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万物复苏,春光耀人。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的开端,赫行实验学校一群语文人,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打开了春天的美好。3月20日由二道区语文教研员刘葆春老师发展中心牵头,来自赫行实验学校的16位语文老师齐聚钉钉会议室,以网络备课平台为依托,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主题学习”在线集体备课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二道区教研员刘葆春老师、赫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领衔人周艳丽老师及九年级全体语文教师。</p> <p> 活动由九年级备课组长周艳丽老师主持,首先她向大家阐明了疫情当前网络课堂的优势及弊端,也强调了九年级语文课堂的重要性,部署了九年级未来一周的授课目标及重点。同时,也针对周丙峰老师的公开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提出了针对性见解。</p> <p>会议第二项:周丙峰老师首先针对自己的公开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及课后的教学反思。</p><p> 他指出,本堂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还有很多,值得提升的关键点:</p><p>1.加强预习是更透彻的理解诗词的先决条件。课前预习不够,由于学生历史知识匮乏,知识面狭窄,在分析诗词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分析背景,同时是网上授课,以至于在讲授过程中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冷场。</p><p>2.熟读成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多阅读诗词。学生读的太少,要给孩子读的时间,不能让老师一直读。只要读的遍数够,学生自然就背下来了。</p><p>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深刻体会作者情感,是学习诗词的一大关键。学古诗不能要仅仅停留在会背诵、能默写上,注重培养孩子鉴赏能力,在诗词的授课过程中极为重要,要多设置有引导性的问题和孩子互动,让孩子主动发掘诗词的魅力。</p><p><br></p> <p> 活动第三项:各位老师针对于周丙峰老师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进行相关的评课说明。</p> <p> 鞠红老师:</p><p> 周丙锋老师让学生入境入情感悟诗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教学古诗时,他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网络授课运用直观法,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且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让学生去读诗去想象,并在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和意境。</p><p>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诵读对学生的影响是较为深刻的。周老师教学中真正贯彻了“以读为本”的理念,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p><p> 周老师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是最让我会学习的地方。</p> <p> 张慧娟老师:</p><p> 听了周丙峰老师的课,感觉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四个方面。</p><p>第一个,他首先通过一个白发长者《破阵子》的朗诵创设情境;</p><p>第二呢,他的整个的串讲过程,语言丰富、重难点突出,又不乏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与学生的连麦又加强了师生互动。</p><p>第三,接着分别从构思、“壮”的内涵等角度对全词进行总结,有助于学生对诗词内容更深刻的理解。</p><p>最后,又将本词与《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初猎》进行了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p> <p> 周光泽老师:</p><p> 周丙峰老师的课热情洋溢,他用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这一点对网课来讲非常可贵。他授课思路清晰,由读入文引导孩子们对诗词句加以分析,加以体会,最后落到情感主旨上,而且进行了比较阅读,拓展了孩子们的思维。这种讲课思路由浅入深,让所有孩子都能跟上老师的步伐,都能有自己的收获,在收获中获得一种学习的快乐,也就能更大的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p> <p> 王萍萍老师:</p><p> 周丙峰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了一位男老师所独有的魅力。他的课充满激情,语言幽默风趣,有极强的感染力,有时就像讲评书一般,将学生更好的带入到他的课堂当中去。这大大解决了网课与学生互动极难的问题,他以他自己独有的方式吸引住学生的眼球。</p><p> 三分诗,七分读。周老师的课,最大的亮点是反复吟诵。用这种方式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听读中感其“壮”,悟其情。</p><p> 其次就是周老师这节课,给学生拓展了南宋的社会背景以及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领会词意,把握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在最后还做了比较阅读的训练。这节课开拓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p><p> 最后我想谈谈我对诗词教学的认识。虽教无定法,但诗词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利用诗词人的其他文本知人论世,如何通过文本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继续探索此种教学方法。</p> <p> 郑权老师:</p><p> 周丙峰老师的授课慷慨激昂,感情充沛,让人印象深刻。他先从词的朗读入手,抑扬顿挫,气势恢宏的朗诵,仿佛带领我们回到了金戈铁马的征战沙场,辛弃疾赋词时的悲壮之感在心中油然而生;周老师对词句声情并茂的解读,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词句中作者壮志难酬、英雄末路的悲愤;</p><p> 周老师从表达方式、写作手法、思想感情三方面对《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与《破阵子》三首词进行了对比,直观鲜明地表现出三首词在手法和思想上的异同,启示我突破旧有诗词教学方法的圏囿,向诗歌教学的纵深化挖掘,九下教材中有三首辛弃疾的词,分别写于辛弃疾不同年龄段,教学中可结合词人生平经历分析不同阶段作品风格,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诗词的内涵。</p><p><br></p> <p> 会议第四项:青年教师分享听课体会及收获。</p> <p> 王茹老师:</p><p> 我主要听了郑权老师和鞠红老师的课。郑权老师在讲授《出师表》时,从段落的分析,到写作手法,艺术成就的总结梳理上,思路非常清晰细致。这么长的一篇文言文,郑老师思路清楚,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p><p> 鞠红老师在讲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通过纪录片《家在中国》进行导入,又结合了当下的疫情,谈到了家与国的关系,然后引出舒婷的现代诗。能感觉到学生们在这种情境下很快地进入了状态,体会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我想这也是当下对学生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吧。</p><p> 网络授课的最大优势就是我们想让孩子感知什么就可以马上以视觉的形式呈现什么,因此很好地利用网课,也是打开学生视野的一个有效方法。</p> <p> 王丹凤老师</p><p> 我主要听了李欣宇老师和周艳丽老师的课,李欣宇老师讲练简爱,让我深受启发,讲趣事文本,讲精彩段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赏析,为现代文服务。为中考蓄势。同时还以自己的读书体会指导学生读名著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与思考。</p><p> 周艳丽老师的《出师表》给我们年轻教师以指导,细心细致讲知识点,全面网罗,重难点标记清晰,对我们无私倾囊指导,引领我们年轻教师前行。她的《唐雎不辱使命》又给我们以示范新型网课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全方位多角度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上课,时时能给学生以警策,又照顾到了每一位同学。教态温和,如沐春风,鼓励式语言,一句又一句……</p><p> 我也通过其他学科老师的课堂,去探讨网络授课的相关的方法,从化学老师课堂,我学到了课堂上教师语言幽默性会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角度地去从不同的课堂吸取优秀的教学方式。</p><p> 通过听课感受到了每一位语文人都在努力奔跑,丰富自己,滋养学生。紧跟大家步伐,向大家学习。为自己下一步学习建立鲜明目标,备课要再细中更细,知识面也要拓宽加大。利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营造语文语言意境。</p> <p>曲爽老师:</p><p> 我最近听了周艳丽老师的课,感触颇深。周老师对于知识点详细的讲解,知识面的拓宽,教学方法的创新,给了我非常大的启示。她利用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地有效的克服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溜号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积极地向她学习,创建了班级分组,小组互相监督配合,互相讲解,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我也组织多种多样的课的作业形式,如思维导图手抄报等,在周老师的影响下,我们班级的孩子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p> <p> 张一宁老师:</p><p> 网课形式不同于面对面教学,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因此我想学习一下同事们是如何进行网络教学和互动的。最近两周我听了王萍萍老师的网课,收获颇多。</p><p> 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她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非常详细,包括词性,词类活用,断句,文言文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都详细的打到课件上,一个一个分析,给学生时间进行笔记抄写,并且当中穿插着让学生在互动面板上回答问题,每讲完一个知识点,让学生确认没有问题,而且还会让学生自己总结,提出问题全班一起解决,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p><p> 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跟着她互动,把自己的想法发上来,教师对于学生的反馈能够及时处理,并且在文言文讲解中,能够做到翻译完一部分文章之后马上进行分析,不会出现学生全部翻译完以后把前面部分忘了的情况,这是我要效仿的地方。</p><p> 最后,我个人认为也可以多使用连麦的方式,不会占用太多时间,无规律提问,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紧迫感,降低学生溜号的程度,提高课堂效率。</p> <p> 李欣宇老师:</p><p> 除组内听课外,还参加了吉林大学现代文学研究和西方文论课程的学习。整理分析部编版教材鲁迅课文选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六篇课文的教学思路,将小说人物命名、人物性格、时代背景和鲁迅思想从本文中进行提取挖掘。从《伤逝》一文人物姓名“涓生”中获取思考:分析九年级下册小说单元《蒲柳人家》选文中“周檎”这一名字是否同样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檎”原指“落叶小乔木,果实像苹果而小,是常见的水果”,其生命力顽强且果实常见;“周”意味着“周而复始”,作者刘绍棠赋予这个人物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革命精神,鼓舞人们坚信抗日胜利的决心,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朴实。这一课将乡土文学、寻根文学和荷花淀派相关文学常识渗透给学生,启发学生获取更多的文化认同。</p> <p>语文学科领衔人周艳丽老师:</p><p> 一、抓住重点注重教学结构的合理设计。</p><p>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壮词用准确、生动、凝练的语言表达全词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周老师始终围绕着这一点来展开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合理、有序。在突破难点时巧妙地抓住了“可怜白发生”这一核心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插入介绍了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帮助学生理解了《破阵子》的主题思想。</p><p> 二、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和氛围的创设。</p><p> 周老师在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氛围的创设,是非常有特色的。秉峰老师的教学设计适合当前网课新形势,关注了空间朗读的处理,用白发苍苍的薛老师的朗读,音乐会的形式,迅速把学生带入南宋的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活中,带入一种白发微霜的惨淡中,壮志难酬的情境中。周老师的男高音范读充满了豪情壮志,模拟战斗中号角满天,冲杀弦惊的声音,有特效效果。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始终以饱满的感情投入以此感染学生带领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创设出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完全沉浸在词人的那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之中他们无不把自己的体验融入到文中人物中去与主人公同喜同哀。</p><p> 三、设计上重视诗词鉴赏和对比阅读,紧扣新形势,结合学生实际,连麦学生,进行互动,效果比较明显。联系南宋灭亡的时代背景,讲清人物的内心世界。</p><p> 四、体现了教学的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p><p> 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生长着的解读文本的局面。</p> <p> 最后,二道区语文教研员刘葆春老师强调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更好地提供了教师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是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p><p> 刘老师还提出了“减负、高效、求实、灵动、凝聚、求精”的思想,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师应围绕“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开展教学研究,以合作探究为主,创设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超越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成长。</p><p> 今天的教研活动如夏日的微风,流进每个人的心田,大家的心灵在一起进行了教育思想的碰撞,刘老师祝各位老师在此次活动有所收获。春天来了,疫情将大家困在家中,但是此次线上教研活动大家热情不减,相信各位老师正在积蓄能量,我们静待教研花开!</p><p> </p> <p>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疫情困住了语文人的脚步,但是无法阻挡语文人的热情,等到春暖花开之时,我们继续相约课堂,相约知识的海洋!</p> <p style="text-align: right;">文:曲爽</p><p style="text-align: right;">图:语文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