争吵辩论后的静思</p><p>是犯错挨批后的反省</p><p>是笔走卷纸的沙沙声</p><p>寂静在大师演奏的观众席上</p><p>在一双双期盼的眼神里</p><p>寂静是雨敲窗前的嘀嗒</p><p>是蝉噪逾静的树林</p><p>寂静是中秋的那轮明月</p><p>是泛着白月光的荷塘</p><p>是伴着蟋蟀声入梦的深夜。</p><p><br></p><p>2)&nbsp;&nbsp;&nbsp;&nbsp; &nbsp; 想想怎样才能找到寂静之声?</p><p>正巧暑假里去了当代艺术博物馆,里面就展示了艺术家伊夫.克莱因构思的单音静默交响乐—寂静,是的,也叫寂静,极简的音乐,绝对的寂静。它包含了一段时间连续重复的单音调,以及一段等长时间的持久静默。单音演奏期间,几个单音节重复枯燥地演奏没有任何变化,如同死机般地循环,让人感受到了濒临死亡的烦躁,仿佛被扔进了浩瀚的宇宙里,没有方向,不知要去向哪里。20分钟后,音乐嘎然停止,那一瞬间人们从有声中抽离,庆幸这个世界终于清净了。犹如夏日里的蝉鸣,忽然间就闭口立了。然而,演奏并没有完,乐师们开始了长久时间在台上石刻一般地静默伫立。静默等待开始,台上和观众席上一片静寂。等待的时间也是20分钟,随着时间流逝,静默的空气中竟然也开始滋生了烦躁情绪,有些观众忍不住挠头,抠眼挖鼻空,有些还轻轻地交头接耳。似乎这20分钟的清净比之前的单调重复的音乐更让人难以忍受。</p><p>3)&nbsp;&nbsp;&nbsp;&nbsp; &nbsp;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p><p>寂静于无声也于有声之中。绘本里推崇了静寂的美,在热闹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在尘世间纷扰中,求得心灵的一片净土。在奢华美艳中提炼出简约精华。这种寂静的美,大多美的很理想很文艺。诚然适时地和自己独处,享受寂静的环境是非常利于思考和升华的。只是岁月静好的氛围里时而也会夹杂着孤独,有时候甚至是恐惧不安。正如寂静的明月秋波会掺杂着淡淡的哀伤;曲终人散的寂静更承载着离别的哀愁。假若生活如《静默交响乐》式寂静,没准就心如死灰了。于是想,万事万物都应该有个度。长时间的寂静或许离死亡也不远了。如同歌颂自由的价值,是相对于过度束缚而言。美化静寂同样应是相较于过分嘈杂而言。寻找寂静不单纯是为了静,而是为了动而静,所谓一切生命在于运动。</p><p>&nbsp;</p> <p>第三步:老师课后总结;</p><p>老师的观点在同学们中找到依据;</p><p>1,用反衬的手法,以声音衬托寂静。比如在阅读中找到了寂静,但是阅读过程中本来是有声音的,比如翻书的声音。所以寂静和声音并不冲突。</p><p>2,寂静中蕴含着一种力量。比如孩子面对父母的批判时走神,是有反抗的声音。</p><p>3,寂静并非无声,但是我们能感受到。这个也佐证了同学们的回答:真正的寂静之声,是存在于我们各自的内心深处。心静自然凉,心静下来,便会感到清静。比如陶渊明的例子。</p><p>寂静之声也有心领神会的意思。</p><p><br></p> <p>大家在思辨课中所领悟到的启示:</p><p>1.&nbsp;寂静之声存于每个人的心海,存于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存于每个自我升华的片段。</p><p>在这里,我分明感受到孔子的三省吾身的深刻含义,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与自己的对话中反思,寻找自我升华的契机,美哉!</p><p>李昕儿妈妈:寂静是一种停顿,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需要那种宝贵的停顿来消化,来感受,来吸收。在与人沟通中,停顿尤其重要,互相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去体会内心的感受,体会自己对感受的感受。只有经常去体会的人,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会与自我链接,与灵魂对话,寂静让每个人感受到生命力的奇妙。</p><p>2.李同学 四年级:寂静之声,不是指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地点,你干的什么事情,而是指人的一种状态,一种的本能,如果你认真去找的话,你是永远找不到寂静之声的,但是你如果抱着找寂静之声的这个心态去干别的事情,你很有可能就能到寂静之声,这就有点像“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p><p>3.曾繁锦亲子:寂静的明月秋波会掺杂着淡淡的哀伤;曲终人散的寂静更承载着离别的哀愁。假若生活如《静默交响乐》式寂静,没准就心如死灰了。于是想,万事万物都应该有个度。长时间的寂静或许离死亡也不远了。如同歌颂自由的价值,是相对于过度束缚而言。美化静寂同样应是相较于过分嘈杂而言。寻找寂静不单纯是为了静,而是为了动而静,所谓一切生命在于运动。</p><p><br></p><p>4.郭同学-四年级:有时我们恰恰是在声音中才能找到寂静,恰恰是那些微小的声音才更能衬托出寂静。同样地,舍与得,好与坏,有与无,成功与失败,寻找与失去这些看似对立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相对的。由此可见,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之间也是有联系的。</p><p>5.邹同学 四年级:我们要用嗅觉 、听觉 、视觉 、肢体去感受万物的一呼一吸之间,方能捕捉到寂静之声。</p><p><br></p><p><br></p> <p>回顾小雄的寻找过程,实在是给我们上了一堂哲思课。当他以为寂静与有声是矛盾的,带着寻找寂静的目的四处寻找,却发现我们的世界就是有声的世界,哪里都充斥着声音,而当他沉迷于书的世界,不经意间却找到了寂静,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与无是相依相存的,似有还无,无中生有,在寻找中失去,失去后却又发现,我们现在就进行这样有质量的思考,孩子们会不会成为哲学家呢?</p><p><br></p><p>最后附上清风老师的两篇公众号文章链接。</p><p>《最美的声音,源自寂静》</p><p>https://mp.weixin.qq.com/s/0BRXOkXG-6gtaBNLiky_cA</p><p>《思辨课后,孩子们的写作长这样》</p><p>https://mp.weixin.qq.com/s/JerCPl8teIdq7ilbOVFtRQ</p> <p>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第一次听清风老师的分享,就被清风老师成功索粉。</p><p>清风老师在解读《寂静之声》这本绘本时,整个课程的设计,层层叠进,引人入胜,不断的激发孩子的思考,看到小学生的回答,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有点自愧不如,我在读绘本时没有这样深度思考过。确实也从来没有接受过类似于清风老师这样的引导。</p><p>非常感谢清风老师本次的分享!我从中受益匪浅!给我在日后指导孩子阅读上指引了一个方向。</p><p>期待清风老师下次再来成都书语做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