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大学路

YU-经建

<p>  青岛大学路,是一条南北向的马路,南起太平路,北与登州路相接。周边与鱼山路、龙口路、黄县路、龙江路、华山路、掖县路、红岛路为邻。路西侧为双号,路东侧为单号。大学路现在可有名了,是青岛的一条网红路,被大家推荐为到青岛旅游的打卡地。</p> <p>  我们家是1960年下半年搬到大学路32号居住的,那年我7岁,直到1986年,我搬离大学路,在大学路生活了20多年,那时大学路的模样,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我虽然搬离了大学路,但我的老妈妈一直居住在大学路的老房子,所以大学路上也总有我一个温馨的家。</p><p> 每当我回大学路老妈妈的家时,那熟悉的马路、独立的院落、路边那粗大的法国梧桐树、一盏盏耸立的路灯、海洋大学的高墙等等,都会使我回忆起儿时的往事。</p><p>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大学路还是一条沙土马路,马路两边地面上镶嵌着长方形的石板。记得好像是60年代中期,大学路上通公交车了,公交1路环行从大学路经过,开始在大学路中段设了车站,没几天后又撤了,听说原因是大学路的坡太陡,公交车在此站停车重新起步有困难(可见那时汽车的落后)。于是乎,1路环行又恢复到顺齐东路走莱芜二路而去,大学路又回到了无公交车清静。那时的大学路主要的过往车辆是地板车和马车,很少有汽车经过,连自行车都很少,有人骑自行车从南往北走,到了大学路40号处就会下车推着走,因为坡太陡骑车会很累。反之,从北往南的下坡路上,会经常看到双手放在胸前撒把骑车,一路下行的年轻人,那种展洋、爽快的感觉,现代年轻人是无法想象。夏天家里热,大家吃过晚饭都会到路边乘凉,孩子们在路灯底下铺张席子或蓑衣,躺在上面听老人讲故事或打闹,不用怕发生交通事故。冬天天气冷,大家都在家围炉取暖,大学路上真是难见行人。</p> <p>  上世纪60年代时,记得大学路只有双号,没听说有单号。顺太平路走进大学路,路右侧首先可见到一个小操场,这是青岛二中的操场,操场上有单杠、双杠,那时也是年青人健身练块的好地方。紧挨着操场往北,有几座造型独特的建筑,虽然占了一段大学路,但门牌号属鱼山路。</p> <p>  再往北走,就是现在的“网红墙”了,这道墙从鱼山路口到海大的二校门前的桥,大学路上没有开门,其院大门也开在鱼山路上,所以说这个院在大学路上也不存在门牌号。</p> <p>  红墙内从南往北排列着三座高建筑,最前面的一座欧式建筑是青岛市图书馆;第二座像佛教寺庙似的中国庑殿式建筑和第三座充满伊斯兰艺术特点的塔楼建筑是“卍字会”,其实当初这三座建筑都属卍字会。关于卍字会是干什么的?那时因为年龄小并不知道(实为旧中国一家慈善机构),只是那高高的屋檐下寄住着的鸽子,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到底有多少只鸽子我没有计算过,但记忆里是许多许多落满了屋顶。人们从此经过,老远就会听到鸽子群发出的“咕、咕、咕”的叫声,特别当鸽子群呼啸着翱翔在蓝天白云中时,会使儿时的我对世界产生无数美好的遐想。</p> <p>  过红墙,直到大学路北头就是海洋学院(现在的海洋大学)的校园了,那时海洋学院在大学路上设有2校门和3校门,3校门在大学路36号对面,面朝西南,栅栏式的大铁门,在我的印象中就从没开放过。</p> <p>  海洋学院2校门与3校门之间的围墙,是一段下宽上窄钢筋水泥的厚厚围墙,墙不是很高,皮孩子们经常一个助跑就可以登上墙顶。后来围墙被加高了,3校门也被堵死了,门口处盖了一座公共厕所,失去了原来的风貌。</p> <p>  大学路双号,应该起始于人民会堂的位置,但人民会堂的正门在太平路上,门牌号自然也不会属大学路。那么当时的大学路2号在哪?听说1960年建好的人民会堂,是建在原青岛总兵衙门的旧址上,也许总兵衙门属大学路2号?人民会堂在那时,人们都习惯地称其为“新建礼堂”。</p> <p>  从上面这张照片看,这里应该是现在的大学路4号。半个世纪前,这里是东方合作饭店,饭店属公私合营产物。饭店是一座南北窄东西长的平房建筑,正门朝北,其位置,我觉着应该属龙口路。那时,我妈就在饭店里工作,人们都称呼她“李经理”,其实,她不是经理,准确的说应该是党代表。那些年,东方饭店的肉丝面在岛城还是小有名气,给一代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p> <p>  这张照片中的路牌,树立在龙口路、鱼山路与大学路路口,标识着路南是2-4号,路北是8-62号。6号在哪?我没有去查询,也不想去询问,大学路2-6号在哪,在我的印象中一直很模糊。</p> <ul><li><b>大学路8号</b></li></ul> <ul><li><b>大学路10号</b></li></ul> <ul><li><b>大学路12号</b></li></ul> <ul><li><b>大学路14号</b></li></ul><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大学路14号是中国银行的宿舍,前门在大学路,后门在黄县路。我有一个同学叫董建宁住在这个院。</span></p> <ul><li><b>大学路14号甲</b></li></ul> <ul><li><b>大学路14号乙</b></li></ul><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学路14号乙,这院子的小院门一直坚持了它的本色。</span></p> <ul><li><b>大学路16号</b></li></ul><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过去的大学路16号,现在改成了16号甲。这个院,其实不在大学路的正路上,而是在大学路与黄县路之间的岔道上,既然大学路16号在这段岔道上,那时这岔道就应该也属大学路,现在这段岔道定名为黄县支路。那时这个院很大,保护很好的一座别墅楼。现在,没想到成了这个样子,破烂不堪。</span></p> <p>  那时,大学路16号门前这段路的环境非常美,那可真是河水轻唱绿树成荫。河边的巴豆树枝交错着扭在一起,像吊床、像秋千。青岛河顺黄县路桥下流出,经大学路16号门前,再穿过大学路桥流入卍字会地下的暗道,最终注入大海。 </p><p> 现在的16号门前。</p> <ul><li><b>大学路18号</b></li></ul><p><b style="font-size: 18px;"> </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的同学周伟华住在此院。</span></p> <ul><li><b>大学路20号</b></li></ul> <ul><li><b>大学路22号</b></li></ul><p> 我的同学尹红住在此院。</p> <ul><li><b>大学路24号</b></li></ul><p> 记得那时,这个院住有一位老人姓葛,很严肃,从不和孩子们玩笑逗乐,孩子们见了他都会尊敬的称呼他ga大爷,可背地后孩子们都会叫他ga老头。</p> <p>  在黄县路与大学路路口,26号墙外的这个角处,那时有一座搭建的简陋房子,经营着烟酒糖茶等日用品,大家都称呼它黄县路小铺。从这里可通往有名的“大沟”。</p> <ul><li><b>大学路26号</b></li></ul> <ul><li><b>大学路28号</b></li></ul><p> 我的同学林永琪住在此院。</p> <ul><li><b>大学路30号</b></li></ul><p> 我的同学孙建华、郑景昶住在此院。</p> <ul><li><b>大学路32号</b></li></ul><p> 我们家就住在这个院,同院居住的还有李群和李光同学。</p><p> 我们家搬来这个院时,这个院的门牌号是32号乙。按门牌的顺序排列,应该是先甲后乙,可门牌号到了这里,没见着32号,就出了个32号乙,往后排又来了个32号甲,这是怎么回事?听老人说,原先这地儿确实是32号,32号甲那块地儿是32号楼主家的花园。因为32号楼主家境衰落,把花园那块地儿出让给了别人,接手这块地儿人家,在此盖起了新房,既32号甲。32号房到57年,说是属危房拆掉了,在原址上盖起了现房,编号成了32号乙。哈哈,一个有趣的解释,道出了这个院落的历史变迁。现在,原先32号留下来的遗物,就只有那高高的绿色大铁门,近百年还坚挺屹立,可见质量属上乘。</p> <ul><li><b>大学路32号甲</b></li></ul><p> 那时的大学路32号甲,一层是粮店,门口的平房是菜店。每到了秋季,粮店来了地瓜,菜店来了大白菜,院子里就会非凡的热闹。</p><p> 我的同学李慧萍住在此院。</p> <ul><li><b>大学路34号</b></li></ul><p> 我的同学任松吉、王秀玲住在这个院。</p> <ul><li><b>大学路36号</b></li></ul><p> 那时,大学路36号的后院很大,后院有一个小门,出门就是大沟,周围几个院的孩子们,都是从这个小门去大沟玩耍。后来,这个后院盖起了高楼。这个院在与34号院的墙边处,有一口水井,那些年青岛计划用水时,这口水井给周围几个院的居民解决了很大的困难。</p><p> 我的同学徐建民、冷微微住此院。</p> <ul><li><b>大学路38号</b></li></ul><p> 这个院的一楼住着法院的马院长,他的儿子马小琪是我小时候的好友。</p> <ul><li><b>大学路38号甲</b></li></ul><p> 这个院的二楼 ,住着陈家,据说他家是大学路一带最有钱的资本家。</p> <ul><li><b>大学路40号</b></li></ul> <p>  在上世纪60年代,大学路40号与40号甲之间并没有路,那时顺着一个自然大坡下去就是有名的大沟,隔大沟与大学路平行的是龙江路,大沟被填平后开此路,路边盖起了新楼,使40号又多了几个甲乙丙。</p> <ul><li><b>大学路40号甲</b></li></ul><p> 这个院有两座楼,是黄海研究所宿舍楼,住着我们国家海洋研究的一代精英。我的同学叶杏培、乔向阳、张凡凡、王惠君住在这个院。</p> <ul><li><b>大学路42号前楼</b></li></ul><p> 我的同学董玉琴、董秋琴、赵丽、李春冬住此院。</p> <ul><li><b>大学路42号后楼</b></li></ul><p> 我的同学李爱民好像住在这座楼。</p> <ul><li><b>大学路44号</b></li></ul><p> 大学路44号,需要通过一段胡同拐进才能到达。我的同学孙德馨住此院。</p> <ul><li><b>大学路46号</b></li></ul><p> 我的同学姜远海、荆淑芬住在此院。</p> <ul><li><b>大学路48号</b></li></ul><p> 我的同学刘美婷住在这个院。</p> <ul><li><b>大学路50号</b></li></ul> <ul><li><b>大学路52号</b></li></ul><p> 四班的同学丁建军住在这个院,他妈妈是一位大学路小学很受大家尊敬的老师。还有三班的朱纯青也是在此院。</p> <ul><li><b>大学路小学</b></li></ul><p> 大学路小学~我的母校,在这所学校里我们度过了七年的时光,让我们从一个无知的孩子,成长成朦胧的少年。为什么在小学上了七年?我想也只有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解答。</p> <ul><li><b>大学路58号</b></li></ul><p> 我的同学文湘润和王俊波住在此院。</p> <ul><li><b>大学路60号</b></li></ul><p> 我的同学牛树俭、牛树林、马积玉、庄健住在此院。</p> <p>  转眼几十年过去,回忆大学路的往事,至今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路还是那条路,院还是那个院,这就是青山依旧在。触景生情想起了儿时的那些熟人,在此问一声:你们现在可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