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专著,分享收获(三)——《民主主义与教育》田华老师读书交流

禅心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读书心得在人类数千年的教育史上产生过无数的著作,尤其是近现代以来,许多教育家、思想家、理论家和实践家,通过对教育的探索、研究和思考,撰写了不少对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的伟大著作。</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这里想为大家推荐《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是大名鼎鼎的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著。此书第一次在国内翻译并发行还是1990年,经过几十次再版,至今仍然是各大专家、教授、导师们推荐给学习者的热门书目。</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中,主要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也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杜威教育理论最大的特点是“民主”他在几十年的从教过程中,不断的在研究教育,他不仅仅总结教育实践理论,同样还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全书共分26章。3个大部分组成。在最初几章主要谈了各种教育形式以及学校的兴起,并且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其后几章分别阐述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意义,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起初看到这里我不禁怀疑,杜威跨越17-18世纪,他的理论和实践是否适用于21世纪的今天的教育?带着这个问题,我耐着性子啃着这些饶舌的翻译词句。是的,老师们没有看错,确实是“啃”!因为枯燥理论没有小说更鲜活。这本书我历时半年多的时间才基本看完,只能算基本看完。</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通读一遍发现,经久不衰的理论,大肆推广的理论还是值得推敲的。</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摘抄1:杜威说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绝非放任自流,放任自流是断送教育。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中。他说,生长的目的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生长,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教育。教育并不在其本身之外附加什么目的。</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摘抄2:杜威反复申论,生长和生活无止境、无终极,因而也没有最后的目的。生长和生活永远前进,在其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儿童和青少年便逐步成长而终于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这就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摘抄3:杜威倡导说“从做中学”是他从哲学的认识论做出推论,也是他从教育实践得出的结论他所着重的是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出发,并且附着儿童的现实生活。</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其实这和我们现代倡导的“以学生为本”、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个大的时代教育观不谋而合。可见,杜威的教育理论,包括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理论是进步的,是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推敲的。不过确实也存在争议,我们应当经过审慎的分析进而吸取。以上是本人读书的一点心得,愿与同仁们分享,不到之处见谅!</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田华:张跃东特色名师工作室成员,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美术组长。毕业于清华大学艺术设计系。高级教师,东城区学科带头人,东城区优秀教师。 北京市东城区书画协会会员。东城区中山书画院理事。东城区美术学科兼职教研员;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编委,《美术教学教参用书》编委;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学科《教参》配套光盘录制;国培计划美术学科主讲人;《东城区艺术测评》编委;东城区“东兴杯”教学大赛的评委;北京市小学美术教师资格证评委。北京市美术学科教学设计一等奖,北京市东城区教学比赛一等奖,北京市美术学科论文评比一等奖,北京市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环保绘画大赛获优秀辅导奖。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及个人绘画作品发表在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电子交互白板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人民美术出版社全国发行的《中国中小学美术》、被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小学美术教育》期刊选登,《班主任》杂志社整版宣传;北京市发行的《竞报》、《现代教育报》等报刊杂志刊登出。北京市数字学校BDS系列课程录制多节实录课、微课。</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