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1.当学生不会回答的时候,是否要马上放弃这名学生,请其他学生来回答?是否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当实在不会再请其他学生来回答?</p> <p>🌸</p><p>1.由于是给初次见面的学生上课,所以破冰这一环节还是很有必要的;</p><p>2.其实是老师想问算式里的4在哪,但老师点了一名学生起来问那位学生4在哪,借学生之口问自己想问的内容,既引导课堂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又增强了生生之间的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p><p>3.学生不会回答时,老师反应很迅速,马上请其他学生来救场;</p><p>4.当不会回答的学生听懂了别人的回答后,老师马上请这位学生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确保她是真的听懂了,照顾到尽可能多的学生。</p> <p>❓</p><p>1.到目前为止,导入的时间已经花了14分50秒,是否时间有点过长;</p><p>2.从本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本来一道较简单的导入题花费时间比较久;</p><p>3.每次上台板书的人数至少有3人,多的时候有4-6人,同时这么多人上台是否会造成混乱的局面。</p> <p>🌸</p><p>1.一题多解,尝试不同的思路来解题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挺好的;</p><p>2.最后讨论后找到了做错题的那位学生,学生说自己想错了,老师能立马为学生解围,说吴老师也经常弄错,这里充分照顾到学生的想法;</p><p><br></p> <p>🌸</p><p>1.后来新授提到了一个新的题目:语文组有5人,数学组有7人,问一共有几人?这时候有没有更复杂的情况?学生说没有,这时老师有些着急,于是说我可能没有表达清楚,我再重新说一次。没有责怪学生,而是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减小学生的压力;</p><p>2.后来通过一组活动,4号和5号既在数学组又在语文组,让学生将编号放到相应的小组里,于是开始了一场抢人大赛,引发矛盾,推动课堂的发展,想办法解决这样的困难。</p> <p>❓</p><p>1.当时学生说4号和5号重复了两次,但老师却没有及时引导,应该是重复了1次才对,所以要时刻关注课堂生成并及时引导</p> <p>🌸</p><p>1.将4号和5号放在两个组中间,这样离两个组都近,解决了问题;</p><p>2.紧接着老师又继续追问,怎么样才可以表示4号、5号既在语文组又在数学组。其实这时候老师有动作的提示,有一个圈的动作,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课堂上适当的提醒还是挺有必要的;</p><p>3.当问到一个问题,数一数是最简单的,结果学生可能因为太紧张,明明数出来却说了另一个数字,全班哄笑。这时吴老师机智救场,说笑声过去以后要有思考,能带着学生去思考,而不是一直处于不利于课堂发展的局面。</p> <p>🌸</p><p>1.带着学生弄懂算式里每个数的含义,其实也是带着学生思考如何去列式,整理思路的过程非常重要;</p><p>2.在板书里加上“只”、“又”这样的字眼,能明确每个数字为什么在那个圈里;</p><p>3.反复问为什么要减2,进一步理解是因为重复了所以才要减;</p><p>4.最后呈现的教具非常好,能直观感受到为什么最后只能重复5个人,比语言直观。</p> <p>🌸</p><p>1.通过图示感受到三种情况:</p><p>大圈包含小圈;</p><p>你中有我,我中有你;</p><p>你是你,我是我;</p><p>2.看着图示重新说个故事,升华了这节课的内容,将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贯穿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理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