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尔伯特草原雪兆丰年

城市游侠

<p>2020年是多舛之“年”,一场突发的新冠肺炎袭来,让人们过了一个戴口罩宅家洗手的春节。期盼中北疆的春天就要来了,愿我们战胜疫情,山河无恙,四子王旗一切安好,迎接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到春意盎然的草原散心踏春。</p><p><br></p><p>🔻锡拉木伦庙银装素裹</p> <p>刘俊是四子王旗人,多才多艺,尤擅诗词书法,曾为我的多个美篇赋诗。看“雪兆丰年”,激情涌荡,遂醉诗数首,为美篇增辉。</p> <p> 沁园春 蒙古马 </p><p> 刘俊</p><p><br></p><p> 天地沧桑,神骥千秋,大漠雄魂。正横空越野,长河击水,高原润碧,荆棘盈春。万里追风,百年逐梦,霹雳飞扬塞上尘。银蹄捷,忆王师挥剑,踏岭征云。</p><p><br></p><p> 阴山古道精神。又多少儿郎跃马奔。纵乾坤骐骥,岁月耕耘;骧龙致远,戈壁升暾。赫不争功,义行忠勇,甘愿劬劳一世欣。腾飞路,为中华傲立,浩气长存。</p> <p>刚满周岁的蒙古族小姑娘苾德日娅(蒙语为蓝色的宝石),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在父母的帮助下第一次勇敢地登上了大红山,成为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冬季登山者,我们给这个草原上美丽的小精灵点上一个大大的赞👍</p><p><br></p><p>刘俊赋诗</p><p>红衣白雪红山玉,</p><p>好个乾坤一岁丹。</p><p>峰上冰封峰下媚,</p><p>童心世界大如欢。</p> <p>四子王旗所在的杜尔伯特草原,地处祖国北疆的中温带,昼夜温差大,夏秋凉爽,景色优美。</p><p><br></p><p>🔻下图为内蒙古知名敖包:历史久远的元代汗乌拉敖包。每年的农历六月,都要经锡拉木伦庙的活佛指定日期,由牧民举办隆重的祭祀活动。</p> <p>刘俊赋诗</p><p>月照红山玉色颜,</p><p>苍天雪域等相观。</p><p>敖包无语千年处,</p><p>却识人间今日欢。</p> <h1>🔻春季是草原上“播种”的季节,接羔育犊,剪鬃烙印,驯马赛马,“春之圆舞曲”在草原奏响。如果你有运气遇到一次沙尘暴,那一定会让你为之惊叹。</h1> <p>🔻夏日的草原气候宜人,沙葱花、扎麻麻花盛开。相比内地,草原之夜盖着棉被睡觉,那真叫个爽快和惬意。你再看看那达慕大会,蒙古族男儿三艺赛马、搏克(摔跤)和射箭,蒙古族服饰特别是女子服饰展示,再来一顿蒙古大餐喝点小酒,加上标配的蒙古族热情好客,估计就是让你走你也走不动了😇😀😇😀😇😀</p> <p>🔻秋天的草原逐渐由绿变黄,戈壁上的骆驼草变得更加红艳,千年不死的胡杨树叶黄如金,好一派独特的杜尔伯特草原秋景。</p> <p>🔻冬季寒风凛冽,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雪原纯净而晶莹,牧驼人新盖的砖瓦房,引进屋内的高压线,让牧民感受到家的温暖。</p> 马踏雪原 <p>牧人矫捷的身姿,马踏飞雪的激情,勾画出一幅令人心动不已的雪原牧马图。</p> <p> </p><p> 七律 蒙古马赞 </p><p> 刘俊</p><p>阴山古道追风烈,代有雄姿大漠孩。</p><p>昔日驰疆千里赞,今朝昂首万云开。</p><p>长天逐日锋棱汉,大地披星骐骥台。</p><p>南北东西无倦土,骁腾致远动如雷。</p> <p>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千百年来一直有养马、骑马的习俗。蒙古马是蒙古族文化重要的核心载体,是蒙古人的民族符号和文化名片。马不仅满足了蒙古人的物质生活的需求,而且升华为精神寄托和文化图腾。</p> <p>蒙古马世界闻名,是典型的草原马种,主产于蒙古高原,曾经作为成吉思汗的战马立下过不朽的功勋。蒙古马具有抗寒、耐粗饲、有耐力、生命力顽强等特性,是国外纯血马无法比拟的。在遗传资源上是一个极为宝贵的基因库。</p> <p>从20世纪末开始,由于牧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升,草原生态的退化,曾经在牧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蒙古马,逐渐衰减至需要紧急保种的境地。1975年,内蒙古有239万匹马,到2007年剩下不足70万匹。</p> <p>蒙古马视频</p> <p>2011年,内蒙古设立3个蒙古马保种基地,政府每年投入1800万元,保育2000匹蒙古名马。在民间,将蒙古马发展与促进牧民增收相结合,让爱马的蒙古族牧民在传承马文化的同时能够脱贫致富。</p> <p>蒙古马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在2018年的统计中内蒙古马匹拥有量已经恢复到93.5万匹。</p> <p>蒙古马正在逐渐回归草原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发挥蒙古族牧民和蒙古马的传统优势,并学习借鉴国际马术赛事的经验,围绕牧民养马的生产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蒙古马赛事,比如种公马赛,骒马赛,奔马赛、走马赛、驯马赛、套马赛和剪鬃赛等,以及国际上的绕桶赛和穿杆赛,形成蒙古族牧民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竞技比赛活动,助力蒙古马走上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p> 航拍大庙雪景 <p>大雪覆盖的锡拉木伦庙(大庙)更加庄严肃穆,平静祥和。</p> <p>锡拉木伦庙(大庙)是四子王旗最大的喇嘛教召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p> <p>白色世界中独具藏式建筑风格的庙宇独贡。</p> <p>洁白无暇的雪地,古老肃穆的独贡,喇嘛的颂经声远远传来,静寂空灵的感觉潜入被世间尘嚣浮燥了的心灵,让人融入白色世界的洁净之中。</p> <h3>黄色土坯房是做为历史遗迹,保留下来的喇嘛破旧僧房。</h3> <p>白雪装点了修整过大庙商业街。</p> <h3>去年,在庙西边新建的了石雕八宝,这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象征吉祥、幸福、圆满。</h3> <p> 渔家傲 赞廖晓愚曹欣欣夫妇</p><p> 刘俊</p><p><br></p><p>塞外风光云里度,当年戈壁知青路。大漠琴声无数絮。冰雪处。钻包落日油灯驻。</p><p><br></p><p>望月中秋寻玉兔,蹄声落在芳香处。最忆青春霜满树。情不去。平生一往家乡赴。</p> 皑皑白雪大红山 <p>大红山(脑木更山)是四子王旗西北部最著名的旅游景区,山川连绵四十多公里,最高的“乌罕特音勃尔和图敖包”,海拔1129.9米。</p><p><br></p><p>刘俊赋诗</p><p>戈壁冬来玉色峦,</p><p>婵娟十五牧人闲。</p><p>三杯老酒敖包祭,</p><p>月照红山大地宽。</p> <p>2020年1月9日(农历腊月十五),难得拍摄到皓月高悬“乌罕特音勃尔和图敖包”顶上的奇景,仿若能够伸手"摘月"。</p><p><br></p><p>七绝 脑木更红山敖包</p><p> 刘俊</p><p>马踏琼花飞雪去,人乘骐骥破风来。</p><p>红山四面苍茫地,直达通天拜祭台。</p> <p>大红山因其山体为戈壁草原断崖,山石为鲜艳夺目的红色砂岩,不管远近观赏都极为雄奇壮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旅游观光。</p> <p> 菩萨蛮 大红山 </p><p> 刘俊</p><p> </p><p> 婵娟腊岁当空妙,</p><p> 敖包峰上寒光耀。</p><p> 赤色入风流,琼花原上牛。</p><p> 蹄声晨马立,大漠归来急。</p> <p>大红山景色如画,尤其是冬季大雪覆盖,难得一见皑皑白雪和红色山体相间,一派壮美的北国风光。</p> <p>刘俊赋诗</p><p>当年景色凭心忆,</p><p>今日琼花好个繁。</p><p>雪满苍山三色地,</p><p>古稀聊发少年顽。</p> <p>夕阳余晖映照下,白雪覆盖的陡峭岩壁和广袤无垠草原,被染上了一层朦胧的淡紫色,驱赶着北国的严寒。</p> <p>不畏严寒挺立在雪原上的骆驼,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p> <p>红岩的坚硬,白雪的柔软,令人不能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物之灵。</p> <p>站在大红山上深深地吸一口清新的空气,顿时感到心肺难得畅快,享受着不能言传的惬意。</p> <p>红蓝白三色强烈的对比,奇迹般的融合,大自然这神奇的画师,将上帝的调色盘运用到了极致。</p><p><br></p> 冰雪封猴山 <p>猴山的景色很美,山下塔布河奔流不息,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据专家讲,有清朝典籍考证,这里的蒙语地名叫“阿尔哈林图山”,意为有盘羊的地方。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因有上万名解放军官兵在这里施工,又得名猴山而广为人知。</p><p><br></p><p>🔻2019年2月拍摄的猴山没有积雪覆盖</p> <p>2020年1月初,远眺白雪覆盖下的猴山,静静地矗立在冰天雪地中。是否还有人记起早已封闭的巷道里当年连绵不断的炮声,那些年轻军人抛洒的鲜血汗水和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年华。</p> <p>淡蓝色的冰封冻了塔布河的潺潺流水,冰面晶莹剔透,纯净平滑。</p> <h3>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h3> 乌兰花公园雾凇 <h3>"雾凇"俗称“树挂”,是冬天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飘落在树枝上,不断积聚冻粘成为白色不透明的晶体。</h3> <p>看雾凇最佳时间是在清晨日出之前。顺着乌兰花公园蜿蜒曲折的小路拾梯而上,透过朦朦胧胧的晨雾,满眼松柳凝霜挂雪,如同仙境。</p> <p>雾凇仪态万方,独具风韵。正如古诗所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p> <p>婀娜多姿的雪树琼枝,象白色世界中冰清玉洁的美丽少女,轻歌曼舞,抛洒着晶莹剔透的朵朵银花,此时的乌兰花公园仿如美妙的童话世界。</p> <p>从古至今不少诗词大家、文人墨客泼墨挥毫写下了咏雪赞雪的诗词歌赋,留下千古名篇大作。但我还是最喜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那壮美的意境,恢宏的气势,奔放的情感,豪迈的胸襟,给人以鞭策和激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