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武汉火车站。图自网络</p><p><br></p><p>3月18日,处于全国新冠肺炎疫情中心的湖北省自疫情出现以来,首次报告没有新增确诊病例,标志着中国国内的疫情迎来转折点!(自3月21日已经连续四天清零)</p><p><br></p><p>振奋人心的消息,令人浮想联翩……</p> <p>金银潭医院一线病房医务人员工作时的合影(1月26日摄)。图自新华社</p><p><br></p><p>疫情回顾</p><p><br></p><p>2019年12月,湖北省部分医院陆续收治了一些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12月27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张继先医生向医院报告了其接诊3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情况。当天,武汉市疾控中心安排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12月29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又报告发现4例来自于华南海鲜市场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武汉市卫健委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调查,并于12月30日15时10分、18时50分在系统内下发《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等两份部门文件,要求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全面开展华南海鲜市场相关肺炎病例搜索和回顾性调查。</p> <p>钟南山院士</p><p><br></p><p>2020年1月20日晚,钟南山院士捅破了新冠肺炎“人传人”,举国震动。两天后,也就是22日深夜或者说23日凌晨,武汉宣告封城。这个决定很超前,它对扭转局面起了决定性作用。</p><p><br></p><p>大年初一晚上,也就是25日,北京宣布第二天开始停止进出首都的所有省际客运,那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那一天中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共1975例,死亡56例。而武汉封城前夕的22日,全国确诊571例,死亡17例。也就是说,中国是在这样的数据基础上做出武汉封城和全国性动员一系列重大决策的。</p> <p>1月26日,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开始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图自新华视点</p><p><br></p><p>1月24日(除夕)夜,第一批解放军医疗队空降在武汉。火神山医院1月23日在武汉封城的当天就动工兴建,2月3日正式收治病人。第一批三所方舱医院2月5日建成,它们随后共建了16所。随着医院床位增加,武汉喊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口号,这项工作于2月19日晚宣告实现。这是武汉和湖北省抗疫的一个标志性时刻,它意味着武汉社会上能够发现的感染者全都得以入院隔离治疗,这为湖北和武汉新增病例的逐渐减少奠定了坚实基础。</p> <p>福州三县洲大桥</p><p><br></p><p>从2月4日开始,湖北省以外的中国其他地区就出现了确诊病例的首次下降。当这种下降在湖北省之外持续多日并成为趋势时,中国就已经看到了控制住疫情的曙光。在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全国医务人员集中到武汉和湖北。武汉封城形成湖北省和全国两个抗疫战场,后一个战场先取得胜利,然后集中全国力量打武汉保卫战的战略全面奏效。</p> <p>福州西湖</p><p><br></p><p>2月中旬,“复工复产”的口号开始叫响,此时离武汉封城只过去了大约20天。</p> <p>众所周知,人类对抗病毒的有效策略是:隔离、药物和疫苗!</p><p><br></p><p>隔离,就是降低接触:一方面,尽快发现新患者,并且将他们隔离在专门的医疗机构里;另一方面,限制人群的大规模流动和公众集会,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降低感染率。</p><p><br></p><p>药物,即在研制出有效防范病毒的疫苗之前,找到能部分延缓病毒感染过程、减轻疾病症状或治愈疾病的药物。</p><p><br></p><p>疫苗,才是彻底根治病毒性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p> <p>美国“商业内幕”网站3月16日文章,原题:《中国为遏制冠状病毒所采取的11项极限措施,凸显世界其他地区没有做好应对疫情的准备》</p><p><br></p><p>1.火车不在疫情重灾区武汉停靠。而火车等密闭形式的运输工具可能成为疾病的传播媒介。</p><p>2.在中国,怀疑自己感染病毒的人可以去全国各地的发热门诊。如有必要,患者还会接受CT扫描。</p><p>3.病毒检测容易且免费。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对这种新病毒的检测是免费的,治疗费用除医保承担的部分,剩余由政府负担。</p><p>4.中国工人夜以继日辛苦工作,火速建成新医院。为抗击疫情,中国迅速建成了有1000到1300张病床的医院,其中一家在6天内建成,另一家15天内建成。</p><p>5.为遏制病毒传播,中国隔断整个医院病房。</p><p>6.中国早在2002年至2003年“非典”暴发期间就进行过大规模密切接触者追踪。</p><p>7.中国使用技术追踪每一个病例。</p><p>8.推迟非紧急医疗服务,把许多医生的诊视放到网上。</p><p>9.中国人待在家里时较容易获得额外的食物和供应。</p><p>10.人们迅速转换角色协助抗疫。</p><p>11.中国公民也在个人层面为抗疫做出自己的贡献。</p> <p>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布鲁斯·艾尔沃德说:“由于积极应对,数十万中国人避免了感染。”他还表示,中国所用的办法是“老式的公共卫生工具”,但“配以严厉和创新的方式,规模前所未见”。</p> <p>3月21日全国疫情图</p><p><br></p><p>除了隔离,此次抗疫的药物治疗也是卓有成效的。截至3月21日,全国已治愈新冠肺炎病例71876人。</p><p><br></p><p>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1日,全国支援武汉的共有31支医疗队、42000多人。</p> <p>3月16日20时18分,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了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开始展开临床试验。</p> <p>3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新冠肺炎疫苗,预计今年9月就可以用在人身上!</p> <p>新四军苏北部队军地防治人员完成扑灭疫病任务后合影</p><p><br></p><p>回望历史,人类就是在与病毒的持续斗争中不断提高战胜病毒能力的。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就曾经领导中国人民战胜过一个又一个“瘟神”。</p><p><br></p><p>抗战时期,黄克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就曾带领苏北抗日根据地军民战胜了当地流行的疾病——黑热病。</p><p><br></p><p>黑热病曾是一种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的地方病,其中淮海和盐阜二区是重流行区。这种病经飞虫白蛉叮咬传染。一旦得病,又未得到有效治疗,死亡率很高,75%的病人在两三年内因极度贫血和衰竭而死于并发病。1940年秋,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来到苏北开辟抗日根据地,并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三师卫生部组织专门人员编写了有关黑热病病原体感染途径、症状、防治办法等科普宣传材料,发给连队卫生员及各休养所或门诊部,广泛向群众宣传,并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尽可能使用蚊帐,减少蚊虫传播;二是建立休养所,培训医疗卫生人员,收治黑热病人;三是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军民卫生运动,尤其是防止饮水污染。至1945年12月,共治愈了近千名黑热病人。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p> <p>侵华日军细菌部队</p><p><br></p><p>资料表明:从1933年开始,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东北进行了12年的罪恶实验研究,期间大约有超过3000名中国和苏联人,死在他们的研究之下。</p><p><br></p><p> 1939年至1942年间,731部队远征浙江,在衢州、宁波、上虞、金化等地空投细菌武器。到1945年撤退的时候,由于草草了事,也引发了驻地周围的大规模瘟疫横行,造成了周边群众的大量死伤。受害最深的衢州地区,更是造成连续8年传染病大流行,受害者超过30万人,其中死亡5万多人,且毒害一直延长到1949年以后,侵华日军的罪恶罄竹难书。</p> <p>志愿军部队申讨美军细菌战</p><p><br></p><p>1952年1月27日夜,多批美国飞机在志愿军阵地上空低飞盘旋,却未像往常一样俯冲投弹。次日(28日)早晨,第375团战士李广福首先在驻地金谷里山坡上发现大量苍蝇、跳蚤和蜘蛛等昆虫,散布在约200米长、100米宽的雪地上。随后,第375团在外远地、龙沼洞等地也发现了大批昆虫,形似虱子、黑蝇或蜘蛛,但又不完全相似,散布面积约6公里,当地居民也都不认识此虫。第42军在分析了有关情况后,初步判断:“此虫发生可疑,数地同时发生,较集中密集,可能是敌人散布的细菌虫”。但当时该军卫生技术设备和水平有限,无法确认到底带有何种细菌,因此除立即采取措施焚烧昆虫外,马上把情况报告志愿军总部。</p><p><br></p><p>1952年3月1日,成立了以邓华为主任委员,韩先楚、吴之理为副主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防疫委员会。很快,防疫工作从兵团一直下沉到连队上,各驻区的军民联合防疫委员会也相继组成。卫生防疫配合疫苗接种,很快美国人的细菌战成了无用战。</p> <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成立的公共卫生局就设立了防疫班,负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布局,并把消灭传染病当成重大战役。党和政府放手发动群众,带领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消灭传染病运动。</p><p><br></p><p>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国进行了3次强制性全民种痘和2次接种行动,5亿多人口共发放了18亿剂牛痘疫苗。</p><p><br></p><p> 1955年前后发生了严重的血吸虫病的问题,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12个省、市区流行血吸虫病,患者约1000万人,约有1亿人民受到威胁。毛泽东多次开会听取汇报,布置任务。在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派出大批医疗队到疫区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各级党委认真传达动员,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规划,采取各种措施,充实防治人员,建立健全防治机构,加强科学研究,教育发动群众。从1955年底和1956年春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防治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在各个疫区蓬勃开展。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导了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毛主席看后,欣然写下了《送瘟神》的诗篇。</p> <p>2003年发生的“非典”人们记忆最深。当时这场全民“抗疫”的战斗,依然是全面胜利,更是显示了我党和全国人民在疫情面前的无畏斗志和必胜的信心。</p><p><br></p><p> 这些历史上的“战疫”,体现出了中国人民为了保护自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每次都是艰苦而不屈的。</p> <p>抗击疫情也是人民战争,需要全民动员才能最终战胜瘟疫。正如1958年7月1日毛主席在《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后记》里面所讲:“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p><p><br></p><p> 中国历史上的“抗疫”斗争载于史籍,留存于我们的记忆里,这些都反映出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惧怕瘟疫,也从来没有被这种磨难压垮过,而是迎难而上,愈挫愈勇。今日之中国,承袭着先祖的智慧经验,创新着依靠群众的至上法宝,向新冠肺炎疫情发起了又一次的人民战争。</p><p><br></p><p>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挥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依靠识大体明大义的全体中国人民,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后胜利!</p> <p>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多位院士在这场艰巨的战役中义无反顾挺身而出。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黄璐琦、张伯礼、陈薇、乔杰、仝小林等业内著名院士,以及他们的团队齐聚湖北。</p><p><br></p><p>抗击疫情中,8位院士的8个正确决定,成功扭转疫情!建议人人都该知道!</p> <p>钟南山:“根据目前的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p><p><br></p><p>1月20日晚上9点30分,央视《新闻1+1》节目连线钟南山,面对白岩松的提问,他作了上述这番回答,依据是“在广东有2个病例,没去过武汉,但家人去了武汉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p><p><br></p><p>斩钉截铁的回答让大家知道疫情的严重性!</p> <p>李兰娟:“武汉封城刻不容缓!”</p><p><br></p><p>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p><p><br></p><p>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p><p><br></p><p>次日,武汉采取封城。 </p><p><br></p><p>李兰娟院士接受采访时说,“武汉实施进出人员管控是因为疫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只有严格地控制传染源,才能不让传染病发生大流行。”</p> <p>王辰:提出建立“方舱医院”</p><p><br></p><p>2月1日,王辰院士随中日医院医疗队赶赴武汉,在实地走访后指出,武汉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病毒的社会传播和扩散问题。迅速地把确诊的轻症病人都收治起来,给予医疗照顾,与家庭与社会隔离,避免造成新的传染源,至关重要。</p><p><br></p><p>他提出建立“方舱医院”,对患者要应收尽收。</p><p><br></p><p>48小时后,首批3座方舱医院开舱!4000多张床位,成为隔离在家、孤立无援的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p> <p>陈薇: 自主研发检测试剂,攻关疫苗</p><p><br></p><p>从2020年1月30日上午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和她的团队转入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使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p><p><br></p><p>由于药物研发有固有的周期和规律,国内外同行仍需要时日以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陈薇和她的团队做好了“最坏打算”——以最充分方案,做最长期奋战。</p><p><br></p><p>在接受采访时,陈薇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们正在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推向临床、推向应用。”</p> <p>乔杰:将孕产妇、儿童的治疗经验纳入新方案</p><p><br></p><p>至3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院长乔杰在武汉与团队并肩作战已经43天了。</p><p><br></p><p>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又身为妇产科和生殖健康专家,乔杰格外关注武汉孕产妇的安全和防治情况。她及时总结孕产妇、儿童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纳入到最新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p> <p>张伯礼:轻症、重症分开治疗,征用学校、酒店作为隔离点</p><p><br></p><p>在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召开的会议上,张伯礼提出,必须马上对病患分类分层管理、集中隔离,将发热的、留观的、密接的、疑似的“四类”人员隔离开来,对确诊患者也要把轻症、重症分开治疗。 </p><p><br></p><p>张伯礼建议,征用学校、酒店作为隔离观察点,给患者普遍服用中药,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 </p><p><br></p><p>1月28日,首批几千名患者服上了中药;29日,3万人服上了中药。一两天后,一些轻症患者退烧了。</p> <p>仝小林:提出寒湿疫,指导全国中医治疗方案</p><p><br></p><p>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一到武汉,就直奔病房、急诊留观、发热门诊看病人。他首先要判断这个新发的病到底是什么病。</p><p><br></p><p>武汉给他的第一感觉是又潮湿又阴冷。</p><p><br></p><p>他看到的初发病人,舌质淡,舌苔白厚腐腻,困乏无力,发热但热度不高或不发热,咳嗽胸紧,没有食欲,恶心甚或呕吐,腹泻,这是典型的寒湿郁肺和寒湿困脾的表现。</p><p><br></p><p>仝小林迅速定下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原则:宣肺化湿。“在后来指导全国的中医治疗方案里都是以这个思想为主线”,仝小林说。</p> <p>黄璐琦:中西医结合比纯西医明显缩短病程</p><p><br></p><p>2月1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p><p><br></p><p>截止14日12点,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负责了42张床位,86例患者,其中重症患者65例,危重患者21例,纯中医治疗8例,出院33人。</p><p><br></p><p>以出院病人为例,把纯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与纯西医治疗进行比对,核酸的转移时间显著降低;发热、咳嗽、乏力、咽干、食欲减退、心慌等10个症状比西医组明显改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也明显改善;平均住院时间也显著地小于西医组。</p><p><br></p><p>这场抗“疫”战,离不开他们的逆行!</p><p><br></p><p>他们是院士,也是战士!</p><p><br></p><p>请为这8位院士点赞!</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