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学区(23中)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依法防控法律知识》知识宣讲(一)

芬子

<p>  学校为加大对传染病防控法等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役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学校需引导全校师生深入了解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知识,依法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相关法律知识分享给大家,供同学们阅读学习。</p> <p><b>1. 关于传染病的类别,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b></p><p><b> </b>《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p><p>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p><p>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p> <p>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p><p>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p> <p><b>2.什么是传染病的“乙类管理、甲类防控”?</b></p><p> 《传染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p><p> 需要解除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p> <p><b>3.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b></p><p> 国务院颁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p> <p><b>4. 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中,单位和个人有哪些义务?</b></p><p>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p><p> 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p> <p>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p><p><br></p><p><b>5.医疗机构如何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疑似病人以及他们的密切接触者?</b></p><p>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p><p>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p><p>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p> <p>  (三) 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p><p><b>6.对拒绝或者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病人、疑似病人应如何处理?</b></p><p>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p> <p><b>7.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采取哪些措施?</b></p><p> 《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条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p><p>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p> <p>  (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p><p> (三)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p><p><b>8.对已经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的相关场所里的人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b></p><p> 《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p><p><b>9.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暴发、流行地区,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哪些紧急措施?</b></p><p> 《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p><p><b>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b></p> <p><b>  (二)停工、停业、停课;</b></p> <p><b>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b></p> <p><b>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b></p> <p><b>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b></p> <p>内容来源网络</p>

传染病

隔离

疫情

防治法

冠状病毒

肺炎

甲类

预防

规定

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