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导语〕</b></p><p><br></p><p>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 </p><p> 当新冠病毒来临的时候,中国人民是团结的,勇敢的,有担当的。这种责任不仅体现在白衣天使奋不顾身的冲在疫情前线上,还体现在每一个平凡的身边人身上。</p><p> 疫情当前,所有人的肩头都会多出一份责任。有的重,有的轻。虽然我们可能为了疫情没有做太多贡献,但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一些负重前行的人。也许是在小区门口拿着额温枪的志愿者,也许是在建造方舱医院的工人,也许就是正奔走在一间间病房的医生,护士。他们可能就是你的哥哥姐姐,父母,或是亲戚,也可能是是邻居。让我们来看看同学身边的抗疫人。</p> <p><b style="font-size: 20px;">1 闪耀</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初二九班 翟一诺</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已是黄昏独自愁</p><p> 黄昏一寸一寸地爬上矮墙,把天边的晚霞酿成了酡红,夜像半透明的油纸一点点铺展开来。停下手中的笔,看着眼前横走斜行的字,心中也满是横走斜行的惆怅。疫情的到来让整座城市笼罩上一片灰蒙蒙的纱,让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充斥着一份不安,是对自己的不安,也是对整座城的不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更吹落,星如雨</p><p> 街灯下戴着灰白口罩的我行色匆匆的走着。看着同样灰白的柏油路一点一点消逝。眉头微蹙,眼神闪动的样子在明明灭灭的灯光的映照下忽隐忽现。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什么时候才能不接受门前那些人反反复复的盘问?</p><p> 想到这瞥见了一个厚重的身影。“您好请出示一下出入证。”我暂时的压下心中那份烦闷手不情愿的慢慢的向口袋里伸去。拿着那片薄薄的纸晃了晃。那人一笑。我继续向前走去。“那个我给您量一下体温。”我下意识的将口罩向上拉了拉,勉勉强强挤出了个笑容,手僵硬的向前缓缓伸出,两个人的距离拉近了不少,我注意到他的额头渗出了一些汗。</p><p> “嗯…体温没问题,麻烦登记一下吧。”你有完没完!持续这么多天的情绪突然在这一瞬间爆发。但我还是把卡在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递过来笔的手讪讪地收了回去。一阵风拂过,一瞬间我的脸颤抖了一下。见对面的人手上的笔已沁出了不少热乎乎的水。那一刻我眼神动了动,本想说什么,但只是动了动嘴唇,什么都说不出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p><p> 那件事仿佛一颗石头,只是激起了一瞬的涟漪就沉入湖底,但是它并没有被我心灵的湖泊而吞没,而是顺着河流,流向了更远的地方。他和他们都只是我身旁的普通人却闪烁着属于他们的光辉。他拿着那个测体温的仪器注视着每一个经过的人们时,阳光勾勒着他那已经弯曲的脊背,时光会将他的身影永远镶嵌在所有人的记忆里。他的认真负责,他可鞠的笑容闪耀着。那横走斜行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渐渐变得明亮了。</p> <p><b style="font-size: 20px;">2 大门口的那个人</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初二九班 王霄</b></p><p> “您好,请出示一下您的出入证”“您好,量一下体温”每次出门,总会有一个戴着口罩的阿姨不厌其烦地对我们说这两句话,她是一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小区门口登记和测量体温。 </p><p> 我原本以为像他们一样的工作人员,每天只需给我们这些出入小区的人们量量体温便可以了,但我后来才知道,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有一天,当我正要回家时,突然听到小区门口传来了争吵的声音。走近一看,发现小区门口停着一辆车,而那位社区的阿姨正弯着身子与车主交谈着什么。“您好,您的体温稍微有一些高,可能是由于您车内气温比较高,麻烦您下车检查一下。”“我还赶时间呢,不过是因为车内气温比较高,没事!”我原本以为阿姨这就会放他走,但她却继续说:“那麻烦您下车待一分钟,我再给您测一次体温。”虽然车主及其不情愿,但还是在所有工作人员的要求下下了车,配合检查。就在确认体温没有问题时,那位车主还拿出手机要给他们拍照,声称如果他感染了病毒,就让他们负责。令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位阿姨不但不生气,反而调整好姿势给他拍照。看着那位阿姨拿着笔认真记录的侧脸,我不禁感到十分动容。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因一些事情,晚上十点才回来,发现那位阿姨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爸爸还问她:“你们怎么还在上班啊?”她笑着说:“这是我应尽的职责嘛!”那笑容就像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心里,久久不散。 </p><p> 现如今,许多人都因疫情而躲避在家里,而他们却恰恰相反,不仅没有躲避,反而坚定地站出来抵抗疫情。他们都只是社会上的普通人,但他们却也是这个时候最伟大的人。什么是英雄,英雄不仅仅是在战场上打仗的军人们,不仅是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这些人也是英雄。愿你们早日打赢这场战役,保护好自己。武汉加油!中国加油!</p> <p><b style="font-size: 20px;">3 风雨中的逆行者</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初二九班 高润垚</b></p><p>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来袭,全国上下同仇敌忾,打了一场漂亮的抗“疫”战,这惊天响地的举动,震惊了全世界,也鼓舞了每个中国人民的心。</p><p> 2020年的春节,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这个本该热热闹闹的节日,现在却格外清冷。充满叫卖声的菜摊小店,现在大门紧闭;人来人往,节奏飞快的车站现在空无一人;就连小区里每天下午都有老爷老太寒暄娱乐的地方也无人问津。我们家也毫不例外,除了出去拿快递或买菜屯粮几乎足不出户。 </p><p> 而我要说的是我身边的抗疫人,他是我们小区门口负责体温检查的志愿者,我不知道这位志愿者的年龄,我也不知道他的姓名,但是他的鬓角已白,可想而知这位老爷爷的年龄,二月的北京,北风凛冽,每次回到小区,都可以看到志愿者们在那里站岗,每次我进入小区时,几乎都是这位老爷爷为我检测体温,检查情况,这位老爷爷也很和蔼,有一次还和我聊起了天,告诉我:“要随时随刻戴着口罩啊,这就是咱们为疫情能做的贡献啊”。老爷爷在阳光下和蔼的笑着,这和蔼的笑容,贴心的话语让我感觉在这寒冷的冬日里,一股暖流涌上了心窝,每天这位老爷爷都要全天的在这里站岗,在风吹日晒的工作情况下服务一天,何尝不让人肃然起敬呢?每次检查完,我总要问候一句“谢谢”对志愿者们,他们无私的付出,为的是我们的健康与幸福,每次见到这些志愿者们,总会让我想起郑板桥的一句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志愿者们好比防护林中的青松,阻挡疫情,在这危急的时刻,只有这些青松们依旧屹立不倒。疫情隔离不住爱,隔离不住这些志愿者们无私的奉献。</p><p>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这件事情:有一次我出去拿快递,出小区已经测量过一次体温,是正常的,拿完快递后我就立刻要返回小区,但是这位老爷爷还要给我测量体温,当时我就有些不解,我刚刚不是已经测量过体温了吗,为什么还要再次测量?而老爷爷却答道:那也不行,必须要认真的进行测量体温,还有趣的跟我说道:“测量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体温不测量,亲人两行泪。”说完后给我认真的测量体温“36.3℃,体温正常”。老爷爷说道,在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当中,映射出这位老爷爷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我进入小区后,看到老爷爷累的瘫倒在座椅上,摘下口罩,大口大口的喝着水,看到有人走过来,老爷爷又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来,认真的测量体温,我的眼中,也充满了泪水。这位老爷爷只是众多抗疫工作者中的一员,相信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更多的“老爷爷”坚守在抗击疫情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前有医护工作者冲锋陷阵,后由志愿者们守护健康,每名中国人都在为疫情献出自己的力量。我相信我们终会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p><p> 这才是大难当前华夏子孙应有的模样!</p><p> 多少白衣天使,放下家庭,抗战疫情;多少无名英雄在街头小巷为群众奔波;多少人在为抗疫拼尽全力。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这个春节充满困难与离别,但疫情终会过去。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联起手来,共待春暖花开!待到春暖花开之时,让我们一起走上街头,繁华与共。</p> <p><b style="font-size: 20px;">4 平凡却不平凡</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初二九班 吴欣宇</b></p><p> 2020年的春天,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有许多人为止努力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它尽管不像往常那样平静,但它充满了不平凡的人与事。我们不再外出,看着电视上,手机上的一条条关于抗战疫情的新闻,牵动着我们的心。</p><p> 而出入村口似乎也变得困难起来,不仅仅只是走几步路的问题了,而是需要接受志愿者们的体温检测才可进入。</p><p> 那是有些寒冷的一天,我手上拿着一些用品和食物和妈妈一起准备回家,离村口越来越近,耳边的广播声也越来越大,“广播每天都要放很久呢,现在进村也要检测体温,果真麻烦了许多啊!”我小声嘟囔着,不禁皱了皱眉头。但是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就来到了村口,只见着一身红色志愿服的大叔,和另外几个志愿者在检测体温,不久后便轮到了我和妈妈,那位大叔不苟言笑的看着我,我看到了他脸上的皱纹,虽然带着口罩,但是眼神里的坚毅透着一抹严肃的情绪。我按照特定的程序,向这位大叔出示了我的通行证,他仔细的看了看,才拿出了测体温的体温计。看到后,我赶忙伸出了我的手,露出手腕,“36度6,可以进去了。”这是大叔对我说的唯一一句话,但是也透着认真,尽管他已经饱经风霜,但却依然像一个战士一样,对待每个人都很严谨。一阵寒风吹过,我不禁缩了缩脖子,将衣服把自己包得更紧了,而那位志愿者大叔,在一动不动的等待着下一个人的到来,就像那路边的一棵棵白杨树一样,坚韧的眸子能看透一切,勇敢无畏地捍卫着我们的祖国。</p><p> 无论夜或白日,既祖国面对着困难与危险,他们便无论如何都会挺身而出,在困难面前,从来都没有男女老少之分,而这一个个平凡的英雄们,组成了我们美丽的祖国……也许,他们本身是平凡,普通的一位公民,做着万千公民该承担的事情,履行着责任,但是,他们的行为与精神,一如那寒风中屹立不倒的松树一般,面对着“大雪”的困境,却越发坚挺。他们,平凡却也不平凡!</p> <p><b style="font-size: 20px;">5 平凡的逆行者</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初二九班 仇浩宇</b></p><p> 战胜无情的病毒,需要无畏的勇士;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病毒肆虐,更要勇往直前。疫情当前,他们争当逆行者。</p><p> 他们中有84岁高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钟南山院士,他们中有为好友泪流满面依然奋战一线的胡明医生,他们中有90后光头女护士肖思孟,他们中有数以千计的医护人员……</p><p> 他们中还有这样一个人,他时时刻刻影响着我。</p><p> 他是一位72岁身有残疾、视力模糊的老党员——我的姥爷。</p><p> 疫情是命令十万火急,防控是责任刻不容缓。当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与病毒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时,姥爷就以他 “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扎根在了抗疫第一线,全力配合村干部为村民筑起高高的“防疫墙”。他们封锁的村道像“拦路虎”一样“可气”却“可爱”。村道用砖块、竹子、铁板、铁架阻隔,只留一个道口可以进村,这一道到“防疫墙”像泰山一样屹立在村口,禁止一切外村人进入,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巍峨气魄。这样“简单粗暴”的封村之举,却极大预防可能携带病毒的人进出,防患于未然,避免交叉感染,确保全村人安全。这“可气”之举是基层干部防疫的“可爱”之策。</p><p> 疫情防控以来,姥爷经常是早出晚归。每天天刚亮就去做防疫安全宣传工作,中午回到家急急忙忙吃完饭又回到岗位上。除此之外,姥爷不惧风吹雪飘和雨打,主动请缨每日坚守晚八点至十点的村口检查站。他像超人一样忙碌在来往的车辆行人之间,给大家测量体温并进行常规消毒工作,还不时叮嘱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姥爷的脚早已磨出了泡,手上的冻痕也更深了,但是他依旧忍着伤痛继续工作。他还说:“我共产党员,是村里的一员,这些是我的责任。”记得2月13那天晚上雪很大、风刮得很猛烈,姥爷的电动三轮车也因被大雪的覆盖无法启动,但为了站好这班岗,姥爷顶着风雪踏着积雪步行两公里到检查站去坚守排查工作。为战胜病毒打赢防控战“疫”,姥爷睡眠严重不足,我们十分担心他的身体,都想叫他放弃别干了,但是姥爷依然坚持。有一次姥爷累得到家之后倒头就睡,连晚饭都没来的及吃。看着这样的姥爷,我既心痛,又敬佩。这样有责任有担当,一心奉献的姥爷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动力。</p><p> 有一种美,叫逆向而行。它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它是置生死于度外的烈士豪情;它是团结致共克时艰的民族禀性.”这段话我原来似懂非懂,如今每当我想到姥爷那在村口忙碌的身影,想到电视屏幕中那一张张充满印痕、红肿的脸和一个个写在防护服后背的名字时,我真正懂得何谓“逆行”。</p><p> 在灾难面前,生命本是脆弱的,本是无助的,但是因为有了姥爷,因为有了他、他们、逆行者们,我们的生命有了希望,变得坚强。请记住他们吧,这群最美逆行者,记住他们曾用生命为我们站岗!</p> <p><b style="font-size: 20px;">6 疫与责</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初二九班 王仲芸</b></p><p> 不知不觉间,疫情已经在我们身边快两个月了,身边总有些人在和疫情作斗争,但更多的人都在与疫情同行并一点一点消弱疫情发展的人。 </p><p> 我的母亲,仍坚守着工作,她是个会计,除去每天在办公室记账查账外,她还会去量体温,以免公共场所发生大面积传染。每天妈妈都会给我打来视频通话,我看到口罩的紧绷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像一幅图纸,这些痕迹久久不去,要留着这个印记多久呢,口罩勒在脸上又有多痛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无论多艰难,我的母亲都在坚持着,担负着自己的责任。她每天到家不论有多劳累,视频通话永远准时来临,她每天会和我说:今天也很充实呀,脸又被勒出印了,但是好像还挺有意思的,你爸爸我们两个都在给人量体温,接触的人太多了,你还是在老家为好,要照顾好爷爷奶奶,我相信我们都是最棒的。那语气里有的是疲累和对女儿长大了的欣慰。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妈妈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脸庞,眼里充满温情地给女儿打电话的样子,那大概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我想,妈妈这样送我回老家是希望我健康,也希望老人健康,所以我也要在老家好好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照顾好爷爷。虽然她每天都很累,但她也总会来关心我,关心我的学习我的生活。因为她不只事个抗疫人员更是一位母亲,她的肩上有的责任就更多了,但她没有一丝怨言,完美的做好了抗疫者和母亲见角色的转换,也做好了这两份责任的共存。 </p><p> 有一天,我在家写着作业,忽然手机响起,妈妈打来了电话,她焦急地说,我这里来了一个外国人,但是我又不会英语,闺女快帮妈和他说说。我开始用英语和他交流:先生,现在疫情很紧张,可以为你测一下体温您再离开吗?他忙忙答应,测体温的任务也十分顺利的完成了。妈妈的语气中透露着紧张,但我可以想象,妈妈手忙脚乱向他解释时的样子,最后测完后,妈妈叹了口气说:辛亏给你打了个电话让你帮我,不然就沟通不了了,我也没完成好职责,其他人也会更承担一份风险。你可真是长大了,都能帮我做我不能的事情了。随即又哈哈笑了起来,说,我活这么久了第一次和外国人手忙脚乱的交流呢,真是挺有意思的,我也得学学英语才行了,要不然以后没你都沟通不了了。我也很自豪,我也算尽我所能协助了我妈妈的工作。一如既往的,妈妈还是那么乐观。到现在妈妈已经工作了三四周了,印记也越来越深了,但她总会和我说,我也算个抗疫工作者了,你可得向我学习。那语气里所带有的自豪和满足是我没有过的。 </p><p>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项工作很简单,但工作在公共场所,一天要给多少人量测体温,要接触多少人,十点上班,七点下班,又要坚守多久?总归是一份艰难的责任,但是如果少了这些工作者,提供测温的工作在,去公共场所感染的几率会增加多少?</p><p> 现在,还坚守工作岗位的人没有一个是无用的,他们都是这个时期的英雄!与疫情同行,同疫情斗争,感谢所有英雄!</p> <p><b style="font-size: 20px;">7 牺牲</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初二九班 方翌晨</b></p><p> 小区因为疫情,在出入口变为单向,设了岗位,全天有人站岗。我本以为站岗便是在屋内等待,检查过往行人的出入卡,没什么劳累。可是,那个老爷爷,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抗疫人的牺牲。</p><p> 昨天清晨,我出去买点日用品,刚到出口,便看到一栋蓝色的“房子”搭在路边。我转到正面看,原来是一顶帐篷。里面躺着一个老人,头发有些斑白。他一看到我,立刻翻身爬起来,抱歉地说:“哎呀,天太早了,就想躺一会,耽误了你出去,实在是不好意思。”我赶忙说:“没事的,不过爷爷,这什么时候建起了一个帐篷?”老爷爷笑着说:“当然是我们这些老头子搭的了,凌晨两三点的时候,我们就会躺在帐篷里,有人来就出帐篷检查。”我很奇怪,脱口问到:“难道这里晚上也有志愿者吗?”老爷爷笑着,点了点头。</p><p> 我不禁重新打量这个老人,他头戴小区志愿者队伍下发的红色帽子,脸上戴着一个白色口罩,但依然能从缝隙中看到一条条皱纹。他的个子不高,却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既然我不急,索性站在旁边看他工作。正巧远处几个快递小哥骑车赶到,只见老爷爷拿着一个小本走过去,一个个记下了收货人的门牌号。随后他从帐篷内翻出一副老花镜和一个号码本,走到站岗室,一个个拨号。十分钟不到,几位货主都领回了自己的快递。我很惊讶,因为如此老人的动作看起来十分熟练,应该是经常做这种事了。</p><p> 我便上前询问,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老爷爷说:“国家有难,当然要贡献力量。我老了,吃的、住的都是国家的,又不会治病救人,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说着,他从帐篷内取出一块饼和一壶水,站在风中狼吞虎咽。我我急忙跑进旁边的超市为老爷爷买了点食物,他哈哈一笑:“娃娃阿,你的好意爷爷领了,只是站岗就要认真,吃东西要少花时间啊。”我再细细看了一遍老人,看到了他眼中遍布的血丝,那是熬夜过多的表现。我不知道说什么好,趁老爷爷不注意,把零食放进了他的帐篷,然后悄悄离开,去买自己要用的东西了。</p><p> 我曾想过:为什么同样的疫情,中国用了两个月多一点,基本遏制住了疫情的发展势头。而相比之下,宣扬自由的西方国家成果并没有这么亮眼。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人的牺牲。政府的封城牺牲使病毒的蔓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快,工人们的加班牺牲创造了十天一座医院的奇迹,不能上一线的人,则牺牲了其他。牺牲时间,所以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志愿者;牺牲金钱,所以会有无数的后援物资;牺牲“自由”,所以病毒在大街上肆虐许久,却难逃无人寄生、大势已去的现状。如果没有这些牺牲,很难想象现在是什么结果。</p><p> 每一位牺牲的人都在做贡献,每一个人都是抗击疫情的英雄,这就是我身边的抗疫故事!</p> <p><b style="font-size: 20px;">8 在昏黄的灯光下</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初二九班 马希妍</b></p><p> 在昏黄的灯光下,一个宽大的人影若隐若现,它不算高,背有些驼,两只袖子对在一起,反复走来走去,不时还把手拿出来搓一搓。</p><p> 那天冷极了,本来已经收起来的冬衣又被重新翻了出来。天已经很晚了,一轮明月当空,在漆黑的夜幕上,几颗星星闪闪烁烁,跳着舞蹈。在通往村中的路上几乎没有一个人。</p><p> “平时每次来奶奶家都要检查测体温真麻烦,今天这么晚又很冷,应该不会有人值勤了吧,一路畅通无阻的感觉真好。”坐在车里的我这样想着。车继续开着,路平平坦坦几乎没有一丝颠簸,不知不觉我进入了梦乡。突然,一股巨大的力量推了一下我,一下子我就撞到了前排的座椅上,我此时精神还有些恍惚,嘴里嘟囔着:“哎呦……”车窗被摇了下来,一个威严声音传入我的耳朵:“进村要测体温,不然不能进。”我定睛一看,那人的脸被口罩遮住了大半个,但好像是村里的老人。</p><p> “大爷,这么晚了,您还在这里值勤啊,太冷了,今天应该不会有人来了,您赶紧回去休息吧。”在测体温的时候,爸爸这样说。“那怎么行!”老人十分严肃地说,“万一我回去了有带病毒的人来咱们村了可咋办,既然担下了这份工作就等于是担下了一份责任,既然是责任那就得负责到底!”这既是保障咱们村里这几十几百口子的安全,更是保障了全国人民的健康!老人说完了以后长长地喘了一口气,走过来给我测体温。这回我可看清楚了,那厚厚的口罩上面的是一双闪着坚毅的眼睛。</p><p> 在昏黄的灯光下,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可以不休息,但绝对不能放任何一个没有排查过的人进村。车渐渐驶离了检查站,那束灯光越来越微弱,但但灯光下的那个身影却愈来愈高大。即使灯光昏黄,也抵挡不住人们奉献的热情,一点点奉献不算什么,但无数人的奉献就会迎来阳光明媚、春暖花开。那时替代昏黄灯光的就是明日初升的太阳。再次诚挚地道一声:“您们辛苦了!”</p> <p><b style="font-size: 20px;">9 小区门口的那道身影</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初二九班 朱栩彤</b></p><p> 2020年初,一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恐怖的战役就在我们身边悄悄地打响了。在这场战争中,有钟南山那样的英雄,更多的是在我们身边那无数为了胜利而默默奉献的人。</p><p> 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在西安看望爷爷奶奶的我们为了不耽误工作和学习,决定连夜坐火车尽快回到北京。下了火车已经是深夜了,当坐在几乎空无一人的公交车上时,我的心中升起不知名的情感,有担心与恐惧,还有“马上到家了”的一份安心。</p><p> 折腾了大半夜,我们终于到了小区门口。在小区门口的路灯光晕下,我看到一位戴着口罩和小红帽的人正缩在羽绒服下,她也正在注视着我们。看见我们走近了,她连忙站了起来,这时我认出了她,原来是居委会的阿姨,因为经常会在小区里看到她忙碌,所以我记得她。在她的指导下,我们一家都做了登记并且测量了体温。一边给我们测体温,她说:“这么晚赶回来一定很累吧。赶紧回家睡觉吧。别忘了在家隔离14天,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就给居委会打电话哦。”是啊,这么晚了,冬天的夜晚也非常寒冷。但阿姨却还要在这里坚守职责。她不困吗?她与那么多人接触,不怕被感染吗?但我知道,她所做的这一切,是防止疫情传播,保护社区的安全,为抗疫战争做出自己的贡献。</p><p> 从西安回来后将近一个月,我都沒有出门。但我知道,阿姨和其他的社区工作者,一定每天都会站在小区门口,像卫兵一样守护着我们的安全。</p><p> 几天前,我和家人出了一次门。在小区门口,我又看到了她。白色的口罩让我一下子就看到了阿姨的黑眼圈,人也黑瘦了很多,但她的眼神依然坚定的注视着每一个进出小区的人,检查出入证和测量体温。在认真检查过我的小区出入证之后,她又像上一次一样为我测了体温,还嘱咐了几句话,这才放心的让我进了小区。</p><p> 到家之后,我有些感慨,英雄,不仅仅是新闻上报道的那些人,在我们身边,有更多的英雄,更多默默无闻的英雄。在这场抗疫的战役中,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在家里,在安全的地方等待疫情过去,而像阿姨这样的人却选择面对危险勇敢的站了出来,站在了第一线,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那位阿姨的话语已经被我记在了心里。在我的心中,她就是一位抗疫英雄。</p><p> 向所有在这场战役中挺身而出的英雄们致敬!有了你们的努力,我相信,不久之后就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p> <p><b style="font-size: 20px;">10 如山般的坚守</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初二九班 王梽沣</b></p><p> 大年三十一大早我早早的起来,从我的房间里兴奋地跑出来,要知道我这么个赖床的人平时就算是有闹铃都未必能按时起床,今天这种情况恐怕一年也超不过三次。当我冲出屋门父亲已经穿好整洁的西服,戴上口罩准备上班了,父亲走出家门,我忙跟了过去,想着楼道大喊“晚上一定要早点回来啊!”父亲向我微微一笑就消失在我的视野里了。从疫情一开始父亲就投入到抗疫的一线工作中,他负责他们那个片区的防疫调度工作。</p><p> 到了下午家里的饺子已经包的差不多了,不知多少次的想着门口张望却都看不到那坚毅而熟悉的面孔,分针绕着表盘跑了一圈又一圈,转眼间,洁白的饺子已经冒着热气端上了桌子。我当然知道现在疫情当前,爸爸会面临多大的责任,心里一阵不安“不会的不会的,这可是春节啊,爸爸从不食言的。”我用力摇了摇头想将那份不安甩掉,但是秒针走动的声音让我愈发不安。我拿起手机准备想爸爸询问,电话想了许久那头才传出我所期盼的声音“爸爸这边有点忙,你们先吃吧。”还没容我再继续询问,电话就已经挂断了,我慢慢的放下电话,心里一个劲的安慰自己,“爸爸只是不回来吃饭了,晚一点会回来的。”</p><p> 饺子盘将大大的桌子摆的慢慢的,如果再放一支筷子都会掉下来,而且几乎每盘的饺子馅都不一样,各种馅的颜色透过饺子皮,让人馋涎欲滴,但是我却像丢了魂了似的,呆呆的坐在椅子上。艰难的吃完饭后再去充满希望的给父亲打个电话,电话里传来的父亲的声音是那样的疲惫仿佛下一刻就要倒下“儿子,现在疫情当前,爸爸必须坚守在战线上,今晚可能是回不去了,这里有一个‘大家’正等着爸爸守护。”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还没来得及说声再见电话就又一次挂断了。我这回还是将电话慢慢的放下,虽然心中有一点点的失望,但是我也能想象到那站在疫情防线上爸爸坚毅的身影,虽然会很累但是我相信他不会一直坚守,不要去羡慕会飞的天使,因为大多的天使没有翅膀。</p><p> 致敬身边以及所有坚守在抗议一线的“天使们”,你们建起了新时代的“长城”,我们也坚信着“长城在,故乡就依旧在”!</p> <p><b style="font-size: 20px;">11 守得云开见月明</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初二九班 贾彧娈</b></p><p> 疫情自古以来就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了难以抹掉的痕迹,多数人形容它可能是生灵涂炭,可能是伤亡无数。他从不提前和人们打招呼,就如一阵风一般突然来袭。但也正是这样毫无防备,才体现出了人们的美好品质。 </p><p> 记着那天风很大,就连必须出去都显得那么不愿意,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好天气。黄沙被狂风吹起,枯黑的树枝随着风沙不断摇曳。似乎是风,似乎是沙,抓住了我的内心,不断地陷入冷意。我慢慢的走向门口,忽然看见几位志愿者站在风沙之中。不但如此,每一个进出的人,他们都会一一拦下检查。难道风不大吗?要知道虽然已经入春,但是寒意依旧存在。虽不像寒冬腊月那般寒风刺骨,但是光站在这里几个小时也是常人难以忍受的。</p><p> “请出示一下出门证”一位面色和蔼的阿姨对我说。她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严肃,反而是笑眯眯的。我忙应,伸手掏出了出门证。我还没有出去,旁边便又有一个居民打算出来。这才是一会时间呀,就这么多人要出来。不但要检查出门证,还要测体温。我仔细一看,站在门口的不过五六个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工作量啊!但他们是笑眯眯的,似乎没有一丝怨言,只是在无私的奉献着。无论是风吹雨打,他们都屹立在门口,守护着每一个人的安全。此刻他们仿佛是一棵棵劲松,又仿佛是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们的方向。 </p><p> 我不过是一会时间便回了家,可他们却要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这仅仅是一部分人,在疫情期间,大家都或多或少地为别人,为大家做出了一些贡献。科学家的研究病毒,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医护人员的挺身而出……</p><p> 这次无私付出的志愿者,也许就是和我们擦肩而过的路人,也许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亲人。平日里我们似乎注意不到他们,但当紧急情况来临时,我们身边的人仿佛又都是一个个英雄。</p><p> “请出示出门证”</p><p> “好,辛苦了。” </p><p> 腊月很冷,我很冷。初春的天气并不是那样暖,但我的心却像炎炎夏日那般炽热…… </p> <p><b style="font-size: 20px;">12 逆行的白衣天使</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初二九班 曾佳怡</b></p><p> 在这个冬天突如其来的这场疫情,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感受到了疫情的无情,但同时也看到了全国共同抗疫、万众一心的感人场面。在我的身边就有很多抗疫人,他们也是最美的逆者。</p><p> 在这个特殊时期,人们都响应国家的号召,宅在家里。这个时期如果身体有不舒服,也许就立刻就会联想到自己是不是感染了什么病毒,心里就会很害怕。可就在这疫情期间,因为自己身体不舒服,有些胸闷,还伴有低烧,持续了一段时间越来越严重,所以只得在疫情期间去了一次医院,我和父母也很害怕,戴上口罩,戴着一次性手套,“全副武装”地来到了医院。但亲眼看到了医院的防疫工作后,心里的害怕转为了安心。“请您扫一下这两个二维码。”一位穿着红马甲叔叔对我说着。我开始很不解,这位叔叔是谁?看了一周医院门口:有十多个人都和叔叔一样,穿着红马甲,手里举着一张牌子,上面是二维码。没错,他们都是医院志愿者。“叔叔,扫这个码是干嘛的?”“哦,扫完这个码之后就可以记录你在医院的时候的行走轨迹,这样方便我们记录,如果有患者是冠状病毒,就马上通过数据找寻接触过他的人。”我们都是尽量不去医院,怕有病毒,但这些志愿者都是逆行者,他们穿上的不仅是红马甲,更是肩上的一份责任,一份大爱。</p><p> 在发热门诊,医生们更加辛苦。因为我的病情伴着低烧,所以医生们便安排我去了发热门诊。在去发热门诊的路上,我的心里出现了很多想法:在这疫情期间,我还发烧,医生们会不会对我不友好?在那里,每个医生都身穿厚厚的防护服,眼睛带着护目镜,防护服使他们本就劳累的身体更加沉重。隔着透明,眼睛附近仅露出的一点脸部也都是一颗颗汗珠。我遇见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姐姐。那时已是下午,她应该在这里看病也有一两个小时了,眼睛里透露出了疲惫。本以为姐姐会态度有一点差,毕竟这么累,防护服里又这么闷热,换我也会有些烦,但姐姐的态度中一点也没有不耐烦,反而很有耐心的在给我记录。“你叫什么呀?......你家住哪里?......有什么武汉接触史吗?......”我在量体温之际,姐姐问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病人相同的问题,然后她的手隔着层层防护装备,有些笨拙的拿着笔写着病人的信息。那时,夕阳的一束光透过医院的窗户,照射在姐姐的脸上,仿佛像一位美丽的天使,在书写着什么。过了一会儿进入了诊室,“叫什呀?”“孩子,你哪里不舒服?”……医生很和蔼,我开始的念头也烟消云散了 。“孩子,你没大事,平时注意休息,保持好的心态,再开点药就可以了。”说出这句话时,我放心了,医生也放心了。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医生护士们的不易,也更加盼望春天的到来。</p><p>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奔赴武汉支援的医生护士们很伟大,但这些留在自己的医院的医生护士们也很伟大,他们都值得我们去尊敬。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没有抗疫人,就不会有胜利的曙光,致敬抗疫人!</p><p>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p> <p><b style="font-size: 20px;">13 我身边的抗疫人</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初二九班 刘语甜</b></p><p> 这个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抗疫”战争,在中华大地打响,武汉这个城市成为世界瞩目的地方,武汉人民为了换来全国的安全,牺牲自己保全他人。她的安危也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为了“战疫”能够胜利,全国人民都在为之奋斗,足不出户在家坚守,当然我们身边也少不了那些勇敢的逆行者。</p><p> 每次我冒着大风出去取快递时,都能看见快递小哥在寒风中,戴着手套,拿着酒精给快件一个一个消毒,中午怕有人来拿,就坐车上,迎着风吃泡面,疫情期间,他们本可以在家呆着,不出门,可是他们还是选择为人们送快递,因为快递箱里装的可能是消毒的酒精,防护的口罩,生活中虽然很便利,但便利的背后是他人默默的付出,我们要珍惜他人的付出,对他们说一句谢谢。如果没有他们买再多的物资,再多的口罩,消毒液都没有用,以后有快递的时候尽量快点下去拿让他们可以早点回家。 还有门口量体温记录的志愿者,每次像窗外望去,都能看见一排带着红袖章的人,男女老少都有,风雨无阻的守在门口,每一个人,每一辆车都要出示证件,测体温,绝不让病毒靠近我们一米,没有人聊天,说话,脸上的神情十分严肃,还有不少人给他们递上一瓶水,所有居民也都配合检查。 </p><p> 住在对门的邻居是医院的一名检验科医生,每天凌晨都能听见邻居家的撞门声,她们是轮班,却没有一个人晚到,都是准时准点的来准时准点的走,因为是检验科的,每天要抽血,化验,写报告,很晚才回家。</p><p> 正因为有了我们身边的这些逆行英雄,才换来现在的初见成效,我要向他们致敬!感谢他们的付出!</p> <p><b style="font-size: 20px;">〔结语〕</b></p><p> 不要问为什么,风雨里的出发是最好的回答;不要问为什么,荆棘里的背影是最好的回答。困难决不是民族的趋避,爱是守望相助的一个拥抱,是刺破黑暗的一声呐喊,更是冲出阴霾的一道亮光。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漫漫长夜终将过去,胜利的曙光一定属于我们。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写这样的文章,因为我们希望疫情永远不会再次发生。</p> <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主编:刘俊言</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