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空中课堂”语文组活动参与有感

胡雪鸥

我曾越过“千山” <p>  每次看见微信聊天最上方的群名称:教育厅空中课堂第一期,这个曾经每天让我的心情波澜起伏的小集体,心中总会想起那一段难忘的日子,想起安老师的话:把这个群置顶,以后每天都要辛苦一些了。</p> <p>  从1月30号开始准备至2月20日,我完成了六节课的录制任务,时间好像并不短,但是感觉却一直是那么紧张。紧张地备课到深夜,紧张地磨课怕出错,紧张地等待要上台,紧张地不敢看电视。在家备课的时候感觉是辛苦,但是一到教育厅,看到安奇老师、王敏老师、李冬梅老师一遍遍给我们说课、看课件,身边拍摄的、剪辑的工作人员陪伴我们加班到很晚,连消毒的小哥也一遍遍不厌其烦做好自己的服务工作时,就不再觉得自己是辛苦的了。20天的时光匆匆过去了,回想起来,也是这份责任,让我们在疫情期间心安理得地呆在家里,有课可备,有事可做。更重要的是通过这20天的录课工作,也使我具备了一项能力,就是能够紧密结合教材和教参,很快做出一份完全出自自己设计的课件,这种满足感让我感觉之前所有的辛苦都特别值得。</p><p><br></p> <p>  磨课的过程也是大家相处最多的时间。安老师把大家召集到一起,一个个让我们上来说课。我讲《说明的顺序》和《倡导低碳生活》时,安老师对着我的课件,字斟句酌,连环节之间的过渡语都要帮我设计好,甚至细致到添加什么图片。面对上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完全没有经验的我,安老师一直强调,一定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和步骤进行设计,一定要利用好教材上的资源,因为这是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看到自己最不擅长的课在课件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呈现出来,自己也能把它们讲明白时,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p> <p>  修改课件的过程也是在考验我们的严谨细致。2月17日大清早我们来到了教育厅,打开电脑开始修改课件。我的讲稿还没有备好,王敏老师就主动提出帮我修改课件,于是,我在一边备课,王敏老师和李冬梅老师盯着电脑,一张一张地帮我修改字体、行距和动画。午饭时候到了,大家匆匆吃完后,老师们把我的课件上交到了审核组。此时,最担心的就是那一声短信息的提示了,竟然还有错!是一个标点符号问题!我在心中感叹:审核组老师难道是用放大镜看的嘛?太细致了!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严格要求,已经让我在现在养成了作课件的习惯:严格排版、字体一致、不能出错。我想,这种认真严谨的态度,是我这次录课最大的收获。</p><p>  </p> <p>  录课活动终于结束了,20日下午,录完了最后一节课,我说:“安老师我又紧张了”,安老师回应道:“还好,看不出来,不紧张才怪,紧张是正常的反应”,心中瞬时轻松了许多。回想起每次几位老师付出的辛苦的陪伴、悉心的指导、贴心的安慰,心中是满满的感动,出门时,安老师说“这样的经历很难得”,仔细想来,真的就是这样。都说医务人员是战士,在这次疫情中保护着人民的安全,我们呢?能在特殊时期,发挥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一份骄傲与自豪</p> <p>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置顶该群一直都没有取消,每次看到它,虽然已经安安静静了,但是仿佛一直在督促着我前进。</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翟建红</p><p style="text-align: right;"> 3月19日</p> 我会拥有“大海” <p>  星期四,阳光正好,暖洋洋的春意透过窗户洒满了整间备课室,回忆从这样美好的一刻开始。</p><p> 我疏懒地靠着椅背,和王彬老师一起分享着这几天的收获。</p> <p>  刚接到录课电话时,我兴奋地在床上滚了几滚,以往都是看着其他人出现在电视里,这回轮到我,有着一种“初生牛不怕虎”的勇气和新奇感,以及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我也是可以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但随后而来的便是茫然,没有学生,只有机器,难道要想象自己站在教室中?讲授课是什么样子的?要讲成什么样?......我的大脑一片空白。</p> <p>  虽然已经习惯了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可是当我站在安老师面前陈述我的讲课思路时,我仍然感觉到的是一种紧张与压力。</p><p> 安老师无奈的看着我,而我只能歉意羞赧的抿着唇——讲课思路再一次出现了错误,心里暗自叹息自己实在是块朽木。“这两张调位置,这一张要注意总结......”“回去一定要注意翻译和注释,有问题我们来解决......”,从每个标点符号开始,到说的每一句话的语法逻辑校正,再到课堂思路的梳理,总会让我有恍然大悟之感,耐心而又细致。</p><p> 在安老师这里,我开始不断反思自己平日上课的状态,去寻找自己和他人的差距。</p> <p>  我深刻地发现“磨课”,其实还有一层意思:磨人。一次又一次的校对,让我经历了从耐心到焦躁再到耐心这样一个不断循环轮回的过程。</p><p> 从早上九点到傍晚七点,窗外早已是月上树梢,霓虹迷眼。标点符号、连串的文字早已充斥在我满是面糊状的大脑里。长时间的校对,让敲键盘、调动画成为了机械性的动作,每一行字都是横七竖八、歪歪扭扭地躺在屏幕上——长时间的面对电脑已经让我进入了呆滞状态。而王老师,仍然在一旁耐心地校对文字、符号,每句话的逻辑顺序,说话时的语调也不曾改变过,和煦而又温柔。</p><p> 我惊讶于王老师的耐心,更钦佩她的认真。</p><p><br></p> <p>  每一次打磨,每一次旁听,都是在弥补我在教学理念、方法上的空白。这样的磨课,每天都是一种进步。</p><p> 安奇老师在课件上勾画的“满江红”;步正军老师的认真严肃与幽默可爱“那提词器可大了,你放心,你这小眼睛,肯定能看见”;夜深人静给王敏老师发着“骚扰”信息,得到耐心的答疑解惑;审核室里焦躁的等待被李冬梅老师鼓励的话语抚平;深夜十点王彬老师一遍又一遍的细致地修改;以及跟王老师看着课件校正讲稿,读着读着栽睡过去的我.....这样的回忆,让我的心中,一直充盈着欢欣与满足。欢欣,因为我得到这样的指导;满足,因为每一刻我都会积极努力。</p> <p>  过程无疑是辛苦的,但经历更是值得的。回想了自己成长的这一路,我记得每一个给予我帮助的人:会记得,王彬老师每一次的陪伴,在身旁和我一句一句地“磨课”,一坐便是一整天;也会记得安奇老师的耐心教导与语重心长的叮嘱“雪鸥,以后讲课一定要注意......”当然也不会忘记犯错时安老师会一脸的无奈地看着我;还会记得步正军老师和王敏老师对我惨不忍睹的课件的包容与细心的修改,还有录课结束后李冬梅老师给我的鼓励和拥抱。</p><p> 有些事,要铭记,有些人,要感恩。我走过的这一路,一直便是如此,始终充满了阳光。</p> <p>  当敲下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其实电脑前的我已经泪眼婆娑。我想了一个下午,要怎么记录下这两周的经历,要不以“幽蓝的光在脸上闪烁,我终于懒懒地躺在被窝里”开头?想了很久,这样郑重的感谢,怎么能这么随意?</p><p> 我要郑重的感谢,感谢在这一路上呵护我的春光,让我静待花开;感谢扶持我的双手,给予我前进的力量。感谢每一位给予我帮助的老师,让我能够越走越远。</p><p><br></p><p><br></p> 致未来 <p>  其实,我很想写一写这段日子里我所看到的每一幕辛苦的场景,每一个人的坚持、认真。可是,写到最后,却发现,那些酸甜苦辣最终都会化作感动,珍藏在心里。</p><p> </p> <p>  我们曾在同一个地点不同的时间里一起翻越“千山”,也会在不同的时间里但在同一片天空下拥抱“暖阳”。</p><p> 这样特殊的一段日子里,我们也在努力地为社会做贡献,虽然只是献出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最终收获的却是星辰大海,扬帆起航,乘风破浪。</p><p> </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胡雪鸥 </p><p style="text-align: right;"> 3月19日</p><p> </p> <p><br></p><p><br></p><p>文字编辑:翟建红 胡雪鸥</p><p>审 核:刘秀华 王彬 莫妮</p>