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江南一带,昙花其实是不多见的。因它是热带植物,怕冷,不能露天栽种而只能养在花盆里,以便冬季能搬到室内。所以在城市绿地和公园,都难见它的踪影。很久以前,一位相熟的长者在家里种了一棵,开花那天,特地打电话相邀,这才初识了昙花。但此后很长时间却无缘再见。直到六七年前,有位好友送了一棵给我,从此才算得与日夕相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昙花初开的那一晚,竟像平添了一件喜事,阖家都围着它赞赏拍摄,忙乎了半夜。后来因为它年年开放,并不耽搁,稀罕劲儿才平复了许多。不想,这棵昙花竟越长越高,比种花人都高出了一头。更稀罕的是,去年一个夏季,它竟接连三、四度开花,最多的一次总有近四十朵。其时,但觉满室满园花影摇曳,馨香袭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真是喜缘。 </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昙花的孕蕾,初如米粒,在宽大多肉的贝叶边上露出端倪。然后便会快速生长,要不了几十天,便能绽放。在花开那天,从下午起,花苞便会渐渐地松膨、舒展,到晚上八九点钟,全花便盛开了。但不过三、四个小时,花瓣便开始显得无力,逐渐耷拉下来。到第二天早起探看,昙的花事早已终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虽短暂,但盛开的昙花真是美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它的花型硕大,外圈有尖细的萼片,是青绿的颜色而略带淡红;内圈的花瓣,重叠有两三层,形如荷叶,色如月牙,常在半透明到不透明之间;而最有特色的是它的花蕊,在密匝匝一丛嫩黄色的花药中,会有几根八爪鱼似的花柱探出头来,鬼灵精怪的,使整个花骨朵都洋溢着生机。当夏夜的凉风吹动长长的花柄,便有淡雅的香气飘逸开去,融汇在周遭的青草气息之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时,不妨搬张椅子,静静坐下,不过几个小时,便看尽了匆匆的花开花落。这是审美,也是生命的体验。</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每到盛夏时节,赏昙都是一件值得期许的心事。在赏过之后,还会留存几分余绪。比如,以下这几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日无由斗艳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蕊从夏夜展柔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昙花纵使拼一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也向人间送异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如梅花在冰雪严冬犹然怒放一样,昙花在“开到荼蘼”之后,仍为人世间送来美景和香氛,它同样是值得人们再三吟咏的。</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昙花长高了</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嫩黄的花药和八爪鱼似的花柱</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繁花累累</i></p> <p><i style="font-size: 15px;">花苞和贝叶</i></p> <p><i style="font-size: 15px;">侧生的花苞</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八爪鱼似的花柱</i></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 </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昙花稀见,但名气却很大。人们或多由“昙花一现”的说法知道它的,但多数人恐并不了解其来历及后来语意的变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昙花一现”,语出《妙法莲华经》(即《法华经》)。它是释迦摩尼晚年传道的记录,成书当有约三千年了;五世纪传入中国后,由前秦著名译经大师鸠摩罗什译成汉语。在其《方便品第二》中记载说:“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其意是,释迦佛祖告诉弟子舍利弗,这样高妙不二的经法,如来等诸佛都是会不时地谈到的,就像优昙钵花会不时地展现那样。显然,佛祖这是希望舍利弗在如来等随时说法的时候,要时刻关注,用心把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时”作副词用时,实际是作“不时”解,即时常、频繁之意。故在《法华经》汉译本里的“时一现耳”,其实就是“不时一现”或“频频出现”之意。这应当就是“昙花一现”本初的意思。而从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这应当也是符合梵文原本中释迦佛祖的本意的。</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在一些后来的注经者中,却把“不时一现”的原意误解为“难得一现”之意,还据此作了一些文学式的演绎。比如,南陈的天台宗师智顗(538-597)所著《法华文句》便说:“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 唐代的高僧慧琳(737-820)所著《慧琳音义》也说:“优昙花,……若如来下世,金轮王出现世间,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现。”虽然,此说盖出于弘扬佛法、极言难能的好意,却显然曲解了《法华经》的本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几代高僧这种“三千年一现”的说法出现之后,“昙花一现”的意思,便基本上由“不时一现”转而成为“难得一现”了。此后的一些佛门中人写诗作文,不管提到优昙花还是昙花,都是基于“难得一现”之意去生发。如唐代诗画僧贯休写道:“莫比优昙花,斯人更难遇”,清代大学者袁枚诗云:“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其中提及昙花,都是用的“难得一现”之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此可以断定,在《法华经》传入中国之后直到十七世纪,约在一千二百年的时间里,“昙花一现”一直都是“难得一现”之意。虽然,它恐怕与《法华经》中的原意是恰恰相反的。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在十七世纪以后,昙花一现的意思又有了变化。而要说清这个问题,先要对“昙花”作一些分辨。</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昙花的茎叶</i></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三</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的人们恐怕大多数都不知道,其实古今有两种“昙花”。一种就是前面所说释迦佛祖在《法华经》中提及的“优昙钵花”或“优昙花”,在古诗文中,它常被简称为“昙花”;另一种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昙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法华经》所说的优昙花,据介绍,是梵文udumbara的音译。《慧琳音义》认为:“优昙花,梵语古译讹略也,梵语正云乌昙跋罗花”,意思说,“优昙花”的音译既不准又简略,当译作“乌昙跋罗花”才是。这个意见是对的。从梵文的拼写看,甚至“优昙钵花”的音译也要比“昙花”精准些。尽管慧琳这么说,但优昙花的音译毕竟已先入为主,因此也就被一般的佛家弟子使用了起来。然而,他们所说的昙花、优昙花或优昙钵花,却并不是今天的昙花。植物学家告诉我们,今天所说的昙花,是仙人掌类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南部而不是古印度。所以,佛祖当年所说的“优昙”一定是另一种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udumbara在梵文中的意思是“祥瑞灵异”之花。《慧琳音义》认为:“优昙花,……天花也。世间无此花。”但我以为,按照认识论的一般规律,佛祖当年提到的优昙,应当是他亲眼所见;更何况,他是在打比方给弟子听,理应用一种更具象的东西来说明相对抽象的问题。并且,在《法华经》传入中国之后,在注经者和诵经者那里,优昙也应当是一种实有的花;即使此前没有,他们也会在实有的花中指认一种。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对经典的理解和佛法的传播。</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究竟什么是古时的“优昙钵花”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种说法认为是无花果树。如清代高士奇著《天禄识馀》说:“佛书所言优昙钵罗花,其说漫幻不可知。今广东新兴县有优曇鉢,似枇杷,无花而实,即所谓无花果也。”高氏乃康熙身边的侍读学士,学问自然了得,只不知他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后来,民国初版的《词源》也说:优昙花“为无花果类,产于喜马拉耶山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史称三千年开花一度,值佛出世始开”。“故今称不世出之物曰昙花一现。本此。”但该版《词源》同样没给出依据。(因手头没有书,不知道后来各版《词源》是如何释义的。)同样,早年版的《辞海》也认为优昙钵是无花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无花果树产于印度这一点来说,说它就是佛祖当年所说的“优昙(钵)花”还有一定的道理,但它并非“三千年一开”,而是年年都开,只是花开时不易被看见而已。不过,这倒有点符合《法华经》中佛祖的原意,即花虽常开,却不易把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另一种说法认为,优昙花实际是今天的山玉兰。山玉兰是一种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云贵川地区;花大而白,“青白无俗艳”;其香气仿若佛寺中焚烧檀香木。盖因色香如此,它被认为就是《法华经》所说的祥瑞之花。据《百度》说,昆明有一座“昙华寺”,“寺内有一棵优昙树(实为山玉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相传来自印度,寺因之得名,”而且在寺内的墙上,还刻有“优昙献瑞”四个大字为它背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无独有偶,同在昆明另有一个曹溪寺。也是据《百度》说,寺内有一棵元代所种的昙树。明代著名学者杨慎在此看到昙花一现的景观后,特地写下了一篇《宝华阁记》,认为此花乃是“天宫分种”。后徐霞客来游,并在《游记》中写道:曹溪寺的“殿东西各有巨碑,为杨太史升庵(即杨慎)所著,乃拂碑读之,知寺中有优昙花树诸胜。……优昙树。其树在殿前东北隅二门外坡间,今已筑之墙版中,其高三丈余,大一人抱,而叶甚大,下有嫩枝旁丛。闻开花当六月伏中,其色白而淡黄,大如莲而瓣长,其香甚烈而无实。余摘数叶置囊中。”从他所描写的树形花叶等等来看,这棵优昙树当与昙华寺那棵一样,也是山玉兰,而不是无花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种说法则是初版《词源》所载,昙华(花)即“俗称美人蕉”者。早年的《辞海》也把“昙花科”释为Cannaceae即美人蕉,而把“昙花”释为美人蕉科植物。不过,这种说法好像更加无稽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以,在《法华经》传入中国之后直到仙人掌属的昙花传入中国之前,这上千年之间,在汉语语境中的昙花,实际都是优昙花(或优昙钵花、乌昙跋罗花)的简称;至于优昙花,也许是无花果,更可能是山玉兰,但无论如何,都不是今天所说的昙花。</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前已说过,今天我们所说的昙花,是产自美洲大陆的一种仙人掌类植物,拉丁学名为Epiphyllum Haw,是17世纪才由荷兰人传入我国台湾的,传入大陆当更在其后了。所以,它是隋唐宋明的高僧们以及杨太史、徐霞客都未曾见过的,就连清代的袁枚是否见过也很难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该花在传入中国之后,由于它花期极短的显著特点,便在长期有着“昙花一现”说法的汉语环境中,被人们视为了“一现”的昙花,并赋予了如此的汉名。而原来“昙花一现”所指称的优昙花,因其年年开花、花期长达几个月、且花开后也并非马上便谢,既不符合“难得一现”之意,也不太符合“短暂一现”之意,便被真正“短暂一现”的昙花所取代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然,这种作为外来物种的昙花,在中国这样广大的国度中的传播,必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更何况它在新的环境中还是一种比较稀见的植物,所以,它取代无花果或山玉兰而被公认为昙花,肯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民国初期编成的《词源》和三十年代编成的《辞海》在昙花的释义上都有不妥,便说明这个过程还没有完成。而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语言类或植物学类工具书都将今日这种仙人掌类的外来植物指认为昙花?因没有更多资料,就不作深究了。但至少,1979年重编的《辞海》已是改将这种仙人掌类植物称之为“昙花”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种确实“短暂一现”的花被称昙花之后,人们也就都只在短暂的美好这个意义上使用“昙花一现”这成语了。语言工具书也都开始调整释义。这样,此前“不时一现”的原意和用了上千年的“难得一现”的曲解,也就逐渐被人淡忘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还是在文革期间,那位“旗手”曾装模作样地告诫“小将”,要“永远保持革命造反精神”,而不要“昙花一现”。就本人来说,这好像是平生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只是这种“造反精神”反思起来实在没什么美好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辞海》(79版)曾经指出,昙花一现“本来是说昙花难得出现。一般则……比喻事物一出现马上消失。”这是很粗略地辨析了该成语的原意和常用意的差别,却没有说清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本文上述的分析虽只是一种类乎文化语言学的推测,但似乎还是符合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该词义变化的实际情况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人们在短暂一现的意义上来理解来使用这个成语,已是约定俗成,并无什么不妥,相反倒是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并且拓展了该词语的使用场景,使其不再拘于宗教文学中。试想,在现代汉语中,除了“昙花一现”之外,又有哪个词语能更好地用来表示一种既美好又短暂的事物呢?</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无花果树,曾被当作(优)昙花</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山玉兰,也曾被当作(优)昙花</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山玉兰树</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美人蕉,曾被旧版《词源》《辞海》释为昙花</i></p> <p><i style="font-size: 15px;">这才是昙花</i></p> <p><i style="font-size: 15px;">这才是昙花</i></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四</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与昙花有关的,还有一种“昙花一现、只为韦陀”的故事。网搜一下,可以发现有几个版本。</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比如,在《知乎》上有这样的故事:昙花原是一位花神,每天都开花,四季都灿烂。她爱上了每天给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后被玉帝得知,他大发雷霆,把花神贬为每年只能瞬间开放的昙花,且不让她再与情郎相见;又把那年轻人送去灵鹫山出家,赐名韦陀,让他忘记前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韦陀果真忘了花神,多年潜心习佛,渐有所成。但花神却怎么也忘不了情郎。她知道每年暮春时分,韦陀总要下山来为佛祖采集朝露,用以煎茶,所以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开放。她把集聚了一整年的精气都在那一瞬间绽放,希望韦陀能回头看她一眼,记起她来。千百年过去了,韦陀年年下山来采集朝露。昙花也年年默默地绽放。可韦陀始终没有记起她。(一说韦陀为之流下了“一滴眼泪”,只是他已无法爱她。)这就是“昙花一现,只为韦陀”的故事。故昙花又名韦陀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又如,在《百度》上还有另一个故事,其前面部分与《知乎》的相仿,但后面还有一段说:(在韦陀忘了昙花之后,)一天,有位枯瘦的男子从昙花身边走过,看到她的忧苦之情,便问:“你为什么哀伤?”花神惊异了,因凡人是看不到自己真身的,但面前的却是一位凡人。花神犹豫片刻,只说:“你帮不了我”,便又默默等待。四十年后,那男子又从昙花身边走过,又问:“你为什么哀伤?”花神仍然只回答:“你也许帮不了我”。男子又离开了。再过四十年,他再次出现在花神那里。男子已变老人,原本枯瘦的他,已奄奄一息。但是他依旧问了与八十年前同样的话:“你为什么哀伤?”昙花答道:“谢谢你!你一生已问过我三次,但是你毕竟是个凡人,且已经奄奄一息,还能怎么帮我呢?我是因爱而被天罚的花神”。老人笑了笑,说:“我是聿明氏,我来是了断八十年前没有结果的那段缘分的。我送你一句话:缘起缘灭缘终尽、花开花落花归尘”。说完,老人便闭目坐下。当夕阳从老人的头发滑向眼睛,老人吟道:“昙花一现为韦陀,这般情缘何有错,天罚地诛我来受,苍天无眼我来开”,随后便圆寂了。他抓着花神一同往佛国去。花神在佛国见到了韦陀,韦陀终于想起了前世因缘。佛祖知道后,准许韦陀下凡,去了断未了的因缘。而聿明氏却因违反了天规,既不能驾鹤西游、也不能入东方净土,灵魂漂泊,永受天罚。这就是另一版本的“昙花一现,只为韦陀”的故事。(说明:以上两个故事均据网文转录并略写。)</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韦陀(即韦驮)是释迦佛祖门下的护法弟子,但在古来传说中只有他护法追鬼的故事,而没有与花神生死缠绵的故事。这种“昙花一现、只为韦陀”的说法,不知源于何时何处。从它通篇为现代白话来看,应属问世不久的新编故事;如果剥去其神话的外衣,里面露出的似乎还是“痴情女子负心汉”的世俗套路;它把昙花和韦陀无端地扯到一起,或许是受到《红楼梦》中那位“绛珠仙子”因“神瑛伺者”以甘露浇灌而以毕生眼泪相还故事的启发;它把韦陀这样一位经典传说中的执杵武士,有意模糊成白衣秀士的形象,似乎更符合某些现代女性的心理。从这种种迹象推测,此类故事应当出自当下某些女文青之手。虽然它或有某种寄情、自道的心理价值,但与佛家道统和传统文学其实是没什么关系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我们之所以在此提及,是因为在这个故事中,“昙花一现”似乎已不单纯是短暂的意思,倒是有点“拼将一次”以求实现,或不论能否实现心愿、也要忘情地盛开的意思了。这会不会带来该成语的又一次转意呢?进一步说是不是还意味着一种别样的生命哲学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或许要将来看了。</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昙花的花药特别美丽</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昙的花影</i></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五</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前引《辞海》说,昙花一现“比喻事物一出现马上消失。”这样的释义其实是不够完整精当的,因为这个词不是用于一般的事物,而是用于如昙花般美好的事物的。而且,它虽然也可以用以客观、中性地描述该植物实际的开花过程,但更多的时候,它并非用于昙花本身,而是用于描述、议论和品评人物的。并且能够用这个词语来品评的,还不是一般的人,即使不是“十二为上卿”的甘罗,至少也得是能让王安石为之神伤的仲永。所以,当人们使用这个词语的时候,也许还真得忖度一下自己,究竟有没有说人昙花一现的资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昙花一现”这词,究竟是褒义还是贬义?完全要看场合。如果是某位师长在训诫一个刚取得些成就的孩子不要“昙花一现”,那语气间便全是满满的贬义;但是当你听到人们议论某位人物(比如民国明星阮玲玉)“昙花一现”的时候,却完全没有了不屑而只有惋惜。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词语、这种现象本身,就包含着美丽和短暂、肯定和否定、褒义和贬义的矛盾。你讥笑或突出“一现”,也许是否定;但你毕竟承认这是“昙花”,这便包含着肯定。所以,当我们用这个词语来臧否人物的时候,一定要当心别用错了地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昙花一现似有两个反义词,一个是长盛不衰,一个是平平淡淡。如果用心辨析一下你会发现,前者是与“一现”的短暂相对,而后者则与“昙花”的美丽相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仅从语义上来说,长盛不衰当然是褒义。“好花不长开”,长盛不衰是难能可贵的。但在现实生活中,长盛却也不一定那么好。有时候,“盛”得太长,也就不稀罕了。春节时贴窗花,说是“花开富贵”,一时间感觉挺喜庆,但如一年四季都贴在那儿,便熟视无睹了。能像国球那样几十年称雄世界,当然称得上长盛不衰。但时间长了,至少也有点儿“边际效益”递减了,哪怕是一次包揽金杯的“大满贯”也不定能获得满堂的喝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说平平淡淡也是昙花一现的反义词,语文老师们可能不赞成。但如果抛开语义的究诘而到现实生活中来看,说这两个词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路向和生命境界,大概是不会有人反对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生,总是一连串的选择。是选择昙花,哪怕只能是一现;还是选择平淡长久?有时受制于客观,但更多的取决于主观,取决于持有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当然,选择的适当与否也要看处在什么样的人生阶段。</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青葱岁月,毕竟还是要奋力拼搏的。虽说稀见的昙花也是一生,常见的狗尾巴花也是一生,各有各的生命价值,但两者的价值量毕竟是天差地别的。你会为昙花的盛开而守候到半夜,却不可能为狗尾巴花的消息去满世界打听。所以,人们总是记得那位失败的西楚霸王说过的话:“生当为人杰”;也总是记得那位胜利的世界冠军说过的话:“人生能有几回搏”。没有拼死一现的忘我,又何来风姿绰约的昙花?哪怕就如女子体操那般,客观上只能匆匆“一现”,也要恣意地灿烂一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你已是满头飞雪,那么,虽仍可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但更多情况下,还是不妨归于平淡。毕竟,不同的年岁有不同的人生课题。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沏壶清茶,独坐一隅,平心静气地旁观各种花朵争奇斗艳万般风情,也会是不错的体验。</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昙花</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狗尾巴草,虽也有审美价值,但价值量毕竟低些</i></p> <p><i style="font-size: 15px;">芦花也可以美丽,但毕竟不如昙花</i></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六 </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扯远了,回到昙花上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昙花原产于墨西哥一带的沙漠。《辞海》说,它是仙人掌科的肉质植物。“老枝圆柱形,新枝扁平,绿色,呈叶状,花生于叶状枝的边缘,大型,白色,极美丽,芳香。……我国各地温室栽培,供观赏。” 《百度百科》说,它“喜半阴环境,盆栽昙花夏季应放在见光50%左右的树荫下最好。……冬季要搬入室内,停止施肥,保持室温5-8℃,可安全过冬。”这些,都堪称种植指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养植昙花并不难,只要种下了,哪怕不去管它,它也能存活。但真要它长得好,要它每年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还要又大又多,就不那么容易了。去年,家里种的那棵昙花能够大开特开,主要的诀窍或许还是在施肥。虽然在昙花原生的沙漠地带,不见得会有多好的土地条件,故它不需要很强的肥力来维持生命,但如果你给予了充足的肥料,它还是会用纵情的盛开来回报你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去年夏天,在昙花盛开的时候,写过一首《赏昙有感》,是对家中种花人辛劳和成就的充分肯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树繁花静夜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夏风吹影暗香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沃肥须拌汗如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岂是东君信手栽?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任何一种植物来说,最丰沃的肥料,当然是汗水。</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满株繁花:汗水是最好的肥料</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昙花</i></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七</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吾国吾民,凡事都喜欢搞个封神榜,什么十大名花啦,岁寒三友啦,国色天香啦。但不管怎么排,也不会有昙花的份。因它是外来物种,而更主要的是它的短暂不合乎一些人“长长久久”的心理期盼。尽管这样,却一点儿也不妨碍它年年开放、岁岁飘香。</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昙花,或许真是佛祖留在人间的恩物,能给我们许许多多的美丽和哲思,值得我们用心栽培、好好品读。</span></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3月18日夜)</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昙花的植株</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昙花的贝叶和花苞</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昙花的风情万种</i></p> <p><i style="font-size: 15px;">蜗牛与昙花的纠缠</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