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谋划 科学部署——滦州三小开学演练进行时

董亚辉

<p>  疫霾终将过去,正常生活正在到来!</p> <p>  受新冠疫情影响,为充分做好2020年春季复学准备工作,全力保障广大师生在校期间生命健康安全,滦州市第三实验小学精心谋划、科学部署,于3月20日上午在校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开学演练。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值班教师和全体音体美教师等28人参加了此次演练。</p> <p>  为确保此次演练取得实效,学校提前制定了演练预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演练内容及流程,压实了各环节人员责任。</p> <p>  各种制度、表格、演练所需防疫物资全部提前准备到位!</p> <p><b>  演练预案</b></p> <p><b>  演练过程说明</b></p> <p><b>  复课证明查验制度</b></p> <p><b>  晨午检制度</b></p> <p><b>  晨午检记录表</b></p> <p><b>  消毒记录表</b></p> <p>  <b>错峰入校:</b>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以年级为单位,实施错峰入校,按照“六五年级→四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四个批次先后入校。</p> <p>  <b>情景设置:</b>此次演练按学生进校时间和空间位置,共设置3种情景:</p><p> 1、学生排队<b>进校前:</b>学生前后相距1米,手持健康卡,班主任老师依次检查健康卡信息,并对体温正常学生实施放行。此时发现一名体温异常的学生,演练如何处置;</p> <p>  2、学生排队<b>进校中:</b>相距一米,依次路过红外线体温测试仪接受检测。此时仪器报警,发现体温异常学生,演练如何处置;</p> <p>  3、学生<b>在校期间:</b>前两次检测均正常的情况下,进班上课,但突然发烧,演练如何处置?</p> <p>  处置措施:</p><p> 1、<b>三次测验以确定温度:</b>当学校检测出学生体温异常时,学校要进行三次测验,红外线体温检测仪检测→体温枪检测→水银温度计检测→(确定发热)</p> <p>  2、<b>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b>值班教师迅速将情况报告给学校,学校随即向上级反映情况;</p> <p>  3、<b>迅速做好先期处置:</b>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对有家长在场的,立即劝返就医就诊;家长未在现场的,让学生在校外等候,紧急联系家长带领孩子去医院发热门诊;并做好每一环节的情况记录工作。</p> <p>  为了更加精准测算进校时间,学校反复演练进校环节,用实验数据说话~</p><p> <b>实验数据:</b></p><p> <b>第一次:</b>双队伍、每队8人,从校外检查健康卡体温数据到校门口红外检测全部完成(在采集仪前稍作停留,以确保数据采集成功),用时45秒,人均耗时5.63秒;</p> <p>  郑校长认真记录着实验时间</p> <p>  <b>第二次:</b>单队伍,14人,校外检查+红外检测(在采集仪前稍作停留,以确保数据采集成功),用时1分06秒,人均耗时4.71秒;</p> <p><b>  第三次:</b>双队伍、每队8人,把校外检查健康卡环节去掉,直接红外检测(在采集仪前稍作停留,以确保数据采集成功),总用时40秒,人均耗时5秒;</p> <p><b>  第四次:</b>单队伍,15人,直接红外检测(尝试加快通行速度——不做停留、直接通过,发现也能成功采集),38秒,人均耗时2.53秒;</p> <p>  <b>实验分析:</b>随着演练次数的增加,各环节效率均有所提升,并且如果把校外检测环节去掉,而直接进入门口红外检测环节,则用时会大大缩短,效率会大大提升;</p><p> <b>得出结论:</b>只要组织有序,训练有素,每个师生进校门正常通过检测处的时间是2-3秒。接下来,学校将选择第四次实验所用方法组织入校工作。</p><p><br></p> <p>  通过此次演练,学校总结得出了更多切实可行的疫情防控措施和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现就本次演练过程作出总结分析报告如下:</p> <p><b>  1、师生人数多。</b>我校现有125名教师,6个年级,39个教学班,2163名学生。</p><p> <b>按路队划分:</b></p><p> 西路队1440余人</p><p> 东路队往北430余人</p><p> 东路队往南270余人</p><p><b> 按年级划分:</b></p><p> 一年级450余人</p><p> 二年级470余人</p><p> 三年级400余人</p><p> 四年级220余人</p><p> 五年级270余人</p><p> 六年级330余人</p><p><b> 按(西)路队+年级划分:</b></p><p> 一年级320余人</p><p> 二年级330余人</p><p> 三年级280余人</p><p> 四年级130余人</p><p> 五年级150余人</p><p> 六年级210余人</p> <p><b>  2、排队距离远。</b></p><p> 以学校现有周边道路为测算对象,以人均间距1米计算,学校西路队需要从学校门口一直排到建华路口,才能满足四、五、六年级学生分批次站队所需空间,而一、二、三年级即使排到建华路口,距离也不够用,否则就会出现人员堆积,预计实际情况下,堆积点的位置靠前靠后会有不同,再加上家长的护送、车辆的堆积,对于交通影响不可谓不大。</p><p> 矛盾点,还原成以前的上放学状态,则间距无法保障,隐患随之加大;单纯考虑间距,又过于理想化;如果在现有4批次基础上,再增加批次、再分段组织上放学,学校精力则过多在上放学上了,教学实际效果得不到保障;</p> <p><b>  3、进校时间长。</b>由于西路队人数最多,故以西路队为测试对象,按照“3.20”演练效率计算最短通行时间(实际状态下东西路队会同时检测、放行)。</p><p> 先来回顾一下第四次实验数据:单队伍通行,直接进行红外检测(不做停留,正常速度进校即可),人均耗时2.53秒;</p><p> 用上述方法完成进校,</p><p> 一年级西路队320余人,用时大约13.7分钟;</p><p> 二年级西路队330余人,用时大约13.9分钟;</p><p> 三、四年级西路队共410余人,用时大约17.6分钟;</p><p> 五、六年级西路队共370余人,用时大约15.8分钟;</p><p> 由于东路队人数远少于西路队,故在上述时间范围内,东路队有足够时间完成进校。</p> <p><b>  4、测温仪器效能需要强化。</b></p><p> 目前我校有四把体温枪,外借2把,剩余2把;以现有体温枪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完成上一例检测之后,需等待1分钟左右时间,才能继续测试,测试效率不高;</p><p> 上级配发红外线体温测试仪2台;使用红外测温仪,效率大大提升,2分钟大概能完成1个班的检测,但测试结果与测试距离有很大关系,小于1米则显示发烧,1米开外则体温正常,这里担心发热者从1米开外距离经过时,能否准确测出?今天测试时王颖老师用开水浸毛巾的方式使额头增温,的确显示报警,但真实状态下,发热者经过能否有效识别,尚需验证;且今天为第一次使用,参加测试的人员数量、仪器持续工作时间等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大小尚需在接下来的实际应用中检验;</p><p> 水银体温计现有30-40支;该仪器被公认精准度较高,但测试时间过长,对于2000多人的学校来说,即使普遍应用难度系数也较大,玻璃易碎,内含剧毒汞,所以学校在实际中会慎用;</p> <p><b>  5、校园全面消毒如何做到“高效”、“全面”?</b>学校区域面积大,学生在校内活动范围广,均给学校消毒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建议:</p><p> 一是对全体教师进行知识技能培训,确保全员熟知消毒液配比方法、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p><p> 二是对教室、办公室等区域,采用各自负责的原则,每天两次离校前进行消毒;</p><p> 三是对于学校公共区域,由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等教研组按责任分工分区域进行消毒;</p><p> 四是号召学生每天上学都携带若干垃圾袋,用以盛放自己在校期间产生的垃圾,每次用完以后迅速封口,快满时将袋口系紧,放到本班垃圾桶,垃圾桶每半天倾倒一次;</p> <p><b>  6、取消大课间后,学校课时如何安排?</b></p><p> 在错峰入校、取消大课间等系列前提下,各年级校内作息时间成为问题:比如高年级最先到校,按课间10分钟计算,四节课以后,应该最先离校,而低年级最晚入校,但同理如果也上四节课的话,恐怕放学时间将接近中午12:00,这对低年级学生及家长是很难接受的;否则可以采取减少低年级第四节课时间、甚至取消第四节课等措施,但还要防止与前面的高年级放学时间“发生撞车”,如何统筹安排,需要再次深入调查;</p> <p><b>  7、课间上厕所、洗手等环节,如何避免近距离接触?</b></p><p> 即便在错峰安排下,同一时段课间休息人数也至少在400-500人,10分钟时间,如何避免在近距离接触的前提下,完成如厕、洗手等问题,对学校来说无疑又是一大考验。如果按班组织、保持间距、有序进行,则恐怕在10分钟以内难以完成;</p> <p><b>  8、在校期间,如何有效识别“中途发热”学生?</b></p><p><b> </b>在这里考虑到两方面,一是突发感冒、发烧的学生,二是“有意隐瞒”、“居家降温后再行入校”的学生。</p><p> 在现有测温仪器的基础上,如何将以上学生有效识别出来,如何最大限度降低“不真实性”,如何最大限度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如何引导其自觉约束,也是一大难题。</p><p> 如果体温枪(随测随用随显示的——无需等待)能够按照每班一把配备,那么问题会迎刃而解,但问题就是在现有仪器基础上如何做?在这里建议用“望、闻、问、切、外加抽查”的方式进行:</p><p> <b>望:</b>多留心观察,每名教师均有责任和义务对班级、课上、校园内的所有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对于发现的精神状态很不好、一脸病态的学生,进行初期检测;</p><p> <b>闻:</b>用好班干部,让班干部及时报告本班队伍中的“异常”学生,班干部要以崇高的责任心、实事求是地报告,严禁讹传;</p><p> <b>问:</b>通过课上师生对话、课下与学生交谈等方式,最大限度获取学生体温信息;</p><p> <b>切:</b>触感初步判断,利用课间休息,班主任可通过手心触及学生额头的方式,依次进行体温初步判断;</p><p> <b>抽查:</b>学校领导携带体温枪和水银温度计随机深入某班抽样调查,测试体温;</p><p> 通过以上几方面措施,再加上班主任苦口婆心地讲解疫情严峻形势,如实上报与瞒报漏报信息的利害关系,综合施策,营造浓厚氛围,让学生切实转变思想,促使其不敢、不愿、不能瞒报;</p> <p><b>  9、口罩是否需要全天候佩戴?</b></p><p> 关于戴口罩上学,学生上放学途中坚持戴口罩尚能坚持,但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难以保证全天候佩戴口罩,加上孩提时代学生们爱闹爱逗的天性,对于口罩全天候防护落实堪忧;但不戴口罩,特别是在教室内极易因唾液飞沫等传播病菌,所以,这个问题需要上级同意指示或作出规定;</p> <p><b>  10、班容量问题成为最大难题。</b></p><p> 如果按照人均间距1米的标准计算,目前我校教室大概能够容纳35人,但实际班容量要远大于此,也就是说真正开学后,学生在教室内的人均间距要远小于1米;但是班容量问题又是实实在在存在但学校自身难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此做出特殊说明;</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有待进一步分析的问题</b></p><p><b> 11、校外检查健康卡是否有实际意义。</b>根据实验数据以及推测出来的各批次学生进校时间来看,增加校外健康卡体温数据查看这一环节,会大大消耗时间。那么,如此费时有无实际意义呢?我们来继续分析。</p><p> 根据上级下发的通知要求,需要家长每日为学生测量、填写体温数据到健康卡上,这对了解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了数据支撑。但是数据的真实性如何保障?却成了比较困难的事情:</p><p> 有些家长可能由于疏忽而忘记测量和填写,</p><p> 有些家长可能忘记测量而编写数据,</p><p> 有些则可能存在孩子真实处于发热状态,但为了孩子能够上学而故意改写为正常体温,</p><p> 有些家长则可能明知孩子发热,但居家先进行退烧处理(如吃退烧药),然后拿着正常体温数据来上学,由于暂时降了体温,导致学校无法获取其真实(发热)信息,造成“漏网之鱼”成功进校;</p><p> 当然,绝大多数家长都非常支持学校工作。<b>但只要有一例瞒报,对学校工作,对他人健康都将是巨大威胁!</b></p><p> 综上,学校对于健康卡上登记的体温数据不敢全然相信,所以倾向于以当时测得数据为准;</p><p> 但是,学校仍然会再次强调,要求学生每天携带健康卡上学,健康卡上写定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定期拍照上传班级群,以防修改,健康卡上要如实记录自己的体温状况,且自己和家长要对上面信息、体温等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出现任何问题,包括追究法律责任时,后果自负;</p> <p><b>  12、其它事宜。</b></p><p> 其它未尽事宜或分析报告中不切合之处,随时增加或讨论修改。</p>

体温

学生

演练

学校

进校

检测

余人

数据

西路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