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的教子之道一一艺术上的知音

张红

<p> 冷静而又深沉的笔触,深刻而又意蕴深长的感受。百篇书信里,他对儿子谈艺术,精辟的论述,他告诉了儿子在他国所学不到的艺术之理;儿子与他谈艺术,交流心得,他与父亲,他与这位难得的知音,在艺术之路上不断产生共鸣。</p> <p> 作为一名读者,不太了解音乐,不懂得音乐上的理论,而傅雷的信,教儿子怎样做音乐艺术,带领读者去欣赏这种艺术,并去看到一些艺术之外的深邃……</p> <p> 1954年八月十一日午前----在艺术之路上找自己。"弹琴不能徒恃感觉……从这两方面得来的,必须要经过理性的整理,归纳,才能深深的化入自己的心灵,成为你个性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艺术本就是朦胧的,如画画和创造,艺术的审美,我们通常会说,凭感觉,好似在艺术的面前,所谓的审美标准都飘散了。而在这封信里,傅雷却把它写得清晰。他一直与傅聪强调,不要听从自己的感觉。以有些艺术家的风格总是随外界因素变化而变化让傅聪明白,在外学习汲取的精华要内化为己的个性;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也不要被他人所影响。无论何时,把艺术放在心上,永远不要丟失自己。</p> <p> 1954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夜----在艺术之路上寻境界。"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形象的比喻,帮儿子找到艺术境界的定义。怎样才是最高境界?用音乐与技巧的关系,他让儿子把模糊音乐关系理清楚。"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就是这样一句话,点亮了一切。技巧是达到艺术目的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里,需要有恒心,有坚定的信念,有理智的一步步足覆实地,这或许就是这最高境界吧。</p> <p> 1963年十一月三日----在艺术之路上养耐性。这封信,傅雷为傅聪打破了艺术创作的种种问题。再次强调----艺术不能抽象。就像人不能离开水一样,艺术是不能脱离群众的。最重要的,还是音乐的格调:温馨亲切,有人情味。这是音乐艺术的保障。有了保障,自然便谈到了艺术修养,创作理念。告诉儿子,精益求精,抓稳细节。艺术靠大脑,而大脑也不能被思维局限,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简单来说是坚持,深刻来说这是一种耐性,与艺术的交流,刚毅的秉性。</p> <p> 在傅雷的勾勒下,艺术是美好的,高尚的,严谨的。在这里,作为读者的我,有最大感悟的,是"知音"二字。他与傅聪以这样的身份交流,让艺术变得不再神秘,不再扑朔迷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