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曾祖父范紫东先生

碧霄雲鹤(爱秦腔)

<p>作者:范莉莉</p> <p><br></p><p>很久以来总是不愿意提及自己和曾祖父范紫东的这层关系,并非有其他想法,只是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可以炫耀的资格。虽然入行已近三十年,却一直成绩平平,总觉得作为后人,在秦腔界取得的成绩有愧于曾祖父范紫东的地位、贡献及名望。得到西安秦腔剧院和《大秦腔》杂志为曾祖父办专刊的消息,从内心里万分激动,为了感激大家对曾祖父的敬仰以及自身对曾祖父的怀念,只好怀着极其忐忑的心情提起拙笔,绵表对先人的缅怀之心。</p> <p><br></p><p>在陕西话里,孩子管父亲叫“大”,记得有一位学者曾经讲过:“大,形容在某方面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又一说法是指甲骨文中人的象形文字。”陕西方言里的“大”,表现了孩子对父辈的敬仰!在他们心中,父辈绝对是至高无上的。更何况像曾祖父范紫东这样的长辈,作为一个孩子又是何等的荣耀!记得小时候,我们乾县老家的大门口有一棵古槐树,每到夏天,我的爷爷们就会在古槐下乘凉,在一旁戏耍的我们每次都能听到爷爷们提及曾祖父的一些事情。起初自己并未在意,后来渐渐发现这是他们之间永恒的话题,就带着孩子特有的好奇向他们打听。“你有一位大作家老爷在西安,写过好多好多秦腔剧本,其中《三滴血》拍成电影了!”爷爷的言语间充满了自豪。</p> <p><br></p><p>孩提时的我,对剧本并没有多少感觉,但是一提起电影,我就会由衷地惊叹起来,惊讶自己竟然还有这样一位特殊的能和电影扯上关系的老爷!那时我对老爷的敬仰,就如同忠实的朝圣者对宗教的崇拜,发自内心的极其单纯的敬重。也似乎从那时起,只要听到哪里有秦腔的声音,我就会静下来听上一会,心里会犯嘀咕,这会不会也是我老爷写下的本子。也就是从那时起,自己开始发现自己的心里有了一种惦念,这种惦念就是秦人骨子里迸发出的对秦腔的爱。</p> <p><br></p><p>还在读小学时,突然间有一天自己的几个同学考上了地方上的戏校,对于爱戏爱得一发不可 收拾的我来说是那样的具有诱惑力,家里人是很不情愿我去学戏的。那时候,父亲在我们镇上的电管站当站长,清楚地记得有一天父亲出外办事,母亲和我在家,我先是劝说母亲同意我去考戏校,母亲并未同意,自己便趁母亲不注意溜了起来。自己跑,母亲在后边追,跑了最少有四五里路到了镇上,恰巧遇见了出门办事的父亲,好说歹劝,最终同意了我考戏校的想法。考戏校的时候是自己第一次跟着专业的乐队唱戏,说来也巧,当时唱的就是自己曾祖父范紫东的代表作《三滴血》中“未开言来珠泪落”的经典唱段。</p><p>在戏校学戏的日子很苦,并非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容易,舞台上的一招一式都是需要在底下反反复复地苦练。由于自己打小吃饭就比较挑剔,父母亲总会隔三岔五带着吃的来看望我。记得那时候的自己属于“拼命三郎”一类的人,不仅很快适应了学校艰苦的条件,也很快爱上了这种练功场上的挥汗如雨,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练功,等到自己一趟功练完才开始和同班的同学们一起再练功。我并不理解那时候从哪里来的这股狠劲,但理解我心中怀揣的梦想一定是有儿时打心底对曾祖父的敬仰的成分在内。</p> <p><br></p><p>后来进入了永寿县剧团,那时候自己在剧团一边练功一边演出。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的一位西安朋友说西安艺术学校招生,当时我们剧团还在宝鸡虢镇,父女俩再从虢镇赶到西安。最后经过层层筛选顺利进入西安艺术学校。在这里,我也逐渐开始接触到原西安易俗社的许多老前辈,日渐成熟的我开始真切地了解曾祖父范紫东,了解被誉为世界第三的西安易俗社。</p><p>在西安学艺的那段时间,曾祖父的儿媳、被我尊称五婆的长辈无意中得知我跨入了秦腔行,对我格外关爱有加。记得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有一次五婆亲自领着我去到易俗社,告诉我这个古朴的小院落里便是曾祖父范紫东付出一生挚爱的地方,逢人便介绍我是范紫东先生的曾孙女,如今是范家继承祖上事业的唯一一个,每每说到这里,我总是难以抑制心底的激动。我明白,她多么期望我成为像曾祖父范紫东一样在秦腔界响当当的人物。我也下定决心朝着她所期待的方向而努力。</p> <p>1991年,我毕业分配至西安易俗社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极其自卑。在人才济济的大院团,一个新人要想崭露头角,难度可想而知。但我并不气馁,一边担当绿叶,一边用心看着老艺术家和成熟演员们演戏。2009年转制以来,自己上舞台提纲主演的机会逐渐多了起来,演出了一系列易俗社的代表剧目,其中就有曾祖父创作的《三滴血》、《软玉屏》、《翰墨缘》等。有时有我的演出,爷爷会偷偷买票来看,看后会给我说不足的地方,经常会叮咛我演戏前,在装扮好之后要静思,保护好嗓子,不要感冒。我自己有时也会站在侧台边痴痴地想着:要是曾祖父看到我饰演他笔下的贾莲香、雪红、周妈等角色,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感?</p> <p><br></p><p>作为秦腔从业者,我深知一出剧目要想在舞台上站住脚是多么不易。但是,曾祖父所创造的《三滴血》等一大批剧目,近百年来一直广受业内外人士的称赞。时至今日,人们还愈加怀念他对易俗社、对秦腔所付出的毕生精力。曾祖父作为易俗社的创始人之一,从1912年剧本成立到1954年逝世,在四十余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大、小剧本达七十余部,国内国际剧坛堪称奇迹!他们所倡导的“移风易俗、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的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现实主义力量。</p> <p><br></p><p>作为名闻遐迩的剧作大家范紫东先生的后人,我和各界人士的心情一样,时刻怀念着曾经为祖国的戏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曾祖父范紫东!</p> <p>《虎口缘》主演;范莉莉丶李东峰丶屈鹏范晓星</p> <p>秦腔《软玉屏》</p><p><br></p><p>任炳汉 / 白太玄&nbsp; &nbsp;&nbsp;王莲彩&nbsp;/&nbsp;白夫人</p><p><br></p><p>薛学慧&nbsp;/&nbsp;白妙香&nbsp; &nbsp;&nbsp;白存良&nbsp;/&nbsp;秦一鹗</p><p><br></p><p>吕秋娟&nbsp;/&nbsp;丁守梅&nbsp; &nbsp;&nbsp;温军海&nbsp;/&nbsp;魏效忠</p><p><br></p><p>王宝红&nbsp;/&nbsp;黑&nbsp; &nbsp; 氏&nbsp; &nbsp;&nbsp;史纺绸&nbsp;/&nbsp;魏纫秋</p><p><br></p><p>桑&nbsp; &nbsp; 梓&nbsp;/&nbsp;李彦芳&nbsp; &nbsp;&nbsp;曹&nbsp; &nbsp; 萍&nbsp;/&nbsp;李&nbsp; &nbsp; 婆</p><p><br></p><p>范莉莉&nbsp;/&nbsp;雪&nbsp; &nbsp; 鸿&nbsp; &nbsp;&nbsp;赵朝霞&nbsp;/&nbsp;大&nbsp; &nbsp; 莲</p><p><br></p><p>张建国&nbsp;/&nbsp;戴&nbsp; &nbsp; 殷&nbsp; &nbsp;&nbsp;杨国强&nbsp;/&nbsp;董步青</p><p><br></p><p>高志贤&nbsp;/&nbsp;吴一清&nbsp; &nbsp;&nbsp;尹小莲&nbsp;/&nbsp;吴夫人</p><p><br></p><p>伍敏中&nbsp;/&nbsp;魏家院&nbsp; &nbsp;&nbsp;伍敏中&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