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髦

力争上游58

<h5><b>校园一枝花</b></h5> <h1>  说到时髦一词,似乎现在的人们不再提及,就连写文章的人也很难看到用时髦一词。不知不觉中,时尚、时兴、帅呆了、酷毙了、入流、入时、潮人、美女、小鲜肉......把时髦一词吞噬的无影无踪。要知道,时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城市里的男孩女孩追逐的梦想,如今年龄在60—70岁人仍然会对那段青春岁月记忆犹新。尽管那时国家正处在经济恢复时期和接下来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可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那时的孩子或年轻人将时髦一词定义为美的代名词,他们对美的追求表现出的是那么的独特、自我、含蓄、别样,有时甚至寒酸、另类。也许这正是那个特殊年代独有的,它不能复制,更不能效仿,它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和印记。</h1><p><br></p> <h5><b>漂亮的头绫子</b></h5> <h1>  如今我们与那个年代相隔近半个世纪,对于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说,留在脑海的记忆已经渐行渐远了。而现在的孩子们、年轻人以及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很难想象那个年代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如此淳朴、真挚,就连女孩子用来打扮自己那些头绫子、发夹、头卡(qia)等漂亮头饰,都会成为她们炫耀自己时髦的资本,以博得同龄人的赞美。 而对于那些家庭有些背景的男孩,如果能有一套军装,一双军胶鞋、一顶军帽(有单帽、棉帽之分,笔者所指均为单帽),那可就是男孩时髦的标配。</h1> <h5><b>军衣军帽军挎包</b></h5><p><br></p> <h5><b>时髦的小朋友</b></h5> <h1>  说到那些追求时髦的女孩们,在现在人看来她们的穿戴、打扮或许让你失望。在那个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她们穿衣的颜色、款式仿佛都是“凝固”的。黄色、蓝色是全社会两大主色调。款式,小翻领上衣加长裤。如果敢在众人面前穿着花色连衣裙,脚踏丁字皮鞋,我敢负责任地说,会把她们当成封资修的小残余,不遭到批判才怪呢。尽管这样,也没阻碍女孩们对美的向往,她们把单色调的衣服进行巧妙、富有创意的“加工”。于是乎,将好端端的上衣进行毫不留情的“再加工”。剪短上衣的底边和袖口,再用其他不同颜色面料的边角料替换被剪去的部分,当细心的家长产生质疑时,她们会堂而皇之地说:艰苦朴素,穿小了的衣服再利用。多么充分的理由啊,让单色调的上衣变得多彩和与众不同。就是这样廉价、寒酸的时髦上衣,在她们看来似乎要比如今那些时尚女孩穿的世界知名品牌衣服还要觉得神气。</h1><p><br></p> <h5><b>彩色塑料发卡</b></h5> <h1>  口罩的神奇。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那些时髦的男孩女孩们一定会戴上一个一毛二分钱的医用白口罩(起初是医用口罩,后来是自制双层白色的确良口罩,洁白、平整、精致更受青睐)。但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尽管气温在零下10—20度,多数的男孩女孩不会直接戴上口罩御寒面部。他们往往会把口罩带挂在脖领后,再将口罩掖在衣服上边第二个与第三个纽扣间的衣服内,白色口罩带在前胸构成一个大大的V字形。要是男孩穿的是黄军装上衣,女孩穿的是碎花棉袄罩,再搭配上手工编织的毛线脖套,就更能博人眼球,让神奇的口罩给他们增添了自信。夸张点说,男孩的V字形白色口罩带就仿佛像是戴着比如今一些土豪脖子上戴着如同牵狗铁链子粗细的黄金项链还要得意;而女孩的V字形白色口罩带堪比时下富婆们脖子上戴的镶嵌宝石的白金项链还要耀眼。</h1> <h5><b>口罩带的神奇</b></h5> <h5><b>时髦美丽的红小兵</b></h5> <h1>  在那个年代,老百姓对于穿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美其名曰:不忘本。可实际上老百姓生活过的并不富裕,要说哪家的孩子没穿过带补丁的衣服、裤子,恐怕不多。即使这样,聪明的孩子们也没放弃对时髦的追求,将穿旧的裤子经过他们一番“以旧换新”的“改造”后,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br>  先说“改造”之一,褪了色的裤子,如不需要大的改动,可以买两三毛钱一袋的染衣服的颜料,将裤子放入颜料锅里沸煮漂染,经过此番漂染的裤子,就如同新做的裤子没什么两样,这可让孩子们无不喜出望外。<br>  再说“改造”之二,那些褪了色、裆大、腿粗、腿长的裤子,可就要彻底“改造”了。对于有三大件(缝纫机、手表、自行车)的家庭,那“改造”起来就方便多了,我本人就是在这种“改造”中学会做缝纫机活的。首先要把裤子每针每线全部拆开,再把裤里当成裤面,将大裆裤改成小裆裤,粗腿裤裁剪成细腿裤,长腿裤缩减成吊腿裤。经过孩子们巧手的精心缝制,“崭新”、时髦的裤子就这样诞生了。穿上“改造”好的裤子,脚上换双上海牌花色尼龙袜子,踏着胶底帆布面小白鞋,你再看他们的神情要比如今那些满身穿着世界名牌的美女或小鲜肉们还要傲气。可大家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就是这么廉价的“时髦”,这么朴实的追求,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男孩子为了能有一顶自己喜爱的黄军帽,来满足自己追求时髦那点虚荣心去铤而走险。</h1><h1> 不禁要问,铤而走险?那么严重?这也正是那个崇尚英雄(军人)与物资匮乏的年代产生的碰撞,使得一些孩子和年轻人价值观产生了扭曲。为了获得一顶军帽去铤而走险,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的马路上,抢劫别人头上戴的军帽。在当年,即使被抓到,押送到派出所,也不过教育一下,放走了之,可却让时髦变了味。</h1> <h5><b>冬日里的滑冰帽</b></h5> <h1>  在我经历中有一件在现在看来是很奇葩的事。中学读书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穿胶底帆布面白鞋,不是说不喜欢穿皮鞋,皮鞋对普通人家孩子来说是奢望。能有一双白鞋,也算是令人羡慕的事。不过,那也要省着穿。盛大的节日,每年春秋两届田径校运动会,篮球、足球场上才是展示他们心爱的小白鞋最佳的场合。但要保持小白鞋“一尘不染”,“洁白如玉”,那可是要有不小的投入。家境好还可以,买二毛二分钱一盒的白鞋粉,时不时对白鞋进行“粉饰”。可对于那些买得起马配不起鞍的同学那可要动点小心思。故事来了:一时间,班上穿小白鞋的多了起来,可讲台桌上满盒的粉笔用不了几天就空空如也,常常害得坐在前排的小个子同学在讲课中途帮老师到办公室取粉笔。此情况也在一些班级发生,可我那班主任哪里想到,那些买不起白鞋粉的学生,神不知鬼不觉的顺走了粉笔,用来涂抹他们那心爱的小白鞋。还以为学生们淘气,用来乱写乱画,或者把粉笔当成仇恨的“子弹”袭击对方。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粉笔盒不再出现在讲台桌上了,科任老师包括我的班主任老师,每次来上课都要自带几根粉笔,省去了小个子同学跑腿的麻烦。</h1> <h5><b>碎花棉袄罩 毛线脖套</b></h5> <h1>  故事讲到这里,不得不给读者留下点遗憾,我至今没去求证班主任老师是否知道粉笔被“偷”的秘密,也许可敬的班主任老师有意给“偷”粉笔的学生留下一点尊严吧。<br>  时髦,讲给今天的孩子们或许让他们感到滑稽、可笑,可毕竟是那个年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缩影。或许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更能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应该珍惜的,什么是不该忘记的......<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h1> 二0二0年三月十八日于沈阳</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