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路&上班的路

普洱茶

<p>  “书山勤为径,子鼠读当先”安幼寒假教师共读论三组分享。</p> <p> 《上学的路》是一本超级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图画书。正是它给了我拍摄“上班的路”的启发,并成为从2017年持续关注的摄影专题《直线距离1000米》。日复日、年复年,每天走到从建设大街到北大街的上班路上,今天和昨天、前一秒和下一秒,永不可复制的瞬间,总让人感到新鲜并为之动容。“说不定今天上班路上会遇到一些新鲜事儿!”是我每次出门前的默念。</p><p> 不仅如此,世界的奇妙之处还在于他的同步进行时,当你坐在咖啡厅喝咖啡时,隔壁的人正在吃着蘸醋的饺子。远远望去,闪过的玻璃橱窗就像驶过的列车,车窗里的人在各自的世界中丰富而有序的活着,而我隐身其中,自嘲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p><p> 言归正传,说说《上学的路》这本书。</p> <p>【波兰】伊娃娜.奇米勒斯卡/著.绘</p><p> 徐丽红/译</p> <p>我要上学去了。</p> <p>美美地吃完早餐,走出家门。</p> <p>遇见晨练回来的邻居叔叔。</p> <p>路过牙科诊所,</p> <p>路过花店,</p> <p>路过家具店,</p> <p>穿过公园。</p> <p>每一步都会看见有趣的风景。</p> <p>不过我还是想起妈妈的话。</p> <p>不要东张西望!</p> <p>危险无处不在!</p> <p>过马路要小心!</p> <p>不要跟陌生人走!</p> <p>不要胡思乱想!</p> <p>啊,要迟到了!</p> <p>我可不想挨批评。</p> <p>我飞快地冲进教室。</p> <p>放学了,我走另一条路回家。</p> <p>路过蔬菜店,</p> <p>路过水产店,</p> <p>路过公安局,</p> <p>遇见音乐家在街头演奏。</p> <p>不过,我牢牢地记得妈妈的话,</p> <p>尽管每一步都会看见有趣的风景。</p> <p>回到家里,</p> <p>全家人都为我开心,</p> <p>最开心的当然是弟弟。</p> <p>他什么时候才能迈出第一步呢?</p> <p>  全书中一只“棕色脚印”这一鲜明的符号贯穿始终,配上简练而富有张力的文字形成上学路上的世界。最有趣的是,每路过一个场景,这个神奇的棕色脚印就隐身于门、杯子、牙齿、小狗、汽车、婴儿、鸭子、红绿灯、耳朵、手、花、大提琴……衍生出相关的情景画面。</p><p> 因为打算分享这本书,所以有了更进一步的阅读。不同心境和时间下阅读同一本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也有了些许疑问和惊喜。(仅限个人理解,愿和各位老师交流。)</p><p> 一、“每一步都会看到有趣的风景”,在这一页中,开始看了半天也没看出画面中是什么东西,把书旋转一下,才发现是一辆被吊起的事故汽车,竟有一点小雀跃。(何况是孩子呢)</p><p> 二、“我飞快冲出教室”和“ 他什么时候才能迈出第一步呢”,全书只有这两页是两只脚印,而正是在自己和弟弟的形象出现时,作者的用意何在?</p><p> 三、“不要东张西望”,被双手拿下的头,有一种夸张的超现实主义,可见路上的新鲜事儿,已经让孩子心驰神往。</p><p> 四、“放学了,我走另一条路回家”,有种转身跟随孩子对未知的好奇心,踏上回家之路的代入感。(下班回家,你选择过另一条路吗?我有!)</p><p> 五、“不要胡思乱想”,可以看得出孩子内心的恐惧和自我调整过程。 </p><p> 六、最后弟弟的出现,说明这是个二胎家庭。年幼的孩子独自上学,可能是无奈之举,也可能是放手去爱。</p><p> 七、“不过我还是想起妈妈的话”;“不过,我牢牢地记得妈妈的话”;“回到家里,全家人都为我开心”,从这几句话中,能看出妈妈对独自上学孩子的担心而千叮万嘱;对成长中的孩子感到欣慰与肯定,同时孩子从中获得了信心与成就感。</p><p> 八、“他什么时候才能迈出第一步呢”,画面中弟弟的样子像极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阿姆斯特朗的形象,隐喻自在其中。</p><p> 仔细观察画面,脚印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有左脚的、也有右脚的,看似静止平面的脚印实则是一个物质、时间、空间的多维度空间,再加上风轻云淡的人物心理活动,使得这本书灵动、有趣、耐看。</p> <p>  是的,不仅婴孩需要迈出生理发育的第一步,成人也需要迈出精神发育的第一步。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旅行、独处等各种方式实现自我的救赎。很多时候我们以各种理由推脱,总不能迈出那一步。要知道所谓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过是经过:挣扎、筹备、抉择,直至出逃之念达到极限并在力所能及的承受力下达成的。试着推开一些琐事,用身心去丈量和感知内心深爱的领地。</p> <p>  愿脚踏实地、胸怀理想;仰望星空,诗意盎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